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堂
因为有爱
2019年10月23日,风清云淡,阳光明媚,秋高气爽,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这天,崔春震调任屯留区李高中心学校校长兼东李高寄宿制学校校长。
走进校园,翠柏森森,杨柳依依,玉兰挺秀,错落有致的假山点缀其间犹如一幅水墨画;淡黄色的教学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宁静肃穆又和谐自然,让人心旷神怡,崔春震由衷感慨:多美的学校啊,这就是我施展抱负的地方。我一定会让她更美!
作为一名在教学和管理都颇有建树的小学校长,崔春震遇到了新的难题。在他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普通教师到班主任,从业务骨干到年级组长,从辅导员到副校长,他在每个岗位上都心怀敬畏,兢兢业业,由生疏到适应再到得心应手,无不渗透着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书育人的责任,对莘莘学子的关爱。他的工作过程就是对教育工作思考与探索的过程,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刊登在国家权威杂志,屡获奖项:他对待学生循循善诱耐心细致,既有父母般的关爱,又有严师的教诲,有多名学生入选省市乃至全国百佳少年。因此,各种荣誉也随之而来,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标兵、优秀校长……荣誉的背后,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赤子之心,是爱岗敬业的行为体现,是潜心钻研锲而不舍的孜孜追求。面对新的课题,崔春震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迎难而上踔厉化解。对于奋斗者来说,越是困难,越能激发斗志,越能鼓足勇气。因为有爱,为其发奋;因为有爱,矢志不移。
那么,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让学校的教学能为农村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崔春震静心思考,一所农村学校要想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三个问题。这是我们教育的“根”,找到了根,再加上肥沃的土壤,并给予浇水、施肥、防虫、修枝、剪叶,“乡村学校”这棵大树的生命才会旺盛长久。
崔春震也深知,一所好学校不只是华丽砖瓦的堆砌,不只是设施设备的高端完备,不只是色彩的绚丽夺目,不只是学生生命的简单容纳,而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个有品位的学校,并且学校应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善于探索、拥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体系,有一个永远助推教学质量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管理体系。也就是说一所好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灵魂的学校,这个灵魂就是全體师生的精气神,就是指引学校未来发展的明灯,就是规范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准绳,是提纲挈领学校工作的关键。
这一认知,是他安排和部署学校工作的基础,也是带领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的基点,基于这一认知,崔春震提出了“以‘礼立校,高标前行”的办学理念,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他将遵循这一理念,埋头潜心,发力前行。
李高——礼高
上任伊始,崔春震在深入调研和了解了学校现状之后,制订出了《任期五年工作目标》。
总目标:打造“明礼、守礼、行礼,学生高效率学习、学校高质量发展、师生高品位生活”的“礼高”文化,办有农村特色、学校特点的乡镇一流标杆学校。
总思路:文化引领,制度保障,创新发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实施策略:爱·心·力——通过“爱”的教育,让师生具备“心”,从而达到“力”的目的。
比如:师生爱,生生爱→感激心,善心→团结力,奋进力;爱祖国、爱父母→感恩心,真诚心→学习的动力;爱劳动、爱自然→耐心,细心→劳动力,观察力。
这是《任期五年工作目标》开头的段落。其中“总目标”包含着“礼行天下,高标发展”的办学理念,简称“礼高”,这是崔春震根据校名和当地历史的渊源,结合乡村教育发展要求提出的,巧妙运用了校名“李高”的谐音,一字之差,蕴意深远。这个目标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把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作为引领,再以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从而改观学校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实施策略上,并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条条框框,而是用了“爱·心·力”三个字,“通过‘爱的教育,让师生具备‘心,从而达到‘力的目的”。用字简单却用心良苦:教育要有“爱”,教学须用‘心,既体现了教育的温度,又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围绕提高学生的本领和能力来教书育人。
但是,崔春震对于“爱·心·力”,还有他特殊的表述:要体现人本教育,打造生命课堂;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不揠苗助长;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对待教育,要以慢工出细活的策略投身教育;要注重过程,不看重结果;要营造勤奋学习、健康全面成长的氛围;要树立榜样,激发动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要用爱感染爱、体悟爱;要用心滋养心、激励心;要用生命推动生命,用情感激发情感,从而提高各种能力,最终提升师生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以“礼”为基,以“爱”为翼,以“真”立世,以“高”求新。
关于“礼”,崔春震认为,德之显则为礼,以礼引人、以礼励人、以礼化人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有效措施,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他多次对老师们讲,礼之本为人,礼之质则为敬。礼的实质是敬畏之心,爱敬之情。一切礼节若没有恭敬之心,都是虚礼;一切仪式若缺乏敬畏之意都是俗套。“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爱敬之心本是人的天性,也是一切德行的本源。对于一个人来讲,礼是行走世间的“通行证”,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润滑油”,是构建和谐友好氛围的“发动机”,是实现爱敬之情的“粘合剂”,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素养。礼是对天地和人心本然状态的洞察和遵循,所谓“礼者,天地之序”;而“礼之用”的目的则在于“和为贵”,致其中和,则为乐,所谓“乐者,天地之和”。礼是做人的根本,即使人生失意,也要时刻保持做人的礼节,最终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我们应该从中找到自己的民族之魂,扎下根去,共图民族复兴。
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循循善诱,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有温度的学校,营造一种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构建以“礼”为“高”的欢乐校园,让师生为师先有爱,为学皆知礼,教书先育人,成长须行礼。
通过解读和宣传“礼高”文化,通过与老师谈心,关心和了解老师的思想状态、生活状况,解决老师的具体困难,也更是通过包括他在内的校领导身先士卒、身體力行,老师们逐渐从思想上认同了“礼高”文化,情感上接受了“礼高”文化,并在行动上自觉践行,形成了人人沉下心来搞教育的正向、正气、正能量。
随之,崔春震又进一步整合师生言行,把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都聚焦到“礼”上,实现高效率学习、高质量发展和高品位生活。用他自己诗人般的行文方式,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分别表述了教师之礼、学习之礼、课堂之礼、仪表之礼、餐饮之礼、就寝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12项行为应尊崇的礼节,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入心入脑。因为在崔春震看来,“明礼、守礼、行礼”不只是写在纸上、喊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要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明礼:即知礼懂礼,懂得各个场合、各种行为的规范;守礼:即遵守礼仪礼节,不但知道什么是礼,还要遵守礼节礼仪,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行礼:就是知礼而行,要做到慎独,你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是根植于生命的本能。达到行礼的境界就成为了真正的“人”,过上了高品位的生活。学生行礼就是高效率的学习,师生行礼就是高质量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整合,打造“礼高”课程体系,进一步把办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礼高”文化为核心,把语文课听说读写的功能、数学课数字计算的功能、音乐课歌唱谱曲的功能、体育课运动锻炼的功能、美术课绘画审美的功能整合起来,形成多功能一起发力的课程。2020年1月5日天降瑞雪,大地一片白茫茫,纯净得如同孩子们的心灵,崔春震提议让所有学生走出去体验大自然赐予的独特景色,开展一次以“雪”为主题的课程实践活动。这次堆雪创意大赛,整合了语文、劳动技能、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是一次开展主题大单元课程的有效尝试。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在雪地里嬉戏追逐,堆雪人各显创意,提高了劳动技能,锻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创新思维,进行了美术创作,并把过程写成文章,丰富了写作素材,降低了写作难度,提高了写作能力,一举多得,收效出乎意料,师生无不叫好。类似活动并不鲜见,初春玉兰绽放,学校有“玉兰节”,秋季玉米丰收,学校有“玉米节”,辣椒采摘时节,学校又组织“辣椒节”活动……学生们欢天喜地,一同走进田野,参加劳动,感受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和造物的神奇奥妙;用文学创作、美术手工抒发情感;自编自导节目,师生同台演出,载歌载舞,深情朗诵自己的作品。
文化的打造不只是理念的提出,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落地。从抽象到具体,从概念到行动,崔春震和同事们找到了在“礼高”文化引领下的特有课堂,给予了师生们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体验,也有了不一样的收获,享受了不一样的喜悦,展现了不一样的精神风貌。
绽放生命
以爱发力,用心感悟,收获能力。这是学校落实教学理念的基本措施。其核心内容就是坚持“让生命看得见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这几乎成为了崔春震的口头禅。
崔春震说:“教育要结合生命,要让生命看得见。每个生命只有被看见,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每个人都是一个发光体,把这种光源充分体现出来,才能感到被认同和尊重,激发其潜在能量。要想学生发光,老师首先须有光亮,要让老师发光,校长自身要有光和热。有温度、有热度的学校,才能培育出人才,才能使学生友爱、教师关爱,才能对学校热爱。”他提出全力打造“三三生命融课堂”的课堂改革目标,第一个“三”是指课堂流程:课前预习单、课中学习单、课后研习单;第二个“三”是指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第三个“三”就是教学理念:爱·心·力,即用爱滋养爱,用心体悟心,提高各种能力,最终提升师生的生命力。
案头工作之余,崔春震总喜欢在校园里走走,边走边看,边看边想。他不仅热爱教育、热爱教学,对诗歌的爱好也十分执着,大量的诗歌作品见诸于报纸、杂志及各大网络平台,并获得了各类奖项,在圈内小有名气。校长的职责和诗人的情怀在崔春震的脑海里发生了碰撞,激起生命的火花。校园如此美丽,教师激情涌动,学生天真烂漫,生命中有许多的憧憬,这就是崔春震的“诗和远方”,对他来说“远方”就在眼前,诗意就在校园。校门之内,左边有樱花,右边是桃树;立德楼前,翠柏矗立,整齐肃穆;图书馆外,风吹柳拂;玉兰树下,假山环水……这样的景色,本就诗情画意十足,何不再赋予其更有诗意的名称?于是,崔校长像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般苦思冥想,命名了桃李迎宾、双屏开翠、礼高大道、文昌笔搁、足下生辉、柳韵书香、玉兰苑榭、龙凤呈祥八大体现“礼高文化”的景点。置身于这样如诗如画的校园之内,师生们心里的惬意溢于言表,有的写诗,有的作画,有的柳树下读书,有的在玉兰前留影,有的在合欢树前放歌。通过孩子们尚显稚嫩的文学作品,通过他们略微笨拙的描画,可以看出他们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是发自内心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才,“让生命看得见的教育”之初心恰是让学生心中有爱,爱的传递生生不息,爱的种子撒向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世界将充满爱。
几年来,东李高寄宿制学校通过努力探索,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管理模式。崔春震总结为“123456789”模式。即“ 一心,二翼,三保障,四服务,五课程,六走进(近),七仪式,八特色,九个活动月”。
“一心”就是以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两翼”指的是教学和政教、教师和学生。教学和政教是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要抓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秩序;要抓好课程改革,实现课程模式化,用一学年时间,集中优质资源,集体备好一至六年级的教材教案,形成模板,重复使用,代课教师每节课在教案后面写出教后记,以便其他老师取长补短,借鉴使用。政教工作规范化,制定班主任考核细则,实行文明班级考核评比,在校园内公示,每月根据得分颁发文明班级流动红旗,并与期末班主任考核挂钩;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成长档案袋”,记载着他们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每天完成的作业、努力得来的荣誉,记录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三保障”是指通过对门卫、食堂、宿舍的精细化管理,给全校师生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保持愉悦幸福的精神状态。
“四服务”是指周末和假期的課后服务,包括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服务自然。对学生开放“周末影院”,组织学生观看并写观后感,组织开展国学诵读、阅读与写作、英语情景剧、音体美社团活动和“读书时间”等;面向家长开办“礼高大讲堂”,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文化名人、学者、有专长人士和专业技能人才等为家长讲课,提高家长的文化水平、家教能力,倡导家长注重家风建设,优化孩子健康成长环境;面向社会,在周末由各村学生结成“美丽乡村我践行”活动小组,和村委会联系,到五保户、军烈属、困难户、孤寡老人家中打扫卫生、教识字、教智能手机操作、讲故事、讲学校学的知识等多种活动,让他们感受孩子的纯真与可爱,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进名胜古迹、煤矿、蔬菜大棚、垃圾处理厂等,感受自然之美、劳动之美,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五课程”即结合教学研发作文教学序列课程《经典读写》,英语情景剧《走向国际》,课堂五分钟故事《听有所获》《身边的名人》,五六年级学生编纂的《我的家谱》。
“六走进(近)”:领导走近师生,情感共鸣,语言共通;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家庭、思想、学习情况,威而亲,严而爱;书籍走进教室;读书走进生活;温馨走进校园(校园文化、团队建设);音乐走进心田,餐厅就餐时播放优美的轻音乐,起床时有激昂的号子,休息时有舒缓的催眠曲,让音乐充满校园,润泽师生心田。
“七仪式”:开学仪式,每周的升旗仪式,每月的文明班级流动红旗颁发仪式,每年的毕业仪式、少先队入队仪式以及各种活动的举办仪式和荣誉颁发仪式。
“八特色”:足球、腰鼓、啦啦操、阅读考级、校刊、教师每日一得、一二年级写话和三四年级日记、写字(书法)教学。
“九个活动月”,一学年中的九个月,每月一个主题。三月,“学雷锋 见行动”文明礼貌月;四月,“缅怀先烈,争做好少年”忆苦思甜月;五月,“展风采,强素质”校园文化艺术节;六月,“练翅膀,翱天际”毕业季;九月,“师恩重、父母情,庆丰收、重阳日”感恩教育月;十月,“祖国在我心中”爱国教育月;十一月,“牢记安全,珍爱生命”安全教育月;十二月,“遵纪守法我能行”法治宣传月;一月,“希望与梦想”辞旧迎新月。
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极大的提高,潜能得到了最大发挥。老师们主动学习、钻研课改,尽心尽力地工作、学习,形成了一支和谐友爱、团结奋进、充满了生命力的教师团队;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和用心,开始喜欢老师,喜欢课堂,自己也变得阳光起来,上课踊跃举手回答,课后主动合作学习、激烈讨论,学校里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校园里孩子们主动捡拾废纸,维护学校温馨的环境,见了老师主动行礼问好,师生关系欢快融洽,孩子们笑容如花,老师们关爱有加,学校俨然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家长发自内心地称赞学校,对老师尊敬,对教育工作积极支持、配合。毕业典礼上家长代表进行了诚恳的发言和真挚的感谢,会场上热烈的掌声都在说明,践行“礼高”文化正当其时,必须让礼高文化在李高绽放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好风借力
“生命教育”的理念,像一股清风,吹进校园,吹进课堂,吹进李高小学老师们的脑海,吹进孩子们的心田。缕缕清风犹如暖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滋长出爱的禾苗。
崔春震初到李高时就在心中绘下的图景,正一步步呈现,“礼高”特色校园业已初见规模,建设平安校园、书香校园、诗词校园、绿色校园、阳光校园的设想已经变为现实。
平安校园,在崔春震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始终把保障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尊重生命首先是保证安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还处懵懂阶段,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尤为重要。没有安全保障,教育工作的一切成效都将大打折扣,甚至是徒劳无功。在抓好日常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在教学楼前操场上粘贴交通标识,让学生在做课间操时熟悉交通标识,提高安全意识。
书香校园,全天候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在校园多处设置小书箱,书籍触手可得,让学生喜欢上了读书,校园书声琅琅;老师爱上了阅读,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随时记录读书所得;书籍走进教室,孩子们课余时间捧读着经典,深爱国学;读书走进生活,宿舍里、食堂外,孩子们专注阅读,或沉思、或微笑、或皱眉,沉浸在书的海洋。读书声响彻学校,书香溢满校园。
诗词校园:坚持每日一诗(词)展示活动,调动了老师们对诗词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了诗词创作和交流的氛围,校园内每个景点都赋予诗词文化,全部校园诗都是出至礼高老师之手,师生来到学校就像置身于五彩缤纷的花园、绿意盎然的公园——抬头有诗,诗中有画;移步有景,景含诗情。诗词与景观齐美,写作共朗诵并重。
绿色校园:建设植物园,植物园既是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又可以美化教室和校园,还可以用花香滋养师生的生命。近期,已将闲置的锅炉房进行改造,正在筹建“百草堂”,建成之后,学校又多了一处集花卉与草药于一园的景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愫,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生命的自觉性。
阳光校园:学校管理阳光化,校务公开,鼓励教师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学生食堂阳光进货、阳光操作、阳光营养、阳光食谱、阳光收费;通过生命教育和社团课程让学生心态阳光、行为阳光。
学校五育并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以爱国为核心,通过多种活动和仪式,让学生做品德高尚、文明力行的新时代接班人;智育是通过“五个一”的形式,即语文每日一诵、英语每日一句、数学每日一练、学生每日一记、老师每日一得,增强学科教学效果;体育以足球特色为抓手,在日常训练中锻炼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的足球特长;劳动教育在通过“乡村记忆乡土情”农具展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增强劳动观念的基础上,打造校内、校外两个劳动实践基地,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劳动,每学期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把宿舍、餐厅、教室作为三个日常劳动场所,让学生自主整理内务、清理餐桌餐具、清洁教室卫生,培养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美育主要是通过环境美的熏陶、艺术美的欣赏,再教给一定的技巧,让学生创作手工和书画作品,描绘美好环境,歌颂美好事物,培育美好心灵,追求美好生活。
学校每年举办“玉兰节”“辣椒节”和“玉米节”。玉兰花是东李高学校的校花,开在春意盎然的四月,芳香浓郁、俊雅飘逸,花蕾形如毛笔,寓意文笔飞扬,符合“礼高文化”。玉兰节时,学生们写玉兰,画玉兰,唱玉兰,算玉兰,护玉兰,提炼“不惧严寒、昂扬向上、乐观豁达”的玉兰精神。辣椒五月成熟,是李高特色经济作物。辣椒节时,学生们走进大棚了解辣椒、观赏辣椒、采摘辣椒,师生同力创作歌唱辣椒的歌曲,进行采摘接力赛,计算辣椒产量,进而提炼出“空杯心态、气概豪迈”的辣椒精神。玉米在李高种植历史悠久,是李高优质的农产品。玉米节时,学生们用玉米粒、玉米须、玉米杆、玉米叶等做成手工艺品,掰玉米、剥玉米,画玉米、写玉米,赞美玉米“团结有序,凝聚力强”的玉米精神。展览厅内,学生们的手工制作琳琅满目各有创意;校刊《礼高》,师生诗文作品同刊展现文采飞扬。处处彰显着礼高特色文化,体现着东李高学校素质教育的收获。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仅2019年今的短短三年间,就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青春健康沟通精品课堂实践基地、全国学雷锋示范基地、山西省少先队优秀中队,2018~2019年度被授予长治市文明校园,连续两年荣获中共长治市屯留区委颁发的“先进单位”奖。
東李高寄宿制小学被列为屯留区诗词教育基地,充分肯定了诗词校园的特色教育;被长治市计生委确定为长治市青春健康教育基地,每年都派专家到校对六年级孩子进行青春健康教育;在屯留区组织的各项赛事中,李高学校多次荣获奖项;足球比赛在屯留区十多个乡镇学校中频创佳绩……
李高的发展,离不开崔春震的匠心独运和苦心孤诣,如今终于结出了硕果,但他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他的词典里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一个有抱负的教育工作者,永远在潜心耕耘,永远诲人不倦。这是初心使命使然,更是职责担当使然。
不负韶华
立意高远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高效发展,一位有灵魂的校长,打造出一支活力四射的教师队伍,一支有爱心的教师团队,才是建造“礼高文化”、推动有生命力教学的中坚。
崔春震从担任校长的那一天起,就把抓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实现学校工作突破的核心在于教师,如何有效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激发每个个体的潜能,进而建设一支充满激情和奋发有为的教师队伍,是作为一校之长必须面对也必须破解的难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得让老师明白学校的发展方向,借助教师例会、周末教师沙龙等平台与老师们亲切交流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老师们一起畅想李高的未来,点燃老师思想的火花,激发老师的教育热情,拉近与老师之间心灵的距离,调动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老师们感觉到发展学校就是发展自己,学校的生命就是教师团体的生命。他深谙有温度的教育先得有温度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做他们坚实的后盾,为教师创造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空间,让教师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崔校长还鼓励新教师用心工作,不要有后顾之忧,经验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工作方法也是在摸索中掌握的。学校有一名女教师家在高平,离家太远,孩子又小,工作家庭难以两头兼顾。崔校长了解到她的困难后,批准她每周可以用半天的时间回去看望孩子。这样人性化的管理,不但感动了她本人,其他老师也感到欣慰。这位老师把有限的工作时间运用到了极致,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工作处处走在前面。学校还做出一项规定,家有老人或年幼孩子的老师,每月可以享受两天的亲情假,方便教师尽孝和照顾孩子。在李高小学,如果是教师为父母过生日请假的,学校领导凡请必允,并送上祝福。这些看似细微之举,却让老师感觉到温暖,更把心思用在了工作之上。教师工作中要求家访学生,而崔校长也经常到教师家中进行家访,这让教师和校长之间敞开了心扉,融洽了关系,既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了教师,又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打好了“感情牌”。
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提升师生的生命力,实现师生的生命价值。老师们受到了尊重,迸发出积极的工作热情,围绕教学目标努力工作。老教师王峰珍是民办转正教师,原来是北宋教学点的任课教师,并校后来到李高中心学校,她原本计划按部就班带几年课就退休了。但她看到崔校长为学校发展殚精竭虑,自己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得知学校办校刊《礼高》正需要一位创编时,就主动请缨,从组稿到编排,从校对到跑印刷厂联系印刷,全由她一人承担,当《礼高》杂志创刊号被老师们争相传阅时,她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为自己能为创办“礼高文化”宣传的第一窗口而自豪,如今校刊已出了6期,期期都倾注着王老师的心血。紧接着,她又在崔校长的鼓励下,靠着一股子钻劲儿,创建并主办了“礼高文化”的第二个宣传窗口——公众号“礼高风采”,更及时、更方便、更广泛、更有效地展示了礼高风采。王峰珍曾动情地说:“我今生最幸福的事,就是遇到了一位有教育眼光的校长。从教三十多年,从没有遇到像崔校长这样一心扑在教育上,一心想着孩子,一心想着学校的校长。他的行为让我感动,也使我更加努力。这几年李高学校的发展,让我看到了李高教育的希望,我要用我的努力,尽可能帮助他多做一些事情。”在生命被看得见的教育工作环境下,不只是王峰珍,任雅丽、毕苗、路璐、荣杰、栗秀丽等许多老师,都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成为了独当一面的优秀教师。
关心生命,首先是关心教师的成长,周例会上,崔春震多次要求老师们要多读一点书,多写一点文字,多反思一点。一个人做到这三点,将有利于一生的发展。对于老师来说,更需要多读书,多反思。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成长,才会进步,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育人者。他提倡老师们买书看书,如果能真正看了,能把书中的内容说出来,有收获了,他就给报销买书的钱。这样的良苦用心,已经超出了校长的管理范畴,是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学习、进步。久而久之,教师们养成了多读书、勤思考、善总结的习惯。老师们晚上对每天的工作进行回顾,写出“每日一得”用微信发给崔校长,崔校长不管多忙、不管多晚,都要仔细阅读每位老师的所思所得,并给予认真回复,对于成绩给予肯定,对于创新予以鼓励,对有心结者予以排解,对有困惑者提供思路……久而久之,从校长到同事,从微信好友到良师益友,一步步收获的是老师们的信任,是工作的动力,是全校老师的凝聚力。吴煜航是一名90后的年轻教师,小伙子性格阳光,多才多艺, 2020年10月毕业后来到东李高寄校担任语文教师并兼任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在工作中积极进取、乐于奉献,两年时间就被校党支部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吴煜航不但工作优秀,还勤思好学,工作中常常向校长请教、交流,崔校长循循善诱,言之谆谆,看到他是一个有责任心、堪当重任的好苗子,就大胆培养,给他压担子,让他担任政教处主任。如今小伙子干得有声有色,成了学校工作的骨干力量。
一段时间,当看到个别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出现偏差时,崔春震及时在微信群里发文,阐述自己对生命教育的思考:“课堂上,不管是感动也好,悲伤也好,愤怒也好,还是喜悦也好,这些都是情绪的表达,有情绪的表达,就有生命力。愤怒也是生命力,最可怕的就是死气沉沉。生命课堂和生命教育并不是空的、虚的,不是为了走形式和哗众取宠的。只要是好的课堂,总会吸引学生,总会打动学生,总会使学生眼睛放光,表情专注,发言踊跃,思考积极。课堂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关键是要抓住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成人,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独立的人去看待,要利用一切生命元素。教材和读本不是死的工具,而要当作一个道具,当作一个生命元素来看待,因为它里面的主人公以及作者都是有生命的。把自己融入课堂,先点亮自己、感动自己、燃烧自己,再用自己的生命去点燃学生的生命,这样你就有了一束光,这一星点的光亮,就会成为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焰,整个课堂就会燃烧起来,就会噼啪作响,就会膨胀,这就是作为点亮者的老师的使命,这就是整堂课生命力喷发的状态,这就是高效课堂的状态。教室里面的所有的生命元素都可以利用,当你的生命融入进去的时候,当你不是你的时候,作为高效課堂的组织者,炉火纯青地运用生动夸张的表情、俯仰灵活的身体、抑扬顿挫的声音、炯炯有神的眼神、恰到好处的动作、诙谐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的情绪因你或慷慨激昂、或泪流满面、或义愤填膺、或理智思考……生命教育不仅仅是珍爱生命,这只是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最基础的前提。珍爱生命只完成了生命的存在,而更重要的是要达到生命的绽放,那种蓬勃,那种燃烧与辉煌,那有生命力的极度的绽放,这才叫生命教育。所以生命教育是要激发每个生命的无限的潜力,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和创新性,这就是生命力。这种生命教育体现在过程中就是用生命去融入生命,用生命去点燃生命,用生命去激发生命。当你生命力旺盛的时候,当你发光的时候,你怎么能看到黑暗呢?你怎么能看到阴暗面呢?所以说当你点亮生命的时候,肯定会珍爱生命。”当看到老师们加班加点地辛勤工作,崔春震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老师们工作积极性很高,为了李高教育想方法,讲策略,对优等生加餐,对学困生一对一辅导,对全体学生及时指导,关爱有加。他关心老师们的身体,在微信群里呼吁:“我提倡幸福教育。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悟到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感受到奋斗的幸福才行,如果有焦虑、不安、害怕等等思想存在,甚至影响了老师们的身体健康,这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咱们学校的理念背道而驰,是我不想看到的。要有正确成绩观。成绩是教育的成果体现。但分数不是唯一衡量教育成效的标准;要重过程,轻结果。产生焦虑的原因是太看中结果。其实,放松心情,放开心态,注重解决过程中的问题,以问题做导向,从解决一个一个问题入手,感受解决每个问题后的喜悦和快乐,感受每个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成功和幸福,就会避免焦虑。每天都进步,每天都成长,每天都满意,每天都幸福,结果就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再说抓住了过程,解决了一个个问题,这就是成绩呀。要有长远目标,有远大理想,但要一步一个脚印走,要走踏实,要填平脚下的坑洼不平,要清除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在填平清除中体会成功带来的小快乐,小快乐多了,最终就会汇聚成大快乐、大幸福。不要一味地追求大目标。先把目标分成一个一个小目标,逐一攻克;把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小问题,逐一解决。这样,保证了自己的心情和身体健康,又提高了效率,还感受到了幸福。”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崔校长的心思,一直在学校的发展上。他在日记本上写道:“展望未来,五年规划,前景可期;乡村教育,传统奠基,红色培根,特色鲜明;安全不懈怠,诗词润心田,劳作健体魄,礼仪挺脊梁,书香养心灵,文章显精神,信仰树心中,奋斗不止步。”“抓住了教育的根,也就是‘成人,把教育看作是师生以及涉及到的所有生命碰撞、交融、吸收、接纳、创造的过程,采取‘让生命看得见的方法,定能解决掉遇到的任何教育问题,实现生命的完美绽放。这样的教育,老师充实、幸福,感受到获得尊重的快乐,工作有奔头、有希望,干劲十足;学生体悟到成长的价值、拔节的快乐,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理想远大、动力十足。这样的教育,培养出的人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具有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共产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教育,正在李高进行;这样的学校,就是现在以及未来的李高。”
夜深人静,崔春震独自漫步在校园里,初冬的小雨刚刚停下,校园内安静肃穆。办公楼前,翠柏挺拔充满活力,十丈树,百丈根,正如李高学校的现在,扎根书海,汲取知识,以满腹豪情去实现李高的教育梦。他的目标是,在“礼高文化”的引领下,努力办成一所有农村特色、学校特点的乡镇一流标杆学校,让这所学校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乐园。
因为有爱
2019年10月23日,风清云淡,阳光明媚,秋高气爽,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这天,崔春震调任屯留区李高中心学校校长兼东李高寄宿制学校校长。
走进校园,翠柏森森,杨柳依依,玉兰挺秀,错落有致的假山点缀其间犹如一幅水墨画;淡黄色的教学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宁静肃穆又和谐自然,让人心旷神怡,崔春震由衷感慨:多美的学校啊,这就是我施展抱负的地方。我一定会让她更美!
作为一名在教学和管理都颇有建树的小学校长,崔春震遇到了新的难题。在他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普通教师到班主任,从业务骨干到年级组长,从辅导员到副校长,他在每个岗位上都心怀敬畏,兢兢业业,由生疏到适应再到得心应手,无不渗透着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书育人的责任,对莘莘学子的关爱。他的工作过程就是对教育工作思考与探索的过程,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刊登在国家权威杂志,屡获奖项:他对待学生循循善诱耐心细致,既有父母般的关爱,又有严师的教诲,有多名学生入选省市乃至全国百佳少年。因此,各种荣誉也随之而来,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标兵、优秀校长……荣誉的背后,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赤子之心,是爱岗敬业的行为体现,是潜心钻研锲而不舍的孜孜追求。面对新的课题,崔春震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迎难而上踔厉化解。对于奋斗者来说,越是困难,越能激发斗志,越能鼓足勇气。因为有爱,为其发奋;因为有爱,矢志不移。
那么,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让学校的教学能为农村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崔春震静心思考,一所农村学校要想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三个问题。这是我们教育的“根”,找到了根,再加上肥沃的土壤,并给予浇水、施肥、防虫、修枝、剪叶,“乡村学校”这棵大树的生命才会旺盛长久。
崔春震也深知,一所好学校不只是华丽砖瓦的堆砌,不只是设施设备的高端完备,不只是色彩的绚丽夺目,不只是学生生命的简单容纳,而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个有品位的学校,并且学校应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善于探索、拥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体系,有一个永远助推教学质量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管理体系。也就是说一所好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灵魂的学校,这个灵魂就是全体师生的精气神,就是指引学校未来发展的明灯,就是规范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准绳,是提纲挈领学校工作的关键。
这一认知,是他安排和部署学校工作的基础,也是带领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的基点,基于这一认知,崔春震提出了“以‘礼立校,高标前行”的办学理念,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他将遵循这一理念,埋头潜心,发力前行。
李高——礼高
上任伊始,崔春震在深入调研和了解了学校现状之后,制订出了《任期五年工作目标》。
总目标:打造“明礼、守礼、行礼,学生高效率学习、学校高质量发展、师生高品位生活”的“礼高”文化,办有农村特色、学校特点的乡镇一流标杆学校。
总思路:文化引领,制度保障,创新发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实施策略:爱·心·力——通过“爱”的教育,让师生具备“心”,从而达到“力”的目的。
比如:师生爱,生生爱→感激心,善心→团结力,奋进力;爱祖国、爱父母→感恩心,真诚心→学习的动力;爱劳动、爱自然→耐心,细心→劳动力,观察力。
这是《任期五年工作目标》开头的段落。其中“总目标”包含着“礼行天下,高标发展”的办学理念,简称“礼高”,这是崔春震根据校名和当地历史的渊源,结合乡村教育发展要求提出的,巧妙运用了校名“李高”的谐音,一字之差,蕴意深远。这个目标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把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作为引领,再以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从而改观学校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实施策略上,并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条条框框,而是用了“爱·心·力”三个字,“通过‘爱的教育,让师生具备‘心,从而达到‘力的目的”。用字简单却用心良苦:教育要有“爱”,教学须用‘心,既体现了教育的温度,又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围绕提高学生的本领和能力来教书育人。
但是,崔春震对于“爱·心·力”,还有他特殊的表述:要体现人本教育,打造生命课堂;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不揠苗助长;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对待教育,要以慢工出细活的策略投身教育;要注重过程,不看重结果;要营造勤奋学习、健康全面成长的氛围;要树立榜样,激发动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要用爱感染爱、体悟爱;要用心滋养心、激励心;要用生命推动生命,用情感激发情感,从而提高各种能力,最终提升师生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以“礼”为基,以“爱”为翼,以“真”立世,以“高”求新。
关于“礼”,崔春震认为,德之显则为礼,以礼引人、以礼励人、以礼化人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有效措施,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他多次对老师们讲,礼之本为人,礼之质则为敬。礼的实质是敬畏之心,爱敬之情。一切礼节若没有恭敬之心,都是虚礼;一切仪式若缺乏敬畏之意都是俗套。“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爱敬之心本是人的天性,也是一切德行的本源。对于一个人来讲,礼是行走世间的“通行证”,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润滑油”,是构建和谐友好氛围的“发动机”,是实现爱敬之情的“粘合剂”,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素养。礼是对天地和人心本然状态的洞察和遵循,所谓“礼者,天地之序”;而“礼之用”的目的则在于“和为贵”,致其中和,则为乐,所谓“乐者,天地之和”。礼是做人的根本,即使人生失意,也要时刻保持做人的礼节,最终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我们应该从中找到自己的民族之魂,扎下根去,共图民族复兴。
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循循善诱,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有温度的学校,营造一种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构建以“礼”为“高”的欢乐校园,让师生为师先有爱,为学皆知礼,教书先育人,成长须行礼。
通过解读和宣传“礼高”文化,通过与老师谈心,关心和了解老师的思想状态、生活状况,解决老师的具体困难,也更是通过包括他在内的校领导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老师们逐渐从思想上认同了“礼高”文化,情感上接受了“礼高”文化,并在行动上自觉践行,形成了人人沉下心來搞教育的正向、正气、正能量。
随之,崔春震又进一步整合师生言行,把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都聚焦到“礼”上,实现高效率学习、高质量发展和高品位生活。用他自己诗人般的行文方式,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分别表述了教师之礼、学习之礼、课堂之礼、仪表之礼、餐饮之礼、就寝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12项行为应尊崇的礼节,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入心入脑。因为在崔春震看来,“明礼、守礼、行礼”不只是写在纸上、喊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要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明礼:即知礼懂礼,懂得各个场合、各种行为的规范;守礼:即遵守礼仪礼节,不但知道什么是礼,还要遵守礼节礼仪,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行礼:就是知礼而行,要做到慎独,你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是根植于生命的本能。达到行礼的境界就成为了真正的“人”,过上了高品位的生活。学生行礼就是高效率的学习,师生行礼就是高质量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整合,打造“礼高”课程体系,进一步把办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礼高”文化为核心,把语文课听说读写的功能、数学课数字计算的功能、音乐课歌唱谱曲的功能、体育课运动锻炼的功能、美术课绘画审美的功能整合起来,形成多功能一起发力的课程。2020年1月5日天降瑞雪,大地一片白茫茫,纯净得如同孩子们的心灵,崔春震提议让所有学生走出去体验大自然赐予的独特景色,开展一次以“雪”为主题的课程实践活动。这次堆雪创意大赛,整合了语文、劳动技能、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是一次开展主题大单元课程的有效尝试。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在雪地里嬉戏追逐,堆雪人各显创意,提高了劳动技能,锻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创新思维,进行了美术创作,并把过程写成文章,丰富了写作素材,降低了写作难度,提高了写作能力,一举多得,收效出乎意料,师生无不叫好。类似活动并不鲜见,初春玉兰绽放,学校有“玉兰节”,秋季玉米丰收,学校有“玉米节”,辣椒采摘时节,学校又组织“辣椒节”活动……学生们欢天喜地,一同走进田野,参加劳动,感受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和造物的神奇奥妙;用文学创作、美术手工抒发情感;自编自导节目,师生同台演出,载歌载舞,深情朗诵自己的作品。
文化的打造不只是理念的提出,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落地。从抽象到具体,从概念到行动,崔春震和同事们找到了在“礼高”文化引领下的特有课堂,给予了师生们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体验,也有了不一样的收获,享受了不一样的喜悦,展现了不一样的精神风貌。
绽放生命
以爱发力,用心感悟,收获能力。这是学校落实教学理念的基本措施。其核心内容就是坚持“让生命看得见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这几乎成为了崔春震的口头禅。
崔春震说:“教育要结合生命,要让生命看得见。每个生命只有被看见,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每个人都是一个发光体,把这种光源充分体现出来,才能感到被认同和尊重,激发其潜在能量。要想学生发光,老师首先须有光亮,要让老师发光,校长自身要有光和热。有温度、有热度的学校,才能培育出人才,才能使学生友爱、教师关爱,才能对学校热爱。”他提出全力打造“三三生命融课堂”的课堂改革目标,第一个“三”是指课堂流程:课前预习单、课中学习单、课后研习单;第二个“三”是指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第三个“三”就是教学理念:爱·心·力,即用爱滋养爱,用心体悟心,提高各种能力,最终提升师生的生命力。
案头工作之余,崔春震总喜欢在校园里走走,边走边看,边看边想。他不仅热爱教育、热爱教学,对诗歌的爱好也十分执着,大量的诗歌作品见诸于报纸、杂志及各大网络平台,并获得了各类奖项,在圈内小有名气。校长的职责和诗人的情怀在崔春震的脑海里发生了碰撞,激起生命的火花。校园如此美丽,教师激情涌动,学生天真烂漫,生命中有许多的憧憬,這就是崔春震的“诗和远方”,对他来说“远方”就在眼前,诗意就在校园。校门之内,左边有樱花,右边是桃树;立德楼前,翠柏矗立,整齐肃穆;图书馆外,风吹柳拂;玉兰树下,假山环水……这样的景色,本就诗情画意十足,何不再赋予其更有诗意的名称?于是,崔校长像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般苦思冥想,命名了桃李迎宾、双屏开翠、礼高大道、文昌笔搁、足下生辉、柳韵书香、玉兰苑榭、龙凤呈祥八大体现“礼高文化”的景点。置身于这样如诗如画的校园之内,师生们心里的惬意溢于言表,有的写诗,有的作画,有的柳树下读书,有的在玉兰前留影,有的在合欢树前放歌。通过孩子们尚显稚嫩的文学作品,通过他们略微笨拙的描画,可以看出他们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是发自内心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才,“让生命看得见的教育”之初心恰是让学生心中有爱,爱的传递生生不息,爱的种子撒向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世界将充满爱。
几年来,东李高寄宿制学校通过努力探索,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管理模式。崔春震总结为“123456789”模式。即“ 一心,二翼,三保障,四服务,五课程,六走进(近),七仪式,八特色,九个活动月”。
“一心”就是以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两翼”指的是教学和政教、教师和学生。教学和政教是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要抓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秩序;要抓好课程改革,实现课程模式化,用一学年时间,集中优质资源,集体备好一至六年级的教材教案,形成模板,重复使用,代课教师每节课在教案后面写出教后记,以便其他老师取长补短,借鉴使用。政教工作规范化,制定班主任考核细则,实行文明班级考核评比,在校园内公示,每月根据得分颁发文明班级流动红旗,并与期末班主任考核挂钩;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成长档案袋”,记载着他们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每天完成的作业、努力得来的荣誉,记录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三保障”是指通过对门卫、食堂、宿舍的精细化管理,给全校师生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保持愉悦幸福的精神状态。
“四服务”是指周末和假期的课后服务,包括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服务自然。对学生开放“周末影院”,组织学生观看并写观后感,组织开展国学诵读、阅读与写作、英语情景剧、音体美社团活动和“读书时间”等;面向家长开办“礼高大讲堂”,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文化名人、学者、有专长人士和专业技能人才等为家长讲课,提高家长的文化水平、家教能力,倡导家长注重家风建设,优化孩子健康成长环境;面向社会,在周末由各村学生结成“美丽乡村我践行”活动小组,和村委会联系,到五保户、军烈属、困难户、孤寡老人家中打扫卫生、教识字、教智能手机操作、讲故事、讲学校学的知识等多种活动,让他们感受孩子的纯真与可爱,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进名胜古迹、煤矿、蔬菜大棚、垃圾处理厂等,感受自然之美、劳动之美,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五课程”即结合教学研发作文教学序列课程《经典读写》,英语情景剧《走向国际》,课堂五分钟故事《听有所获》《身边的名人》,五六年级学生编纂的《我的家谱》。
“六走进(近)”:领导走近师生,情感共鸣,语言共通;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家庭、思想、学习情况,威而亲,严而爱;书籍走进教室;读书走进生活;温馨走进校园(校园文化、团队建设);音乐走进心田,餐厅就餐时播放优美的轻音乐,起床时有激昂的号子,休息时有舒缓的催眠曲,让音乐充满校园,润泽师生心田。
“七仪式”:开学仪式,每周的升旗仪式,每月的文明班级流动红旗颁发仪式,每年的毕业仪式、少先队入队仪式以及各种活动的举办仪式和荣誉颁发仪式。
“八特色”:足球、腰鼓、啦啦操、阅读考级、校刊、教师每日一得、一二年级写话和三四年级日记、写字(书法)教学。
“九个活动月”,一学年中的九个月,每月一个主题。三月,“学雷锋 见行动”文明礼貌月;四月,“缅怀先烈,争做好少年”忆苦思甜月;五月,“展风采,强素质”校园文化艺术节;六月,“练翅膀,翱天际”毕业季;九月,“师恩重、父母情,庆丰收、重阳日”感恩教育月;十月,“祖国在我心中”爱国教育月;十一月,“牢记安全,珍爱生命”安全教育月;十二月,“遵纪守法我能行”法治宣传月;一月,“希望与梦想”辞旧迎新月。
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极大的提高,潜能得到了最大发挥。老师们主动学习、钻研课改,尽心尽力地工作、学习,形成了一支和谐友爱、团结奋进、充满了生命力的教师团队;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和用心,开始喜欢老师,喜欢课堂,自己也变得阳光起来,上课踊跃举手回答,课后主动合作学习、激烈讨论,学校里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校园里孩子们主动捡拾废纸,维护学校温馨的环境,见了老师主动行礼问好,师生关系欢快融洽,孩子们笑容如花,老师们关爱有加,学校俨然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家长发自内心地称赞学校,对老师尊敬,对教育工作积极支持、配合。毕业典礼上家长代表进行了诚恳的发言和真挚的感谢,会场上热烈的掌声都在说明,践行“礼高”文化正当其时,必须让礼高文化在李高绽放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好风借力
“生命教育”的理念,像一股清风,吹进校园,吹进课堂,吹进李高小学老师们的脑海,吹进孩子们的心田。缕缕清风犹如暖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滋长出爱的禾苗。
崔春震初到李高时就在心中绘下的图景,正一步步呈现,“礼高”特色校园业已初见规模,建设平安校园、书香校园、诗词校园、绿色校园、阳光校园的设想已经变为现实。
平安校园,在崔春震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始终把保障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尊重生命首先是保证安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还处懵懂阶段,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尤为重要。没有安全保障,教育工作的一切成效都将大打折扣,甚至是徒劳无功。在抓好日常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在教学楼前操场上粘贴交通标识,让学生在做课间操时熟悉交通标识,提高安全意识。
书香校园,全天候开放图书室、閱览室;在校园多处设置小书箱,书籍触手可得,让学生喜欢上了读书,校园书声琅琅;老师爱上了阅读,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随时记录读书所得;书籍走进教室,孩子们课余时间捧读着经典,深爱国学;读书走进生活,宿舍里、食堂外,孩子们专注阅读,或沉思、或微笑、或皱眉,沉浸在书的海洋。读书声响彻学校,书香溢满校园。
诗词校园:坚持每日一诗(词)展示活动,调动了老师们对诗词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了诗词创作和交流的氛围,校园内每个景点都赋予诗词文化,全部校园诗都是出至礼高老师之手,师生来到学校就像置身于五彩缤纷的花园、绿意盎然的公园——抬头有诗,诗中有画;移步有景,景含诗情。诗词与景观齐美,写作共朗诵并重。
绿色校园:建设植物园,植物园既是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又可以美化教室和校园,还可以用花香滋养师生的生命。近期,已将闲置的锅炉房进行改造,正在筹建“百草堂”,建成之后,学校又多了一处集花卉与草药于一园的景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愫,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生命的自觉性。
阳光校园:学校管理阳光化,校务公开,鼓励教师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学生食堂阳光进货、阳光操作、阳光营养、阳光食谱、阳光收费;通过生命教育和社团课程让学生心态阳光、行为阳光。
学校五育并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以爱国为核心,通过多种活动和仪式,让学生做品德高尚、文明力行的新时代接班人;智育是通过“五个一”的形式,即语文每日一诵、英语每日一句、数学每日一练、学生每日一记、老师每日一得,增强学科教学效果;体育以足球特色为抓手,在日常训练中锻炼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的足球特长;劳动教育在通过“乡村记忆乡土情”农具展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增强劳动观念的基础上,打造校内、校外两个劳动实践基地,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劳动,每学期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把宿舍、餐厅、教室作为三个日常劳动场所,让学生自主整理内务、清理餐桌餐具、清洁教室卫生,培养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美育主要是通过环境美的熏陶、艺术美的欣赏,再教给一定的技巧,让学生创作手工和书画作品,描绘美好环境,歌颂美好事物,培育美好心灵,追求美好生活。
学校每年举办“玉兰节”“辣椒节”和“玉米节”。玉兰花是东李高学校的校花,开在春意盎然的四月,芳香浓郁、俊雅飘逸,花蕾形如毛笔,寓意文笔飞扬,符合“礼高文化”。玉兰节时,学生们写玉兰,画玉兰,唱玉兰,算玉兰,护玉兰,提炼“不惧严寒、昂扬向上、乐观豁达”的玉兰精神。辣椒五月成熟,是李高特色经济作物。辣椒节时,学生们走进大棚了解辣椒、观赏辣椒、采摘辣椒,师生同力创作歌唱辣椒的歌曲,进行采摘接力赛,计算辣椒产量,进而提炼出“空杯心态、气概豪迈”的辣椒精神。玉米在李高种植历史悠久,是李高优质的农产品。玉米节时,学生们用玉米粒、玉米须、玉米杆、玉米叶等做成手工艺品,掰玉米、剥玉米,画玉米、写玉米,赞美玉米“团结有序,凝聚力强”的玉米精神。展览厅内,学生们的手工制作琳琅满目各有创意;校刊《礼高》,师生诗文作品同刊展现文采飞扬。处处彰显着礼高特色文化,体现着东李高学校素质教育的收获。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仅2019年今的短短三年间,就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青春健康沟通精品课堂实践基地、全国学雷锋示范基地、山西省少先队优秀中队,2018~2019年度被授予长治市文明校园,连续两年荣获中共长治市屯留区委颁发的“先进单位”奖。
东李高寄宿制小学被列为屯留区诗词教育基地,充分肯定了诗词校园的特色教育;被长治市计生委确定为长治市青春健康教育基地,每年都派专家到校对六年级孩子进行青春健康教育;在屯留区组织的各项赛事中,李高学校多次荣获奖项;足球比赛在屯留区十多个乡镇学校中频创佳绩……
李高的发展,离不开崔春震的匠心独运和苦心孤诣,如今终于结出了硕果,但他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他的词典里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一个有抱负的教育工作者,永远在潜心耕耘,永远诲人不倦。这是初心使命使然,更是职责担当使然。
不负韶华
立意高远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高效发展,一位有灵魂的校长,打造出一支活力四射的教师队伍,一支有爱心的教师团队,才是建造“礼高文化”、推动有生命力教学的中坚。
崔春震从担任校长的那一天起,就把抓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实现学校工作突破的核心在于教师,如何有效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激发每个个体的潜能,进而建设一支充满激情和奋发有为的教师队伍,是作为一校之长必须面对也必须破解的难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得让老师明白学校的发展方向,借助教师例会、周末教师沙龙等平台与老师们亲切交流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老师们一起畅想李高的未来,点燃老师思想的火花,激发老师的教育热情,拉近与老师之间心灵的距离,调动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老师们感觉到发展学校就是发展自己,学校的生命就是教师团体的生命。他深谙有温度的教育先得有温度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做他们坚实的后盾,为教师创造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空间,让教师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崔校长还鼓励新教师用心工作,不要有后顾之忧,经验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工作方法也是在摸索中掌握的。学校有一名女教师家在高平,离家太远,孩子又小,工作家庭难以两头兼顾。崔校长了解到她的困难后,批准她每周可以用半天的时间回去看望孩子。这样人性化的管理,不但感动了她本人,其他老师也感到欣慰。这位老师把有限的工作时间运用到了极致,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工作处处走在前面。学校还做出一项规定,家有老人或年幼孩子的老师,每月可以享受两天的亲情假,方便教师尽孝和照顾孩子。在李高小学,如果是教师为父母过生日请假的,学校领导凡请必允,并送上祝福。这些看似细微之举,却让老师感觉到温暖,更把心思用在了工作之上。教师工作中要求家访学生,而崔校长也经常到教师家中进行家访,这让教师和校长之间敞开了心扉,融洽了关系,既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了教师,又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打好了“感情牌”。
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提升师生的生命力,实现师生的生命价值。老师们受到了尊重,迸发出积极的工作热情,围绕教学目标努力工作。老教师王峰珍是民办转正教师,原来是北宋教学点的任课教师,并校后来到李高中心学校,她原本计划按部就班带几年课就退休了。但她看到崔校长为学校发展殚精竭虑,自己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得知学校办校刊《礼高》正需要一位创编时,就主动请缨,从组稿到编排,从校对到跑印刷厂联系印刷,全由她一人承担,当《礼高》杂志创刊号被老师们争相传阅时,她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为自己能为创办“礼高文化”宣传的第一窗口而自豪,如今校刊已出了6期,期期都倾注着王老师的心血。紧接着,她又在崔校长的鼓励下,靠着一股子钻劲儿,创建并主办了“礼高文化”的第二个宣传窗口——公众号“礼高风采”,更及时、更方便、更广泛、更有效地展示了礼高风采。王峰珍曾动情地说:“我今生最幸福的事,就是遇到了一位有教育眼光的校长。从教三十多年,从没有遇到像崔校长这样一心扑在教育上,一心想着孩子,一心想着学校的校长。他的行为让我感动,也使我更加努力。这几年李高学校的发展,让我看到了李高教育的希望,我要用我的努力,尽可能帮助他多做一些事情。”在生命被看得见的教育工作环境下,不只是王峰珍,任雅丽、毕苗、路璐、荣杰、栗秀丽等许多老师,都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成为了独当一面的优秀教师。
关心生命,首先是关心教师的成长,周例会上,崔春震多次要求老师们要多读一点书,多写一点文字,多反思一点。一个人做到这三点,将有利于一生的发展。对于老师来说,更需要多读书,多反思。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成长,才会进步,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育人者。他提倡老师们买书看书,如果能真正看了,能把书中的内容说出来,有收获了,他就给报销买书的钱。这样的良苦用心,已经超出了校长的管理范畴,是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学习、进步。久而久之,教师们养成了多读书、勤思考、善总结的习惯。老师们晚上对每天的工作进行回顾,写出“每日一得”用微信发给崔校长,崔校长不管多忙、不管多晚,都要仔细阅读每位老师的所思所得,并给予认真回复,对于成绩给予肯定,对于创新予以鼓励,对有心结者予以排解,对有困惑者提供思路……久而久之,从校长到同事,从微信好友到良师益友,一步步收获的是老师们的信任,是工作的动力,是全校老师的凝聚力。吴煜航是一名90后的年轻教师,小伙子性格阳光,多才多艺, 2020年10月毕业后来到东李高寄校担任语文教师并兼任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在工作中积极进取、乐于奉献,两年时间就被校党支部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吴煜航不但工作优秀,还勤思好学,工作中常常向校长请教、交流,崔校长循循善诱,言之谆谆,看到他是一个有责任心、堪当重任的好苗子,就大胆培养,给他压担子,让他担任政教处主任。如今小伙子干得有声有色,成了学校工作的骨干力量。
一段时间,当看到个别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出现偏差时,崔春震及时在微信群里发文,阐述自己对生命教育的思考:“课堂上,不管是感动也好,悲伤也好,愤怒也好,还是喜悦也好,这些都是情绪的表达,有情绪的表达,就有生命力。愤怒也是生命力,最可怕的就是死气沉沉。生命课堂和生命教育并不是空的、虚的,不是为了走形式和哗众取宠的。只要是好的课堂,总会吸引学生,总会打动学生,总会使学生眼睛放光,表情专注,发言踊跃,思考积极。课堂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关键是要抓住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成人,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独立的人去看待,要利用一切生命元素。教材和读本不是死的工具,而要当作一个道具,当作一个生命元素来看待,因为它里面的主人公以及作者都是有生命的。把自己融入课堂,先点亮自己、感动自己、燃烧自己,再用自己的生命去点燃学生的生命,这样你就有了一束光,这一星点的光亮,就会成为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焰,整个课堂就会燃烧起来,就会噼啪作响,就會膨胀,这就是作为点亮者的老师的使命,这就是整堂课生命力喷发的状态,这就是高效课堂的状态。教室里面的所有的生命元素都可以利用,当你的生命融入进去的时候,当你不是你的时候,作为高效课堂的组织者,炉火纯青地运用生动夸张的表情、俯仰灵活的身体、抑扬顿挫的声音、炯炯有神的眼神、恰到好处的动作、诙谐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的情绪因你或慷慨激昂、或泪流满面、或义愤填膺、或理智思考……生命教育不仅仅是珍爱生命,这只是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最基础的前提。珍爱生命只完成了生命的存在,而更重要的是要达到生命的绽放,那种蓬勃,那种燃烧与辉煌,那有生命力的极度的绽放,这才叫生命教育。所以生命教育是要激发每个生命的无限的潜力,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和创新性,这就是生命力。这种生命教育体现在过程中就是用生命去融入生命,用生命去点燃生命,用生命去激发生命。当你生命力旺盛的时候,当你发光的时候,你怎么能看到黑暗呢?你怎么能看到阴暗面呢?所以说当你点亮生命的时候,肯定会珍爱生命。”当看到老师们加班加点地辛勤工作,崔春震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老师们工作积极性很高,为了李高教育想方法,讲策略,对优等生加餐,对学困生一对一辅导,对全体学生及时指导,关爱有加。他关心老师们的身体,在微信群里呼吁:“我提倡幸福教育。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悟到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感受到奋斗的幸福才行,如果有焦虑、不安、害怕等等思想存在,甚至影响了老师们的身体健康,这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咱们学校的理念背道而驰,是我不想看到的。要有正确成绩观。成绩是教育的成果体现。但分数不是唯一衡量教育成效的标准;要重过程,轻结果。产生焦虑的原因是太看中结果。其实,放松心情,放开心态,注重解决过程中的问题,以问题做导向,从解决一个一个问题入手,感受解决每个问题后的喜悦和快乐,感受每个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成功和幸福,就会避免焦虑。每天都进步,每天都成长,每天都满意,每天都幸福,结果就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再说抓住了过程,解决了一个个问题,这就是成绩呀。要有长远目标,有远大理想,但要一步一个脚印走,要走踏实,要填平脚下的坑洼不平,要清除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在填平清除中体会成功带来的小快乐,小快乐多了,最终就会汇聚成大快乐、大幸福。不要一味地追求大目标。先把目标分成一个一个小目标,逐一攻克;把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小问题,逐一解决。这样,保证了自己的心情和身体健康,又提高了效率,还感受到了幸福。”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崔校长的心思,一直在学校的发展上。他在日记本上写道:“展望未来,五年规划,前景可期;乡村教育,传统奠基,红色培根,特色鲜明;安全不懈怠,诗词润心田,劳作健体魄,礼仪挺脊梁,书香养心灵,文章显精神,信仰树心中,奋斗不止步。”“抓住了教育的根,也就是‘成人,把教育看作是师生以及涉及到的所有生命碰撞、交融、吸收、接纳、创造的过程,采取‘让生命看得见的方法,定能解决掉遇到的任何教育问题,实现生命的完美绽放。这样的教育,老师充实、幸福,感受到获得尊重的快乐,工作有奔头、有希望,干劲十足;学生体悟到成长的价值、拔节的快乐,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理想远大、动力十足。这样的教育,培养出的人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具有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共产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教育,正在李高进行;这样的学校,就是现在以及未来的李高。”
夜深人静,崔春震独自漫步在校园里,初冬的小雨刚刚停下,校园内安静肃穆。办公楼前,翠柏挺拔充满活力,十丈树,百丈根,正如李高学校的现在,扎根书海,汲取知识,以满腹豪情去实现李高的教育梦。他的目标是,在“礼高文化”的引领下,努力办成一所有农村特色、学校特点的乡镇一流标杆学校,让这所学校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