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内部控制对策

2023-09-04 16:28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14期
关键词:建立健全环节事业单位

曹 波 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国家政治体制不断完善与健全,且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要求也不断提高[1]。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高运行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在常规管理环节中,大多数事物均与内部控制存在密切关联性,提升内部控制管理质量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鉴于此,本文通过总结与分析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识别、内部控制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探索与寻找对应的解决策略,单位应该完善与加强自身管理职能与管理质量,最大限度地健全与优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自身风险防控水平与防控质量,提高财务管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一、财务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结构不规范

内部控制工作的建设与完善离不开各个单位的上下协同、全方面配合、贯彻与落实,才能够有效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内部控制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会对管理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基于现阶段提升单位运行效率的现实要求下,需要严格划分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优化工作程序,且常规管理模式、管理标准受到新时代的强烈冲击[3]。倘若没有根据新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可能会导致单位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有所下降,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优势。对此,单位内部工作应该进一步贯彻与落实,岗位设置应该科学有效,还应该建立健全对应的内部组织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质量与管理水平。

(二)未建立健全对应的风险评估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风险评估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比较薄弱,也未建立健全对应的风险评估管理机制,以致于在信息分析与风险评估等环节中工作不能进一步贯彻与落实,还未对各种风险进行清楚的分类与归纳,未建立健全动态化、长效化的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加之内部控制制度还未彻底地落实与贯彻,未根据单位具体状况制定对应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造成工作开展环节中没有对应制度来管理与约束各个环节的风险问题。在活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个人风险防范意识较为薄弱,认为单位没有从事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未发生运营风险,则不需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4]。同时单位自身业务较为简单与确定,拥有固定的管理模式,不需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以至于大多数工作未建立健全一整套风险评估管理环节,对于公共服务环节中的风险问题重视度与关注度较低,导致单位对业务风险认知停留于表面,管理控制力度较差,风险评估水平较低,从而对公共服务质量与服务效果带来消极影响。

(三)内部控制环境不良好,员工参与主动性较低

内部控制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反而需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全方面、多角度推动执行工作的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环节应该贯彻落实于工作的整体环节中,离不开各级组织的协同与配合,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获得最佳效果。大多数单位的上级部门在推动内部控制、财务制度等相关培训活动与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只是单纯让有关财务人员参加,其余人员对内控制度的了解度与认知度较低,以至于在无意识状态下可能会发生违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相关规定的行为,甚至出现错误[5]。例如,一些单位对内部控制管理建设的认知程度较为局限,认为内控制度的运行是“监督”自身工作而开展的人,为此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抵抗心理与排斥心理,严重阻碍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加之部分工作人员对上级部门的检查始终保持敷衍的态度,导致内控制度逐渐演变为财务内控制度,造成制度建设比较片面,未深刻认识到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甚至有部分工作人员指示做足“表面功夫”,将内控制度演变“口号”,导致内控制度的建设“流于表面”。当前工作人员在意识层面的建设比较落后,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较差,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开展的难度较大,不利于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不能提高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与控制能力。

(四)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伴随着对单位工作质量、工作水平要求的明显提高,常规内控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作发展要求。首先,工作的执行与内部控制相关程序未保持高度一致,导致内部控制环节和实际操作处于分离状态中,造成制度难以满足工作的具体需求,内部控制制度流于表面。其次,单位职位与责任划分较为模糊,职能分布比较复杂,人员工作责任存在交叉的情况,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效果不理想[6]。立足于内部控制环节而言,报销流程未切实结合工作新要求进行更新与完善,未明确划分资金监督、控制的工作责任。各个主要责任人审核力度较为薄弱,未对各个经济活动进行严格把关与控制。但是强化内部管理控制的建设与完善,是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内部控制应该对单位各个经济活动开展动态化、可持续化的整体监督与管理。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员工的思想意识

为了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单位领导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树立良好的思维逻辑,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参与度与建设度,保障内部控制的有序开展,推动其进一步贯彻落实,最大限度发挥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优势与效果[7]。首先,单位上级人员可采取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将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准确无误地传递到每位工作人员心中,提高宣传频率与加大宣传力度,粘贴相关宣传海报或者能够体现财务审计必要性的标语等,定时组织与安排各个管理部门的员工对内部控制管理手册进行编撰,相互学习,相互探索,以此来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学习环境。其次,还应该推动培训活动与学习活动的开展,各个部门轮流参与学习活动,不能只是单纯将内控管理工作视为财务工作,提高员工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各个部门均能够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明确各个岗位职责与责任,努力与支持员工参与学习活动,分享内部控制管理经验,树立优秀学习榜样,实现“以点带面”的学习目标,建立浓厚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学习环境。

(二)提升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工作能力均会给内部控制建设质量与建设速度带来直接影响。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专业人才资源、工作人员对业务的操作能力以及风险评估能力等诸多因素均会对内部控制管理质量与管理效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单位为了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工作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应该加强员工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为了提升员工专业能力与工作能力,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重视高质量、高水平人才的“引进来”与培育。为了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单位还应该建立健全专业的内部控制管理队伍,通过外部优秀人才引入、内部培训等方式来推动人才培育工作的贯彻与落实[8]。外部能够定时邀请一些专业财务管理控制人员参与,将最新的工作观念与财务管理技术等内容合理引入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推动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针对内部而言,单位应该定时定期开展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例如,定期邀请专业的财务专家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等相关知识的讲座,或者组织安排有关人员进行线上视频学习活动,由基础理论到具体实践操作,由内部管理控制方式方法的掌握延伸到深刻掌握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开展全方面多角度的学习活动与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参与性与主观能动性,推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与贯彻。针对部分工作人员态度敷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主动性较低、不将财务审计工作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当回事”等不良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对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之间、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性与配合性,帮助在职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针对工作能力较差、多次犯错的员工而言,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种提醒,也能够激励其主动参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保障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不断激励自我,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

(三)明确工作岗位的具体责任,提高岗位设置的规范性

清晰的工作岗位职责能够最大限度避免职能交叉等不良情况的出现,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环节中的重要一环。针对单位出现的岗位设置复杂、员工工作职责不明确等消极问题,应该对各个岗位进行清晰有效的梳理与分类,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与职能,保障内部控制环节能够有效开展。管理人员应该针对自身工作制定详细的开展方案,提高对各个工作岗位职责与职能等相关内容的了解度与认知度,避免关键工作岗位发生“掉链子”的情况,同时员工还应该定时参与培训活动与学习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与工作能力,促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伴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序实施,有关部门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保障内部控制工作得以贯彻与落实,避免其流于表面。

(四)建立健全对应的风险评估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针对财务风险开展内部控制环节中,应该建立健全对应的风险评估机制。首先,单位应该对当前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进行完善与挑战,通过准确分辨现阶段单位在实际运转环节中潜藏的一系列风险问题,对其搭建相关风险评估体系,对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与分析,以此来寻求最佳解决路径。其次,风险管理工作、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应该具备动态化、持续化特点,在各个财务管理活动实施环节中,均应该对潜藏的风险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对于财务风险进度动态化追踪管理,如果出现风险问题,需及时告知相关部分,做好数据信息的反映工作,促使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均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有效防范与解决财务风险。此外,立足于财务风险评估层面而言,单位应该科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对信息、网络等各种及时进行整合、归纳,针对性、规范化采集市场数据、单位自身发展数据等资料,总结与分析已然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逐渐演变为单位自身参悟风险隐患问题的数据信息资料库,为内控部门有关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给予良好的便捷条件,促使单位能够从根本上有效预防、解决财务风险隐患或者问题。

(五)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切实结合自身具体状况,针对实际工作的具体内容、人员分布情况以及工作性质等相关影响因素,开展全方面、多角度的疏通,建立健全多样化、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对当前工作岗位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与管理。首先,如果想要贯彻落实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应该建立健全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环境,保障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工作人员均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好自身职能,为大众提供优质化、科学化的社会服务。其次,单位应该全方面检查各项工作、各项活动可能潜在的风险,对当前单位内部运行情况展开系统化、规范化的分析,排除可能会发生风险或者纰漏的环节。此外,单位还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来防范与处理不同风险,提高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

三、结语

综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是提升单位内部运行效率、降低财政资金浪费率、避免腐败的有效措施之一。所以立足于现阶段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不足之处,单位应该加强自身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好预算控制效果等相关手段,推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健全,保障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够清楚疏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科学配置单位的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与利用率。由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与约束,不能忽视财务风险问题对工作质量的影响,难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有效性,甚至还会给单位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这意味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组织应该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准确化评估与区分,对各种潜在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动态化调整与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方案,从根本上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在单位内部应该提高财务审计、内部控制管理力度与强度,能够推动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中最大限度发挥好自身工作职能,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诚信,提高相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建立健全环节事业单位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建立健全帮扶机制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发挥审议意见作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推进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立健全的思考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