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2年贵州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

2023-09-06 01:07:40左佩佩田继贵朱姝周倩倩郭华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贵州省

左佩佩 田继贵 朱姝 周倩倩 郭华

摘 要:目的:了解贵州省2011—2022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点,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22年贵州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结果: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每年均有发生,发生的高峰时段为6—10月,共发生37起;暴发地区主要集中在遵义市、铜仁市,分别为13起、12起。暴发场所以家庭为主,共报告40起,发病人数247人,死亡13人;农药残留和亚硝酸盐是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最主要的致病因子。结论: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是贵州省食源性疾病死亡人数占比较高的因素,为降低其事件的发生率,需严格控制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亚硝酸盐、农药、鼠药等危化品的监管,宣传和引导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暴发;预防措施;贵州省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 foodborne illness outbreaks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2,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foodborne illness outbreaks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2. Result: Chemical foodborne illness outbreaks occurred every year. The peak period of occurrence was from June to October, and a total of 37 outbreaks occurred; the outbreak area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Zunyi city and Tongren city, with 13 and 12 cases respectively. The outbreak occurred mainly in households, with a total of 40 reported cases, with 247 cases and 13 deaths; pesticide residues and nitrite are the main pathogenic factors of chemical foodborne illness outbreaks. Conclusion: The outbreak of chemical foodborne illness is a factor that accounts for a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 of deaths from foodborne illness in Guizhou provinc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ts events, it is necessary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key links in the process of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nitrite, pesticides, rodenticides and other dangerous chemicals, and publicize and guide the atten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consumers on food safety.

Keywords: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 preventive measure; Guizhou province

化學性食源性疾病是指人们食用了被有毒有害化学物污染的食品导致机体出现中毒症状的现象。化学性食源性疾病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相对于微生物食物中毒少,其潜伏期较短,起病快,病死率高[1]。近几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屡有发生,为掌握贵州省该类型暴发事件发生的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通过对2011—2022年报告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和减少该类型暴发事件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系统”中贵州省2011—2022年化学性类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数据。

1.2 方法

应用Excel建立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库,录入事件报告数据,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事件的时间、地区、致病因子和暴发场所等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由表1可知,贵州省2011—2022年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报告65起,发病564人,死亡23人,分别占同期食物中毒报告总数的1.98%、3.59%和15.75%。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食源性疾病暴发死亡人数最多的类型,且病死率最高,达4.08%,远高于同期食源性疾病暴发总体病死率(0.93%)。报告事件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以2011年最多。

2.2 时间分布

由表2可知,从季度分布来看,4个季度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均有发生,报告起数以第三季度居首,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以第四季度居首,分别为21起、281人和8人,占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总起数、总人数和总死亡人数的32.31%、49.82%和34.78%。

从月份分布来看,2011—2022年贵州省每个月份均有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6—10月报告较多,共发生37起,其中10月的报告事件起数、发病人数最高,分别占总报告事件起数和总发病人数的13.85%、24.29%。死亡人数在6月、9月最多,各占总死亡人数的26.09%。

2.3 地区分布

由表3可知,2011—2022年贵州省9个市州均有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主要集中在遵义市、铜仁市,这两个市州报告的事件起数分别为13起、12起,占总报告事件数的20%、18.46%,发病人数为100人、87人,占总发病人数的17.73%、15.43%。铜仁市、毕节市、黔南州报告的死亡人数最多,报告死亡人数均为6人。

2.4 暴发场所

由表4可知,2011—2022年贵州省报告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暴发场所主要为家庭,共报告40起,家庭中又以农村家庭为主,占61.54%;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也是在家庭中最多,发病247人,死亡13人,占总发病人数和总死亡人数的43.79%、56.52%。其次是街头摊点,共报告9起,发病人数105人,占总报告事件和总发病人数的13.85%、18.62%;死亡人数排名第二的是农村,死亡4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7.31%,主要发生在农村宴席上。

2.5 暴发原因食品类型

由表5可知,2011—2022年贵州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原因食品类型主要是蔬果类,共13起,占总报告事件的20%,发病人数除其他中毒原因外,主要是由调味品(亚硝酸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病90人,占总发病人数的15.96%,酒类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死亡13人,占总死亡人数的56.52%。

2.6 暴发致病因素

由表6可知,从2011—2022年贵州省报告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事件来看,亚硝酸盐类的报告起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均是最高,共报告25起、发病302人、死亡9人,占总报告事件、总发病人数、总死亡人数/的38.46%、53.55%、30.13%,其次是农药,报告16起,发病65人,占总报告事件、總发病人数的24.62%、11.52%。死亡人数排名第二的是甲醇中毒,死亡8人,占总死亡人数的34.78%。另外,近年来,兽药和重金属导致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事故也时有发生。

3 讨论

2011—2022年贵州省报告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以第三季度报告起数最多,与全国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季节性分布特点一致[2]。主要原因是第三季度气温升高,病虫害在农作物中大量繁殖,导致农药用药量更大、频次更高;气温升高,药物更易挥发,高温下人体防护难度也更大[3-4]。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以第四季度居首,10月份中毒事件大多数是亚硝酸盐及杀鼠剂中毒,死亡率较高,并且报告事件中有农村宴席,涉及的人群人数较广,因此发病人数较多。贵州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在农村家庭的比例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农村居民卫生意识匮乏,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差,饮食习惯较差,很多农药残留的蔬菜水果未清洗干净直接食用[5]。某些商贩法律意识淡薄,对于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鼠药私自买卖出售,导致误食、误用鼠药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增多,农药和杀鼠剂会对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也随之升高[6]。

结合中毒原因食品类型和致病因素的结果,亚硝酸盐在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滥用、过量使用亚硝酸盐和误食、误用是最主要的原因[7]。亚硝酸盐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具有发色、抑菌和增强风味的作用,因流通十分便利,食品加工者在市面上可以随处购买,若亚硝酸盐的包装标签脱落或散装无标识,易被人们当作食盐、白糖等调味品误食而导致发病[8-9]。有研究发现,食品中的胺类物质和亚硝酸盐相互作用生成N-亚硝胺,其具有严重的致癌性,潜在危害可能比急性中毒更大[10]。在贵州,每到年末时,大多数家庭都有腌制腊肉、香肠的习惯,误把亚硝酸盐当作食盐对肉及肉制品进行腌制是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隐患。夜市上,也有很多街边摊点,商家为降低成本,在食品加工中使用亚硝酸盐,可能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农药也是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致病方式以污染、残留为主。蔬菜水果类是主要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原因食品类型,是由于其中的农药残留超标[11]。消费者和食品行业从业者食品卫生意识淡薄,存在有机磷、有机氯等剧毒农药使用、存放不规范,加工蔬菜前未清洗干净或清水浸泡时间不足等问题[12]。此外,杀鼠剂导致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比例也较高,该类暴发事件在贵州省内报告起数较多,鼠药类是致死率较高的毒物,随着管理和宣传等措施的加强,近几年报告的起数有减少的趋势,虽然近年来加强了违禁鼠药的管理,但在市场上依旧能够购买,特别是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更易接触到农药和杀鼠剂,家庭为了防鼠,在市场上购买杀鼠剂与常食用的食物搅拌,小孩子误食拌过鼠药的食物导致中毒,这种现象在贵州省农村家庭中时常发生。

酒类中毒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大多数中毒原因是饮用了掺有甲醇的假酒。甲醇俗称木醇、木精,是一种透明无色、有毒的挥发性液体,广泛用于工业溶剂和化工原材料。若患者甲醇中毒,其病情危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致残甚至致死。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村民大多喜爱购买散装白酒,而这类白酒的生产厂家通常不正规,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常掺入甲醇以获得更多利润,加上农村医疗水平低,交通不便利,甲醇中毒患者往往因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2011—2022年贵州省报告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提示亚硝酸盐是导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最大隐患,有效遏制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亚硝酸盐有需求的单位,应用专用的容器存放并粘贴明显的标识,做到专人专管,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的要求使用亚硝酸盐。为防止亚硝酸盐与食盐等调味品混淆,建议使用特殊的包装袋并在上面标有醒目的标识,单独存放,不和常用的调味品放在一起。农村地区应加大正确使用亚硝酸盐的宣传力度,劝告消费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家庭里不存放亚硝酸盐,规范制作腊肉腊肠。同时,也要加强农药使用的宣传,严格控制高毒性农药的销售和使用,推广低毒或无毒的农药,提醒村民要在农药降解期过后才可采摘蔬菜进行销售。消费者购买蔬菜水果后加长浸泡时间,加工前可用开水焯一下,以降低农药残留。改善农村居民的就医条件,对村医定期组织培训,加大考核力度,提升救治患者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广泛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引导居民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禁止生产销售剧毒农药或鼠药,禁止使用工业酒精勾兑成散装白酒,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到位,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领域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减少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丁小磊.2002-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4):14-15.

[3]朱泽,孟盼,洪伟伟,等.嘉兴市2016—2021年农药中毒病例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23,30(8):1-3.

[4]宁婧.551例农药中毒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甘肃科技,2023,39(1):116-118.

[5]周亚娟,王娅芳,朱姝,等.2011-2013年贵州省食物中毒状况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5,30(1):27-31.

[6]张肃.1985年~2000年我国食物中毒情况重点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5):26-28.

[7]周群霞.2000年~2004年江苏省化学性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5(4):54-55.

[8]苗芝香.误用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与检测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9):181-183.

[9]冯涛,陶森,阮世勇,等.一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J].食品工程,2022(1):16-19.

[10]秦品章.关于修改食品添加剂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卫生标准的若干建议[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2):150-151.

[11]张利明,李建,张秋萍,等.苏州市2007年-2014年化学性食物中毒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22):2793-2795.

[12]刘大星,唐功臣,刘延秋.2004~2008年国内化学性食物中毒文献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3):254-256.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果树“倒春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河北果树(2022年1期)2022-02-16 00:41:26
小学生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1-09 11:15:07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