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地市党报破局发展探析

2023-09-05 01:33葛军献
传媒 2023年15期

葛军献

摘要:时下,报、屏、网、端、微等媒介平台丰富多元,“图文音视”等媒体形态相互交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呈现加速融合发展之势,地市党报必须紧跟时代,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在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上做文章,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创新革命,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用产品思维替代媒体思维,探索用“图文音视”产品替代“纸质印刷”,减轻负担,轻装上阵,才能觅得破局发展良机。

关键词:图文音视 纸媒印刷 破局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5G智能手机也广泛普及,网络媒体、微信及视频、抖音等自媒体对地市党报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传统纸质媒体的生存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报纸的广告收入急剧下降,更遑论长足发展。

毋庸讳言,与其他媒体相比,地市党报没有电视媒体形象生动,没有网络媒体快捷方便,经济实力更无法与省级媒体相匹敵,甚至与部分县级融媒体也比不了,恰似一块“夹心饼干”,发展困难重重。时下,用“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来形容地市党报的处境再恰当不过。

一、新时代地市党报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地市党报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根本大事,进一步运用党报的多重手段,把学习引向深入。地市党报是主流媒体传播矩阵的重要部分,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力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是党报的第一职责。

党报是引导社会舆论的主阵地,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新时代党报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地市党报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把握正确导向、弘扬主旋律,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二、新时代媒体融合环境下地市党报面临的主要困境

新媒体时代,伴随着传播率更高的多媒体迅速发展,内容单一、投递缓慢的地市党报的社会影响力日渐削弱,导致党报长期以来积累的读者群体及广告市场逐渐流向新媒体,运营越来越困难。

1.看报人数急剧减少,经营收入下滑。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与5G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读者运用电子产品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投递缓慢、携带不便、信息量少等传统纸质媒体的缺点显露无遗。时下,无论老少都将智能手机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这就让纸质媒体的受众群体一再减少,面临“老读者渐渐老去,新读者越来越少”的尴尬局面。加之部分地市党报领导作为“空降兵”,很少深入思考为什么读者不喜欢看党报、投递滞缓如何破解等问题,造成纸质媒体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纸质媒体没有了读者和阅读量,自然成为了市场的“弃儿”,引不来商家投放广告,这使得纸质传媒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2.新闻专业人员匮乏,人才难以留住。地市党报既是地方党委机关报,又是自负盈亏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其在用人、管理、分配等方面不够灵活,思路也比较僵化,深化改革的步伐迈得小,在招人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有经验的管理人才更是缺乏,加上薪资待遇较低等原因,导致了年轻从业人员纷纷跳槽、改行。媒体融合下地市党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强烈,对采编人才的要求更高,不光要有极好的政治素养和文字功底,还要能够熟练掌握视频拍摄、剪辑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但由于受到体制机制上的限制,目前地市党报还无法量才适用、因人设岗,不少人还没学会写稿就被硬塞到编辑岗位上,策划专题、精编好稿成为奢谈。

3.经济创收单一,融媒体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地市党报注重的是完成政治宣传任务,在资源开发、经营创新方面缺乏锐气与活力。目前,地市党报基本是上百人规模,仅两项收入:一是报纸发行收入;二是广告运营收入。以日印6万份报纸的《右江日报》为例,发行收入2000多万元/年,广告运营收入仅五六百万元/年,而每日印刷新闻纸需约2.5吨(5900元/吨),每年需购买新闻纸约850吨,仅买新闻纸一项就花500多万元,再刨去员工薪酬、五险一金、绩效奖励、报纸印费、邮政投递及办公耗材和发放通讯稿费等,所剩无几,勉强能养活自己,在融媒体上的投入捉襟见肘,发展举步维艰。

勿庸质疑,越来越多地市报社都在尝试革新,但船大不好掉头,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建“一报一网、两微一端一抖音”传播矩阵及找政府给点优惠政策或财政补贴上。虽然建立传播矩阵在短时间内能吸引部分受众,但由于对新媒体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导致大多数的地市媒体存在新闻消息简单复制粘贴的传播方式,抖音视频大部分内容都是抄来抄去,为了获得浏览量,大家都是逮着一个热点复制粘贴,加上新闻资源和采编能力有限,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新闻策划能力,甚至不注重做强做大地域新闻,模仿抄袭剪辑成风,追求数量不讲质量,个性少,共性多,造成新闻信息重复、过剩,同质化严重,纯属自娱自乐,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

三、新时代地市党报破局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改良无法治本,必须有“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创新革命,用产品思维替代媒体思维,才能觅得突破良机。地市党报必须重构新舞台,决不能“空转”或者“穿新鞋走老路”。唯有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唯有在服务上发力才能赢得受众。

地市党报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关于媒体融合、舆论引导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用以指导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践,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掌握全媒体时代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结合点上做文章。尤其是在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中,要用“互联网+”“移动优先”思维,促进媒体融合,树立全媒体、融媒体理念。

(一)要善于“借鸡生蛋”“借船出海”

借助外部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采编队伍。在招聘人员时,必须坚决摒弃“矮子里挑高个”的想法及“病急乱投医”“头痛医脚”的做法。对于三线以外的地市城市,经济总量小,欠发达,很难吸引到专业人才、高端人才。由于缺人,许多地市报社在招聘时,往往简单出道题或将考生带到现场,然后让应聘者写篇小文,安排人打分,按分数高低面试招人。草率招来后发现不成用,又拉不下脸辞退,造成人员“拥堵”,又增加负担。

1.不拘一格招聘有新闻写作基础的人员。众所周知,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地市党报虽然也在不停招聘人员,但由于不少地市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基础设施也不是很完善,很难吸引水平较高的毕业生,导致地市党报基本上招不到理想的专业人才,招到的人员中很多所学的专业基本与新闻、汉语言文学不沾边,写作、编辑文字功底差。好不容易招来了,有的培养好几年才勉强可以写些“豆腐块”或干巴巴的“八股文”,纯属“挣工分”之类,有的进报社工作好几年了连最基本的消息、通讯体裁还“拎不清”,提炼标题、精编稿件更是无从下手。更让人无奈的是,好不容易培养出来后还留不住,不少年轻人“翅膀硬了”就纷纷被其他待遇更好的单位、部门挖走。因此,要想招到有一定基础的专业人才,目前最好的办法是从县(区)融媒体中心、乡镇通讯员队伍中招聘,新闻写得好的年龄可以放宽。基层通讯员至少已有多年的新闻采写经历及经验,“无冕之王”的光环及从县(区)、乡镇到地市工作、生活,对基层通讯员还有一定的吸引力,给他们解决编制、待遇等问题,并以“走出去、请进来”及以老带新的办法,对新晋人员强化新闻采写等专业培训,培养新人尽快能“挑大梁”,实现即招即用。

2.想方设法招揽摄像、视频制作专业人才。坚持移动优先,做大做强融媒体,必须要储备一批专业人员,但目前地市级党报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主要流向一二线城市或进入公务员队伍,作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地市报社很难吸引专业对口人才,另一方面又因地市报社财力有限,购买摄影器材很难一步到位,只能东一点西一点的慢慢拼凑、添加。如何破解这道难题?笔者认为,采取与市(县、区)各单位、部门以及自媒体的新闻摄影、抖音视频制作爱好者签约,给他们颁发特约证书,日常做好专题策划,由签约人员协助完成采、拍、摄任务,承諾优先刊发,稿费从优,既能解决报社人员不足、专业不足、设备不足等问题,又能提高“图文音视”质量且不用承担其薪酬,一举数得。值得一提的是,从2021年5月26日至今,右江日报社与全市12个县(市、区)的93名摄影师签约,并建立百色新闻网右江日报图片中心,在《右江日报》七版开辟视觉专栏,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推出特色主题报道,以图片形式真实记录百色发展成果,展示百色老区新风貌。截至2022年底,已推出“乡村美如画 处处乡愁浓”“又到一年芒果季”“学史力行 实干为民——百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剪影”“守边抗疫,他们勇毅前行”“百色打造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百色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年味浓浓春将至”“非遗添年味民俗闹新春”等签约摄影师视觉专版70余个。其中,“百色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等24个专版和3个短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转发,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要勇于“破釜沉舟”,用“图文音视”产品替代“纸质印刷”

没有所谓“传统”行业,只有所谓“传统”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就传统媒体而言,因循守旧必衰,唯有创新才能前行。面对困境,地市媒体不应讳疾忌医、裹足不前,要勇于鼎故革新。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手机用户大众化的趋势,“图文音视”阅读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引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1.用“图文音视”替代“纸质印刷”乃大势所趋。笔者认为,其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节约大量的木材。同时,有助于我国逐步淘汰一部分木浆造纸等低利润的落后产能,做大做强林业生物质新材料、生物质能源、生物制药和生物提取物等新兴产业,助推地方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为地方林业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二是给政府、企业单位及报社减负。以《右江日报》为例,用“图文音视”替代“纸质印刷”,县(市、区)及企业、单位仅需用此前一半的订报费来支付报社“图文音视”新闻产品制作费即可,报社也可以节约一大笔采购新闻纸、印刷投递等高额成本,使大面积发行、多次传播成为可能。

2.缓解“难招又难养”的压力。虽然现在地市党报已基本实现地方政府财政订报,但每年的报纸征订、发行、印刷、投递等仍需投入不少人力物力。用“图文音视”替代“纸质印刷”后,可以将此前负责报纸发行、征订等人力解放出来,将他们充实到广告经营或融媒体“短视频+读报”平台,壮大广告经营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业务力量,运用新兴媒体传播手段加强与读者互动。不仅解放了这部分的人力,既能壮大广告经营及融媒体采编播人员队伍,还能缓解“招又难招、养又难养”的压力,有助于地市党报进一步提升纸质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和新闻传播力。

3.传播新技术已经成熟。随着5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利用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塑采编流程,提升内容生产力,丰富传播形态,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用“短视频+读报”、报纸客户端、数字报等“图文音视”替代“纸质印刷”已经可行,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效果显著等特点。随着5G技术的发展,“短视频+读报”可以瞬间到达客户端,速度比印刷媒体和电脑更快,到达率也更高,低成本的发行让产品的推广易如反掌。“短视频+读报”借助手机媒体进行多种方式的传播,影响力更大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2年8月24日起,右江日报社通过传播新技术赋能,创新推出视频读报,将报纸权威信息以“图文音视”兼备的丰富形态传递给读者,成功推出《〈右江日报〉天天读》栏目,迈出了可喜第一步。每日清晨,为读者播报《右江日报》刊登的当天主要新闻内容,开启视频读报新模式。栏目围绕要闻聚焦、天气播报、天下时事、新闻视点等版面,立足本土、放眼全国,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聚焦百色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权威、新鲜、精准的资讯与行业观察。“短视频+读报”的表现形式,使得新闻信息变得更加直观和富有冲击力,读者将本报内容即时分享至微信、QQ等社交平台,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一对一和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形式,实现了新闻资讯从纸端到指尖、耳边,让新闻与读者更加贴近。

作者单位 广西右江日报社

参考文献

[1]袁自亮.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N].解放军报,2023-01-09.

[2]完颜平.让党报党刊成为连接党心民心的好帮手[N].光明日报,2019-12-03.

[3]杨明.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EB/OL].(2022-08-18)[2023-02-24].https://theory.gmw.cn/2022-08/18/ content_35961941.htm.

【编辑: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