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伟
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初秋
巴音布鲁克在蒙古语中意为“丰富的泉水”,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天山山脉中部的山间盆地中,四周为雪山环抱,平均海拔在1500 米至2500 米之间,是中国仅次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
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草原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和降雨混合为主,部分地区有地下水补给,形成了大量的沼泽草地和湖泊,共有大小13 处泉水,7 个湖泊,还有20 条河流。不同的水源汇聚成了巴州的母亲河——开都河,古老的开都河在草原中间穿过,使草原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牛轭湖、沼泽湿地,又匆匆流走,留下九曲十八弯,当落日余晖浮现,造就“九阳连珠”圣景,成就了中国最大的天鹅繁殖栖息地——天鹅湖。
巴音布鲁克草原,碧草如毡水如镜,天鹅在此翱翔
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美
在绿意盎然、碧草如茵,一望无际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湿地沼泽中,无数大大小小的湖泊宛如一盏盏明镜,将碧蓝的天空、流动的白云倒映在清可见底的湖面上……成群结队的野生天鹅有的临水嬉戏,有的振翅翱翔,洁白的翅羽映衬碧草、繁花、近水、远山,构成一幅“片水无痕浸碧天,山容水态自成图”的画卷。
金秋时节,巴音布鲁克草原景色更是宜人,弯弯曲曲的河流、在湿地舞动身姿的水鸟、半黄半绿的草原,以及散落在草原上如云朵、似珍珠的牛羊构成一幅幅美丽画卷。
除了这美丽的风光,巴音布鲁克还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中学时候学历史,有一个历史人物——“东归英雄”渥巴锡,此人与巴音布鲁克草原有着不解之缘。
九曲十八弯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正月,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为主、包括部分和硕特等蒙古部,3.3 万余户,16.9 万人,携家带口,赶护牲畜,携运辎重,自伏尔加河下流起程返归西蒙古故土,沿途克服长途跋涉、疾病饥饿、多次战争等困难,用了半年时间,以近十万人伤亡为代价回到新疆伊犁。因为当时叶卡捷琳娜二世向中亚地区扩张,压迫土尔扈特部。清政府对归来的蒙古民众进行优渥抚待,并特赐水草肥美之地供他们游牧。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春及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夏,舒赫德奉乾隆帝之命,对土尔扈特部的牧地做了具体的安置。汗王(乾隆御赐)渥巴锡部属原来被安置在斋尔游牧,由于渥巴锡希望移动放牧,依据他的意愿,乾隆改赐气候适宜、水草丰美的珠勒都斯草原(即今巴音布鲁克草原)给他,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移居之。所以现在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还有一个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旅游季节在这里还能看到大型舞台实景剧《东归印象》的演艺,再现了渥巴锡带领族人东归的故事。
我们为什么爱巴音布鲁克?也许,因为巴音布鲁克有开都河,日落的时候有九个太阳;也许,因为巴音布魯克有着最自然的美和空旷的自由,有着最动听的歌谣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