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珍,陈飞,陈安文,范雪,岳洪梅
高空缺氧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威胁因素,良好的缺氧耐力对于降低飞行风险,保证飞行安全,促进战斗力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缺氧模拟体验训练是飞行人员航空生理训练的重要内容。该训练可以对军事飞行人员的急性缺氧耐力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检查,急性缺氧体验训练中的缺氧有效意识时间是判断军事飞行人员缺氧耐力的重要生理指标。本研究对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进行急性高空缺氧模拟体验训练的5 种机型(歼击机、教练机、运输机、轰炸机和直升机)军事飞行人员的缺氧耐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不同机型军事飞行人员飞行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
选择2018−2021 年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进行航空生理急性缺氧耐力训练的军事飞行人员1 299 人,年龄(34.81 ± 7.80)岁,按照飞行机型将其划分为歼击机组(272 人)、教练机组(145 人)、运输机组(446 人)、轰炸机组(132 人)、直升机组(304 人)[3]。
1.2.1 急性缺氧耐力评定标准 参照《急性缺氧耐力的综合评定》军事飞行人员7 500 m 高度急性缺氧耐力评定标准:(1)急性缺氧体验中有效意识时间≥4 min 为缺氧耐力优秀;(2)3~<4 min 为缺氧耐力良好;(3)2~<3 min 为急性缺氧耐力合格;(4)<2 min 为急性缺氧耐力不合格。
1.2.2 急性缺氧耐力检测 使用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制的KKY⁃1 型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的抗缺氧耐力检测模块,进行高空急性缺氧耐力模拟体验训练[4]。利用7.1% 氧浓度的氮氧混合气模拟7 500 m 高空氧环境,评估飞行人员抗缺氧耐力。训练前,参训人员倒写数字1 min,作为训练后对照。训练过程中,令其倒写数字并监测记录各项生理指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终止测试:(1)书写数字速度显著减慢,字体变大或紊乱,计算连续错误,且不知更改;(2)心率由加快突然显著减慢,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65%;(3)神志淡漠、出现意识丧失先兆;(4)主诉不适,主动要求终止测试。训练结束后,参训医师记录缺氧有效意识时间。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资料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wal⁃Wallis 法)。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机型军事飞行人员急性缺氧有效意识时间长短方差不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 种机型军事飞行人员急性缺氧有效意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11,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歼击机军事飞行人员急性缺氧有效意识时间长于运输机、轰炸机和直升机军事飞行人员急性缺氧有效意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1,P<0.001)。教练机军事飞行人员急性缺氧有效意识时间长于运输机、轰炸机和直升机军事飞行人员急性缺氧有效意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 种机型飞行人员平均缺氧有效意识时间比较
依据《急性缺氧耐力的综合评定》将军事飞行人员的缺氧耐力划分为优秀、良好和合格3 个等级,在调查分析的1 299 名军事飞行人员中,有141 名飞行人员缺氧耐力优秀,占总人数的10.86%;有221 名飞行人员缺氧耐力良好,占总人数的17.01%;有937 名飞行人员缺氧耐力合格,占总人数的72.13%。对5 种机型军事飞行人员缺氧耐力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和合格的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wal⁃Wallis法)结果显示,5 种机型飞行人员缺氧耐力等级的分布合计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67,P<0.001),歼击机(14.71%)和教练机(19.31%)飞行人员的缺氧耐力优秀率要明显高于运输机(9.64%)、轰炸机(7.58%)和直升机(6.58%)军事飞行人员。见表2。
表2 5 种机型飞行人员高空急性缺氧体验训练效果评定等级分布[例(%)]
对5 种机型、相同缺氧耐力评定等级军事飞行人员平均缺氧有效意识时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 种机型军事飞行人员缺氧耐力评定等级为合格和优秀的人员缺氧耐力有效意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80,P=0.031;F=2.915,P=0.024)。在缺氧耐力评定等级为合格人员中,歼击机飞行人员急性缺氧有效意识时间长于运输机、轰炸机和直升机飞行人员(P<0.05)。在缺氧耐力评定等级为优秀人员中,教练机飞行人员急性缺氧有效意识时间长于其他机型飞行人员(P<0.05)。在缺氧耐力评定等级为良好人员中,5 种机型军事飞行人员急性缺氧有效意识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5 种机型、同等缺氧耐力评定等级军事飞行人员平均缺氧有效意识时间比较(s)
急性缺氧体验训练,通过模拟7 500 m 高空缺氧环境,使飞行人员体验高空缺氧对机体的影响,熟悉高空环境中症状和自我感觉,增强对高空缺氧危险情况的判断和处理能力。急性缺氧体验训练中的缺氧有效意识时间是判断军事飞行人员缺氧耐力的重要生理指标,缺氧有效意识时间的长短能够反映军事飞行人员缺氧耐力的强弱,也能够反映军事飞行人员处置缺氧能力的高低[1-2,5]。
随着各种高性能战机不断列装,5 种机型之间性能差异显著,不同机型飞行人员执行训练任务和训练强度、所接触的低氧环境、飞行承受载荷大小等都不同[6-9],本研究对不同机型军事飞行人员的缺氧耐力水平的差异做进一步研究。
经过对1 299 例军事飞行人员的缺氧耐力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 299 例军事飞行人员中有141 名飞行人员缺氧耐力优秀,占总人数的10.86%;有221 名飞行人员缺氧耐力良好,占总人数的17.01%;有937 名飞行人员缺氧耐力合格,占总人数的72.13%。并且5 种机型军事飞行人员缺氧耐力等级的分布比例不完全相同,歼击机和教练机飞行人员的缺氧耐力优秀率要明显高于运输机、轰炸机和直升机军事飞行人员。5 种机型飞行人员平均缺氧有效意识时间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歼击机和教练机军事飞行人员急性缺氧有效意识时间长于运输机、轰炸机和直升机军事飞行人员,说明前2 种机型的缺氧耐力明显优于后3 种机型飞行人员,原因可能是歼击机和教练机飞行人员全部为飞行员,并且属于优中选优的情况,该统计结果与之前相关文献报道也相一致[5,10]。
不同机型、相同缺氧耐力评定等级军事飞行人员平均缺氧有效意识时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缺氧耐力有效意识时间的长短在缺氧耐力评定等级为合格和优秀的5 种机型军事飞行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氧耐力评定等级为良好的军事飞行人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航空卫生保障工作应对缺氧耐力评定等级为合格的运输机、轰炸机和直升机军事飞行人员给予关注。
本研究未掌握进行航空生理训练的军事飞行人员的飞行训练(平时飞行座舱高度)、驻地海拔、招飞体检、飞行员体能体质及体育锻炼等信息,所以暂时无法进行差异分析及相关建议。后期应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整理或者相关性分析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5 种机型军事飞行人员的缺氧有效意识时间的长短及其整体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军5 种机型飞行人员的急性缺氧有效意识时间长短存在差异,5 种机型军事飞行人员急性缺氧耐力评定等级的分布也不完全相同。期望本研究结果能为航空卫生保障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