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3-09-07 02:17宋雪莹
现代英语 2023年10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

宋雪莹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1400)

一、引言

在整个跨文化交际的环节当中,交际的场景与有关的物品会随着语言的进行、肢体动作等影响交际的质量与效果,因此,跨文化交际的必备要素是具有一门通用语言技能。 1980 年,跨文化交际的理念引进中国,从那时开始,跨文化交际在我国各大高校中的语言课堂占据了一定地位,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高校大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将面临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的人接触交流的挑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多元化社会,促进学生个人成长,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目前跨文化交际课程主要还是英语教学,其余小语种正处于发展阶段,我国的母语为汉语,在语言的学习与交流上存在一定劣势,这就导致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跨文化交际期间出现一些问题[1]。 文章将主要以语言教学的角度为出发点,提出高校跨文化交际现状与对策研究,提升高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智慧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人在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开展的一系列语言以及行为上的沟通交流,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技能与能力。 在智慧教育以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中,高校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大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第一,在高校课程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高校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能够为社会提供综合型人才。 国家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全球经济化的发展环境中,仅是做到掌握一定语言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起不到推动作用,国家需要具有一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第三,高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可以加强国家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 高校的大学生作为当今时代的接班人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民族的精髓受到了对外的认同,并且我国的经济在世界的经济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 由此可见,在高校的课堂中创建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推国际政治与文化方面的发展[2]。

第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建立与维护跨国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性、多元化的交际文化,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三、高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现状

(一)高校大学生欠缺跨文化语言沟通技能

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大多是以英语作为基本语言,掌握英语语言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是决定英语学习能力好坏的关键所在。 相关的数据与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总体不佳,听懂并理解复杂词组的人数占比不到一成,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保持日常用语的理解。 能够正确使用英语并且流利运用英语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进行顺利沟通的大学生占比仅有4%,超过一半的学生还停留在简单词汇交流的水平。 有56%的学生需要借助词典、手机等语言翻译工具完成一篇英文文章的阅读理解,而不需要借助任何翻译工具并且能够流畅正确翻译出来的学生人数不到5%。 在英语写作方面,词汇量大并熟练掌握,能够保持顺畅写作的学生仅仅只有20%,最后能够将听、说、读、写这4 项技能综合起来灵活运用在学术探讨与正确翻译的学生几乎没有[3]。 由此可见,我国的高校大学生英语水平以及英语综合能力的掌握并没有达到跨文化交际中的基本语言要求,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顺利开展,难以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

(二)应试教育弊端导致缺失交际能力

大学生由于经历了高中许多考试之后,对英语的学习思维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难以转变,仍然保持为了应付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而学习的思想。 大部分学生将时间都花在了大学英语四级与六级的考试中,去钻研重要考点而选择死记硬背,逐渐忽略了语言本身具有的文化魅力。 长此以往,学生在这样的英语学习氛围与学习过程中,提高的是应对考试方面的能力,用英语进行学识探讨与文化交流方面始终止步不前。

对那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有部分理工科的学生因为自身专业的影响,会将专业中的学习方法与思维用到英语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主动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习俗与历史文化,在人际交往中只能保持基本的与人沟通能力,很少运用跨文化交际。

(三)高校环境对跨文化交际不重视

上文提到,高校大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都未达到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要求,大多数的高校对学生的毕业要求是需要英语四、六级测试合格,从这方面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不能灵活地运用到人际交往过程中。 造成这样的现状与学校的教育形式有很大的关系,校内跨文化交流活动相对较少,并且学校缺少相应政策支持,缺少跨文化实践活动,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4]。 此外,学校欠缺系统性的相关课程,没有培养大学生对跨文化交流重要性的意识。

(四)社会环境对跨文化交际不关注

我国高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政治因素、社会经济水平等方面的限制,社会层面对此能力的关注度较低,我国引进跨文化交际教育理念到现在有40 年左右,跨文化交际能力针对的对象与范围跨越了不同文化、种族等,在这个环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通过跨文化交际提升国民整体素养与国家文化形象的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

四、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策

(一)结合网络资源与纸质教材

目前,新时期的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多媒体与微课模式在高校中普及,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网络实行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且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具有多样化特点。 因此,在网络化的背景下,教师需要细心筛选网络教育资源并且与纸质教材进行融合,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纸质教材更具权威性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多元化的辅助功能,如网络学习平台以及多媒体课件,以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将会对以往的教学内容可以做到有纲可循,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此外,网络资源是对纸质教材的补充,网络资源信息量大、检索快速方便,并且互动性强,教师可以将高校的课堂教学中教材与网络资源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高校教师可以将空中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环境,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 将一些国外有关的知识文化、典型交际案例等放到文化学习专栏,提供学生随时可看可查的通道。 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网络资源、协作学习与课堂学习三方之间有机结合,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 其中,协作学习包括学习成员、学习环境与学习辅导教师。 在这三个基本元素中,协作学习环境具体是指空间环境、硬件环境与资源环境等,空间环境为写作学习提供场所;硬件环境为学习提供计算机网络等;资源环境为学习提供各种各样的综合性资源。 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写作学习的交互性[5]。

(三)结合实际进行综合性教学改革

高校大学生因为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只注重学期最后成绩是否合格,逐渐缺失了人际交往能力。 基于此,高校需要制订出弱化等级考试重要性的相关举措,从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内容等多个方面去思考,以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与人际交往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此来展开不同程度上的教学改革,弱化应试教育的影响,打破学生文理之间存在的学科分界[6]。 当然,课堂教学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作为跨文化交际历史背景与发展进程的教学导入,布置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方面的相关作业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主动查询相关资料,从思想上转变高校大学生对英语课程学习的目标感与认知,培养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四)增加学生跨文化交际实践机会

高校大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以及教学改革这三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获得有效的语言知识与相关文化,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建优良的语言应用环境,创建交际情境,科学合理分配微课与多媒体教学的时间与内容,创新多种教学方法,随时随地为学生创设跨文化交际语言的应用环境。 为了让学生真正接受知识,主动学习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提供语言实践机会,如演讲比赛、同声传译、英语翻译实习等方面的活动,面对面地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对学习语言的兴趣,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自身跨语言文化交际能力[7]。

(五)强化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渗透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在大学英语教育中需要充当好引导者、指挥者的角色,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 更新原有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从传统范式中走出来,将跨文化知识有针对性地渗透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生动场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多媒体情境、问题情境、实物情境等情境下,学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逐步摆脱母语思维的束缚。 在教学情境中,要强调语言的规范性,引导学生对中西方的文化进行对比,讲解重点难点内容。 例如,C(Custom 习俗)是指利用生活中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西方的节日,给学生讲授与之相关的风俗和习惯。 例如,在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到来之际,教师给学生讲述感恩节的来历,为什么感恩节要在11 月的最后一个周四,以及感恩节的传统食物——火鸡(turkey)、玉米(corn ormaize)、南瓜(pumpkins)和越橘酱(cranberry sauce)等,并将美国这一传统节日与中国的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进行对比,使学生从中体会这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念的国家的人民却有着共同的对丰收和合家团圆的期盼和歌颂。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文化与语言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跨文化交际培养对我国走向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来的文化敏感性、互相尊重以及寻求共同点等方面的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融入全球多元文化、提高学生未来职业竞争力都有裨益。 高校要切实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网络资源与纸质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校结合实际进行综合性教育改革,增加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积极传播弘扬优秀中华文化。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语言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言是刀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