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晖 黄先锋 刘文武* 陈奇 许骥 陈丽
(1.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湘南学院体育学院;3.桂阳县宝岭小学 湖南郴州 423000)
国家要复兴,农村也要振兴。当代社会发展情况表明,最困难和最繁重的工作还在农民身上,最广大、最牢固的根基还在农民身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把发展农业作为第一要务,把整个国家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施农村改革,不仅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还是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把湘南村落作为中国体育的一个主要试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既是对国家发展的一种必要的反应,也是中国具有鲜明特点的新时期的体育基础思想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1]。
乡村体育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要运动项目,但长期以来却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一个软肋,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化就像一台高速转动的抽水机,把大量的人口吸引到了都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乡村体育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逐渐衰退。乡村运动的骨干,由于长期流离乡村,导致乡村“空心化”和运动“空心化”。农村体育资源的大量流出,使农村体育资源难以向农村拓展,这就使得湘南村落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相关体育产业项目以及人才体系的搭建等外部动力缺失。因此,发展乡村体育事业,改善村落的传统体育质量将是首要任务[2]。
尽管取得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历史性成就,但乡村离实现文化和健康脱贫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乡村运动扶贫仍需要持续努力。从国家进入新时代开始,体育扶贫项目尽管加速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助推了乡村全面振兴,但几乎全是“自上而下”的,缺乏“自下而上”的推动,贫困的扶贫主要局限在资金、物资、赛事等方面,而“硬扶贫”的扶贫方法和具体措施不够细、不够全,“硬扶贫”效果不明显,所以,乡村体育扶贫任重而道远。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力量在满足公民服务需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乡村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要传承勤俭节约、敦亲睦邻的传统美德。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发掘乡村优秀文化,在体育产业中植入文化元素,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体育文化的创新。新时代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把抓,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让有益的文化输入乡村,推动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3]。
目前,我国的体育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乡村地区的体育设施不足和城市的公共服务不足。第六次国家体育场地调查资料显示,尽管乡村体育场地的比重已经从8年前的8.18%增至41.38%,但是存在体育设施开放时间不足、场地器材老化以及部分体育器材缺失等问题,与城市成熟、完备的体育场地配套资源相去甚远。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371.3万个运动场、31.8亿m2的体育场馆,而排球场、足球场、游泳池、健身房等满足广大农民及农村旅游人群多元化健身与休闲需求的体育项目设施设备严重欠缺,这就严重降低了民众参与体育娱乐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4]。
乡村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广大群众的自发、自觉地参与,而群众的健康观念和运动素质是影响乡村体育文化的内在因素。从目前我国农村群众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素质现状来看,其体育观念较差,体育素养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第一,对运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了解,还存在着“种田不必锻炼”的错误观念;第二,缺乏对运动、卫生、科学、健身的了解,对运动在“健康关卡”中的作用存在模糊的认知,认为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不大;第三,缺乏体育能力,不具备体育能力,不能参加具有竞赛性质的传统体育活动;第四,缺乏积极参加运动的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较少。农村居民体质低下与他们的健康观念薄弱有着紧密联系,这与农村的生产性、传统的生存模式、农村信息闭塞交流不畅等因素息息相关。
乡村体育文化活动是乡村体育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它反映了乡村文化和乡村社会面貌。2017年,农业部提出,着重突出群众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两方面。但是,当前我国乡村体育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不够,参加棋牌、打麻将的人数多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二是乡村体育的内涵比较匮乏,以“农气农趣”为主的“农业农趣农情”的运动项目发展和宣传力度不够,乡村的民族民俗体育由于乡村人口的大量流失,缺少了对其的继承和发扬;三是乡村体育公共服务还没有精准、精细、精确地根据当前的农村人群进行,特别是缺少对各年龄段人群和人群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体育运动和比赛等。
在乡村振兴政策之下,对于产业基础薄弱的乡村地区进行了初步的开发建设。大部分体育产业构建地曾经以第一产业为支柱,所以需要对新产业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例如,湘南地区对村落传统体育的研发投入保持连年增长的势头,但与其他省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从总体上来看,多数地区忽视长期投入的重要性,对体育产业财政投入不足,制约了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乡村振兴地区人口流失严重,高质量人才数量不多,较低的回报率在产业建设中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二是,体育产业构建刚起步,前期开发投入较大,产品开发过程漫长。总而言之,财政投入不足,带来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
从国内目前已有的产业构建来看,体育产业的布局虽各有不同,但整体上都集中在第二产业,较少有第三产业,同时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一区域内的各个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专业化分工关系,而长期的“各自为政”,将制约区域整体的体育产业的发展。产业的趋同化,不但会影响湘南村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会加剧市场的割裂。总之,对于区域产业结构与湘南村落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关系,要及时重视,积极推进区域内的结构优化[5]。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旨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解决湘南村落传统体育产业发展问题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育产业发展是否兴旺。目前,党中央从根本上给予了湘南村落传统体育产业发展充足的政策、科技以及经费扶持,制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期待以此来振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湘南村落传统体育产业发展问题,需要顺应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从改革的角度用全新的思维重新审视新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湘南地区传统的农村体育活动进行改造,建立“体育+旅游”相结合的新格局,对推动湘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产业。同时,旅游与湘南传统体育结合起来,也是顺应了市场需要的,这才是促成这一地区文化交融的重要途径。为了结合新时代对体育娱乐的需求,农村体育应及时更换相关体育设备,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振兴发展,对于体育设备的要求,要多样化,易参与,能够带动团体体育娱乐的氛围,而不仅仅是个摆设。另外,湘南地区新的运动设备,与地方的特点相融合,在发展“运动+观光”的同时,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互动项目。以节会文化为媒介,打破湘南体育本身传播的限制,以农村体育为媒介,拓展湘南体育的传播领域,把湘南体育文化传播到更多的乡镇和农村地区,极大地提高农村的名气,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同时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播和打造民族体育旅游品牌的重任。在开发利用湘南传统运动文化的同时,要深入挖掘、开发、创新湘南传统运动与地方乡村的旅游资源,从价值、经济性、适用性、互动性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并逐渐推动湘南传统运动与旅游业的深度结合,形成“一村一品”等特色项目,为农村建设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环境,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带动湘南农村的经济发展[6]。
加强学校教育,以推动湘南传统体育与农村文化的相互融合。湘南传统运动是湘南地区的一项主要教育项目,对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农村”时代,发展湘南的民族传统体育必须有大批的专门人才,而要培养出专门的运动人才,就必须依靠教育。初中阶段,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扩大观众群;高中阶段,重点提升传统运动技术,基本掌握湘南传统运动2~3 项,同时对所学运动的历史渊源及其他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有一定的认识;高校为“高级”的教学,能够使湘南传统体育的技术和价值观念、理论研究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湘南传统运动进行自下而上的系统训练,为湘南传统运动的高素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拓宽湘南传统体育向校内学习的途径,分类整合湘南传统运动文化资源,形成湘南各级各类学校的校本资源。此外,还聘请了湘南民族传统运动的传承人担任业余教练,负责传授传统运动。二者结合,为湘南传统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培养出更多的专门技术人员,并将湘南的乡村和湘南的传统运动深度相结合。如郴州市北湖区武术进校园得到了体育总局的表彰,并形成了当地学校特色体育项目,有效地传承了民族传统体育,提高了村落传统体育教育质量。
在湘南地区政策的扶持下,增加传统体育文化底蕴。湘南传统体育的发展由国家的方针来推动。湘南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从政府的引导、监督、宣传和财政扶持等多个层面进行扶持。湘南传统体育的发展,要依靠自身的管理体制和发展策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制定适合湘南发展的政策,统筹各方力量,把湘南的传统体育与发展战略相融合,实现多赢的格局。同时,国家应积极推动湘南传统体育的合理发展,强化公共体育设施,以满足群众需求,协调推动湘南地区的文化和传统体育,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加强湘南民族体育的认同感,使之与乡村文化相融合。湘南的传统文化是湘南人民在生产、生活、繁衍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湘南民族文化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第一,应充分发掘湘南传统体育资源,突出其应有的人文内涵,提高湘南传统体育在乡村文明、村容村风中的地位。以湘南传统运动为载体,在农村中延续传统运动的同时,保留乡土情怀和乡土文化的记忆,将优秀的民族体育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第二,为广大农民提供休闲和文化服务。湘南传统体育由于其群众基数大、参与度高等特性,可以将湘南的传统体育项目原址或就近举办,提高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广大民众在参加湘南传统运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乡村、邻里之间的共享,从而把湘南传统运动作为湘南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
人才是推动湘南村落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乡村振兴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各项工作均需要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以重视,充分结合实际,构建完善的人才保障机制。例如积极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城市人才、本土乡村人才为湘南村落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作贡献,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实现自我价值。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培养机制,加大对专业化农民的培养,对湘南村落传统体育产业发展而言,新型现代化、专业化的农民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关部门应加以重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重点对中等水平以上农民进行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农民职业发展、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关注,注意细节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确保满足农民相关岗位需求。
乡村振兴背景下,湘南村落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结合当地实际,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持续更新与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针对湘南地区,落实符合实际情况的财政支持政策,建立资金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村居民参与乡村产业的发展过程[7]。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提升乡村自身的治理水平以及提高产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治理开辟科学化的发展路径。相关部门应保证政策实施的科学性,提高产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积极探索现代化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可靠的经营体系、发展体系以及服务体系,实现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另外,应科学调整体育的产业化结构,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整体服务效能。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推行下,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乡村体育产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赋能,但现实情况下科技人员短缺、新产业培训支撑不够等问题阻碍着产业进一步的推动。应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对国内外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的学习意识;在操作行动上,积极培育和引进相关科技人员、科研单位入驻,并与相关高校进行合作,形成“产—学—研”模式,加强科技对湘南村落传统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助力体育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推动下,发展乡村体育,促进体育强国战略实施,是中国体育的一个重大课题。虽然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存在着“历史欠账”、新发展时期难点痛点等问题,但依旧要围绕人民群众,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事业,助推湘南村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巩固乡村地方经济的成果,达到经济与体育共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