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梅
(北京市密云区农业农村局,北京市 101500)
种子的品质不但直接影响着国内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农业生产者的经营效益,是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国内种子市场的日益朝现代化方向发展,以及种子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国内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越来越快。为实现种子行业的平稳、高速发展,有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种子行业发展的关注程度,并完善对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实现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国共建立了各级植物种质资源库500多个,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开展种质资源管理工作时,从外地引进需要具有种子质量检测合格的证明文件,从而保证种子自身未携带病虫害,从根源上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以维护当地的农作物产量安全。
在实施种子监督管理中,国家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政策,对农作物种子依据我国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实施严格的把关。如果产品没有通过审定或审核不通过,则不得用于营销、宣传和发表公告。
对种子管理和农产品种子质量的监督管理中,以许可证管理为基本前提。如果单位或个人未获取许可或不按许可证的有关要求开展经营管理种子,将会遭到严格处罚。
种子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种植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在种子进入市场交易之前,首先由种子质检部门开展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以保证种子品质达到符合国家规定及技术标准,并防止伪劣种子流入市场,维持种子市场秩序。
从当前农村种子经营情况来看,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健全种子管理和种子产品经营等有关规章制度,导致市场准入门槛降低。部分经营户不具有种子经营资格,部分地方烟酒副食店等有私自开展种子买卖活动的情况,由于所卖的种子并不符合当地的种植环境,种子品质不能获得保证。另外,地方经营者种子供货渠道不正规,许多品质不符合要求的种子进入了市场,不但造成农业生产者的大量损失,也使得种子行业的经营难度进一步增加,影响了农业发展。
当前,部分地方还没有长期稳定的种子试验场点,从而影响种子性能和特征的研究进程,影响种子产业的平稳发展。另外,影响国内种子产业平稳发展也和某些地方的农业农村部门长期缺乏对种子生产基地的严格认证和监督管理密切相关。
由于有些地方种子行业管理的专业性不够,很难对种子行业实施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另外,部分种子企业招聘管理人员难度很低,部分经营者的技术水平达不到生产现场的正常管理水平,且法律意识也须亟待提高,从而严重干扰了当地对种子市场的正常管理工作。当经营中发生困难情况时,也很难进行有效、合理的化解,对部分违规商贩的控制和处置出现了不合理性,从而降低了种子市场的整体经营效益。
3.1.1 企业资质管理
种子企业在生产种子时要求其拥有专门的生产经营证明,许可证上明确经营范围、涉及区域、有效期、作物类型、种子类型、品种、生产地点等。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生产企业生产资质进行检查和管理,确保其所生产的种子品种不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检查时,应分析种子是否属于转基因种子,在生产区域外委托其他企业生产时,需明确是否在生产地进行了备案等。
3.1.2 生产基地管理
生产基地要配备完善的设备和设施。如果生产基地的环境不符合种子的生长需求或者管理不到位,会给种子生产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对大批质量不合格的种子进行销毁处理会增加生产成本投入,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在管理生产基地时,需要确保其拥有良好的安全隔离条件,落实去杂保纯要点,提升种子纯度。
3.2.1 检查经营资质和档案
种子企业如果拥有包装权,需要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如果专门经营种子,但不进行分装,或者是受委托负责代理销售种子的机构不需要再次申办许可证,拥有营业执照即可。
此外,种子企业需要在种业大数据平台上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备案,填写种子经营档案信息,包括销售对象、销售地址、销售品种、包装规格、数量、时间、销售票据、购销合同等。通过对经营主体经营资质进行检查,和其所经营的种子品种和质量进行对比,能够及时筛查出不符合经营许可要求的企业,保证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
3.2.2 检查经营品种和种子标签
种子品种合法性也是对企业经营监督管理的重要因素,品种合法要求经营品种须通过国家审核和省审批,且品种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否则很有可能影响后续的作物生长质量以及产量,影响成活率。
在种子产品标志的检测方面,要求标识信息齐全,标识格式遵循国际种子产品标志的要求与标准,以《农作物种子标志通则》为标志检测的依据。目前,国内种子产品交易市场的种子标签问题也比较普遍,经常会出现种子标签不合格的现象。该种行为涉及违反法律规定,需要加强企业的法律意识。
3.3.1 品种管理
现代技术能够及时发现虚假种子。假冒种子将降低后续作物的成活率,从而妨碍了农业的正常生产,对农户的经营效益带来一定损害,对农作物产品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同时也损害种植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农业的持续发展有不利影响。
在品种管理时,需要明确其是否符合法律要求,鉴定品种的真实性,一般情况下可以当场对品种合法性进行判断。在对品种真实性进行检测时,通过抽样检测的方式进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假冒伪劣种子。可利用室内分子检测的方式对种子品质进行分析,操作方便,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检验结果。但是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且需要和对照样品进行对比。
3.3.2 标签管理
种子标签是描述种子信息的关键,注明种子的各项参数,通常会利用文字、图案进行说明。在对种子标志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时,应依据《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实施严格监督管理,并检查种子标志的完整性与合理性。种子标签通常会出现内容不完整的现象,对于某些重点内容未进行完整标注,或者部分内容标注方式不合理,例如在对品种名称标注时选择标注俗名。部分种子标签对种子的优势和特性进行了夸大描述,夸大了种子的产量以及抗性,给农民造成一定的误导。
3.3.3 质量管理
具体要求管理人员需要对种子质量进行检测,保证种子质量达标,对转基因种子进行测定,利用抽样检测的方式评估。在质量管理中同样利用室内分子检测的方式,要重视鉴定假种子,重点在于对劣质种子进行检测。在品质控制中,须对种子发芽率、种子纯度等指标进行严格检查。如果检测种子是否为转基因种子,可选择试剂、试纸进行检测,现场即可获得检测结果,检测效率高、成本低。
3.4.1 生产基地建设
农业主管部门需要对日常管理机制进行优化,针对新品种试验要建设专门的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内对新的种子品种展开种植测试,验证品种是否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对其抗病虫害能力、成活率、产量以及品质数据进行收集,避免由于盲目引种而引起生产损失。
对所研发的各类新品种进行对比,分析新品种之间的差异,对种子品种进行筛选,挑选最为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优良品种。组织农民前往示范基地进行观摩,使其能够了解新品种的应用优势,并为其讲解新品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进行新品种推广,加强农民培训效果。
3.4.2 检验室建设
对农作物种子进行监管时,都需要检验室的支持,可针对不同类型的种子进行检测和分析。相关部门需要对检验室内的设备进行更新,积极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检验设备,以此来提高种子检验效率及检验精准度。
重点针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其能够拥有专业的检验技能,熟练使用各类检验设备。对种子检测机构进行定期考核和验证,不断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在基础指标检测之外,还可以利用分子鉴定以及转基因检测的方式对种子进行测试,以此来适用未来种业管理需求。
3.5.1 加强队伍建设
农业主管部门需要重点针对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进行培训。要求其能够掌握有关于种子检验以及生产经营的相关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强化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能够在工作中依据法律合理执法。为行政执法人员发放统一的着装以及工作设备,为其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强经费保障,有利于在管理队伍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现阶段,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编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应进一步对编制结构进行优化。
3.5.2 强化作风建设
种子管理工作内容复杂,涉及的工作环节多,在工作中管理人员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促使管理人员能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重点针对管理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党的政策和理论资料,促使其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能够主动对执法行为进行自我规范,打造一支人民群众满意的管理队伍。针对先进的管理者进行及时嘉奖,充分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保障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须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做好种植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吸收更多的资金用于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把定向扶贫和农业开发的资金相融合,便于获得更多的效益。
有了资金的支持,可以促进新品种的研发、新技术的推广以及新器械的使用。可以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副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坚定不移地走企业加基地加农户的合作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在农村建立生产基地,通过合作共赢方式,与农户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和利益关系。
在种子管理工作中须坚持一个工作中心,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作为工作重点,从生产及经营环节入手对种子质量进行控制,确保市场上的种子符合质量标准。完善种子管理体系,对种子品种、种子标签、种子质量进行重点管理,加强基地和检验室建设,提高种子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为种子管理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以及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