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方法优化分析

2023-09-05 11:50费再丽陈锦宣
传媒 2023年15期
关键词:教育者体验式学习者

费再丽 陈锦宣

摘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在通用性教学方法基础之上,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科属性和教育特点不断加以优化。为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者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知识探究式教学法”;立足新兴技术变革,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法”;坚持融入社会实践,引入“调查研究式教学法”;注重感性与知性统一,倡导“情景体验式教学法”;发挥典型个案引导作用,优化“案例剖析式教学法”。

关键词: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方法 创新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是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达成育人目标的重要路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在通用性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科属性和教育特点不断加以优化。这种优化需要秉承“遵循知识建构性、增强学生主体性、加强教学互动性”等教学理念,坚持教学的目标性与采用方法的匹配性相统一、教学理念的指導性与方法的实践性相统一、传统教学方法的承继性与基于新教育技术的方法创新性相统一、教育者的主导性与学习者的主体性相统一、通用教学方法的普适性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方法的个性化相统一,讲究方法实效,促进教学方法向知识探究式发展、向引导启发性延伸、向开放动态性拓展、向情景体验式扩展、向信息现代化推进。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知识探究式教学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要求学习者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理论知识。在教授基本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传统教学通常采用“说教”的形式,用“填鸭式”“灌输式”“习得型”的教育方法,教育者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的知识点按部就班地向学习者逐次讲述。

“知识探究式教学法”指在概念、原理等知识性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通过有效引导,激发学习者通过个人、小组或集体等多种学习方式,采取阅读、听讲、观察、思考、讨论、实验验证等知识探究途径,自主、独立地发现、领悟、掌握并加以运用相应原理知识的教学方法。“知识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作为知识学习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提升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探索精神和发展创新能力。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知识探究式教学法”对于促进学习者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主动探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概念的内涵界定、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的演变过程。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推崇“知识探究式教学法”,核心在于推进教育理念的转变,促进从“以教为中心”转向到“以学为中心”。对于教育者而言,需要相应地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定位“师—生”关系,不再将学习者放在“从属”“被动”的地位,而是要与其“平等对话”。在教学方法上从“被动的传授模式”向“主动的学习模式”转变,注重激发学习者的知识探求欲和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力,促进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知识、有价值地用知识”。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创新运用“知识探究式教学法”,对教育者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除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树立起探究性教学观念以外,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知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创新发展知识。二是具备实施运用知识探究式教学的能力与方法,拥有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要求进行知识探究计划设计、有序组织教学、指导引导学习者探究学习的能力。三是能够在掌握和争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资源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使得可供自主学习的图书文献、开放性学习场所等学习资源充足,能够保证学习、指导时间得到有效统筹安排,为知识探究式教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立足新兴技术变革,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和“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化,在线教育地位日益彰显,催生了“MOOC”“SPOC”等课程形态,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转化和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高潮,也促进产生了“翻转式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也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交互式特性、共享性特点、快捷性和便利性优势来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法”是指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传统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需求,依据线上线下两个维度重新优化教学环节,进一步扩充教学时空、扩展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功能、提升教学效果。“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法”是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的进一步深化,是将线下的课堂教学与线上的网络教学在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融会贯通,从“叠加思维”走向更具挑战和更为复杂的“融通思维”,这种“融通”不只是在物理性质上进行“混搭”,还是化学性的“融入”,通过相互弥补存在的不足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使其在“加法效应”的基础上催生出“乘法效应”。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过程中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法”,一是要提升信息技术手段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内容的“契合度”;二是要提升MOOC等线上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与线下的传统课程的“衔接度”;三是促进线上微课等教学资源与线下教学过程的“融通性”;四是促进在线教学平台与线下课堂对接的“有机性”。需要注意的是,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法”不能片面强调网络技术手段的使用而弱化或冲淡了“人”的核心因素。

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者而言,深化运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教学胜任力问题,即是否具备足够的胜任“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教学”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教学能力。线上教学不是简单地将线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内容通过“复制—粘贴”照搬到网上,“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法”体现的是育人观念的改变,从“课堂育人”转化为“线上线下双线育人”;体现的是教学过程的重构,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变”要素与教学媒介、教学技术和教学时空的“变化”要素的重新整合优化;体现的是教学功能的增殖,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用的教学技术和共享的教学环境统一起来。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者融通线上线下相关的观念、态度、知识和技能所形成的教学胜任力就尤其重要。教学胜任力不仅体现为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和熟练掌握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更表现为线上线下课程衔接与开发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与资源的整合与生成能力、新型教学空间的掌控和时间的统筹能力、“双线”教学转化与管理能力等。

三、坚持融入社会实践,引入“调查研究式教学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把握,还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实践教育。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当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选用和创新呢?如果说自然科学教育主要以具体的客观物质作为教学内容,许多实践性教学是在实验室完成的,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内容决定了它的“实验室”只能是广阔的社会,这一特殊的教学对象决定了我们需要在走进社会实践中引入“调查研究式教学法”。

调查研究要求调查者走进社会实践,融入被调查者之中,走到现场进行直接观察、反思和求证,研究归纳实践中的做法和经验,进而提炼和概括理论。调查研究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最适宜被借鉴运用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者在借鉴运用“调查研究式教学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理论准备先行。田野调查作为教学方法应用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让学习者通过调研生产新的知识,而在于引导他们通过社会实践去深入感受、深刻理解所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化并进一步转化为新闻实践的行为指导。二是把握田野调查的内容要求并给予充分的指导。调查研究式教学并非“放羊式”的教学,而是在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引导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田野调查的内容而展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田野调查的内容可以概括为“6个W”:即“Where”(选定调查地点),“Who”(选定调查对象),“What?”(选定调查内容),“Why?”(追问调查结果),“Whats the meaning?”(反思表象背后的真相),“Whats going on?”(深入挖掘趋势走向,提出问题和对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依据这“6个W”开展调查选题、进行调查准备、深入田野现场、开展观察访谈、做好田野笔记、整理补充资料、引导集体讨论、完成调查报告。

四、注重感性与知性统一,倡导“情景体验式教学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观教育,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内化为学习者的内在价值认同,单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地“体验”和“直观”,以此加深感性认知,促进感性与知性的统一。结合当前青年学子“认知方式感性化”这一特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的方法上,倡导采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法”。

情景体验式教学法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对象作为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的特点,结合专业教学内容特点和规律而采用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结合专业教学过程中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制、自评的特点,由教育者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主题,教育者全程指导、学习者全员参与,通过情景创设、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场景体验等方式,培养学习者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观察分析社会、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通过领会体验所学理论知识。情景体验式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在于,由于与专业紧密结合,能够有效地发挥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创造力,充分调动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团队合作的协作性,激发并加深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体验、理解、认知和认同,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由“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转变。情景体验式教学法具有仿真性、参与性、动态性、趣味性等特征,可以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过程从“平面”变得“立体”,将枯燥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教学内容具象化。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者创新应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法,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注重把握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流程。可按照情景体验主题选择、任务设定、任务小组组建与分工、资料收集与方案审定、作品制作与情境体验、公开展演、作品分析与创作感悟、教育者点评总结与反思等步骤来组织教学。教育者在流程上要着重把握好选题这一关键环节,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来进行教学内容选题设计。二是注重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学习者参与“情景体验”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和态度是影响“情景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教育者运用“参与评价”“过程评价”等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促使其在参与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三是运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法要避免娱乐化、形式化的倾向,把握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主导权,让学习者清楚情景体验、角色扮演、作品创作等方式是教学的手段和载体,手段和载体根本上是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价值认同和内化这一教育目的服务的。

五、发挥典型个案引导作用,改进“案例剖析式教学法”

“案例剖析式教学法”是教育者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以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对案例的系统性剖析,引导学习者以分析、讨论、推理、论证等形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帮助学习者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常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将案例按照背景、起因、参与者、活动过程、表象、事件等要素为单位进行分解并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是一种开放性、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毋庸置疑,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者而言,案例剖析式教学法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有助于提升其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但是当前的案例剖析式教学法仍有较大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思维,没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去运用案例剖析式教学法。二是在案例的选择上,创新整合不足,表现为案例选用的典型性不够、时效性较差、素材丰富度不足等。三是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较多流于形式,深入性不够,教育者自身对案例的挖掘剖析不够,案例素材与理论知识内容的对接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在新教育技术背景下,与线上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方法的整合力度偏弱,导致教学方式呈单一化发展趋势,信息化程度不高。

改进运用“案例剖析式教学法”,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者的自身素质要求非常高。在改进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需遵循教学步骤,按照“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选择案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布置案例研习任务、围绕案例组织课堂讨论、教育者总结归纳”的流程实施。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新聞观教育的特性,需要教育者在案例的选择上特别强调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要对案例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进行适宜加工处理。三是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度解剖,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指导把控,建立教学案例库和案例教学网络平台。四是要与其他的教学方法融合使用,如将案例教学与情景体验相结合的情景体验式案例教学,与项目制教学相结合的项目驱动式案例教学,与SPOC相结合的校本案例教学等。

六、结语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要密切联系教育实际,要顺应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需求,要切合不同的教学环节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创新的主体是教育者,需要依赖他们去理解、探索、实践、感悟和诠释,因此要注重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去指导他们、用对教育教学的理想追求去激发他们、用培训交流拓展活动去支持他们、用鼓励改革的激励政策去引导他们,尊重其创新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创新的内生动力,从而持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实效。

作者费再丽系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讲师

陈锦宣系四川传媒学院教授

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2019年度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时代特征与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 SC19B05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熊思东.数智时代高等教育新形态[J].教育研究,2020(05).

[2]陈锦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根本指向[J].中国出版,2021(17)

【编辑:钱尔赫】

猜你喜欢
教育者体验式学习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