马进
摘 要:欣赏音乐可以放松身心,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并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下,渐渐提升音乐品位以及审美意趣,是一种十分积极向上的思维活动。钢琴音乐欣赏属于一门听觉艺术,主要是感受和体验钢琴乐曲中的美,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悟深刻内涵,获得感官上的愉悦以及心理上的升华,促进审美能力提升。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形成良好的美学素养,就要通过欣赏钢琴音乐,了解乐曲最基本的要素和音乐常识,接受深层次的音乐熏陶。故而,就当前钢琴的主要作品类型进行简单归纳,再通过钢琴音乐欣赏,探究培养美学素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钢琴音乐欣赏;美学素养;时代风格;音乐内涵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3-0-03
音乐欣赏本质上是一项艺术类的审美活动,也是一个渐次推进的审美过程,更是对音乐作品本身美学特性接受和理解的过程。欣赏者往往会从感官欣赏着手,对音乐中蕴含的情绪、情感等音乐形象进行感性认知,从中分析具体的结构特性,在不断加深认知的过程中达到深层次的情感感知与升华。钢琴作为音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是一类极具感染力的乐器,由其弹奏出的乐曲清脆有力、集中凝练,极具表现力,对于美学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极有必要通过钢琴欣赏进一步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美,深刻反思其中的思想内容。
一、钢琴作品的主要类型
当前钢琴作品类型众多,如果按照风格进行划分,则可以分为三种。这里主要以时代风格为主进行论述。时代风格主要包括巴洛克时期、欧洲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近现代时期。以巴洛克时期为例,是指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欧洲音乐,主要乐器为古钢琴,代表人物亨德尔、斯卡拉蒂、巴赫,整体风格特点较为内敛,崇尚克制,即便是在情感十分深厚的时候也要始终保持严谨与庄重[1]。欧洲古典时期基本泛指20世纪之前的欧洲音乐,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主要是在巴洛克音乐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审美需求和思想等进行了完善创作,虽然复调音乐依然存在,但是意境由主调音乐占据主导,特别是奏鸣曲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古典音乐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且钢琴获得了广泛应用,古钢琴则被淘汰。浪漫主义是对传统模式的翻盘,是对自由的抒发和表现,尤其是非常重视个人情感,标题音乐十分盛行,代表人物有肖邦、李斯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2]。
二、钢琴音乐欣赏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豐富想象力
在对钢琴音乐进行欣赏时往往要先进行仔细聆听,如此一来则能起到锻炼听觉能力的作用,另外,在对作品意境进行构思分析时还能丰富想象力,增强记忆力,拓展思维空间。比如,在对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进行欣赏时,往往会被其中明快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以及优美的曲调所吸引,甚至在活泼的旋律之下还会不由自主地随曲而动,充分感知其中的魅力。
(二)有利于提升感悟力
在对钢琴音乐进行欣赏以前,往往要先对具体的创作背景、作者概况、发展历程、所属流派等基本信息进行详细了解,如此一来则能有效强化音乐感受力,确保在聆听钢琴弹奏的过程中深度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
(三)有利于掌握音乐精髓
在所有钢琴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具有十分明显的中国特色的内容,在对其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往往可以通过了解和掌握其中塑造出的形象以及情感内涵等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产生浓烈的爱国情怀,对当前生活发展有所思,真正使钢琴音乐的时代价值发挥出来。
(四)有利于开阔艺术视野
从古至今,各个国家与地区都产生了大量具有独特风格的经典钢琴音乐作品,而这些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则源于创作者自身的灵感,然后通过专业化的雕琢才渐渐形成了旷世之作。例如,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就透露出了一种十分活泼的节奏,能让人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几只美丽的天鹅翩翩起舞,从而打开艺术视野,使思想意识达到最高境界。
三、钢琴音乐欣赏下美学素养的培养路径
钢琴音乐欣赏对于美学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具有极大作用,而钢琴音乐欣赏则是创作和表演的基础,更是创作与表达的主要目的,要想达到这一点,就要不断通过欣赏提升美学素养以及艺术境界。
(一)注重把握听的过程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其美感都是经由艺术化的声音组合呈现出来的,钢琴音乐也是如此。对此,要想培养美学素养,在实际欣赏过程中就应静下心来细细聆听和品味,深化对音乐美的感受力与理解力,重点对音乐力度、音色、速度、节奏、和声、旋律等表现要素进行感知,明确钢琴音乐中各项要素的运用,并进一步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以及各段落的比对变化[3]。以“旋律”为例,它主要是长短高低不同的音组成的曲调,是体现音乐形象最关键的手段之一,通常一段好的旋律应该富含情感、曲调优美,起伏之间流畅动人,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欣赏钢琴音乐的过程中则应以旋律为核心,明确具体变化,从而掌握乐曲的整体内容。例如,《牧童短笛》这首钢琴音乐主要是将五声调式作为主体,不仅整体明朗和谐,还凸显出了十分浓烈的乡土气息。另外,其中自由式的二部对位,能让人联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得吹奏牧笛的样子。在第三段加上了花式变奏,主要借鉴了中国笛子乐曲变奏手法,极为婉转动听,动感十足,在听觉上让人想象到了置身大自然时的怡然自得。又比如,在欣赏《百鸟朝凤》创作的同名钢琴独奏曲时,能直接从其中欢快的旋律以及百鸟的和鸣声当中充分感受到乡村田间小路上娶亲队伍的唢呐吹奏,尤其是钢琴弹奏过程中应用泛音、颤音、倚音、刮奏等手法对自然界中的鸟鸣以及其他声音进行了模仿,深刻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蓬勃向上的景象。在该乐曲中,主要有三段,中间应用了三处自由节奏的鸟鸣,极具技巧性。其中第一段前奏中,创作者应用了民族乐器笙的四、五度交替和音,整体比较欢快,同时还应用了小二度装饰音,能达到和唢呐相似的微分音效果;第二段中为凸显北方语音中的声调重音,创作者还直接应用了“切分音”“重音记号”;到后面音乐中又再次出现了鸟鸣,这时候整个音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对鸟鸣进行模仿,而是呈现出了一种十分惊人的表演艺术,使得各类鸟禽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尤其是最后部分甚至出现了多次同音重复,能使人从平静中体会到力度的高潮,在内心深处产生艺术共鸣效果。
(二)注重把握音乐内涵
每首钢琴音乐创作都有相应的思想意图,包含了作者意图以及作品意图。要真正形成良好的美学素养,成功欣赏一首音乐,从中积累审美经验,就必须对其内容内涵进行深度理解,明确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其他情况,有深度、有层次地进行音乐鉴别[4]。这是由于一首音乐基本是作曲家内心深处情感体验的表现,只有通过深刻把握作品所包含的感情,才能在欣赏时理解内涵,产生共鸣。比如,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等极具英雄性格的作品就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影响中产生的,体现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暴政的斗争历程。另外,他的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都深刻体现了他在民族解放战争时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境界。肖邦也是如此,他的练习曲、前奏曲、奏鸣曲等都深刻反映了华沙起义失败之后他本人对于波兰局势的焦虑、愤慨以及对于困境中祖国的深切关怀。著名浪漫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等都深刻体现了当时俄国资产阶级统治下知识分子们对于光明的向往以及对长期苦难的彷徨和悲愤。在对钢琴音乐进行欣赏时,只有真正明确作曲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乐曲中的情感内涵,从而获得更多美的感受,提升美学素养。此外,在了解音乐内涵时还可以直接从标题着手,一般情况下,音乐主要包含了标题音乐以及非标题音乐,前者一般具有十分明确的曲名,将乐曲要展现的内容、情绪体现出来,使人在看到标题之后就会产生明确的想象,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想象音乐的实际范围。
(三)注重把握乐曲风格
1.巴洛克时期
受当时钢琴构造限制的影响,即古钢琴以及羽管键琴的制约,导致巴赫作品存在大量装饰音,所以实际欣赏时还应重点把握这一时期的音乐音色及音质。例如,在《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的《布列舞曲》中,就要明确两条音乐旋律线条的基本走向,如在前9小节,要充分感受其柔和当中混合的跳跃感,在反复聆听之后体会不同音色中不同音乐线条的魅力,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更加高质量的审美意识[5]。
2.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审美培养,是美学素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自19世纪开始,欧洲地区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因此对这一时期钢琴乐曲进行正确理解就是培养审美素养的最高境界。例如,在对门德尔松的《无词歌Op.30 No.6》欣赏时,就要先从音乐审美中体验,深刻把握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如从6小节引子开始,就要对低音部的固定音型进行重点把握,从而在思想层面对本乐曲的特征进行预想,感受其中河水流过、微风徐来的动感、平稳。在曲式方面,A段音乐,左手固定音型主要能给人带来一种安逸的感觉,高声部才属于旋律曲线美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略带一丝忧郁,船夫生活中也存在不安。从这简单的音乐表现上就能展现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基本特征,使得古典音乐中的固定模式被打破,荡涤了欣赏者的灵魂,感知到了音乐的律动。B段音乐是本曲的巅峰内容,主要是几小节逐步强化,也就是递进,体现了创作者的离调手法。在音乐表现线条方面也主要是两条主线,与前面的一条主旋律之间相呼应,展现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脱俗生动。减七和弦转向下属和弦的连接,在审美层面上与古典音乐的固定模式相脱离,给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音乐感受和色彩,好像生活又重新回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时节。在经过28小节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平和、安宁,37小节与主旋律逐步呼应,到最后旋律渐渐结束,在音乐意境方面深刻体现出了不同的层次感,整体仿佛一幅画卷。末尾第49小节至结束,又直接回到了前面安宁的固定音型,右手部分的颤音逐步消失,好像一段美好的回忆渐行渐远,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3.印象主义与表现主义时期
印象主义时期虽然已经没有了原先传统的音乐线条,但依然能体会到特有的柔美音色和音乐色彩。纵观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能够发现,鲜有浪漫主义当中十分规矩的表现手段,基本都是从审美角度上对外观世界进行刻画,从而形成了一种比较客观的表现手法,即重点描写外部事物特征。而表现主义则是重点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刻画,与印象主义在艺术风格上存在矛盾对立,因此在对这一时期钢琴音乐进行欣赏时,则要用客观的眼光对待其音乐表现。
由于印象主义与表现主义都直接否定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基本特性,所以这就使得这一阶段的大量音乐作品打破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标题性以及主观性。比如,印象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德彪西,其作品的每个细小部分都十分零散,但在音乐审美价值方面又给人一种零星的美好画面组合,因此在对其曲目进行欣赏时,必须从其画面中感悟到隐含的深刻内涵[6]。另外,表现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勋伯格、韦伯恩、贝尔格的作品,往往要在自我想象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着手理解审美内涵,由此从音乐内在以及表面等各种层次着手理解音乐。
4.近現代时期
近现代时期的音乐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但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各阶段社会的发展状况。比如,当今社会就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新文艺为新社会服务的宗旨提出,涌现出了大量具有特色的音乐创作手法,大多数都能在音乐审美上给人带来美好意境。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区、不同人文环境下的音乐审美也存在很大差别,如东北著名作曲家尚德义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创作背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有人都过上了平等幸福的生活,将一位聋哑人开口说话作为主线,讲述了其想要表达自己内心幸福感受的急切心情。从音乐审美方面,本曲线条优美华丽,音乐框架以及调性调式成熟,充分体现了当前钢琴音乐创作积极向上以及扎根草根文化生命的审美观。
四、结束语
音乐美学素养的发展是和外部的各项客观因素联系在一起的,通过钢琴音乐欣赏,能进一步提升音乐分析和表现能力,掌握音乐精髓,拓宽艺术视野,全面把握音乐作品的基本特征、节奏以及结构。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从巴洛克时期开始,到古典音乐时期,再到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以及近现代等时期,各自都产生了十分典型的风格特征,因此在实际欣赏过程中,则要注重聆听,注重把握乐曲本身的内涵及风格,从而真正去享受和传递其中的情感要素,加深对于美学素养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赵洋.钢琴音乐表演中的美学表达——评《钢琴演奏艺术理论与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06):111.
[2]武英.钢琴艺术中情感和其他审美要素之间的关系[J].音乐创作,2018(01):166-167.
[3]李田甜.钢琴演奏艺术的美学分析[J].艺术百家,2017,33(03):210-212.
[4]刘爱乐.钢琴教育应以美学观的培养作为依托[J].中国教育学刊,2017(04):107.
[5]关晨忱.钢琴演奏过程中的美学内涵[J].四川戏剧,2017(01):154-157.
[6]戴菲.钢琴练习曲教学中的审美体验和情感表达研究[J].高教探索,2016(S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