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声
在亞欧大陆中部,有一条颜色东深西浅的“蓝色玉带”——世界第十三大湖、世界第四长湖——巴尔喀什湖。同在一个湖,湖水颜色为何差距如此大?这与其“咸淡”有直接关系。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是典型的内陆湖,总面积约1.8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4个青海湖。
该湖形状狭长,东西长达605千米,南北宽为9~74千米,平均水深6米,最深达26米,整体似一轮弯月。它被萨雷耶西克半岛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一条狭窄的水道乌泽纳拉尔连接。
伊犁河
在多数人印象里,巴尔喀什湖是个实实在在的咸水湖。其实不然,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它是少有的“咸淡参半”的湖——东部为咸水,西部为淡水。
为什么会这样?
巴尔喀什湖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虽然符合了咸水湖形成的重要条件,但大自然却想在这儿“另辟蹊径”。于是,特例出现了。
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径流量最丰富的河流。它“携”淡水来到巴尔喀什湖,为其西部提供了近80%的淡水注入量。而且,该湖西部广阔而水浅,宽27~74千米,水深不超过11米。在此影响下,巴尔喀什湖西部的湖水成为淡水(颜色浅)。
而在巴尔喀什湖东部,情况则迥然不同。这部分的湖面宽度相对较窄,水也更深。尽管有数条河流汇入,但河流流量很小。再加上蒸发量大和淡水补充少,所以湖东部的盐分逐渐提高,为咸水(颜色深)。
可同一湖的湖水不会“交流”吗?这就不得不提东西分界——萨雷耶西克半岛了。
该岛的存在使巴尔喀什湖东西连接处水域狭窄,阻碍了东西部咸淡湖水的“交流”,造成“西淡东咸、一湖两水”的情况。
碧波浩渺的巴尔喀什湖,因湖水一半咸一半淡而独具特色。它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哺育着沿岸人民,延续着灿烂文明。
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湖泊?扫描二维码告诉知力君,我们将邀请专家为你解读!
巴尔喀什湖历史水位变化情况示意图
水量是湖泊生态环境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水位高低取决于补给量与耗水量。巴尔喀什湖丰富的水资源,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和水利工程方面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近些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该湖水位下降,造成了湖泊及周边区域的生态危机。
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巴尔喀什湖东部的主要支流流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现象;伊犁河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水量呈增加趋势,但由于当地水库截流蓄水,导致伊犁河下游水量急剧减少。综合来看,伊犁河中下游哈萨克斯坦的农业用地扩张和水利工程建设,是巴尔喀什湖水位下降的重要原因。
不过,经过人类治理与受该湖泊水位丰枯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从1988年开始到2015年,巴尔喀什湖水位呈上升趋势,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一定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