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几点探讨

2023-09-04 15:16王水珍郎溪县财政局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13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公共服务财政

王水珍 郎溪县财政局

引言

2017 年10 月18 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但从现阶段乡村发展总体状况来看,“三农”问题仍存在诸多问题。财政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础以及重要支柱,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助力乡村发展,对此,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成为探讨重点。为了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各级财政部门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明确当前阶段财政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突破点,建立完善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让乡村有足够的财政资金用于建设发展,实现兴旺的目的。

一、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第一,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现阶段所践行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第二,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升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策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以及管理民主等要求稳步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生活整体富裕。第三,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务必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同时也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以及组织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需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相关体制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第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需保持全党思想一致,共同行动,努力实现认识统一,依据需求配置干部,优先满足要素配置,优先保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公共服务,补齐农村短板。第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强调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助力农村增收效益。第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深入理解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发挥乡村的多种价值,统筹规划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整体部署,协调推进。第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需革新体制机制,规避既往弊端,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镇化协同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城乡关系。第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第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需明确乡村发展的差异性以及走势,完善顶层设计,合理规划,突出建设重点,依据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策略,以典型例子为引导落实层层加码的同时避免一刀切,稳步推进。

三、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财政支持是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

因财政涉及政府以及市场之间的关系,也涉及资金管理制度以及乡村基础服务制度,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对此,财政理应划清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形成明晰的分界线,通过运用市场以及政府两种发展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创新现有的财政管理制度,为乡村振兴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简而言之,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各地政府就要积极推进现代化财政制度改革,实现战略制度的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

(二)财政支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从财政支持性能来看,具有政策性以及工具性等特点,能够通过财政支出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也能为各地区政府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物质保障,从而体现财政支持的政策性特点。对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各地区政府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资金用到实处,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资源以及资源合理配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指出财政应向农村投入,通过建立完整的资金保障机制,让财政向“三农”倾斜,推动城乡发展同步。

四、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阻碍因素

(一)财政支出未能满足乡村振兴需求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支多保持正增长状态,但受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经济下行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财政收入并不理想,加之收支矛盾存在,导致财政在支持农村建设上存在困难。同时因乡村振兴所需资金量较大,仅仅依靠财政支出无法满足乡村振兴资金需求。

(二)财政资金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目前,因部分地区相关管理人员缺乏资金管理意识,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投入、轻管理”思想,缺少成本以及效益核算,加之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意识薄弱,相关人员仅负责资金收付工作,并未参与资金管理。同时,因管理人员仅重视资金收支情况,并未关注资金使用后产生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常常未能按照事前预算、事中跟踪以及事后监管审计流程进行,导致资金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三)财政资金管理整合程度较低

从项目来看,财政资金多用于农业、交通等项目支出,项目往往存在重复现象,支出项目内容较为相似,导致资金缺乏有效整合[1]。第一,因资金管理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存在条块分割现象,导致资金管理难以形成制度合力。第二,用于支农建设的资金绝大部分具有固定用途,在直接投资、奖励、税收政策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标准不统一、规划不合理等弊端,导致资金投入总量较大但使用分散而出现“量小难增收、钱少难创优”等困局。第三,绩效考评机制、权责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相关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未能严格依据相关制度规范资金用途,无法保障使用效率得到提升[2]。

(四)不同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

我国已逐步建立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也给予了相应的政策保障,但因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存在诸多遗留问题,使得城乡之间以及农村各区域之间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财政资金投入关联密切,但长期非均衡发展导致各省份财力存在差距,而转移支付是促进各地财力均衡的重要手段。但因转移支付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导致各区域财力差距明显,区域间财力差距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

(五)人才综合素质较低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效整治了农村地区“脏乱差”等现象,但因农村建设存在长期资金供给不足问题,导致农村人才流失较为严重,高素质人才资本不足[3]。一方面,人才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流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导致乡村人才流失,一些技术人才因基层工作繁杂、发展空间小、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等原因,不愿意在基层工作。另一方面,因思想观念较为滞后,缺乏健全的人才引进机制,老龄化现象严重等因素制约了乡村人才发展。因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才保障,为了避免人才产生缺口,各地区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五、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一)多渠道扩大各级财政收入来源

第一,需强化工业发展,拓宽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企业,拓宽财政收入来源,培植一批现代化企业,确保其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以及高税收贡献率等特点。第二,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各地区政府需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资金、资源以及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助力企业提高经济实力水平,从而拓宽财政收入来源。第三,需优化各地区税费制度改革,明确其要求,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消费税以及房地产税等。第四,各地区国有企业需不断深化改革,私有企业需优化发展环境,政府积极鼓励社会资本逐渐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助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第五,各地区政府也要严格控制自身行为,防范各类风险,禁止出现违规举债现象,以免增加隐性风险,也要严格规划好各类新项目发展,避免因财力有限导致项目开展受阻。

(二)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思想建设

第一,相关人员需不断强化思想认知,将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学习和引进其他地区先进管理理念与手段,创新资金管理模式。第二,通过座谈会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化相关工作人员思想认知,使其知晓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推动资金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第三,需开展法制教育以及警示教育,筑牢财政资金管理人员思想道德防线,对财政干部尤其是资金管理人员需强化专业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以及警示教育,需不断提高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的能力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财政干部。

(三)健全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第一,需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实现资源整合。采取统筹安排、资金整合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转变财政扶持方式,创新投融资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

第二,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各地政府需梳理专项资金管理流程,以设立管理制度的形式为资金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导向以及约束作用,也要合理分配安排,实行“一个(类)专项,一个办法”,由相关部门分项或分类制定,确保每个省级专项转移支付有且只有一个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中央财政补助的专项资金在收到预算指标后30 日内分解下达。

第三,需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明确政府权责范围。政府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引导力度,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投入造成债务风险。与此同时,政府需要不断完善以及优化顶层制度设计,在中央战略指引下根据地方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完善可行的工作计划。此外,需要明确责任划分,厘清各级政府职责,统筹考虑城乡要素平衡,构建完善的城乡均衡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各级政府需要找准自身定位,明确着力点以及翘力点,减少权责交叉,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发生[4]。

第四,各级政府需强化绩效管理,实现全过程管理。依据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改革方向以及各项工作实际需求,合理制定绩效目标,增强相关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确保绩效评价指标能够涵盖不同类型、不同地区财政支持乡村振兴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运用,将其与激励、约束机制相挂钩,激发员工责任意识,提升管理质量。

(四)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第一,需健全以及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受经济下行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增加,只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机制才能优化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为其提供可行性较强的制度体系引导各项工作开展。第二,需优化农村转移支付制度。为了保障转移支付作用得以发挥,需清理整合现有的部分专项转移支付,增设农村公共服务发展专项转移支付,改善地区间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现象。第三,需要适度拓宽农村公共服务范围,促进个体发展,助力农村人力资本的累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五)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各地区政府需革新思想观念,提高人才培养重视程度,打造较为丰富的人才资源库,实现各地区技术人才发展与乡村振兴需求相匹配。需要以各地区实际发展需求为导向,丰富培训内容,致力于农村生产、服务行业以及销售等相关内容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财政支持需不断向人才队伍构建倾斜,优化乡村工作福利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第二,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需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强化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发挥党委书记的作用。通过合理选拔各级书记,加之目的性培养,提升领导能力,便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高质量农村建设工作。第三,培育新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相关部门需重视农民的培养,提高其文化水平以及综合技能。第四,需鼓励以及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培养本土人才,引导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支持专业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扩大。

六、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导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全面贯彻落实,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当前阶段,财政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管理,致使支农项目开展受阻。但财政作为支持乡村发展的基础保障,是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基础性政策工具,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建议各地政府能够坚持问题为导向的原则,以现阶段存在问题为重点,从思想建设、制度体系、资金管理、农村基础服务建设以及人才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确保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取得胜利。■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公共服务财政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公共服务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