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中的平面设计表达研究

2023-09-08 19:20:41任利时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天工 2023年9期
关键词:平面装置融合

任利时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和途径,从装置艺术中找寻平面元素,进而实现平面设计与装置艺术的融合。平面设计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与实践,不仅能够从宏观角度对不同艺术的融合研究添砖加瓦,还能够为人们从宏观角度认识和理解装置艺术、提高装置艺术的创造性和设计性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促进当下设计学中不同艺术的创作实践。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相关研究中以学术理论研究为主,相应的作品展示较少。关于装置艺术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种。

1.装置艺术的内容

于幸泽(2022)从装置艺术的建筑空间性角度,对比建筑和艺术在环境上的差异,将装置艺术看作思想容器,而这个思想容器的边界则来源于建筑空间的制约,两者相互改变和影响,从而实现了建筑内部空间的形态转换。郑新皓(2022)从多个角度分析装置艺术中材料的选择,以及在装置艺术中实现多材料、多视觉符号的可能性。

2.装置艺术的应用

装置艺术的形式多样,在多个领域和专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这一点,林欣(2022)从创生角度对装置艺术展开研究,总结了互动性体验与观众的实际感受,研究了如何提高装置艺术与地域、文化、观众、生态的融合,从而促进创生中装置艺术的发展。李峰(2022)分析了装置艺术与展览设计的关系,对两者的观念、空间运用、互动性等进行了关联分析,总结了当前装置艺术在展览设计中的应用和影响,从而将装置艺术中的置换、挪用等方式应用于展览设计中。

(三)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整理现有资料发现,对装置艺术的讨论以装置艺术的内容、构成、特点以及应用性分析为主,涉及了各种知名的装置艺术作品,即从艺术作品和理论两个角度分析了装置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同时,由于装置艺术本身的包容性较强,其创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入其他元素和艺术方式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也有部分学者已经在装置艺术中融入平面设计及平面元素的内容,这也是当前装置艺术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因此本文选择以平面设计与装置艺术的融合进行综合分析。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为了完成对装置艺术的了解和分析,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经验法对相关的艺术内容进行梳理,奠定理论基础,并通过逻辑分析、案例分析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和联系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对不同艺术的融合与发展进行总结。

二、平面设计与装置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一)装置艺术中平面元素的导入方法

装置艺术是基于自然材料、人工半成品等实物实现的,而要将这些实物进行重新设计,就要转换词语,这是因为这些实物本身有其功能和样式,存在本身的名称和叫法,且往往与设计领域缺乏联系,所以创作者就要通过转换词语,把这些实物进行艺术创作,从单纯、容易忽视到显著、氛围感强的艺术作品,形成新的艺术词语,从而使这些实物迸发出艺术感。

平面设计的产生较早,其应用很广泛,而且不受空间限制,能够适应多种条件,比如一张海报能搭配多种环境。而装置艺术的实物视觉、新异形态、综合张力是平面设计所欠缺的。另外,设计作品更注重功能性和传达效果,要求表达清晰、通俗易懂、受众容易接受;而艺术作品则带有很强的个人意识和主观意识,受众在理解上也是不同的。即便不同艺术的设计方式存在差异,但如果能够实现这些艺术形式的互补,促进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借鉴和融合,就能够促进新艺术类型的诞生,同时也能够增强现有艺术形式的活力。下面归纳几种处理方法,以达到优化、整合效果。

1.吸纳法

吸纳法相对简单、直接,其是基于装置艺术作品的需求,将目标作品添加到待制作的装置中,作为装置的一部分,此时平面设计就成为装置艺术的一部分。通过吸纳法完成的作品通常将平面作品作为重心,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而装置则成了平面作品的载体,如1974 年展出的丹·布林的条纹现成品,就是以现成的条纹作品进行二次组合和创作,其中两次战争后被炸得满目疮痍的古建筑与新建的大厦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让人们感悟战争的惨烈。

2.代替法

代替法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吸纳法,也是将平面作品作为装置的组成部件,但区别在于吸纳法是以平面作品进行补充,而代替法则是以平面作品作为装置中现有部分的代替品,从而将平面作品看作是装置作品的某个材料。通过代替的方式构成新的装置,即便这些部件本身可能不具备装置特点,但通过与其他材料的搭配仍然能够凸显出装置艺术的内涵。以波维斯的《绘画与空间》为例,这件作品对现有空间没做改变,而在建筑的顶部设计了一个天窗,阳光能够透过天窗进入空间中,同时墙角附近安装了一根水管道,描绘出一男子想要通过管道向上攀登的景象,当有光线照射时,通过光、绘画、管道、空间环境营造出一种错位感,体现了艺术中真实和虚幻并存。

3.渗透法

渗透法的基础是装置艺术,这种方式是在现有的作品中添加平面设计,从而把装置与平面设计看作一个整体,形象点来说就像是在装置上进行了二次印刷。1917 年,杜尚的作品《泉》添加了企业的年份与名称,这就是最早的装置艺术中运用渗透法的案例。朱利安·欧皮也采用了类似的技巧,他设计了多个将雕塑和平面设计融合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他首先利用雕塑制作出目标工具和形状,然后通过绘画的方式在这些材料中设计出负载工具特点的特征图像。这样观看时从视觉感受上就像是真实工具的一种体现,通过这种视觉错觉的方式,将原本的雕塑工具转变为真实的触感。这种感觉的变化能够带给观众更强烈的艺术体验。

4.相辅相成法

相辅相成就是两者互相补充与完善,对于装置艺术和平面设计而言,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不以某种艺术作为主体,而将另一种艺术作为陪衬,而是通过相互补充与完善,形成互补的结果。例如,黄永砯(2012)设计的作品《我们还要建立一个大教堂吗》,其中墙面上的平面海报和空间中其他的桌椅、纸屑等没有直接接触,但基于同一空间中,两者相呼应,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装置艺术作品。一般而言,通过相辅相成法实现的综合装置艺术,能够把其中的平面作品进行独立展示,而不会产生缺失的感觉,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平面作品在空间中的扩展。

(二)平面设计与装置艺术的联系点

平面设计与装置艺术的联系日益密切,其作品中的元素互换也更加显著,而实现这种联系的关键在于其都具备极高的可容纳性,正是这种可容纳性使得平面设计和装置艺术之间能够通用。例如,把平面设计和装置艺术融合在一起就能使二维的平面元素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平面海报可以换成展牌,墙挂方式可以换成悬挂方式等,同时添加其他装置以提高互动性。而平面设计受到环境的影响,可能无法充分展现内容和思想,因为这种图像的展示方式相对简单,而通过实物的方式则能够提高沉浸感。通过不同艺术的互补,能够提高艺术创作的丰富性,增强元素的综合体现,如借助灯光、透镜等,能够将原本平面的画像转变为立体的光影,使得内容展现更为全面。

三、基于平面元素实现的装置艺术案例分析

(一)案例作品简介

作品《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以17 世纪30 年代的战争为背景,描述了外号为“大胆妈妈”的小商贩安娜·菲林(Anna Fierling)的故事,她试图在战争中谋生,带着三个孩子在军事冲突的边缘地带兜售商品。

聂竞竹将作品《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做成了立体光栅,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海报,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观赏者穿梭在作品中时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同海报发生互动关系,观赏者的行为活动不同,其感受到的作品所投射出的信息也会不同。

(二)平面元素分析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这件作品本身为海报装置作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为了提高平面元素的立体感,采用不锈钢片和常见的毛线作为材料,以不锈钢片设计了炸弹的外观,以体现战争的意味和主题,而毛线材料本身能让人感到柔和、温暖,在这部作品中用以模拟母爱,通过毛线与不锈钢炸弹的对比,衬托出战争中的母爱,同时以毛线的红色模拟流血的环境,从而表达战争的残酷,更突出了主题。

从色彩元素上看,在不同环境下相同的色彩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如在春节等喜庆环境下,红色象征幸福、甜美,而在战争环境下,红色则象征着残酷、血泊和杀戮。在作品《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中,通过毛线的红色让观众想象战场中的鲜血淋漓,这是人们通过视觉观感产生的心理结果;此外通过红色毛线设计了禁止的样式,表现了主人公大胆妈妈希望战争消失的心愿。对于这件作品,单论元素,并不复杂,但其中的元素各具特点,整体体现了大胆妈妈的思维和情感,包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以及在战争中为孩子的伟大付出。

从文字元素上看,作品《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中选择了镂空的方式,传递出强烈的反战意识。对于平面设计而言,通过视觉方式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营造氛围,而结合装置艺术载体则能够使元素实现重组,形成呼应,从而提高作品整体的表现力。

四、总结与展望

从20 世纪开始,平面设计与装置艺术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形式,其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广告的发展,平面设计不断完善和成熟,成了最为普遍的艺术形式,虽然平面设计本身的空间性弱,但能够有效兼容各种空间环境,因此如何综合平面设计与装置艺术的相互关系,促进不同艺术的融合和优势互补是当前艺术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平面设计与装置艺术为对象,分析了平面设计与装置艺术的内容,对平面设计与装置艺术的特点、联系和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装置艺术中平面元素的导入方式,并以装置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作品的构思、平面元素的构成和排列、材料等几个方面,对作品中的平面元素进行总结。此外,基于平面设计与装置艺术良好的融合性和互补性特点,对平面元素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可以看出,平面设计实现了二维空间的元素组合,向观众展示了多样化的内容和特点,且便于传播;而装置艺术的空间性、开放性,使得装置艺术能够轻松地融合平面元素,从而实现两种艺术形式的创新,带给观众更加丰富的体验,因此平面元素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探索收获满满。

面对当前快速发展的技术和全球化趋势,装置艺术作为一种能够立体展现情感、精神的艺术形式,对于宣传中华文化和精神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融合平面元素,能够促进平面设计与装置艺术的创新,进而极大地推动我国艺术与设计的发展。

本次设计由于个人知识储备等原因,对装置艺术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难以实现深入的平面设计与装置艺术的融合研究,未来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装置艺术的元素、结构方式等,从而为装置艺术的发展与普及贡献一点力量。

猜你喜欢
平面装置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轰趴装置指南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9:43:59
参考答案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
新疆钢铁(2016年3期)2016-02-28 19: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