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背后

2023-09-07 10:03许然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保管员公职人员区县

许然

此前,网络上一名母亲误拆女儿档案袋的事件引发热议。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档案属于机密文件,只有拥有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才能拆开查验,个人是不允许拆封的。但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规定。

类似的现象频发,也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档案缺乏足够的认识。事实上,不管是学生档案还是人事档案,其重要性甚至关乎前程。特别对公职人员而言,一旦档案出现问题,职务提拔、晋升将不得不被迫中断。

既然档案如此重要,那么与公职人员相关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比如管理公务员档案的组织部和管理事业干部档案的人社部门,又是怎样做好这项工作的呢?

记者在多地采访时发现,这项在外人看起来既严肃又神秘的工作,事实上很难做出传统意义上的亮点,甚至有些乏味与琐碎,需要耐得住性子,坚持岗位职责,抵御外界诱惑。

正是因为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和保密性,大多为重复性劳动,很少能有所创新,导致档案保管员干事积极性不高,不受重视。有相关领导甚至直言,积极性高的年轻干部也不必长期安排在这个岗位上。

记者本次采访的档案保管员,为随机挑选,巧合的是,她们都是女性,且年龄基本都超过40岁。其中一个区县的女干部已经50多岁,在这个岗位上,她一干就是8年。她说在她之前,带她的师傅一干就是10多年,直到退休。

此外,人员配比也较低。记者采访发现,一般一个区县的组织部门,只有一人管理档案,这些档案少则两三千份,多则三四千份。在一个县级市人社部门,一名采访者表示,整个市共有8000多份事业人员的档案要管理,而专职管理人员只有3个,工作压力较大。而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规定,每管理1000卷档案一般应当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

档案保管员除了普遍年龄结构偏大,从专业化程度来说,大多都并非相关专业出身。他们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和技能习得,均通过“师带徒、老带新”的方式。这背后,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

主观来说,有些单位的领导对档案保管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该工作并不需要多高的专业门槛,或者多强的工作能力。客观来说,目前国内开设档案管理专业的高校少,这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采访中,某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类似的人才一毕业就被大型国企等单位抢走了,那些单位的工资待遇比基层要好得多。

凡此种种均从侧面反映出,这项工作普遍存在受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由于人员长期不流动,岗位风险也随之而来。从多起已经披露的档案造假事件来看,其中均有档案保管员的身影。因为打通档案保管员这一关,是整个档案造假环节的关键一步。

“无论是干部人事档案,还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都亟须规范。”对此,有关专家认为,需要进一步重视对人事檔案的管理,将其当成一个专门性的工作,将每个环节都得规定清楚,操作流程也得规范明确。

猜你喜欢
保管员公职人员区县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张怀芝减薪有高招
安徽一公职人员成“黑老大”获刑20年
尊崇法治,从国家公职人员做起
保管员
爱因斯坦大脑“保管员”
探析后方仓库保管员队伍面临的矛盾及对策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主体比较研究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