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茵 湖南省儿童医院
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公益性特征日益深刻,且在后疫情形势下,公立医院的发展环境、资金管理等方面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医疗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1]。在这一形势下,公立医院应高度重视资金管理,强化资金管理成效,获取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保障公立医院稳定运营及可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立医院资金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各种问题,需对资金管理措施进行优化调整,强化资金管理能力,促使公立医院能够稳定、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医保基金参保人数及范围持续增长,逐渐构建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险种,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医疗救助兜底的“全民参保”医疗体系[2]。同时,目前,CHS-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预计截止2024 年底,全国全部统筹地区应全面进行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2025 年底这一支付方式必须覆盖全部医疗机构。对此,公立医院应积极致力于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医保资金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应加强医保资金的科学管理。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中提出了要求公立医院进行提质增效,为更好地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对此,公立医院对资金进行高效科学管理,最大化利用资金,不仅可为社会大众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医疗救治的公益性特征,而且医院还能够获取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经济效益,使得医院获得高质量发展,有力地保障了医院可持续健康运转。
疫情三年来,医院疫情防控投入大,新冠医疗救治成本高,再加上分级诊疗逐渐形成,病人来源锐减,导致很多医院业务收入出现负增长,现金流较为紧张,开源节流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医院经济运行压力也不断增大。同时,公立医院举债经营和发展新院区,实行药品零差价和卫生材料零差价政策后,医院承担的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因医院资金流的紧张不降反升。对此,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公立医院应高度重视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节省成本,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预算管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应高度重视,广泛宣传,促使医院各部门及全体职工均能够树立预算管理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预算管理活动,确保把预算真正贯穿到具体科室与部门中,有效预防偏差的出现。预算编制时,各部门应实事求是,结合医院及部门发展目标及实际情况,贯彻开源节流的原则,认真地编制预算[5]。货币资金预算编制应做到精细、全面,把其所包含的收入、支出的全部项目划分到每一个月份,精细化编制资金预算,切实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另外,建立预算绩效考核奖惩机制,预算执行情况是考核的重点。考核过程中若发现了执行问题,若最终结果同预算目标存在差异,应第一时间更正,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考核结果则是再一次预算的起点[6]。且将预算管理考核结果同员工薪酬福利、职位晋升等相挂钩,规范每一位员工的行为,确保预算管理执行效果符合医院发展战略。
首先,在营运资金管理中,沉淀资金极易被忽视,而这些资金可基于预算管理中资金支出在计划,对其进行科学规划,以此来获取更多的资金利用效率。基于资金支出计划,把控医院账户中的资金办理期限不同的大额存款协议,并将闲置剩余资金同银行号签署协定存款协议,使得资金获取最大化的效益。例如,2022 年12 个月期的大额存单利率为2.1%,协定存款利率为1.61%,但是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3%,若用5 000 万同银行签署12 个月期大额存单,一年的利益便会增加90 万,再加上协定存款利息,一年可获得一百多万的利息收入。同时,这些资金可随时取出,不会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并且医院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息收益。
其次,加强往来款管理。针对医保垫付资金,医院财务人员应积极同医保部门进行沟通,制定与实施定期对账制度,第一时间催收,以此来提高医保垫付资金的周转率[7]。医保部门应第一时间同地区医保职能机构取得联系,认真核对相关信息,并及时将核对结果反馈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对垫付资金回款情况进行统计整理,对比核对后的结果,且及时告知医保部门未回收款项的金额和时间、类型,及时催收延付款项,并重点分析拒付款项,实行奖惩机制,对拒付金额具体明确到相关科室及个人头上,有效预防坏账损失的产生,降低医保拒付金额[8]。若应付账款所占比例高、付款周期长,那么医院极易出现财务危机。对此,公立医院应借助自身信用,积极同银行合作,若供货商要求医院提前支付货款,医院、供货商与银行三方可签订供应链贷款协议,银行提前把货款支付给供应商,供应商只需支付利息,医院依然根据自身付款期限到期支付银行额定供货商账户便可。
最后,引入先进的SPD 供应链管理系统[9]。SPD 是一种科学管理模式,精细化特征明显,可集中管理医院医疗物资供应(S)、加工(P)、配送(D)等物流。在这一模式下,医院可基于物资管理需求购买与配送,有效预防出现库存积压的情况,切实做到按需采购与使用,有效减少存货管理成本,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资金压力。
首先,精细化管理医保应收账款。随着医保政策的日益完善,公立医院也应不断地优化内部医保应收账款的管理,增设医保会计岗位,精细划分相关职责[10]。针对医保应收款回收难的情况,医院可采取如下方法:其一,重视医保会计职责的划分,且在财务、医保办理科室设定医保会计岗位,专门负责统计医保费用、申报资金、汇款入账等一系列工作,积极同财务核算岗位人员进行沟通,认真地核对医保费用与实际收入。医保办公室会计人员还应加强医保控费管理,全方位监督医疗服务费用的产生过程,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费用[11];其二,对医保结算流程进行规范,明确结算办法,广泛宣传联网结算要求、时间与流程,且设定专门的监管部门,对医保、医保经办机构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其次,加强医保控费管理。积极开展医保资金预算工作,将医保资金使用列入到成本预算中,对各科室医保资金使用情况、医疗服务所产生的成本进行准确预算,以此来做到合理分配医保资金。这里,成本测算需根据医改政策、业务情况、历史数据等,全面监督各科室医保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精细化管理医保控费工作[12]。医院积极引进相关管理软件,将医保费用管理视为软件应用场景,借助技术软件对患者费用变化进行实时监督,基于数据变化对相关科室进行及时提醒,有效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出现不合理的费用。
再次,优化成本支出。公立医院积极构建成本管控体系,积极应对取消药品、医用耗材加成的政策[13]。其一,采取集中管理后外包的方式,实时传递药材、器械、试剂等情况,有利于库存管理成本、周转成本的控制。其二,注重资金支出审批控制,审批人对资金支出进行严格控制,且增设审计人审查签名的环节,对经费支出进行事中有效控制。其三,医院所有费用的支出必须由医院相关领导进行审核签字;专项经费的使用,要求按照专项资金的管理规定,根据程序报批审核后才能支出。如果是预算外的支出,财务部门可直接拒绝,以此来保障专项资金预算的有效性。
最后,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财务风险即医院在组织开展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部分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医院财务状况出现问题[14]。在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做好科学有效的预警防控工作,必然会给医院正常的经营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对此,公立医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内部资金进行全面监管。结合资金运行实际情况设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指标,且把这些指标纳入到风险管理系统中,系统便可对资金运营风险因素进行自动化检测。同时,医院还应把风险预警指标同医院战略目标、计划进行对比,对风险进行精准预测,提前想好应对措施,有效抑制风险的出现,并降低损失。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可确定为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可体现资金营运能力的指标;医疗盈余率、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等可体现获利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可体现偿债能力的指标。这一风险预警指标可跟踪与监管整个运营环节的资金,以此来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
对于资金管理工作而言,不管是做到全面预算管理,还是加强内控,进一步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都需要信息技术为支撑[15]。在信息化建设中,医院应注重提高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这便需要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将各部门业务系统信息壁垒予以打通,统一数据标准,有效地提高采集与传递信息的速度。如公立医院积极建立预算管理、资金对账平台、银医直连、票据管理、移动报销等信息系统,且同医院HRP 系统、HIS 系统进行连接,不仅可提高资金管理效率,而且还能够在系统流程中嵌入内控机制,重新构建业务流程。同时,构建系统中数据校对机制,保障数据的准确度,建立数据仓库,并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为医院资金管理工作给予可靠、完整的数据信息,以此来提高医院精细化水平。另外,医院要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系统,充分依靠信息技术的优势,真正做到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及时识别风险因素,提高资金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新形势下,医疗改革进程加快,公立医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医院需垫付的医保资金额持续增长,资金流量面临着短缺的风险。同时,资金管理贯穿于医疗活动的整个环节中,是医院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对此,公立医院应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严峻医疗环境,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有效预防国有资产的大规模流失,提高资金运营效益,避免管理风险的出现,持续增强财务管理精细化能力,促使公立医院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