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眉山市青神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县委“青廉护航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工作,组织工作队到36家企业和34个重点项目开展摸底调研,找准问题、靶向施策,坚持跟进监督、联合监督、嵌入监督,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规范、廉洁、高效、安全运行,助力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制定三张清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制定项目建设“廉洁责任清单”。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调研中收集的意见建议,找准“易腐”“易错”点,建立项目建设廉洁问题清单,加强廉洁防控风险,督促政企双方廉洁从政从业。
制定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坚持以正面清单引导,负面清单约束,制作平等对待市场主体、主动提供高效服务、规范行政执法监管行为等“正面清单”,以及制定滥用自由裁量权、违规干预和插手企业经营行为等“负面清单”,为行业主管部门党员干部行为划出“红线”。
制定项目业主“反映诉求清单”。以重大项目为主抓手,掌握项目落地、企业发展难点堵点,结合“纪企会客厅”、暖心访企问廉等活动,督促职能部门聚焦项目推进中的反映诉求,建立问题清单和解决台账,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搭建三个平台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搭建“廉情监督”平台。在县政务服务中心、经开区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设置损害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发放“青廉”护航明白卡,在全县“营商环境监测点”设立1名监督“廉”络员,通过“一卡一员一中心”强化廉情收集,让举报投诉能快速直达纪检监察机关、机构。
搭建“座谈交流”平台。坚持企业点题、纪委破题,召开“护航项目建设有我”系列恳谈会,每季度选取不同行业、类别、规模项目企业代表,面对面座谈,常态收集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重点督办、“破题”监督。
搭建“服务评价”平台。开展项目业主评、民营企业家评、廉情监督员评、人大代表评“四评”营商环境活动,围绕政策落实、作风建设、公正执法等内容开展测评,测评结果纳入监督考核重点内容。
建立三项机制推进“风”“腐”同治
建立问题线索双向移送机制。建立同司法机关、审计、发改、住建、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县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职能部门问题线索双向移送机制,重点对2020年以来反映涉及项目建设、营商环境问题线索进行清仓起底,对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快查快办、严查严办。
建立履责提示“三色警示”机制。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第一次出现履职不到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发放黄色提示卡提示,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时限;出现轻微违纪违法问题,或问题敷衍整改的,发放橙色警示卡,进行警醒敲打、组织处理;出现违纪违法问题,则发放红色问责卡,并启动问责程序,依规依纪依法处理。
建立监督问责专管机制。按照“党委主导、纪委主推、部门主责”工作原则,建立县领导“包保”+纪委“专责”+部门“专业”督导机制;充分发挥“室组地”片区协作,实行“监督檢查+跟踪督办+追责问责”工作模式,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零容忍,对问题多发频发、工作推动不力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严肃追责问责。建立破坏营商环境违纪违法问题台账,以季度为节点加强通报曝光,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
开展三项行动营造良好环境
开展“下沉”监督专项行动。从政协委员、行业协会代表、特约监察员等中选聘营商环境观察员,充实日常监督力量。创新开展“下沉式”“体验式”“沉浸式”监督,零距离监督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持续开展“窗口腐败”问题整治,各级服务大厅全覆盖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督促提升投资建设项目全流程代办等服务效率。开展“企业项目最不满意事项”调查,收集项目建设中各类问题。开展“项目业主走进演播厅”,强化新闻媒体和舆论监督。
开展系统整治专项行动。建立会商机制,定期通报有关情况,就解决各自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司法机关清理涉企积压案件,开展惩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发改、住建部门就工程招投标行业乱象开展专项整治;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就行政审批、窗口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开展“青廉”共建专项行动。以全面推进“青廉工程”为契机,指导企业开展“青廉企业”建设,厚植内部廉洁文化,引导企业自觉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着力建成一批“组织建设好、经营管理好、企业风气好、廉洁氛围好”的“四好”企业。(作者系青神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