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新闻实践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2023-09-05 11:50刘新
传媒 2023年15期
关键词:新闻教育人才培养

刘新

摘要:在新的时代需求下,要切实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不仅需要很强的政治意识,还需要掌握全媒体实践技能。《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一堂国情课、思政课、专业课的集合体;它以视频化呈现、纪实性讲述、实战化提升作为核心特色,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互动讨论、强化业务实践、促进思政引领;实现了主流媒体新闻实践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新闻实践 新闻教育 人才培养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担负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要切实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高素质新闻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传媒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因此新闻人才培养是关键环节。作为新闻后备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高等院校新闻传播教育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使命。如何将新闻实践与新闻教学相融合,增强新闻传播教学的实践特色,并逐渐完善形成有效的新闻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其落地见效,从而加快培养高素质全媒体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集国情课、思政课、专业课为一体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在中宣部、教育部指导下,由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对大学生来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一门全新的新闻传播实践课,是具有实践意义的高水平的新闻专业课和思政课,也是加强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崭新视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曾于2021年3月起,有幸作为辽宁日报社选派的新闻工作者,参与该年度以“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为主题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教学活动。该主题邀请包括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国内14家主流新闻媒体中参与武汉抗疫一线报道的42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作为主讲人,共录制32集新闻视频教学内容,生动立体展现了中国记者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在视频中,既有他们亲身参与抗疫报道的深刻感悟与体会,又有专业新闻理论、业务实践及新闻职业素养的实际运用和深入总结。

1.生动的国情课。对大学生而言,了解真实国情,对他们的人生成长等诸多方面都十分重要。2021年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通过主流媒体抗疫一线编辑记者的采访报道,真实再现了2020年中国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抗疫历程;特别是其中所展现的可歌可泣抗疫故事、伟大的抗疫精神更加真实可信,更加感人至深,更加让人荡气回肠。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党和政府迅速在全国调集最优秀的医生、设备、资源,全力以赴支援武汉,尽一切力量救治患者。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护人员、国内最顶尖的10个院士团队全力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0天10夜建成投入使用。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中,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生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这就是一堂最生动的国情教育课!大学生们从这场艰难的抗疫斗争中,深切感受到胜利来之不易,他们知道这是无数默默奉献的人们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广大学生由衷地更加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祖国。

2.有温度的思政课。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革的重要方面。有温度的思政课首先要重视实践教学,青年学生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深入实践,才能加深学生对社会的理解认知。其次,有温度的思政课需要注重情感体验。思政课不仅要有理论,更要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之所以是一堂有温度的思政课,就是在新闻大讲堂教学中,同学们自觉融入抗疫之列,仿佛自己就是抗疫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达到了与人民共情。学生们感受到了高度社会责任感,经历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学生反馈平时上思政课理性认识较多,亲身感受少;学习《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后,同学们如同亲身经历一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了解了国情,受到了深刻教育,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礼,更自觉融入到民族复兴伟业中,立志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正是高校思政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3.高水平的专业课。《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一堂高水平的新闻传播学专业课,它很好地把理论知识与业务实践结合起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每一集新闻视频教学内容,都是抗疫一线新闻工作者的亲身经历的真实新闻事件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历程。同时,也是新闻传播业务的生动实践和鲜活例证。例如,新华社在新冠疫情暴发后迅速组织新闻编采力量,成立了武汉抗疫新闻报道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共享新闻资源,有序高效开展一系列新闻报道。这实际上就是一次最具实战意义的新闻传播实践专业课。视頻教学中,有理论有实践,有分析有总结。它通过抗疫一线编辑记者们的动情讲述,以纪实视频形式精彩呈现在重大新闻事件面前新闻工作者展现出的果敢、冷静、细心、思辨和人民情怀。在前线报道中,涌现出许多有重要影响力的刷屏之作,而其中所展现出的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准确把握,新闻战役报道的高效组织策划、执行,第一现场新闻的深度挖掘,各类典型新闻人物的采访,新闻作品在细节上的精准把控,以及全媒体流程的娴熟运用,前后方的通力配合,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无不是高水平新闻专业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在媒体融合、全媒体流程的运用,新闻资源高效整合方面,学生们大开眼界,了解了原来一位前线记者竟然可以独立应用如此之多的新闻手段,一次采访可以生产出好几个不同类别优秀的新闻作品,并为多家新闻机构供稿,并且中英文兼备,刷屏之作不断。也知道了原来在前线新闻记者背后,前线指挥部和总部后方有那么多人在共同为此日夜忙碌。在《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视频课程学习中,同学们真正体验到了全媒体时代全流程化的新闻传播实践,又紧密结合所学专业课内容,真正弄懂了许多以前似懂非懂的理论知识,而且专业课所学知识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从而形成自己新闻工作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并为将来从事新闻传播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主流媒体新闻实践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主流媒体新闻实践与新闻教学相融合,给高校新闻教学效果优化带来了新面貌,而这也正是《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系列课程备受欢迎的原因。

1.视频化呈现,纪实性讲述,实战化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采用了纪实性视频形式进行互动式教学令人耳目一新,视频课程一经播放,立即吸引了广大同学们的目光。全媒体时代视频化阅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视频化纪实讲述,与大学生们阅读习惯相契合,同学们被视频中播放的精彩内容深深吸引,目不转睛跟随记者的纪实讲述,很快进入到抗疫一线的采访环境中。强烈的视觉冲击,紧张曲折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带给大家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同学们或侧耳倾听,或凝视沉思,或认真边做笔记,与以往不同的课堂节奏让大学生们倍感兴奋。同学们说,以往课堂学习多以老师讲述为主,播放课程PPT较多,视频内容相对较少,特别是由新闻一线编辑记者直接授课机会更少,《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强烈带入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的学习热情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闻课堂。学习专注,互动思考,理论结合实践,课堂效率迅速提高,思得深广,学得透彻。生动活泼的新闻课堂,带来了实战化的能力提升。

2.重视互动讨论,强化业务实践,促进思政引领。视频课与讨论课结合,专业课与实践课结合,新闻课与思政课结合,是主流媒体新闻实践与高校新闻传播教学相结合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何在具体新闻教学中把生动的新闻实践与新闻课堂紧密融合,是提高新闻传播学习主动性的关键一环。在《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教学实践中,抗疫一线新闻工作者的精彩讲述和采访历程,本身就是一堂极为生动的新闻传播实践课。任课教师可以和同学们紧紧围绕《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各分段视频中心内容,并结合大家所学专业课相关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新闻业务问题探讨。例如,许多中央新闻媒体编辑记者都讲到平凡人的默默奉献,讲到新闻记者的奋不顾身。任课教师就可以和同学们探讨,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如何与人民共情,带着浓浓的人民情怀去采访,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许多中央新闻媒体编辑记者都讲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如何组织新闻采访报道。任课教师就可以与同学们深入探讨重大新闻事件和重大主题报道的组织策划和快速执行,特别是讨论在全媒体时代,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全方位组合报道,进行全流程管理,达到最佳新闻传播效果。此外,任课教师还可以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和对策。精彩的新闻课堂带给同学们新闻专业能力提升,也使其经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加快培养全媒体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建立新闻人才培养新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将最生动的新闻实践融入新闻课堂,增强高校新闻教学的实践特色,将新闻学知识与新闻实践有机结合,增添新闻课堂的活力、吸引力,加快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前适应未来新闻工作,为成为高素质全媒体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十分紧要的是尽快补齐新闻实践这门“必修课”,将新闻实践教学前置,优化课程教育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融通培养机制。主流媒体新闻实践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要整合新闻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升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水平。

1.强化媒体与高校间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目前,国内正在进行的新闻单位与高等院校互聘交流工作,是媒体与高校交流融合的具体有效举措。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宣部下发《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将“千人计划”升级为“双千计划”,建设24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新闻传播专业点,打造500门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新闻传播专业课程,增设20个国家级新闻传播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50个新闻传播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加快培养会使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体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2022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中宣部办公厅又公布了《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交流“双千计划”2021年度入选人员名单》。

新闻单位与高等院校互聘交流工作,有效连通了新闻实践与新闻课堂。一方面优秀新闻工作者把最生动鲜活的新闻实践带进课堂,视频主讲人和课堂教授人都是来自新闻一线经验丰富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很好地发挥了专业传帮带作用,同时也创新了高校新闻传播学的课程教学方法,搭建起新闻界与高校新闻课堂之间的桥梁,将优秀业界经验及时转化成全新的新闻教学资源,对高校新闻传播课教学是一个很好补充。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任职新闻媒体,充实提高后,将新闻实践也带回新闻课堂,双向互补,共同提高,活跃了新闻课堂,也为高校新闻教学带来崭新气象。高校新闻教学课程上也发生积极变化,实践课程内容在增加,教学体系日臻完善。课堂教学上,融入了实践特色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课程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新闻传播课越来越受到广大同学欢迎。

2.不断探索新闻实战化教学新模式,将全新新闻人才培养机制长效化。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都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有益探索,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新闻实践,走进新闻现场,感知时代脉搏,进行高质量的新闻实战性教学,一批新闻虚拟仿真实验室项目、全媒体新闻实践育人项目、准记者训练营的新闻实践教学项目相继建立,并产生积极效果。尽管新闻实践教学项目数量质量有待提升,但努力方向是正确的。高校新闻课堂教学的理论性亟需新闻实践充实验证,学生们的理论水平也需要新闻实践去转化为新闻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校新闻教学与更多新闻实习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打牢新闻实践根基。专业新闻理论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所学知识化成新闻实践能力,大学生们就会受益良多。校里校外共同促进,为新闻后备人才厚积薄发打下更坚实基础。新时代新闻人才培养新机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全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需要尽快形成长效机制,并落地见效,这必将对我国高素质新闻后备人才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辽宁日报社

参考文献

[1]李琳.新闻传播融媒体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

[2]涂昌波.簡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广播电视发展的政策演进[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02).

[3]石磊.全媒化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从1.0到2.0[J].青年记者,2019(01).

【编辑:钱尔赫】

猜你喜欢
新闻教育人才培养
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一名电视体育记者转型新闻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改革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