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曙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特性和时代价值,强调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精神结晶,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行业不仅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和红色文化,还要积极创新和发展,打造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前沿阵地。博物馆、纪念馆具有内在的行业优势:它所体现的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使得本国国民与国外观众较易产生信任并留下持久性印象,以非强制的精神牵引力塑造文化向心力,更容易实现厚植家国情怀、浸润思想人心、消弭文化分歧的传播效果。同时,博物馆、纪念馆特有的知识多样性、视听形象性、影响广泛性特征,在强化本国国民综合素质与文化认同的同时,也能有效帮助参观者接触世界各地的文化,在促进不同国家的观众相互尊重、弥合群体鸿沟、增进跨文化理解等方面,有着胜于其他文化机构的突出作用。
目前,全国已建成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1644家,约占全国博物馆、纪念馆总数的1/4。它们是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见证者、记录者和传播者,闪耀着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的光辉,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宣传前沿,是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它们承载着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肩负着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精神力量、坚定“四个自信”、服务大局发展的重要职责。发挥好行业优势,打造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前沿阵地,是中国博物馆、纪念馆人投身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
截至2023年初,全国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累计推出主题展览1.5万个,累计接待观众超28亿人次,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建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质量,国家文物局于今年3月印发《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导则(试行)》,对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以史实为根据,见史见事,形式设计、制作布展应服从服务展陈主题、展陈内容,准确把握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应在认真学习《导则》的基础上,强化推广贯彻,切实提升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的代入感、沉浸感、真实感,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要按照《导则》的要求,创新陈列展览宣传推广及相关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云”展览传播体系,增强陈列展览辐射力、影响力。积极开展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的馆际合作、境内外交流,努力构建反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和新时代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
博物馆、纪念馆是文化的殿堂,也是学术的阵地。没有学术含量的展陈,是没有生命力的;坚持学术标准,更有利于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提高学术品位,担当学术责任,以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指导工作、提升展览质量,是中国博物馆、纪念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早在2007年5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就设立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现有会员单位237家。专委会以弘扬民族精神,推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事业发展,促进红色旅游以及加强国内外纪念馆的交流与合作为宗旨,成立近20年来,已先后召开全国范围的“纪念馆与党性教育”“中国纪念馆——革命精神的家园”“革命类纪念馆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思想”“纪念馆与红色基因传承”等不同主题的40余次年会、学术研讨会和专题研讨会,为我国纪念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至今已经举办了二十届,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专业导向性。从2018年至2022年,在五届中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推介活动中,先后有12个革命史、党史陈列获得特别奖,4个获得精品奖,在优秀奖中也保持了一定比例,显示出革命文物题材展览的蓬勃活力。
博物馆、纪念馆的核心产品是展览。对于大众来说,展览几乎就等同于博物馆。能否不断推出高水平、高质量、高影响力的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是检验博物馆、纪念馆工作的试金石。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通过不断创新展览展示,从挖掘文物当代价值、世界意义中,加强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阐释,提升主流价值影响力,以更多、更好的革命类、党史类展陈,让我们的博物馆、纪念馆成为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前沿阵地。
(作者为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