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仕叶
(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东营 257452)
小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伴随我国人口的增多,市场对小麦有了更大的需求,但因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不充足,只是凭借提升种植面积无法解决小麦产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我国种植企业必须基于小麦单产提升层面,科学采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再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推进小麦种植业的发展,种植企业还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麦收过程中掉落麦地的种子遇雨水后会发芽出苗,长成麦苗,虽然种植地的温度高、雨水多,但麦苗无法快速拔节和抽穗。究其原因,小麦需要经过多个内部质变过程才能完成生命周期并产出种子,这一阶段被称作阶段发育。首先,春化阶段,幼苗期小麦种子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可以帮助种子顺利完成发育需要的内部变化,而完成春化的时间段被称作春化阶段。由于春化阶段小麦对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时间也不一致,所以可将其分为:一是冬性类型,温度在0~3 ℃,天数超过30 d;二是半冬性类型,温度在0~7 ℃,天数在15~35 d;春性类型,温度在0~20 ℃,天数在5~315 d。其次,光照阶段,完成春化后的种植环境达到4 ℃以上温度便可进入光照阶段。通常情况下,这一阶段要求是以长日照为主,基于小麦对日照长短的要求、反应,可将其分为:一是反应型,每天光照8 h 以上,需持续15 d;二是反应敏感型,每天光照12 h 以上,持续天数不超过40 d;三是反应中等型,每天光照8~12 h,持续天数24 d。
首先,小麦种植中,整地不及时严重影响着小麦种植的质量与产量。前茬收获完毕种植人员应及时腾茬整地,若无法做到此点,田间土壤的水分极易流失,还会影响土壤蓄墒等。另外,秸秆还田不合理还会影响秸秆腐熟分解,这不仅会引发病虫害问题,还不利于小麦的生产。其次,整地质量也关系着小麦的种植效果,由于个别人员未做好土壤深翻耕,一直采用旋耕种植,这不仅导致土壤耕层变浅,还会出现土壤板结情况,地力也会大幅降低。同时,水是万物生长之本,更是小麦生长所需的营养,这与小麦自身的蛋白质成分有着极大的关联,日常工作中如果遇到强降雨天气,小麦蛋白质成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生长发育阶段小麦需要充足的光照,良好的光照不但能促进小麦的生长,还能将其蛋白质含量大幅提升。如果光照过强,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会大幅降低;长期缺少光照还会影响小麦籽粒的饱满度,容易引发低产、减产等情况,小麦自身的营养成分也会降低。同时,作为一种农作物,小麦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土壤,土壤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小麦的生长。种植阶段如果土壤性质发生改变,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也会发生变化。据了解,砂姜黑土种植的小麦蛋白质含量最高。此外,播种工作直接影响着小麦的种植与发育,如果种植人员选择的小麦品种不合理,不仅无法提高优质品种的利用率,还会影响种植的产量、质量,对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也十分不利。如果种植人员未根据品种特征合理选择播种期,不仅会因播种期过早发生冻害问题,还无法发挥优质品种的最大生产潜力。同时,播种量适宜才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如果种植人员随意增加播种量很容易出现抢夺营养、密度过不均等问题,还会导致小麦的千粒质量、穗粒数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另外,一些种植人员为了方便工作,会采用撒播的形式,整地工作前将肥料撒施在田间,将种子撒播到田地表面,再一并旋入地下完成播种操作,但这一模式不仅会导致小麦出苗不均匀,还会因播种深度不一而影响其出苗时间。撒播播种方法会耗费大量的种子,这不仅会增加种植人员的种植成本,还无法提高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
要想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首先应确保种子的质量。市场中小麦品种极多,种植人员应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土壤质地等合理选择品种。针对种植土壤条件优良的地块,种植人员可以选择具有增产潜力且抗倒伏能力强的小麦品种,稻茬小麦应选择具有抗旱能力且抗白粉病等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在选种过程中,种植人员不可大量引进未在当地进行试种种植的品种,也不可连作,应落实品种轮作,这可防止长期耕种相同品种的小麦致使其抗性水平大幅降低,病虫害问题也能得到缓解。此外,选种完毕后种植人员还要合理浸种、催芽,这些工作直接影响着小麦的种植成果。
种植工作中,如果种植人员一直采用旋耕方法整地操作,这不仅会使土壤耕层变浅,还会影响小麦根系的生长,后期小麦还容易出现倒伏、早衰等问题。选择秋季种植前,种植人员应结合前茬作物的秸秆还田状况合理增加耕作深度,秋耕时间可提前,这可为雨水蓄积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耕地应进行深耕、耙透,这可促使土壤上部疏松而下部坚实,整地结束后还要保证垄面高于地面,最佳高度在3 cm 左右,以便后续的灌溉。种植人员还应合理施肥并确保施肥量充足。在此期间,种植人员应大幅提升有机肥的施用量,有机肥不仅具备培肥土壤、肥效长等优势,还能改良土壤条件,因此,种植人员应合理施加有机肥。同时,种植人员还可适当施加化肥,基于增钾、稳磷等施肥原则,对中产种植地块施加全部磷肥、有机肥与50%钾肥,对高产种植地块施加氮肥、磷肥与50%钾肥,这不仅能促进小麦生长,还能大幅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首先,播种工作中采用机播形式不仅能够精准控制播种量,还能确保播种均匀,这可以有效避免缺苗、断垄问题发生。实际工作中,种植人员应调查土壤墒情是否符合小麦播种要求。小麦出苗要求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播种工作中如果土壤墒情不佳,种植人员可先造墒。其次,严格把握小麦播种时间,选择最佳时间进行播种能确保入冬前培育出壮苗,还可防止小麦出现冻害情况,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也能大幅提高。播种期间种植人员应明确温度条件,即日均温度处于18 ℃左右,通常在10 月中下旬进行播种。同时,对小麦的播种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种植人员应根据播种时间、品种特点等综合确定小麦播种量,适期播种情况下,中穗型小麦品种每公顷播种量为170万株,大穗型小麦品种每公顷播种量为280 万株。如果播种时间延迟,种植人员应适当增加播种密度,播种深度也会受到地块性质的影响。地块条件不同,小麦播种的深度也存在差异,针对旱作区应确保播种深度在3 cm,浅播压水种植地块的播种深度应控制在2 cm。
1.苗期管理。苗期指的是小麦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这一时期小麦会出叶、长蘖并发根,同时,会幼穗分化。基于产量构成因素,苗期直接决定小麦穗数。因此,种植人员应保证苗全、苗匀,再采用有效措施促根增蘖,为小麦中后期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田间管理期间,种植人员应采用如下措施,如查苗补缺,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麦出苗常有稀密不均匀与断垄等问题,要想确保小麦苗数充足并能均匀分布,种植人员应先准备催芽露白种子,出苗后若有空缺应及时补种,从而实现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并且,要早施苗肥,通常情况下,麦苗3 叶期胚乳养分即将耗尽,其会由异养变为自养,而且从第4 叶开始进入分蘖期,会大量出现次生根,种植人员应早施苗肥,这不仅能培育出壮苗,还能促进低位分蘖。在高产栽培工作中,种植人员应基于苗情合理追施分蘖肥,这可调整群体结构,还能增加有机物质。另外,种植人员要合理控制肥料用量。在实际工作中,种植人员应综合考虑基肥种类、土壤肥力等因素,通常情况下,苗肥与分蘖肥的用量占总肥量的30%,常用速效氮肥或人畜粪水,其间还会搭配磷肥一同施加。如果基肥不充足,种植人员可施加腐熟有机肥,再做好中耕培土,可以起到良好的冬肥春用作用。此外,播种结束后田间很容易出现杂草问题,种植人员应结合杂草类型运用相应的除草剂,可以实现化学除草的目的。小麦分蘖后期,合理控制肥水并抑制无效分蘖,可以防止小麦群体过大。针对生长旺盛的小麦,适当除草还能加速其分蘖两极分化。
2.拔节期和开花期管理。在田间管理工作中,种植人员还应做好拔节期和开花期的管理工作。拔节、抽穗及开花是小麦生长发育中期,也是其发育旺盛阶段。这一时期小麦的叶面积大幅增加,茎秆也会延长,幼穗出现分化,这一时期的小麦对肥水反应十分敏感,一旦土壤干旱或缺少养分,很容易影响小麦穗花发育。如果肥水过量还会造成茎叶郁蔽,苗株间的光照不充足,这在很大程度会造成苗株倒伏。结合小麦生长发育特点,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应注重分蘖的两极分化,促进大蘖的生长,确保茎层整齐,再控制好节间长度,防止壮秆倒伏。同时,种植人员还应科学培育株型,协调好田间种植结构,确保通风、透光良好,这不仅能增加花数,还能提升其穗粒度。与此同时,种植人员还应科学施加拔节肥,根据苗秆生长情况与营养指标综合确定施肥的时间与用量,如果种植群体过大,种植人员可延迟施肥;若种植群体极小,在第1 节间定长时就应施肥。
据了解,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工作中,其不仅肥水充足,而且群体相对偏大,如果外界环境不佳,小麦很容易出现倒伏问题。若发生这一情况,不仅会降低小麦的产量,还会影响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如果在孕穗期、抽穗期出现倒伏问题,小麦产量会降低50%;如果在开花期到蜡熟期出现倒伏问题,小麦产量会降低40%。小麦种植期间之所以出现倒伏情况,和很多因素都有着极大的关联,种植人员应综合分析影响因素,再针对性落实防治措施,从而实现对症下药。如果受到小麦自身因素的影响,包括小麦品种缺乏良好的抗逆性、根系发育不健全等,外界因素包括播种量过大、氮肥施加量过多、土层变浅及整地不科学,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小麦根系的发育,并且伴随穗质量的提升,其重心也会升高,一旦遇到大风、暴雨天气很容易出现倒伏问题,在此背景下,种植人员必须结合情况合理应用防倒伏措施。
3.病虫害防治。不论在哪一生长发育阶段,小麦都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在生长发育后期,更容易发生这一情况。针对此,种植人员应做好虫害预测工作,加大防治力度,从而有效保证小麦健康、快速地生长。通常情况下,小麦易受白粉病、赤霉病与蚜虫的侵袭,尤其是赤霉病的影响程度最大。为了促进小麦的生长,很多种植人员常施加氮肥,这也加剧了纹枯病的发生。要想防止病虫害对小麦产生的为害,种植人员应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针对赤霉病,种植人员可用100 mL 的36%粉霉灵悬浮剂兑水喷施,从花期开始持续防治3 次左右,即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针对纹枯病,种植人员可用井冈霉素进行防治,其效果最佳。在防治蚜虫期间,种植人员可用20 g的蚜虱净可湿性粉剂。针对灰飞虱,因其不会过多影响后期小麦,所以很多种植人员容易忽视这一虫害,如果未及时防治灰飞虱,其可将条纹叶枯病快速传播给水稻,这对下茬水稻的种植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防治工作中种植人员可应用噻嗪酮这类药物。
此外,种植人员还要及时收获麦田。基于苗株色泽和含水量,可以将小麦成熟期分成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其中,前两者还包括初期、中期与末期。种植人员应在小麦蜡熟中期采用人工收割或机械收割,在蜡熟末期可以采用联合收获机进行工作。至于留种应用的麦田,种植人员应在完熟期完成收割作业。在收获小麦过程中,种植人员还要考虑天气因素,如果邻近雨季,种植人员应提前收获小麦。
不论在哪一个生长阶段,小麦都会受到外界环境与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小麦下一时期的生长发育。在此背景下,种植人员应全面了解小麦的生长规律,再根据天气、地质、时间等因素合理开展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出苗和分蘖时期,要科学落实管理对策帮助苗株健康、茁壮成长,这可为穗多不倒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麦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肥料种类、用量都不相同,种植人员应基于生长发育阶段合理施加肥料。通常情况下,种植人员会选择有机肥作底肥,还会搭配磷肥一同施加。有机肥的肥效时限长,确保底肥充足不但能为小麦提供足够的养分,还能防止麦株前期暴长。科学改良种植土壤不仅能够加速微生物的繁殖、活动,还能将土壤肥力大幅提升。此外,确保底肥充足的情况下种植人员还可合理追肥,这是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的主要手段。
总而言之,人们的饮食生活与小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小麦的质量、产量还影响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我国应加大对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采用先进、高效的种植与管理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还能确保种植工作安全、无污染。在此背景下,我国小麦种植业能取得健康、稳定的发展,这对国家的和谐、稳定也起着极为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