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融入高校实践育人的意义和路径探索

2023-09-06 12:58金夏范雅晴
戏剧之家 2023年16期
关键词:文学院话剧校园文化

金夏,范雅晴

(内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在重视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今天,戏剧因独特的思想性、时代性、广泛性和艺术性受到各大高校的青睐,并逐步将其纳入校园教育体系。深挖戏剧的内涵、意义和价值,探究红色戏剧的育人功能,多路径推进红色戏剧的发展,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戏剧的育人作用。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号召,高校教师更应该意识到实践育人与戏剧融合的重要性,创新育人模式,实践新式育人理念。戏剧融入高校实践是一个突破口,在育人实践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戏剧对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

青年大学生的觉悟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始终冲锋在前,用智慧和汗水在中华大地上谱写动人篇章。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认为,艺术教育有着启发人生、开创未来的作用。礼乐文化启迪智慧,艺术教育强化行动。首先,戏剧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依靠演员在舞台上以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表现故事情节,这为高校实践育人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其次,戏剧的价值导向也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新方向,每一部正能量的戏剧都有相应的核心主旨,无论是创作原创剧本,还是对经典剧本进行二次创作,都需要师生对国情、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也需要团队协作研究剧本内容,用心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在此期间,戏剧便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育人效果。

(一)演绎历史,宣传文化

抓好高校育人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可靠保证。在高校育人工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更丰富多样的形式提高育人效果。依托校园文化,创造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学生为主要角色的校园话剧,符合党中央提出的“三贴近”工作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创作剧本时,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多创作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或改编自历史剧、红色剧的作品,将校园文化、寝室文化、课堂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到剧本创作中。文学院的教师也应该将育人融入到剧本创作中,将单纯反映社会问题的剧本上升为爱国剧、正能量剧,使表演者和观众在演出结束后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和归属感。鼓励学生参与戏剧全流程,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戏剧的二度创作需要师生之间团结协作。无论是分析剧本、熟读台词,还是语境交流、人物行动,都需要师生共同交流、用心体会。学校排演戏剧要多从历史剧、红色剧入手,并在大型汇演时将这些改编剧搬上舞台,使演员和观众在演出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二)提升审美,丰富生活

作为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校园艺术表现形式,校园戏剧在高校实践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话剧以台词与肢体语言表现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与问题,讴歌家国情怀和坚守理想的奋斗精神,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鼓舞人心,为学校育人工作提供了更丰富的形式,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多为零零后,他们不缺乏获取信息的渠道,却缺少梳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和青年教师可以利用长期深入学生生活的优势,多方位收集整理学生生活素材,并利用休息时间和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创作相关主题的剧本,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戏剧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高雅艺术形式,推动戏剧进校园有利于丰富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学生不需要去专业艺术剧院也感受戏剧的魅力。以西南石油大学展演的《狗儿爷涅槃》和《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为例,引进戏剧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活动水平,对非艺术院校的影响更加显著。

(三)强化理想,坚定信念

校园文化在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学生和老师共同创作的红色历史剧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传递了执着的求真精神和不朽的理想信念。红色历史剧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媒介,既能以剧中人物的高尚情操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崇高情怀,也能在戏剧创作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原创剧本《红胡杨》,男主人公陆宇和女主人公许静的爱情线与事业线互相交织:石油工程学院大四毕业生陆宇在面临就业选择问题时,毅然放弃了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建功立业;文学院大四毕业生许静在面临更多机会和诱惑时,选择坚定地站在陆宇身旁,守护爱情,为祖国贡献青春热血。这种正能量剧本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学生通过参加演出和观看演出,理解剧中人物思想,与角色产生共鸣,可以进一步了解国家现状并反思自我现状。整部剧围绕“稳就业”这一主题展开,对坚定毕业生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校方在剧后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这部剧对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产生了积极影响,部分同学因为这部剧萌生了建设西部边疆的想法。

二、戏剧融入高校的实践育人路径

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补充,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有利于培育和谐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话剧的创作过程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戏剧创作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中,要从多个途径进行探索。

(一)戏剧进课堂,促进专业建设

推动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将话剧元素融入到文学院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有助于创新课堂形式,发挥艺术与教育的优势。学院开设了“艺术鉴赏”“莎士比亚话剧展演”等形式丰富的话剧表演课程和创新展演形式,将话剧元素融入到“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等课程中,凭借丰富的教学模式营造具有文学院专业特征的课堂氛围,将教学、科研、艺术活动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化校园文化品牌。例如,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大学三年级主讲《外国文学》的王教授,每年都将展演莎士比亚戏剧作为学生期末考核的一部分,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掌握了《外国文学》的理论,也将文学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了文学理解能力。文学院的学生不仅将莎士比亚戏剧搬上校园舞台,还展演了《雷雨》《骆驼祥子》《北京人》等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剧目,师生在教学实践中收获颇丰,无形之中为文学院的专业建设添砖加瓦。

(二)戏剧进班会,加强美育教育

班会是辅导员指导和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是每位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开展美育教育的同时,收集整理学生日常生活素材及问题,为校园话剧提供贴近现实生活的素材,在班会上筛选出最具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并指导学生由此展开讨论、创作、表演。学生只有广泛参与进来,才会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将“干巴巴的说教”转化成“热乎乎的探讨”。无论班主任的学科背景是否与艺术相关,都可以将戏剧元素融入到班会或团组织生活会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了解的国家政策、校纪校规融入到剧本中,在创作戏剧的过程中梳理相关政策,最后形成一个个小故事。部分学生在创作中还改编、添加了一些脍炙人口的顺口溜,达到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三)戏剧进校园,提升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水平的关键。校园文化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影响深远,对提高学生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除“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外,为丰富校园文化,加强各学院间的文化联系,文学院还组织了“莎士比亚话剧”“原创话剧展演”等活动,并将话剧展演推向学校的大舞台,以话剧中传递出的正能量激励师生不断反思、超越自我。内江师范学院以毕业生就业为题材,以国家政策为依托,创作了原创戏剧《红胡杨》,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在面临毕业、择业、爱情等方面的选择时,为了理想信念、国家利益和家国情怀,毅然决然地选择去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就业,最后献出了年轻生命的故事。富有渲染力、震撼力的故事情节,以及学生演员塑造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引发全场观众的深思。以话剧的形式给当代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这是一个戏剧进校园的成功案例。

(四)戏剧进社会,推广校园品牌

成功的校园品牌是学校办学成果的证明,是优秀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将话剧作为校园品牌推广的重点,发挥话剧凝练校园文化、强化校园育人机制的作用,让学生在排练中感受合作精神,在演出中接受正能量文化的熏陶。学校可以通过话剧表演向学生们展示校园历史、校园发展以及这二者同学生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对自我价值的重视度。以话剧的形式展现青年学生的远大抱负和历史使命,既是一次次学生与角色之间的精神对话,也是一次次对自我灵魂的深刻拷问,对校园文化品牌的发展影响深远。内江师范学院临近张大千故居和范长江纪念馆,学生亦可在了解和探索相关的文化历史后,创作相关主题的戏剧作品,在张大千故居和范长江纪念馆进行演出,实现校园品牌推广和大学育人工程实践双丰收。

三、结语

戏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古往今来万千人民的智慧与心血。高校实践育人形式改革后,戏剧将成为学生读党史、强艺术、兴文化的重要工具。只有不断创新戏剧育人途径,构思戏剧育人新理念,完善戏剧育人的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戏剧的育人功能并实现戏剧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文学院话剧校园文化
话剧《坦先生》
文学院学人新作
关于奔流文学院举办第十五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话剧《二月》海报
咏 河 大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