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丹莹 马 新 邢雪珂 王玉珊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主要对关节、滑膜、腱鞘等部位造成损害,该病病程迁延难愈,且易反复发作[1]。RA 常以手足小关节为主,多数最先累及手关节,可表现为晨僵、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2]。目前临床主要以止痛、抗炎、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对患者手指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有限。手指操是一项针对手指关节进行训练的干预措施,可促进手指关节血液循环加快,缓解临床症状,但手指操对手指关节及肌肉力量训练的强度有限,可能会导致整体干预效果存在差异。抗阻训练可通过对抗阻力提升手指肌肉质量,加强手指关节功能[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手指操联合抗阻训练对RA患者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月我科8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男17例,女26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4.11±7.79)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63±0.42)年。观察组44例,男16例,女28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54.31±7.82)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2.69±0.4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4]诊断标准;(2)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手部皮肤破损的患者;(3)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风湿性疾病的患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指操进行干预,具体干预措施为:(1)按摩:对病变手指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进行按摩,5min/次,2次/d。(2)握伸运动:以最大力量握拳,然后尽可能伸展,3min/次,2次/d。 (3)关节训练:伸指运动:在关节活动度范围内伸展练习,练习顺序依次为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5min/次,2次/d;屈指运动:在关节活动度范围内屈曲练习,练习顺序依次为远端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对指运动,5min/次,2次/d:展开五指呈扇形,用拇指分别与其他四指做指尖对指训练,5min/次,2次/d。(4)手腕活动度训练:缓慢旋转腕关节,正反方向交替进行,15min/次,2次/d,持续干预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抗阻训练,具体如下:(1)选取合适阻力的训练网,握力<50mmHg(1mmHg=0.133kPa)的患者采用轻量级训练网,握力51~90mmHg的患者采用中量级训练网;握力>90mmHg的患者发放蓝色训练网。(2)训练方式:①患者手指插入合适大小的网孔,用力抓握然后伸开,20次/组,2组/d;②进行屈指运动,运动顺序依次由远端指间关节开始,然后近端指间关节,最后掌指关节顺序,然后按反向顺序伸展五指并呈扇形展开,20次/组,2组/d。③手指均插入训练网孔,然后腕关节慢速旋转,进行手腕活动度抗阻训练,30min/次,训练时,患者需根据手部力量调整训练网阻力,持续训练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康复效果:干预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VAS评分减少>75%,关节功能恢复,疼痛、肿胀关节数明显减少,患者工作、活动正常为明显进步;患者VAS评分减少50%~75%,关节功能恢复,疼痛、肿胀关节数减少为进步;VAS评分减少30%~49%,关节功能改善,疼痛、肿胀关节个数未明显减少,日常生活可自理为改善;患者VAS评分减少<30%,关节功能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改善)例数/总例数×100%;在患者入院当天及干预后记录患者的晨僵时间并进行对比评价。(2)关节肿胀疼痛情况: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估工具采用VAS评分法,采用长度为10cm游动标尺,起始处记0分,10cm处记10分,评分范围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分别在干预前后记录两组患者关节疼痛个数和关节肿胀个数并进行统计对比。(3)手关节功能及握力水平:在干预前后采用手功能障碍(SOFI)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握塑料管、大拇指活动功能、能用2~5个手指紧握铅笔、手指所形成的握式4个项目。总分值为0~12分,评分越高提示手功能障碍越严重;在干预后采取血压计法对两组患者的患肢握力进行测量,将血压计气囊袖带对折2次,其他部分绕成1卷,操作者将袖带充气至20mmHg,然后患者用手尽力握压袖带,以水银柱上升的最大高度为手握力值。
2.1 康复效果 干预后,对照组患者明显进步18例,进步10例,改善4例,无效11例,观察组患者明显进步21例,进步12例,改善7例,无效4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46,P=0.0418);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晨僵时间对比
2.2 关节肿胀疼痛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个数、关节疼痛个数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关节肿胀疼痛情况对比
2.3 手关节功能及握力水平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OFI评分低于对照组,握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关节功能及握力水平对比
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患者临床症状多以晨起时较重,主要以晨僵为临床症状,该病作为一类进展性、破坏性的疾病,可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破坏软骨结构,导致关节畸形等。多数RA患者优先累计近端指间关节,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导致手腕受损,同时,炎症也可对关节组织造成损伤,以致患者出现韧带受损、滑膜被破坏的现象。常规手指操可通过对手指手腕的训练改善手指运动能力,但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缺乏针对性干预措施,而抗阻训练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训练网的抗阻程度,对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5]。
由RA导致的关节僵硬、肿胀、疼痛可引起手指关节活动减少,导致关节肌肉萎缩或关节挛缩进而影响手指关节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抗阻运动可有效改善患者晨僵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手指操锻炼通过手关节的屈伸活动可改善手指关节局部血液循环,舒缓紧缩的肌肉,促进炎症消退,还可促进患者的关节组织液回流,有利于晨僵症状的改善。抗阻训练可通过训练网调整训练强度,通过循序渐进地增加抗阻,在促进手指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消散基础上,在抗阻练习过程中增强手指肌肉力量,舒缓紧缩、僵硬的肌肉、关节,缩短晨僵时间[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SOFI评分、关节疼痛个数及关节肿胀个数均较对照组降低,握力水平较对照组增高,提示抗阻训练可有效减轻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程度,提高手关节功能及握力水平。手指操主要针对手指、手腕的练习,通过屈伸、分合、旋转等动作逐一对各个手指关节进行训练,具有增强手指灵活性的作用,改善关节活动范围[6]。而抗阻训练中手功能训练网采用多孔设计,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不同抗阻力量的训练网,针对性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网孔距离不同,从而可增大阻力,有助于增强手指肌肉力量,提升肌肉耐力,有利于提高患者握力水平。此外,训练网多网孔的设计,增加了手指训练的灵活性,如捏指训练、夹并训练等,从而提高手指各个方向的训练,在提高手指力量的同时,增加手指灵活度,从而有助于手关节功能的改善[7]。目前临床对于RA患者的非药物干预以常规手部功能锻炼为主,且对手关节功能、握力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与当前研究比较,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在常规手指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借助手功能训练网进行抗阻训练,从手关节功能、握力等方面评估干预效果,证实通过手功能训练网进行的抗阻运动可提高手关节功能,提升握力水平。但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由于本研究中对握力评估时采用的是传统的血压计测量法,相较于握力计评估的方法,可参考性有限,后续应改善握力相关指标,为临床治疗RA患者提供更详细的参考。
综上所述,对RA患者联合常规手部功能训练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患者晨僵时间,减轻肿胀疼痛症状,改善手关节功能及握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