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城 云南云龙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指内审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在金融机构的委托下,对相关人员经责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查领导者财务收支、经济活动是否合法以及经营效益是否真实等,审计过程涉及范围广,具有综合性特征。
农村商业银行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审计流程复杂。现阶段,农商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多为银行领导或重要职能部门负责人,所涉及的工作环节多、经济利益大,整体流程较为复杂。第二,审计跨度较大。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包括日常经营活动的收支情况,也考察经营管理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与经济责任人的任期数、每任时间存在联系,总体时间跨度较大。第三,审计风险频发。受农村商业银行的特殊性质影响,其投资多源于国家、政府的直接投资,其市场占有份额、总资产规模和经营利润水平占据所处行业的比重较大,因此潜在的风险量也较大。
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风险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审计准备阶段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前未按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而使被审计对象以不按法定程序进行操作为由提出异议或申请行政诉讼的可能性,忽略审计通知书的时间界限,审前不作调查,对责任者和所在单位的情况了解不足,抓不住重点,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第二,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因专业技能、政策水平、综合素质等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导致审计结果产生偏差的可能性,一方面,如果审计人员所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完备就不能满足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就会导致审计结果偏离事实,而产生取证风险;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由于在实质性检查的现场作业中所造成的失误使审计结果偏离事实的可能性。在进行审计抽样检查时,选取的样本量不够,使审计结果误差较大,可能会遗漏违纪违法的审计事项。第三,审计报告拟定阶段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由于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把握不全面,对责任者的经济责任评价不准确,未能按照规定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给审计主体带来不良影响和某些损失的可能性。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效果与工作团队技术水平有较大联系,但团队建设迟缓始终是困扰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问题:一是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视程度不高。直接导致了实施效率的低下,应对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困难和风险挑战的能力较差;二是工作团队战斗力不强。现有人员不仅专业水平堪忧,且工作职责不明确,常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经济责任的界定困难,容易出现边界模糊、推诿责任等现象,增加风险概率;三是考核评价难。在农村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结构中,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实务评价标准处于“相对空白”,导致考核评价工作过于依赖主观判断,客观性不足,无法发挥监督管控的功能效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甚至滥用现象。
不可否认,农村商业银行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新要求的反馈速度与效果较差,配套机制建设不足,处于“边推进、边探索”的尴尬境地,内部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开展实务工作的过程中无章可依,无法保证工作开展的正确性和效率性。不仅如此,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意愿与能力不足,审计对象缺乏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正确认识,配合意愿和能力不足,存在畏难、抗拒情绪,资源浪费相对较为严重,加剧了资源浪费和滥用。基于此,健全的配套机制建设,是农村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的题中之意,能够真正实现科学化革新升级。
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多是沿用过去的思想,虽偶有创新,但总体理念保守,工作开展常常是照本宣科,对于体系制度和实务方式方法的创新意愿和力度不足,综合效用达不到既定目标,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进程缓慢且存在停滞风险。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满足于现状,对新形势、新风险考虑不全,缺乏制度化、规范化思想,不能及时地总结问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和实务方式方法必将落后于行业发展趋势,识别与应对风险的能力随之降低,最终形成影响农村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束缚。
首先,农村商业银行的审计队伍建设程度不能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现实相匹配,专职审计人员占工作人员总数的比重小且综合工作能力不足,常是以完成规律性、常态性工作为主,应对复杂化、综合化工作时避重就轻,以机械地完成工作为目标而非高质量、高效率工作,容易出现弄虚作假、权力滥用等恶性违纪现象,影响审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从而导致农商行的审计质量得不到保障;其次,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全面性认识不足,单纯认为其是年度常规工作的一部分,长此以往,农商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内部驱动力将受到削弱,对审计效用发挥形成巨大限制;最后,农商行的经济责任审计理念与方法渐趋落后,仍采用传统的“事后审计”方法,缺乏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控理念,容易出现当期领导离任后开展审计的问题,导致连续多个任期的经济责任人在面临同一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增加审计工作难度,损害农商行的综合效益。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和金融行业制度的完善与健全,农商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与方法虽然保持常态化修订,但仍广泛遵从于传统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原则性较强,审计操作的具体内容与相关流程落后于时代发展实际,存在滞后性,容易出现先离后审、事后审计等弊端,延缓审计流程衔接,降低综合质效,且容易催生形式化倾向,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和效用不能得到发挥。不仅如此,在农村商业银行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中,“单向性”较强,缺乏对于审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容易形成“一言堂”,对以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视而不见,在无形之中给问题与错误倾向的滋生保留了空间,最终形成阻碍农商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防范内外部风险的桎梏。
农村商业银行应围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团队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攒足发展后劲:第一,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农村商业银行要召开专题管理层会议,分析学习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要求、细微调整,制定整体规划,结合实际工作进展,分解和量化战略目标,在优化风险防范的基础上阶段性推进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加强培训和内部交流,促使工作人员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的战略意义,革新经济责任思维、风险理念,选择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关键节点作为风险防控的突破口,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利益及行业发展规律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之路,推动全方位升级。同时,通过社会面招聘扩充复合型人才队伍,始终坚持科学选人、用人标准,辅以常态化工作能力培训班,夯实知识基础,提升工作人员界定经济责任、收集和利用经济责任数据信息的能力;第二,定制方案、专业支撑。充分考虑农村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与发展特点,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和行业金融行业细则,将涉及经济责任审计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高度集成,结合新型审计方法和技术,编制实务指导手册,指导日常风控工作的开展与深化,确保风险防范工作有效落地、见到实效,精准预判、识别风险并做出有效应对;第三,权责明晰、动态更新。建立风险防控责任制,成立督导专班对风险防范工作进行分片包管,并明确全流程工作开展的责任人,通过明岗明责、权责统一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出现问题第一时间锁定责任人,采取最优策略进行弥补,不仅如此,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风险防控指导手册,还要对其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实时检验,以实现风险防控模式的优化升级;第四,构建考核激励机制。除了加强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履职情况和专业工作能力的考核,一方面,要对工作考核结果进行激励,促使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开展工作的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全面落实风险预警层面的考核,打造良好的农商行风险控制氛围,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和风险防范措施,规范商行内审准则、操作流程等细节内容。
就本质而言,农村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就是将重复性、基础性的经济责任审计环节,整理一套标准化流程,夯实制度基础,强化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实现稳定发展:第一,实现经济责任管控集中化。立足农村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在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利用财务会计授信模式和风险导向原则,打造经济责任审计框架范围内的高效联动机制,达到工作流程和伙伴之间的密切合作,从而打通双向数据信息共享与传输渠道,以规范化数据为载体,形成业务帮扶架构,将经责审计意识、机制和能力浸入到实务工作中,实时上传下达,在“全民动员”的基础上妥善予以应对和解决,减少潜在损失和风险危机。第二,提升资产配置效率。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展经责审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科学分析方法对经济项目进行综合可行性分析,设定日常量化标准,这个标准不仅是对以往工作开展的总结,更是在充分满足时代和市场发展趋势基础上总结得来的,从而在科学角度进行抉择,为战略发展决策提供支撑,实现经济收益和市场价值的双重提升。同时,对运营管理各环节的成本预算、使用控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考核评估,整合、裁撤高成本消耗项目,落实精细化基础上的全流程成本把控,强化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第三,推动实现信息化责任审计。结合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特点,引入并高效运用信息化经济责任审计系统,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评估线上数据库,在充分开展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设置目标成本计划,强化责任分配和全程把关,敦促审计人员灵活运用审计制度,合理制定工作计划,杜绝“提前准备”的现象发生,量化风险评估结果,分析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潜在的内外部风险与危机,实事求是地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风险防范,提升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实现提质增效,建立长效机制,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消除潜在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应以构建信息化审计平台为载体,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及数据信息备案等工作细节,推动管理模式与审计技术优化升级:一是建立总结与评价机制。农村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反复性和规律性,针对关键环节适时开展“回头看”活动,及时发现过去一段时间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和弥补策略进行修正和补足,实现发展科学性、协调性的增强,为后续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思路。其中,要重点对账实,特别是债务是否匹配问题进行考察,建立目标清单机制和质控体系,明确责任人,杜绝“放手”式监控模式,而是建立“全天候”审计管理模式,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经济责任管控;二是构建信息化经济责任审计平台。农村商业银行要召开专题管理层会议,出台内部文件进行强调,充分发挥协调效应,对接数字化、信息化大背景带来的具体要求,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编制经济数据信息规范化格式,通过数据中台、内部OA管理系统、CRM 系统、ERP 系统、财务系统的完美结合,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三是优化内部职权分工。立足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妥善处置以往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权责不清、权力重复等问题,优化职权分工,适度减少中间管理层次,实现组织管理结构“扁平化”从源头关注风险、治理腐败。明确岗位职责,将财务授权审批制度规则嵌入管理框架设置,加快信息传输、流程审批的效率,将数据处理同运营效率协同起来,杜绝将营运性开支反应为资本性开支等弄虚作假的现象,强化经济安全;四是做好数据转化。高效率的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多个职能工作协同配合,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经济责任审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与联系,而二者在数据格式、要求等细节方面存在着差异,是影响经济责任审计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农村商业银行应在经济责任审计的框架下进行数据信息格式的统一,从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三个方面开展控制,将涉及业务工作的专业语言转化为统一格式,从而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率的数据信息共享,帮助农村商业银行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责任审计,防范各种内外部风险与危机。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种类、频次都有所增加,影响了银行的发展实效,限制了发展上限,也暴露出了传统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亟待改善。由此,通过结合风险导向原则,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全流程的监督把控,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反思财务经济工作思路,发现传统制度弊端,并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地完善与提升策略,构建“人才+技术+制度”的立体化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最大化规避,推动组织管理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