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李春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 在论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时提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 来呼应课程标准要求、达成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共同提升呢? 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做法。玲珑、独断专行、精明能干、敢爱敢恨、玩弄权术、专横跋扈、机敏善变、自私自利、泼辣霸气、冷漠无情、诡计多端、刁钻狡黠。
通过归纳,学生体验了深度思维的过程, 他们在梳理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也在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他们在解读作品,也在努力表达观点;他们在构建自己的语言,也在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教师发起的学习任务是否吸引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是否全身心投入,学生的参与是否真正调动了心智? 这些都可以用来考量语文教师是否在“以学生为主体”。
比如, 在教授鲁迅先生的名篇《阿Q正传》时,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表现阿Q 形象的四字词,学生很有兴致。 之后,和学生一起筛选, 用找反义词的方式,来归纳阿Q 的双重性格,最后筛选出这样一些四字词:质朴愚昧、狭隘圆滑、率真任性、正统卫道、自尊自大、自轻自贱、传统保守、盲目趋时、憎恶权势、趋炎附势、排斥异端、向往革命、敏感卑怯、蛮横健忘、不满现状、安于现状。
学生举一反三,在关于《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中,大家又总结出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用了以下四字词:华贵俊俏、能言善辩、聪明伶俐、心狠手辣、八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高水平思维活动”建构自己新的知识。 怎样引导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也考验着语文教师的智慧和能力。
在《兰亭集序》教学总结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用对联的形式,概括文意或情感,并且先给出了一个示例——
游目骋怀信可乐;畅叙幽情老将至
学生的文学才华和创作兴趣被激发,黑板上留下了这些对联——
暮春三月集兰亭;流觞曲水叙幽情
无丝竹管弦之盛;有畅叙幽情之乐
修短随化期与尽;世殊事异感于斯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引曲水;少长咸集,清流激湍映左右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快然自足;世殊事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教学《陈情表》时,还用这个方法,学生给出了更丰富的答案:
身世孤苦悲凉;祖孙情深似海
沐浴清化蒙国恩;忠孝难全实狼狈
圣朝以孝治天下;臣子焉能自废远
尽孝尽忠难兼顾;诚惶诚恐拜表闻
至微至陋岂盘桓;尽忠尽孝终难全
学生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训练,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层的理解,用工整的对偶形式来表达, 提升了学生音韵节奏方面、简洁准确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集句对句的过程中,大脑高速运转,探究和发现语言规律,形成对语言的独特认识,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 学生通过对话、交流、倾听、分析、思考、探究、揣摩、品味、归纳、总结等,达成更好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师的更高追求。
教授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谈到种树的技巧“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繁茂)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习性)焉尔”时,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个问题:以其种树之道,移之教育,可乎? 要求先写辩论稿,再开辩论会。
正方观点:学习应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老师和家长应该学会放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让孩子主动发挥自身的潜力特质,“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反方观点:学习需要干预和管理,应该“旦暮抚之”。
一名学生的辩论词是这样的——
我方观点是“顺应天性,任其成长”。种树与育人是互通的, 只有给予孩子空间,他们才能发挥潜力。 欲使木寿,顺其天性;欲使人颖,任其试翼。
梁任公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这样写道:“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少年是英气勃勃的幼虎,是羽翼渐丰的小鹰,他们不困于世俗,不囿于年龄,敢于向世界发出他们的声音,这是中国所需要的少年。
在逼迫约束下成长的孩子,像一棵栽种在花盆里的树苗,看似青葱的外观下实则隐藏着交织纠缠的根, 难以顶天立地。给予孩子足够广阔的平台,才能让每一个钟芳蓉不惧舆论, 坚定地选择心之所向,才能让每一个方仲永不在吹捧应酬中迷失自我。
学生提前上网搜索, 制定了辩论规则,确定了每个组的一辩到四辩,最后全班还推出了最佳辩手。 辩论结束,学生意犹未尽,仍旧兴致勃勃地谈论着。 笔者又让学生以此事作为新闻素材,以自己的视角写一篇新闻稿。
学生有的写了短消息,格式、内容有模有样,还拟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题目:
唇枪舌剑论教育,旁征博引争短长
——高二(15)班举办“教育是否需要放手”辩论会
橐驼种树引思考,教师因材来施教
——高二(5)班辩论会讨论“教育管理问题”
有同学写了新闻特写《最佳辩手卫世豪》;还有同学写了小通讯《精彩辩论,共同成长》,描绘了辩论会的出彩场景。
这样的一个任务群,学生有了多角度思考,思辨能力、对话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语文教学把学生语言的运用与思维的发展结合起来, 学生在梳理、探究、表达、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展现风采,更能提高思考、概括、归纳、批判等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