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潇颖
摘 要 为给校园的树种规划及植物景观配置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样方调查法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从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生长势、群落外貌、层片结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内共有植物70科156属250种;有5种优势科,分别为蔷薇科、忍冬科、木樨科、豆科与禾本科,所含有的植物种类在校园内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约占总种数的87.20%;校园内植物应用类型较多,有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花灌木、垂直绿化、绿籬、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其中作为园景树的植物最多,有120种,约占总种数48.00%;植物整体生长状况较好,生长势达+++(优良)的植物有204种,约占种数的81.60%;植物群落外貌主要由高位芽植物组成,有209种,83.60%的植物属于高位芽植物;根据调查样地情况,校园内的植物群落层片结构共有4种类型,分别为乔木-观赏灌木-观赏草花-地被(样地1)、乔木-观赏灌木-地被(样地4)、乔木-地被(样地3、样地5)和观赏灌木-地被(样地2)。
关键词 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生长势;群落外貌;层片结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15
生物群落是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生活在同一环境下的不同种群的集合体,其内部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相互关系[1]。目前对于园林绿地植物群落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群落结构、景观评价及优化等方面[2-5]。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调查对象,对其植物的物种组成、生长势、群落外貌、层片结构进行调查统计,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的分析,旨在为校园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及树种规划提供参考。
1 调查区域概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坐落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凌示范区位于陕西黄土高原南部、关中平原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3′36″~108°04′48″,北纬34°08′24″~34°12′00″,海拔418.0~540.1 m,地势总体平缓,呈现北高南低和西高东低的特点。杨凌示范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爽多连阴雨、冬寒干燥,年降水量635.0~663.9 mm,多集中在夏秋季,年均气温约13 ℃,年平均日照时间2 164 h,年均植被蒸发量933.2 mm,主导风向为东风和西风,年均干燥度为1.56,全年无霜期213 d[6-7]。境内塬、坡、滩地交错,土地资源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土壤深厚肥沃、耕性良好[6]。杨凌示范区境内天然河流有渭河、漆水河、湋水河,另有宝鸡峡支渠渭惠渠、高干渠等人工渠系越境而过,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优越,平均储水量达到28.7亿m3,其中地表水约28.2亿m3(占98.26%)、地下水资源约0.34亿m3(占1.18%)、灌溉渠系调入水资源约0.16亿m3(占0.56%)[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为南、北两个主校区,占地376.8 hm2[9]。本文调查的场地主要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校园内植物主要分布于各园林景观及道路两侧,南校区内主要的园林景观园区有小西湖、灌木园、乔木园、经济树木园、文化生态园及牡丹园和月季园等专类园,校园内共有20余条路,绝大多数由植物命名(详见图1,底图来自BIGEMAP GIS Office)。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及样地设置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内的全部乔木、灌木及草本地被植物为调查对象。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植物分布情况,植物种类较多的区域主要为小西湖、灌木园、乔木园、经济树木园及文化生态园,以这5块区域为调查样地(样地位置见图2),校园内各行道树及植物专类园等区域出现的植物纳入就近的调查样地中。
2.2 调查内容
2.2.1 植物种类
记录样地内及周边出现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名。统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植物科属组成、来源组成(乡土植物、外来植物)及植物应用类型(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花灌木、垂直绿化、绿篱及地被植物等)。
2.2.2 植物生长势
生长势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旺盛程度。根据植物生长状况及受病虫害情况,将植物生长势按优劣情况分为3个等级:+++代表生长状况优良,++代表生长状况一般,+代表生长状况较差。根据上述标准,记录样地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分析植物生长状况不佳的原因。
2.2.3 植物群落外貌
植物成分及其生活型是决定植物群落外貌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群落中主要植物的生活型[10]。植物生活型指具有相似形态结构特征的植物群,如乔木生活型、草本生活型等。植物学家根据需要建立了多种生活型分类系统,其中比较常用的是丹麦植物生态学家饶基耶尔于1907年按越冬休眠芽位置与适应特性,将高等植物分成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5大生活型类群。统计植物生活型占比,分析植物群落中优势生活型。
2.2.4 植物群落层片结构
层片是植物群落基本的结构单位,是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分析各样地植物群落的层片结构,反映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特征。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群落物种组成
据不完全统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共有250种植物,隶属于70科156属,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根据各科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植物中所含种数的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大型科(种数≥10种)、中型科(种数为6~9种)、小型科(种数为2~5种)、单种科(种数为1种)4个等级[11]。如表1所示,包含10种以上植物的大型科有5个科,分别为蔷薇科、忍冬科、木樨科、豆科与禾本科,虽然大型科的科数仅占总科数的7.14%,但共有119种植物,占总种数的47.60%,是南校区校园植物的绝对优势科;包含6~9种植物的中型科有小檗科、木兰科、菊科、槭树科、柏科和榆科6个科,占总科数的8.57%,共有39种植物,占总种数的15.60%,该类型的植物科别所占比例较小,包含的植物种类也较少;包含2~5种植物的小型科有漆树科、松科、山茱萸科、杨柳科、卫矛科及鼠李科等23科,占总科数的32.86%,含有56种植物,占总种数的22.40%;只含有1种植物的单种科数量最多,为36个科,占总科数51.43%,体现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植物群落组成的复杂性和丰富度。
对调查到的植物种类的来源按照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两个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内的植物绝大多数为乡土植物,仅有32种植物为外来植物,如美国红栌、美国凌霄、日本晚樱、金森女贞、美国红枫及挪威槭等。目前校园内的大部分外来植物已通过引种驯化,生长状况较好。
对调查植物种类的应用类型进行统计,结果见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校园内园景树的应用树种最多,大多数是具有良好觀赏性状的植物,如海棠花朵美丽,枝干健壮;雪松冠幅大,主干高,树体本身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它们可以在园林景观中作为园景树孤植或丛植配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农林类院校,很多植物用于科研实验或科普学习,因此校园内拥有较多植物种质资源,灌木园中花灌木种类较多,有重瓣郁李、紫丁香、溲疏和珍珠梅等。校园内大部分道路以行道树的名称进行命名,同时综合考虑树木的习性和行道树的标准,共有63种植物作为行道树进行应用。庭荫树最重要的标准是冠大荫浓,部分园景树和行道树也有相同的特点,可用作为庭荫树进行应用。大部分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校园可以用于垂直绿化的植物有紫藤、美国凌霄、扶芳藤、爬山虎、木香花和云实;部分灌木可用作绿篱,常见的有女贞类和小檗类的植物;草本植物常用作地被植物进行种植,例如:麦冬、红花酢浆草、萱草、玉簪等;小西湖内部有5种水生植物,分别为睡莲、荷花、香蒲、芦苇和再力花,可美化水景。
3.2 植物群落生长势
对调查植物种类的生长势进行等级评价,统计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内大部分植物生长情况较好,说明这些植物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并且受到的养护管理较好;生长势为++的植物可能由于后期管理方法不当、对当地环境条件不适宜等原因影响了其正常的生长;校园内有5种植物生长势为+,分别为红豆杉、木绣球、红花檵木、红花七叶树和黄檗,以下根据其生长习性对其生长不良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红豆杉,喜阴、耐旱、抗寒,喜凉爽湿润,忌炎热酷暑、阳光直射,要求土壤偏酸性,适于在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上种植。生长不良的原因可能如下:遮阴不够充分,有阳光直射;土壤偏碱性,不利于生长;夏季温度过高;种植地势较低、土壤较为黏重,易积水,造成根系生长发育受阻甚至腐烂;通风条件差,从而导致温度过高,生长缓慢。
木绣球,喜光,略耐阴,喜温暖湿润,较耐寒,宜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能适应一般土壤。生长不良的原因可能如下:木绣球属于南方树种,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北方气候较为干燥,夏季温度较高,其在北方适应性不强;栽植土壤有机质较为匮乏,且排水透气性不优良;栽植地长时间阳光直射,木绣球虽然喜光,但长期强烈阳光直射会影响其长势;由于前一年秋冬季节的温度较高,达到了木绣球能够开花的最低温度,因此在秋冬季节发生了二次开花,消耗大量营养,导致第2年春季长势不好。
红花檵木,喜光,稍耐阴,适应性强,耐旱,喜温暖,耐寒冷,萌芽力和发枝力强,耐修剪,耐瘠薄,但适宜在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生长不良的原因可能如下:红花檵木原产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区域,属于南方树种,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而杨凌示范区位于秦岭以北,冬天较为寒冷且干旱,虽然可以存活,但长势不佳;且杨凌示范区土壤偏碱性,不利于其生长。
红花七叶树,幼树喜光,稍耐半阴,耐旱,较耐寒,耐轻度盐碱,在深厚、湿润、酸性和中性土壤中生长良好。生长不良的原因可能如下:红花七叶树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微酸性土壤,杨凌区土壤偏碱性,因此在杨凌示范区生长不好;校园内所栽植的红花七叶树周围的树种较为高大,形成了隐蔽环境,导致缺乏光照,生长不佳。
黄檗,阳性树种,根系发达,萌发能力较强,能在空旷地更新,而林冠下更新不良;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适生于土层深厚、湿润、通气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壤质土;在河谷两侧的冲积土上生长最好,在沼泽地、黏土和瘠薄的土地上生长不良。生长不良的原因可能如下:黄檗适于在微酸性和中性土壤中生长,而杨凌示范区的土壤为碱性,并且其栽植地土壤较瘠薄,导致长势不良;黄檗为阳性树种,栽植地周围均为高大树木,在林冠下更新不良。
3.3 植物群落生活型
对调查的植物种类的生活型进行统计,结果见表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高位芽植物种类最多,有绝对优势,大部分由乔木和灌木组成;校园内没有地上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大部分分布在北极及高山寒冷气候区,杨凌示范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因此地上芽植物较为罕见;地面芽植物大部分为多年生草本,一年生植物主要为一年生草本,地下芽植物主要为水生植物,校园内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种类较少,因此地面芽植物、一年生植物和地上芽植物种类也较少。
3.4 植物群落层片结构
根据调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内的植物群落层片结构有乔木-观赏灌木-观赏草花-地被(样地1)、乔木-观赏灌木-地被(样地4)、乔木-地被(样地3、样地5)和观赏灌木-地被(样地2)4种。由于各区域科普和科研的功能性,校园内植物群落的层片结构相对丰富,乔木园和经济树木园的林地区域植物群落层片结构基本为乔木-地被;灌木园以科普各种观花灌木为主,因此形成了观赏灌木-地被的层片结构;而小西湖内的植物种类较多,植物群落层次也非常丰富,由4个层片组成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呈现自然性和多样性。
4 小结与讨论
根据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内植物的不完全统计,校园内植物共有70科156属250种,植物种类繁多,种质资源丰富,既可充分运用于科研实验及植物实践教学中,又丰富了校园的园林景观。
经数据统计,校园内有5种优势科,分别为蔷薇科、忍冬科、木樨科、豆科与禾本科,它们所含有的植物种类在校园内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特别是蔷薇科在校园内有46种植物,桃、李、梅、杏、樱等在校园内非常常见,同时蔷薇科植物的花朵非常美丽,能在春天给校园增添亮丽的色彩。统计到5种校园植物的优势科,侧面反映了当地的环境条件利于这5科植物的生长,可以为校园树种规划及植物景观设计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从校园内植物的来源来看,大部分植物都是乡土植物,生活习性与当地的环境条件匹配,生长势等级普遍较高,同时乡土植物的大面积应用也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若想要引进外来树种,丰富当地的植物景观,应在栽植前进行驯化,并提供合理的栽培养护管理方法,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对于校园内生长状况较差的5种植物,本文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对养护管理手段进行了分析,也为校园的树种规划及校园植物养护管理提供了参考。
根据对校园内植物的应用形式的调查和统计,可以明确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花灌木、垂直绿化及绿篱等园林景观功能可应用的植物,为校园及杨陵示范区附近公园等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配置提供参考意见。
校园内植物群落外貌大部分由高位芽植物,即乔灌木组成,其次是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即大部分草本植物。乔灌木植物所占空间较大,在外观上较为显著,构成了植物群落的基本外貌,而草本植物大部分分布在地面,或被乔灌木植物所覆盖,或被建筑所遮挡,在外观上较为隐匿。在此基础上,根据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对乔灌草植物进行不同的搭配,校园内形成了多种层片结构,丰富了植物群落层次,形成了多样的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 岳永杰,余新晓,牛丽丽,等.北京雾灵山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增刊2):165-170.
[2] 张琳,孟亚南,王佩佩,等.郑州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7(6):72-76.
[3] 刘秀群,贾若,陈龙清.武汉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8241-8243.
[4] 江国华,褚群杰,张智勇,等.宣城市城区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8,45(1):90-95.
[5] 王孝泓.上海绿地植物群落特征及优化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142-144.
[6] 夏积德,高焕霖,李峰博,等.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模型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生态环境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1):167-171.
[7] 周景斌,王彥平,何宾线.杨凌主城区行道树综合性能评价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4):50-52.
[8] 宋党辉,弓弼.杨凌示范区生态景观优化体系构建方法及其策略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5(2):81-85.
[9] 宋佳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地被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0] 祝元春.成都麓湖云朵乐园植物群落调查[J].南方农业,2022,16(19):228-234.
[11] 陈梓宜,吴永彬,赵俊,等.广州市兰圃公园植物群落结构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22,20(4):74-79.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