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保护告别“暂行”时代

2023-09-06 09:03王立群
山东画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遗产济南山东

文|王立群

7 月,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开启首批省级工业遗产申报认定工作。对于长期关注工业遗产保护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振奋的消息。

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工业遗产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2018 年,国家工信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正式启航。5 年多的时间里,国家工信部先后发布了5 批194 项国家工业遗产,作为工业大省的山东,以14 项位居全国第二位。

今年3 月,《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告别“暂行”阶段。正式版的《管理办法》规定:参加国家工业遗产评定,需为省级工业遗产或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这也成为包括山东在内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快推进工业遗产认定的重要推动力。正如工信部国家工业遗产评审专家、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姜波所说,很多工业遗产已经消失在城市的快速更新迭代中,山东作为工业大省,已经意识到其中蕴含的危机。14 项国家工业遗产的认定,超过了辽宁等老牌工业基地,这是对山东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也是鼓舞与鞭策。

坊子炭矿博物馆是利用20 世纪60 年代原山东省坊子煤矿遗存的两栋老旧车间改造而成(刘伟光/摄影)

历史不到百年也算遗产?

要理解工业遗产保护,首先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遗产?

历史不至百年之物,是否能称为遗产?遗产难道不是千年甚至万年的历史遗存?国内学术界曾对此有过争论。不过,这样的争论并没有使是否保护工业遗产成为社会争议话题,而是很快成为共识。因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如果今天我们不对工业遗产加以保护,那么它们根本没有机会留存到更久远的历史长河里。

即便在工业历史起步更早的西方,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也不过是20 世纪50 年代之后方才开始。80 年代,英国人首先提出了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随后扩展到欧洲大陆部分工业停滞区域。相比于西方两个多世纪的工业发展史,现代工业进程仅百余年的中国,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起步并不晚,而姜波便是最早介入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之一。

20 世纪90 年代,姜波就在张润武先生的指导下,对山东的近代建筑进行系统研究,从刘公岛的铁码头到胶济铁路,从坊子煤矿到淄博煤矿,其对近代建筑的调查,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山东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调查与记录。“那时,国内还没有正式提出工业遗产保护的概念。”

2006 年6 月,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无锡举行,此次会议诞生的《无锡建议》草案被认为是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具有“宪章性”的首部文件,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公开提出工业遗产概念,我们开始意识到工业遗产面临的危机。在国家相关部委的介入下,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研究开始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2010 年,中国建筑学会工业遗产学术委员会成立,姜波成为第一批学术委员之一。从政府到学界,工业遗产保护的两股重要力量开始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坊子德日建筑群(刘伟光/摄影)

唤醒工业大省的珍贵记忆

五年前,工信部公布第一批13 项国家工业遗产,烟台张裕酿酒公司排在第一位,这也是山东唯一入选项目。作为烟台人,姜波对张裕再熟悉不过,“它承载着爱国实业家实业兴邦的梦想,也是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的开端。”地下酒窖、“张裕酿酒公司”老门头、孙中山“品重醴泉”题词都成为其入选国家工业遗产的核心元素。

细数山东14 项国家工业遗产,从张裕酿酒公司到德州机床厂,从津浦铁路济南机器厂到山东邮电管理局旧址,从胜利油田功勋井到济南第二机床厂、明水浅井粘土矿……尽管他们并不能反映山东百年工业发展的全貌,但均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山东工业发展做出过不可忽视的贡献。作为山东唯一的工信部国家工业遗产评审专家,姜波参与了每一次评审,并坚持为山东的工业遗产保护和认定提供建议与支持,“山东14 项国家工业遗产,仅次于四川,超过了东三省的辽宁等工业重镇,难能可贵。我们需要对工业遗产进行更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姜波表示,“像济南第二机床厂,工业遗产保护已经成为其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更多的工业遗产,依然散落在各地,等待有心人去挖掘。

7 月,姜波奔波在青岛与德州、滨州之间,“青岛曾经有九个国棉厂,如今仅剩五厂与二厂”,这让他非常遗憾,但是这份遗憾似乎在德州得到了补偿。在由原乐陵棉纺厂改制而成的山东华强新材料有限公司,他看到了“20 世纪50 年代的厂房,厂房里轰鸣的机器,穿白衣戴白帽的纺织女工……”老一辈的工人告诉他,早些年,厂子里很多人讲话都是青岛口音,那是棉纺织业自沿海向内地转移留下的印记。从青岛、烟台到潍坊、淄博、济南等等,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工业遗存。“济南茂新街名字的来源,便是1919 年江苏无锡荣氏家族在济南设立的茂新面粉公司。成丰桥的名字同样来自成丰面粉厂。”20 世纪初,济南曾有七家大型面粉厂,占据中国北方重要的市场份额。在姜波看来,每一处工业遗产背后,都有太多故事值得记忆和讲述,他们共同铸就今天山东工业大省的雄厚基础。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的酒窖,一杯酒醉倒了一座城(王立群/摄影)

让工业遗产不仅仅是遗产

最新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对工业遗产有个更为明确的认定,就是指在中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工业遗存。除去厂房、车间、作坊、矿区、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产品、档案等具象的遗存之外,生产工艺、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工业精神等非物质性遗存也被包含其中。但正如最新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山东明水浅井粘土矿的负责人刘涛在多轮申请失败后所说:“工业遗产并非越老、越旧越好!”工业遗产保护过程中,活化利用更加重要。

山东最具代表性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已经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00 万人次,他们在这里了解青岛啤酒和山东甚至中国啤酒产业的发展历程。而在全国范围内,也有更多的成功案例可以让我们去借鉴学习,无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工业遗址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还是根据各自特色建立工业博物馆,都可以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实现新的价值。除去14 项国家工业遗产,“还有很多的工业遗产等待我们去发现、保护和利用”。在姜波眼中,山东的工业遗产资源太过丰富,“青岛的纺织业、济南的面粉业、胶济铁路沿线的采矿业、淄博博山的玻璃琉璃产业,还有小三线,这都是山东的特色,而我们做的研究、保护和开发还远远不够!”

但随着省级工业遗产认定工作有序展开,我们已经有了保护好山东工业遗产的最重要支撑与保障,这一年,是2023年!

猜你喜欢
遗产济南山东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