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份,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 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8532亿元,同比增长0.6%。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425亿元,同比增长0.5%;第二产业投资33964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投资7089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6%。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0.6%,制造业投资增长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2.3%。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8%。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0.3%,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7.7%,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5%,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6%。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6.5%,中部地区投资增长1.5%,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9%,东北地区投资增长13.7%。(摘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3%,比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比上季度下降1.4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一季度,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5.2%,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4.5%,下降1.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71.9%,下降1.9个百分点。分主要行业看,一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3.8%,食品制造业为70.7%,纺织业为75.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75.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63.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8.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7.8%,通用设备制造业为79.1%,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7.0%,汽车制造业为7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75.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73.7%。(摘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国新办于4月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从全球范围看,中国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全球主要目的地。新冠疫情加大了世界经济金融的波动性,对于全球的FDI(直接投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2020年,疫情暴发制约了经济活动,所以全球的FDI锐减。2021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带动了FDI低位反弹、快速增长。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FDI增长势头减弱,向疫情前水平回归。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外商直接投资净额,是按照统一国际标准进行统计,这既包括资本金投入,也包括收益再投资,很多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了利润,不一定都把利润全部汇出,很多企业看好一国经济,所以利润留在这个国家进行再投资。另外还有股东贷款,这些都是直接投资范畴。总的来看,中国吸收直接投资在全球表现是突出的,近十年相关资金净流入规模居世界各国前列。(摘自证券时报)
4月20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一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和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情况。数据显示,1~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0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吸收外资实现了“开门稳”。同期,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15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3%(折合3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7.2%),流向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资金的增速较快。发布会上,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还证实,上周,中国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在京与美国商务部官员会面,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加强两国商务部沟通和合作等交换了意见。(摘自证券时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4月19日表示,研究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继续发挥重大外资项目专班机制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外资企业、外国商会的沟通交流。欢迎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研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二是落实落细已出台政策,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和中西部、东北等重点地区。三是继续发挥重大外资项目专班机制作用,及时跟踪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四是更好发挥开发区引资平台作用,强化开发区招商引资功能,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五是做好外商投资促进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外资企业、外国商会的沟通交流。(摘自中新经纬)
4月18日,财政部召开2023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一季度财政收支数据以及后续工作重点,并回答了证券时报记者关于地方政府如何用好用足专项债券限额的提问。财政部正在持续强化专项债券管理,指导地方用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发挥好专项债券稳定经济大盘的积极作用。一是将债务限额及时下达各地,并督促地方做好2023年新增债券发行使用工作,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二是指导地方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加强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三是将专项债券收支全面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范围,严禁“以拨代支”、“一拨了之”等行为,防止资金挪用。(摘自证券时报)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最新观点,在强劲的内需带动下,亚洲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美国和欧洲。大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Chetan Ahya 4月17日在接受节目采访时表示,“亚洲之所以表现好于美国和欧洲,是因为主要亚洲国家的国内需求强劲。”“中国就是其中之一。由于重新开放、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相当不错的反弹。”这位经济学家补充道,另外三个亚洲大经济体——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日本——也显示出强劲的国内需求。Ahya预计,到今年年底,也就是今年第四季度,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较欧美发达经济体高出5个百分点。他对该地区的乐观预测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的最新观点相符。IMF的一份报告指出,尽管今年世界经济面临挑战,但亚太地区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中国经济将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摘自财联社)
摩根大通预计,美国债务上限最早将在下个月成为一个问题。该行认为,美债技术性违约的风险“不容小觑”。摩根大通在周三的一份报告中表示,预计有关美国债务上限和联邦拨款法案的辩论都将“危险地逼近”最后期限。该行的美国利率策略团队预计,美国财政部可能在8月中旬之前耗尽可用资源。债务上限是美国政府为履行其财政义务所能借入资金的最高金额。一旦达到债务上限,美国财政部就不能再发行任何票据或债券,只能通过税收收入来支付国库券。美国债务总额已于今年1月19日超过债务上限。目前,美国债务规模已达到31.6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预算办公室于2月15日发出警告,如果不调整债务上限,美国联邦政府在今年7月至9月期间将再次违约。(摘自智通财经)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总务省2 1 日公布的2022年度剔除生鲜的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03.0,比上年上涨3.0%。继1981财年4.0%的增长率之后,该增长率为41年来最高。日本共同社报道指出,乌克兰危机导致的资源价格飙升再加上日元贬值,促使电费、燃气费及食品等广泛领域价格上涨,成为日本家庭经济的重负。同时公布的2023年3月日本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不含生鲜食品)为104.1,同比上涨3.1%,涨幅与上月持平,仍处于高位。日本共同社报道称,2022年度,包括电费和城市燃气费在内的能源涨价12.8%,是1980年度(30.6%)以来的大幅上涨。乌克兰危机导致的液化天然气(LNG)等资源价格飙升是主要原因。不含生鲜产品的食品涨价5.4%,家具和家务用品上涨6.0%。在原料和运输成本上涨的背景下,家用空调、冰箱等家电及洗衣液等日常用品也纷纷涨价。 (摘自中新经纬)
七国集团已结束在日本札幌的气候、能源和环境会议,并在会后发表了一份长达36页的公报,发誓将加速能源转型。公报中强调,基于当前全球能源危机和经济动荡,G7承诺最迟在2050年之前加快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并实现净零排放。其将优先逐步淘汰煤炭发电,尤其是那些不采取措施捕获碳排放的工厂,但G7公报中并未提及淘汰燃煤电厂的具体时间表。G7也在公报中指出,到2030年和2035年,碳排放量需要比2019年减少约43%和60%,此外,G7重申了在2025年前结束对化石燃料行业补贴的承诺。日本环境大臣Akihiro Nishimura表示,G7希望向国际社会证明,联盟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承诺是坚定不移的,即便出现了俄乌冲突这样的扰动因素。美国气候问题特使John Kerry则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声明,表达了G7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目标上的团结一致。(摘自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