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型社会合作的美术馆公共教育实践

2023-09-06 03:43邢梦璐陈柯伊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3年4期
关键词:美术馆

邢梦璐?陈柯伊

摘 要: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是以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的更好实现为目标,由美术馆的教育部门来组织和主要参与,并与美术馆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体一起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建。以国家政策支持为基础、以资源整合为导向是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的重要特征。博物馆理论、文化生态理论与管理学理论,都为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补充型、创意型和传播型的相关案例对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社会合作加以阐释,并最终提出了关于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思考:为应对多领域和多形式的社会合作,美术馆公共教育团队的综合能力仍需逐步增强;非营利性与公共属性应是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的长期坚守。

关键词:美术馆;公共教育;社会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02(2023)04-0091-09

作者簡介:邢梦璐,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涂思美育联合创始人,研究方向为艺术管理、美术馆公共教育;陈柯伊,涂思美育创始人,研究方向为美术馆公共教育。

伴随着博物馆学向“以人为中心”的重要转变,受众成为博物馆的重要议题,于是教育上升为博物馆最突出和最关键的职能,这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博物馆的共识。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对博物馆的定义,自1961年以来,教育功能在博物馆的七次定义更新中从未缺席。2022年8月,第26届ICOM大会在其最新发布的博物馆定义中,也提到了博物馆“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的功能。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博物馆条例》,在定义博物馆时也提出其“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体现出教育职能之于博物馆的不可或缺性。美术馆是以视觉艺术为收藏、研究、展示对象的专门博物馆,因此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自然也在讨论之列。广泛意义上的美术馆公共教育,是指美术馆借助展品或藏品为广大观众的求知、学习提供相关活动和服务,发挥其公共教育和服务的功能。它涉及收藏、展览、研究、出版和具体教育服务等馆内工作的方方面面[1]。

如今,美术馆公共教育在我国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公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渐升级。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美术馆有责任积极回应时代需求,肩负起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求的关键职责,承担起提升公众文化艺术素养的重要使命。这些职责与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来实现的,因此,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凝聚着社会公众对它的强烈期待。然而,反观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发展历程,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建设水平和公众服务能力的同时,其公共教育意识不足、教育项目形式固化与数量不足、开展的教育活动整体水平不高等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在短期内,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发展水平,还难以满足当下公众对社会文化的迫切需求。

通过分析当下社会需求与美术馆公共教育现状之间的匹配情况发现,美术馆公共教育的资源力量不足是一个关键原因,具体表现为美术馆公共教育的资源数量不足、资源形式有限等,因而难以为本馆的展览教育、活动策划、文化服务等提供充分的支持。那么,从美术馆公共教育自身出发,应如何着手解决当前的资源不足问题?从实践经验看,美术馆通过开展社会合作,获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相关资源,由本馆开展面向社会的公共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现实解决方案,因而也是值得探索的理论研究方向。本文围绕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展开研究,从概念特征、理论基础、现实分析、探索创新几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的概念及特征

(一)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的概念

一般而言,社会合作是指不同的个体或集团之间自觉地采取相互配合的方式以实现某种目的的行为[2]。在我国的公共文化建设领域,关于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与社会合作的研究和实践相对丰富。鉴于我国的美术馆及其公共教育发展时间尚短,因而对其社会合作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亦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美术馆的社会合作,是指美术馆为了完成机构自身的职责与任务,与自身法人实体以外的社会机构和个人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建。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具体指以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的更好实现为目标,由美术馆的教育部门来组织和主要参与,并与美术馆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体一起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建。

(二)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的特征

1.以国家政策支持为基础

面对新时代的新需求,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社会资源之间的合作。在鼓励社会力量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博物馆发展方面,党和政府都给出了指导意见。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在基本原则中强调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发展活力。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博物馆条例》,其中提到国家鼓励博物馆“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以增强博物馆的发展能力。2021年6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展览、教育和文创开发。实施‘博物馆+战略,促进博物馆与教育、科技、旅游、商业、传媒、设计等跨界融合”。这些文件内容都体现了对社会力量助推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期待,指明了社会合作助力博物馆建设的具体发展方向,并指引博物馆通过区域协同创新、社会参与、跨界合作、互联网传播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会合作。

2.以资源整合为导向

美术馆公共教育具有巨大的资源整合潜力,应打破学科、地域、文化的壁垒,发掘美术馆作为开放性、综合性文化教育平台的诸多可能性[3]。对于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来说,美术馆作为主体,不违背其宗旨和使命是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其公共教育职能,做好公共教育工作,几乎是此类社会合作的唯一目标。因此,在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中,基于合作双方的资源优势,直接开展各类教育项目,共享共建、互惠互利,是美术馆公共教育最直接有效的社会合作形式,也是当前在该领域实践中最常见的社会合作类型。

总之,以国家政策支持为基础、以资源整合为导向,是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的重要特征。通过社会合作,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实施力量将得以加强,教育与研发的专业力量将得到补充,贴近当下文化休闲习惯的创意形式将更加丰富,更广泛的社会连接将获得助力,最终将美术馆公共教育的覆盖范围从馆内拓展到全社会,从而更好地实现新时代美术馆的教育职能。

二、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的理论基础

当我们以公共教育为着眼点,将美术馆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时,美术馆作为主体,其自身的性质、所处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以及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合作互动,都是值得大家关注的理论来源。

从博物馆理论来看,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契合了博物馆的公共属性。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博物馆已成为具有公共属性的社会文化机构。伴随着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转向,这种公共属性被不断加强。博物馆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大众,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的需求是其发展的动力之源[4]。作为艺术博物馆的一类,美术馆的发展路径自然也存在于这种趋势中。如今,美术馆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公众的需要具有统一性。美术馆公共教育,是美术馆与社会公众互动的重要环节,因而更需要时刻拥抱社会发展,关注公众需求。

从文化生态理论来看,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有利于社会文化生态的整体构建。美术馆是整个社会文化生态中的一环,与社会中的其他组织和个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社会的文化生态系统不仅自身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影响因素也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庞大的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理论要求我们以生态学的视角审视文化,强调系统中各部分之间普遍联系且相互作用,这是一种强调整体性的观点。因此,作為社会组成单元的美术馆,它与社会其他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是极为密切的。美术馆对社会文化发展具有引领意义,与此同时,社会文化发展又促进和影响着美术馆的发展。而从属于美术馆主体的公共教育职能,也必然以主体的社会角色为依从,遵循社会文化生态的发展规律。当美术馆公共教育在与当下社会、文化、科技、休闲形成互动和同频时,其对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引领力量也将是倍增的。

从管理学理论来看,社会合作有利于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美术馆获取更多资源支持,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面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升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加强各方联系与合作,才能引入足够的资源来解决问题,这要求组织和个人都应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合作会带来各方的互惠互利,同时使社会整体利益获得增益。美术馆公共教育与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之间有着统一的发展诉求。通过社会合作引入资源支持美术馆公共教育,既符合以共赢目标为基础的合作前提,又有利于促进美术馆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博物馆理论关于博物馆公共属性的讨论提示我们,美术馆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天然联系,强调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参与。文化生态理论注重整体联系与动态平衡,强调作为社会组成单元的美术馆及其公共教育职能与社会其他组织、个人之间的广泛联动。管理学理论中关于合作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引入社会资源的路径启示。这些理论为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的现实分析

在现实层面,伴随着全社会对多元化、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无论是作为文化艺术资源供给方的美术馆及其公共教育,还是美术馆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都表达出对资源结合的现实需求。

社会公众对美术馆公共教育的需求不断上涨,而当前美术馆公共教育的资源又比较有限,二者之间不相匹配。首先,这种不相匹配表现为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人力资源有限,难以应对数量大、多层次的需求。近年来,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美术馆事业不断发展,美术馆的数量不断攀升,参观人数也随之增长。2021年,中国的美术馆参观人数达3,515.84万人次,较2020年增加了1,329.08万人次,同比增长60.78%。相比于此,2021年我国美术馆从业人员数量为6,249人,较2020年仅增加了782人,同比增长14.30%[5]。从数据来看,急剧增长的参观人数与美术馆从业人员的数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不匹配。参观人数的增长导致了观众对美术馆公共教育服务需求的上升。同时,由于激增的观众群体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在生活背景、知识水平等方面也各有差异,而且又是以家庭、学校或其他社会团体等不同组织方式前来参观,因此不同观众对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内容具有不同层次的诉求,需要美术馆针对特定的观众类型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而反观当前美术馆有限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具体到公共教育部门,其人员规模往往更小,显然无法满足数量如此庞大又多层次的需求。因此,美术馆公共教育面临的人力资源不足困境需要通过寻求合作来缓解或解决。

其次,美术馆公共教育的资源形式有限,难以匹配人们不断更新的文化消费习惯。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方式也在持续更新迭代。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有效实现,需要教育及相关资源去匹配当下人们获取信息和接受教育的方式。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核心资源是藏品与展品,但围绕着核心资源的教育形式却不应止于传统的讲座、导览或课程,而是需要不断创新。具体来说,一方面美术馆要对社会公众的文化休闲习惯和选择进行深度把握;另一方面,美术馆也应引入科技、文旅、休闲、文创和出版等跨界资源,打造更加与时俱进的美术馆公共教育形式。通过社会合作,美术馆公共教育有机会获得更丰富的跨界资源,从而与当下人们的生活保持更紧密的联系。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带来了全社会对文化艺术的关注与亲近,这也助推了当下社会组织对文化艺术活动的积极参与。对于美术馆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来说,投身美术馆公共教育实践,一方面可以产生品牌效应,打造本品牌的文化艺术形象,提升品牌的艺术感与文化价值,获得公众好感度,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会调动团队内部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凝聚团队力量,促进组织的文化建设。因此,无论是创新项目、品牌赋能还是团队内部活动,美术馆公共教育都是一种较优的选择。

综上所述,从美术馆公共教育当前面临的需求与资源的不匹配出发,发现社会合作这一路径具备缓解和解决这一困境的可能性,同时也符合美术馆之外其他社会主体的发展诉求。因此,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是匹配现实需求的一种发展趋势,具有深入探索的价值。

四、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的探索创新

虽然“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在理论研究中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但从近几年的实践发展来看,它又是一个趋势明显、需求迫切的研究方向。当前,已有不少美术馆通过社会合作的方式开展公共教育服务,但其合作的出发点、合作形式和深入程度不尽相同。从上文总结的现实需求角度出发,以美术馆公共教育在社会合作中所获得的资源类型为依据,选取相应案例加以阐释,以期对当前该领域的探索创新实践进行理论研究。

(一)补充型社会合作:“大国匠作”展厅互动体验项目

通过社会合作引入教育力量的补充,是缓解美术馆公共教育现有资源数量不足的有效路径。通过社会合作,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部门可从亲力亲为的“执行者”转变成资源的“组织者”。具体来说,就是将教育课程的研发、组织、授课、课前及课后服务等具体工作交由具备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来承担,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部门负责内容审核、课程检测、执行监督等把关工作。由此,当前美术馆公共教育资源数量不足的困境将得到缓解,社会合作的补充力量使美术馆自身的专业教育力量得以加强和放大。

“大国匠作”展厅互动体验项目,是美术馆公共教育通过社会合作实现导览课程研发和执行力量补充的案例。“大国匠作——走进新时代的工艺美术”是中国工艺美术馆新馆开馆后的重要常设展。为了提升展览的教育服务,尤其是提升数量较大的儿童及家庭这部分观众的觀展体验,中国工艺美术馆公共教育部门决定在展厅中增设自助导览课程,即音频导览及配套观展手册。然而,该项目的内容研发工作量大大超出了该部门的承受范围,同时音频制作、产品打磨、上线平台及相应技术支持更需要另外的投入。因此,中国工艺美术馆公共教育部门邀请了社会美育机构涂思美育一起合作,共同进行本项目的内容研发、产品打磨及平台上线等工作。

在合作中,中国工艺美术馆公共教育部门与涂思美育共同成为此次项目产品的联合出品方。在分工上,馆方公教部门作为主导方,发挥展览资源、学术研究和美术馆教育的专业优势,对此次项目的全部过程进行主持和指导,并具体参与音频及手册的产品打磨、内容审批工作。而涂思美育作为执行方,以本机构在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研发及执行经验为基础,充分调动团队的艺术人才及教育师资力量,负责此次项目的产品策划、内容生产、设计制作、技术支持等具体工作。在产品定价上,本次合作产品遵循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普适性原则,与以往馆方独立推出的同类产品定价保持一致。在成本与收益分配上,双方约定固定比例,并按此进行前期成本投入与后期收入分成。

目前,该项目的研发制作工作已基本完成,计划于2023年秋季正式上线。届时,前来观展的儿童及其家庭可在美术馆的官方小程序中购买此导览课程。除了在展厅中配套使用手册,该产品也可作为普适性的儿童文化故事音频,在观展后永久收听。这款通过社会合作打造的导览课程产品,不仅能提升观众观展时的教育体验,而且能使美术馆的公共教育突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具有延续的可能性。在未来,项目双方也有意在此次合作的基础上,针对更多展览及观众群体研发出更多的公共教育课程产品。

(二)创意型社会合作:沉浸式戏剧游戏项目

通过社会合作,获得除导览、课程、专家等美术馆公共教育常规形式之外的跨界资源支持,是丰富美术馆公共教育形式的重要助力。与专业的艺术教育不同,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普通公众的一般性艺术兴趣。这意味着,采用普通公众青睐的文化参与方式是美术馆公共教育实施的重要条件。伴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各类文化产品的种类和活动日益丰富,美术馆公共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导览、讲座等形式,而是要关注日新月异的优质文化产品形态,以更加亲近的姿态加强与人们当下文化生活的联系。然而,面对这样的发展要求,仅凭馆方或馆内公共教育部门的力量是独木难支的。通过社会合作,诸如科技、文旅、休闲、文创和出版等跨界资源可与美术馆公共教育服务实现联合,进而推动美术馆更多走进人们的文化生活视野。

“沉浸式戏剧游戏”项目是将戏剧编排、游戏设计等跨界资源引入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的合作案例。“沉浸式体验”是时下人们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方式,例如剧本杀、密室解谜等体验备受青少年的青睐。鉴于此种趋势,木木美术馆以公共教育为出发点,通过与游戏和戏剧团队的社会合作推出全新的观展方式,即基于策展理念及展品含义,为展览量身定制了戏剧剧本,使观众在与演员的互动和游戏中获得全新的体验,进一步理解展览的思想内涵。

在合作方式上,美术馆的教育人员与来自社会合作方的游戏设计师、编剧和演员共同组建项目小组,各方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完成基于目标展览的沉浸式游戏剧本设计并最终上线。在这种以教育为目标的沉浸式戏剧游戏中,演员会带领观众按照故事剧情一步一步地探索展厅,其中穿插戏剧、舞蹈和解谜。观众可与演员近距离互动,通过观察演员的动作或倾听演员的对话获取信息,从而了解故事剧情的真相,领悟展览主题中蕴含的思想。在游戏中,观众可根据自身的观展习惯选择参与不同故事线,无论是倾向于自由感受、偏爱知识补充的普通观众,还是特定的家庭型观众,都有特定的选择路线。活动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但同时特别设计了只有儿童观众才能触发的特定情节。演员通过与现场儿童的独特交互,也向全场观众传达了展品的特定寓意。“沉浸式戏剧游戏”项目在提供新型观展方式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观展体验。

目前,木木美术馆已在“造梦美术馆”系列项目中推出了“重生”“两个人”“面具”等多套沉浸式戏剧游戏项目,受到了美术馆观众的热烈欢迎。

(三)传播型社会合作:艺术骑行Art Fun Biking

除了对自身能力及资源的加强和补充,与其他社会主体进行合作,也是一种提升美术馆公共教育公众传播力的创新方式。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美术馆肩负的提升全社会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公共教育功能来实现的。因此,美术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其社会价值、传播其文化艺术内容,也是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目标之一。通过社会合作,美术馆可以充分借助合作方的渠道、品牌等社会影响力,扩大其文化艺术传播的覆盖面,拓展其公共教育的新观众。

“艺术骑行Art Fun Biking”项目是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商业品牌以公众传播为导向而开展的合作。为迎接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北京时代美术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今日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和山水美术馆五馆联合,与公益合作伙伴摩拜单车共同开展了博物馆公益宣传活动。其中,五馆开放各自的展览活动,并邀请艺术家作为导赏人,开展公益导赏活动。同时,当时的知名共享单车品牌摩拜单车提供了活跃用户数超过2000万的摩拜单车APP作为活动的宣传平台。经过馆方与合作方的联合策划,共同提出以“绿色出行,趣博物馆”为宣传理念,在摩拜单车APP上吸引用户进入专属通道报名参加此次活动。另外,活动还精心设计了艺术大咖与参与者一起骑行探访博物馆周边街区的创新环节。

在持续五周的艺术骑行活动中,共有百余名艺术爱好者参与了线下的艺术骑行,更有近十万名观众在线上观看了艺术骑行的直播。品牌合作极大地提升了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公众传播力,不仅为美术馆公共教育实践拓展了新的对象,带来了新的形式,而且鼓励了公众积极参与美术馆公共教育,拉近了生活与美的距离。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社会合作使美术馆自身的公共教育能力得以加强,使其获得了更为丰富且多元的跨界资源支持,同时还提升了美术馆及其公共教育的公众传播效果,从而更好地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

五、结语

当前,实践层面的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尚处于浅层发展阶段,这一方面体现在社会合作类公共教育项目尚不普遍,仅部分美术馆处于探索实验阶段,而更多的美术馆则尚未开启相关实践。另一方面体现在当前的实践案例的试验性较突出,多属于短周期、易把控、轻体量的小型项目。

在未来,伴随着业界相关经验的积累,社会合作将为美术馆公共教育链接到更多资源,产生更大助益,因此社会合作也将在美术馆公共教育领域获得更广泛的发展。基于当前趋势,开展有关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未来发展需求的思考十分必要。首先,为应对多领域和多形式的社会合作,美术馆公共教育团队的综合能力仍需逐步增强。伴随着专业化建设进程,美术馆的人才队伍建设及其专业化也应得到相应提升。在社会合作的美术馆公共教育发展趋势中,除了美术馆基础专业和教育等相关能力,一定的商业判断力、项目执行力、跨界沟通力、媒体能力等叠加的综合能力,也将是美术馆公共教育人员的必备素质。其次,非营利性与公共属性应是美术馆公共教育之社会合作的长期坚守。这不仅基于公共教育部门对美术馆机构属性的坚守,同时也依赖于社会对美术馆机构性质的理解和认同。因此,公益性与普惠型项目将依然是社会合作项目的主流类型。

【参考文献】

[1] 杨应时.艺术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初探——以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探索为例[J].中国美术馆,2014(01): 18-22.

[2] 曲晓玮.论图书馆的社会合作[J].图书馆论坛,2010,30(06):87-90.

[3] 杨应时.后疫情: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数字化走向[J].美术,2020(06):15-19.

[4] 李文卷.论博物馆与社会公共关系[J].科学之友,2013(09):118-11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6-29).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tjxx/202206/t20220629_934328.html.

Practice of Public Education in Art Museums Based on Resource-based Social Cooperation

XING Meng-lu1,2, CHEN Ke-yi2

(1.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2.TOSEE Art)

Abstract: The social cooperation of public education in art museums is aimed at better realizing the public education function of art museums.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art museums organizes and mainly participates in various forms of cooperation and co-construction with other social entities outside of the art museum. Based on national policy support and guided by resource integr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social cooperation in public education of art museums. Museum theory, cultural ecology theory, and management theory have all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ocial cooperation of public education in art museums.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social cooperation of public education in art museums through supplementary, creative, and disseminate-featured case, and ultimately proposes considera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In order to cope with multiple fields and forms of social cooperation,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public education team in art museums still needs to be gradually enhanced. Non-profit and public attributes should be the long-term commitment of social cooperation in art museums public education.

Keywords: Art Museums; Public Education; Social Cooperation

(責任编辑:王 萍)

原文提出:“艺术博物馆教育”是指艺术博物馆借助艺术作品为广大观众的求知、学习提供相关活动和服务,发挥其公共教育和服务的功能。它涉及艺术博物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收藏、展览、研究、出版、具体教育服务等。且已注明“艺术博物馆”包括通常所说的美术馆和艺术类博物馆。故此处引用其以对“美术馆教育”进行概念说明。

猜你喜欢
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仁·社区美术馆
苏州虹美术馆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吉首美术馆
BnA美术馆酒店
诺顿美术馆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