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专题片角度切入方式探析

2023-09-06 12:14马晓春
记者摇篮 2023年5期
关键词:专题片电视新闻角度

□马晓春

在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制作过程中,确立好选题只是完成了创作的第一步,而要想再进一步做好选题,并呈现出完整作品来,就必须解决好角度切入这一难题。其原因是,角度的成功切入,既能使纪录片制作更加精良,又能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甚至可以说角度的成功切入,是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的关键。因此善用电视新闻专题片角度的切入方式,不仅会完善专题片创作,同时也能够为群众带来一大批有质量、有内涵、有价值的电视新闻专题片作品。

一、场景与氛围

1.善于在新闻事件中捕捉重要场景来作为角度切入

任何客观事物的存在并非都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事物保持着密切联系,是共生共存的。那么引申至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中,就需要采编人员也能够秉持这一理念,从最具代表性的场景中,寻找出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由于产生彼此关联的要素多,采编人员不可能在切入的过程中做到面面俱到,只能聚焦某一个面或者是某一个点,并以此延伸,完成对内容的创作。根据具体实践情况来看,通过某一个面去展开叙事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而妄图将整个事件都塞进片子中是不合理,也是不现实的。那么以一个面或者是一个点切入展开叙事,通常来说能够让片子更为紧凑,从而让内容更为简洁,主题更为集中,更好地吸引受众注意力。因此,要想在电视专题片制作过程中,实现片子情节的紧凑与连贯,就需要加强对重要场景的捕捉,而这就需要记者具备敏锐的眼光与敏感的意识,深耕细作,一旦捕捉到这样的点与面,那么整部片子的角度切入问题也会随之而解。

比如2020年,铁岭广播电视台出品的《我们在武汉|驰援雷神山!走近辽宁医疗队》一片中,摄像记者就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捕捉,展现了我国人民抗击疫情的顽强精神。片中,展现了辽宁医疗队在疫情阻击战中的无私奉献,以及在工作过程中的尽职尽责,从早上就开始进行医护救援工作,一直忙到深夜。还有医护人员为与当地患者和医疗人员做好沟通,利用深夜休息时间进行当地方言的学习,这些场景都被记录下来,虽然没有背景音乐,也没有解说词,只有现场录制的音响,但从这个场景切入,进一步调动了受众的情绪,让受众切实体会到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艰苦付出,该片在播出以后也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2.善于在新闻事件中呈现特定的气氛来作为角度切入

除去对重要场景的捕捉以外,对特定气氛的营造也是相当重要的。在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创作过程中,气氛的营造是一个上下协同、多方发力的系统性工作。在采摄的过程中,画面的采集者与主题的选定者间要相互打好配合,以画面的细节为起点,以宏观的主题为归宿,从而把控好整个内容走向,进一步实现契合主题、具象构思的效果,为整体内容的呈现提供现实基础。

具体来看,关于气氛的营造,首先是要准确呈现片子的主题与编导的构思。因此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切换是否连贯,以及能否突出主题,还有新的人物的出现是否能推动故事的良好发展,音效与画面是否能契合,等等,都是气氛营造的重点,需要采编人员围绕着这些点去推进工作。

其次还要很好地展现人物、画面、情景之间的关系。落实到具体的拍摄过程中,就要将人物的调度与镜头的转换很好结合起来,以人物调度作为核心,通过对人物运动、表情、体态、语言等的采摄,进一步将人物思想展现出来,以推动情节的发展。摄像镜头代表了编导人员与受众的视角,决定了受众在观看影片时的视觉体验,进一步影响受众在观看影片时所产生的情绪与思想。

最后要结合场景,故事与场景绑定来营造气氛。原因是每个场景都有着不同的叙事理念,有的场景带有高昂的情绪,有的场景则是阴郁的情绪,而氛围的营造不仅要考虑到通过当前场景所要呈现的内容,也要注重前后的协调,循序渐进,过渡至最后呈现出总的调性。总的来看,对于氛围的营造同样是新闻专题片角度的重要切入方式之一,需配合场景协同推进。

二、主题与人物

1.善于精确揭示主题,实现“开门见山”

一些典型的新闻专题片案例往往采用“开门见山”式的揭示主题手法。这类手法不需要太多的铺垫或是冗长的过渡,而是使用了精确制导、一目了然的叙事形式。这样可以避免因太多铺垫而拖慢节目节奏。而新闻专题片也因为往往是聚焦社会的某一领域,对某一领域内容、主题进行集中报道,因此也允许采编者亮明自身观点。同时电视新闻专题片也可以是对当日新闻的拓展与补充,对时效性较为看重,所以多使用精确揭示主题的手法,直接展示片子主题,深化主旨内容。比如在2021 年央视推出的系列时政新闻专题片《非凡的领航·2021》中,第一集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的“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展开。片子刚开始便以解说词的形式,阐述了2021年是一个矢志复兴的东方大国遇到的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这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门见山”式的表现手法,直接对整部片子的主旨核心进行了呈现,让受众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片子的中心内涵。

2.善于精准把握主题,展现典型人物

关于电视新闻专题片的角度切入,还要善于精准把握主题、展现典型人物。具体来看,在新闻专题片采制过程中,要注重对典型人物的塑造,一旦把握不当就有可能给人物戴上不适合的标签。因此人物典型化要把握好度,让专题片中的人物更加鲜活生动,赋予其十足的个性。

烘托人物个性,展现典型人物,具体可以从三个维度实现:

首先是强调典型场景。上文中也有说过典型场景选取的重要性,典型场景的合理选取,能够更好地烘托片中人物。采编人员要摈弃与主题关联不大的场景,保留经典的和符合主题的场景,经过筛选之后,将人物放置于适宜的场景中以实现主题的升华,从而让人物与主题更加契合,让片子更有感染力。

具体而言,在选取典型场景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人物所处的背景与社会关系,这些背景与社会关系一定是与选取的场景有关联的,另外由于整个片子时长有限,无法将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囊括进去,必须选取既有代表性、典型性,又能契合时代背景的场景。可以说,典型场景的选取是展现典型人物的关键。

其次是重视典型事件,就是在选取好典型场景之后,要宣传好典型事件,通过事件来体现主题。从这个角度去看,典型事件可以说是承载了典型人物,能够让人物塑造得更加饱满和立体。而在选取典型事件时,一定要坚持真实、客观的原则,展示典型矛盾,包括主人公的行为矛盾以及内心矛盾,从而引发受众共鸣。

最后是抓准典型的细节特点,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专题片中人物呈现得立体与否,都同典型细节的捕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人物的典型细节包括人物的表情细节、言语细节、行为细节及性格细节等。总的来说,细节决定成败,要想使人物呈现得更加丰满、立体,就必须抓准细节。那些出色的、成功的新闻专题片可以说都是抓准了片中人物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与描绘,凸显人物特点,烘托人物性格,进一步增强专题片的整体感染力。细节,其实是人物在生活中真情实感的流露,做好细节是描画典型人物的核心。

综上所述,电视作品作为视听呈现方式,必须展现好典型人物,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充分刻画,引发受众共鸣。

三、个性与形象

电视新闻专题片,要善于选择具有鲜明个性形象的特征作为切入点,如果说消息类新闻的主要职责是传递信息,那么,电视新闻专题片则更多地聚焦于对主体人物和事件的细节刻画。电视新闻专题片既然属于新闻的范畴,就必须秉持真实客观的报道理念,将事件如实记录下来,并将其蕴含的新闻价值凸显出来。那么作为编辑记者,就必须从繁杂的事物中,获取最具新闻价值的瞬间,才能让作品更加饱满、立体且具有感染力。若想采集到有价值的画面,就必须具备敏感意识,能够俯下身、沉下心进行搜寻。优秀的新闻专题片更是如此。比如鞍山广播电视台就曾推出《“最美警察”:王洪峰》的新闻专题片。在片头就展示了扣人心弦的场景,警察王洪峰为营救人质,与手持菜刀的歹徒扭打在一起,两人在空间狭小的阳台上厮打。在搏斗的过程中,王洪峰右手掌骨粉碎性骨折,却还是忍痛将犯罪嫌疑人制服,5 名人质得以脱险。营救人质的场景过后,接下来才开始娓娓讲述事件的全貌,可以说视觉效果十分令人震撼。

四、侧面

电视新闻专题片要善于见微知著,选取侧面切入。原因还是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时长有限,不可能实现内容上面面俱到的展示。只能通过选取某个侧面的方式来展开。上文中也提到过,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并非孤立的。从若干个面中精心挑选,选出有价值的侧面,以此为切口去展示核心内容。可以说切口越小越精准,就越容易把事情说明白。

比如在2021年,由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大求真》栏目与西藏广播电视台《邦锦梅朵》栏目组共同制作的系列新闻专题片《送你一朵格桑花》,就是通过一个个侧面,将科学知识、地方元素等同中国梦主题连接起来。在玉麦乡,主持人一诺与索朗央金化身“科学老师”,利用凸透镜原理将孩子们的画制作成了简易的电影。

在《玉麦故事》里,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玉麦乡发生的巨变,让“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主题愈加突出。在墨脱县,一诺又带领孩子们利用互承结构原理,用冰棒棍搭建出可承重6600克的简易“桥梁”,而实验呼应的恰是几代墨脱人民修建墨脱公路、摆脱“高原孤岛”的故事。这些侧面,既凸显了节目立意——“将科学送给最远方的孩子”,更与共建“中国梦”的主题实现了无缝衔接,浑然一体。

五、新奇内容与逆向思维

1.善于在司空见惯的新闻题材中发现新奇的切入角度

新闻有一个重要的元素,便是新奇性,只有具备较强新奇性的新闻才能够抓住受众的注意力。有些选题虽然司空见惯,但经过认真剖析,却能够找出其中新奇的点来,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那么要想从司空见惯的题材中挖掘出新奇角度,就要求记者具备敏锐的新闻意识,深入实际、打磨细节。以老年人晨练为例,老年人晨练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如果有位老人无论何种天气,都坚持每天定时定点去锻炼,几十年如一日,那么就可以吸引人们的关注。总的来看,有些题材虽然看起来平常,但只要能找到一个新奇的角度,便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专题片。一些重大题材的新闻可能并非每个记者都能碰到,但一些平常事,只要肯下功夫从一个好角度切入,同样能挖掘出好新闻。想做到这一点,无非是“沉下心、俯下身、肯揣摩”,这便是万能秘诀。比如通化市电视台就曾报道过一则《没有新闻的新闻》,被评为吉林新闻奖一等奖。一次例行采访,不料现场生变,投资企业因环保问题被拒之门外,记者凭借着自身的新闻敏感意识,创作了这篇《没有新闻的新闻》。

2.善用逆向思维切入

逆向思维的运用,同样能够给内容赋予新颖性,进一步完成对事件的多维度解读,从而增强受众黏性。就当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的专题片制作,其实不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说,都有同质化倾向,对新闻的呈现缺乏新意,最终导致呈现的效果也平淡无奇,使专题片的整体质量下降。为做好新闻专题片的创新,应避免盲目跟风,转换传统思维模式,使用逆向思维切入,提升新闻专题片的感染力。比如,在创作以“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新闻专题片时,采编人员可以另辟蹊径,不沿袭以往常规化的套路去拍摄优美的小区环境,而是先展示过去环境破败的居民小区,以逆向思维完成对内容的呈现,引发人们思考,最终将主题升华至共建美丽家园的高度。

六、增强共鸣

以能够引起共鸣的事件为切入点,充分调动起受众的感官情绪,也是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切入手法之一。比如,央视在2022年打造的专题片《零容忍》中,很多画面都是在监狱或看守所中拍摄的,被羁押的贪官面对镜头发出感慨和忏悔,这样的镜头画面很容易刺激人的感官,引发受众对贪官行径产生痛恶之情。

七、结语

针对电视新闻专题片角度切入,本文从场景与氛围、主题与人物、个性与形象等若干维度出发进行阐述,希望本文观点能够让电视新闻专题片呈现得更多元、丰富、立体,继而满足新时代受众所需。■

猜你喜欢
专题片电视新闻角度
神奇的角度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