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山河 写意中国”

2023-09-03 14:49贺中
青岛画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雕塑文化

贺中

“写意”生根于中国大地,源远流传数千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

写意雕塑,在实象与抽象之间,力图表现的是生命“恍惚”的情感状态,既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相契,同时又表达出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7月中旬,“大美山河·写意中国——2023年写意雕塑邀请展暨艺术对话活动”在青岛市雕塑馆举行。开幕当天,近二十位学者、艺术家们齐聚一堂,深入系统地探讨了写意雕塑的概念定义、精神内核以及意义外延,探讨了写意雕塑的开放包容和弘大气象的时代特征。通过与会学者的一致努力,共同赋予了本次“大美山河·写意中国——2023年写意雕塑邀请展”更为独特的学术意义,大家在山海之间,登坛论道,以守正创新的文化自觉书写属于当代青年雕塑工作者们自己的文化情怀。

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邵晓峰通过近年来他所经历和见证的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雕塑大展、国际交流展以及吴为山先生雕塑国际交流案例,与大家分享写意雕塑的时代价值和文化意涵,并从题材类型、形式语言、材料应用和人才建设四个方面对本次展览的作品进行了特色解读。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主席尚荣表示,“写意雕塑”是由吴为山先生在“第八届中国雕塑论坛”所倡导,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越来越被学术界所关注,越来越深入扎根于中国当代雕塑文化土壤,并辐射到美术和文学评论等领域,影响深远。

中国写意,写意中国!山川形貌,自然精氣俱可为“写意”注入神韵,为“雕塑”提供素材。在“雕”与“塑”的加减中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求索,铸就的是自强不息的文化主体。

本次邀请展的七十多件作品当中,许多都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彩世界,也有不少人民自然与生活的表现,“写意雕塑”只有深入“中国故事”才能使观者感到亲切,才能更好地为群众玩味体悟。尚荣先生评价道,“天歌”“挽弓当挽强”“姑苏园林”“鱼米之乡”一个又一个中国意象的塑造,自由舒卷,跨越时空,风格圆满,是对民族集体文化记忆的现代激荡;而像“解放南京”“陶行知”这样的作品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对共和国精神的锻造;“长调”“赶巴扎”“佳节团圆饭”这一幅幅浓郁生活气息的场景,恬静而安详。可见,唯有感恩塑造中国之美、人民之美、劳动之美、奋斗之美,才能成就大美,聚合起平实生动,平凡伟大的新时代中国故事。

写意中国,更是属于全世界的。现代主义的构成,古典主义的静穆,解剖、透视的科学法则皆可与中国古典的写意精神相互熔铸。“路漫漫其修远兮”“姑苏望月”“2023年的春天”“弥音”等作品具有浓厚的造型意识又蕴含着古朴的写意情怀,中西合璧,古今对话,人文洋溢其间,“写意中国”,世界共鸣。“写意”之体,生发于中华大地,依托于中国故事。“七侠五义”“八仙过海”“负荆请罪”一个个故事撼人心脾,深深地把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性与情理荡涤;神农、顾恺之、范仲淹一个个民族的杰出人物,人文典范,他们的伟大创造大方醇和,敦厚中正。于是,“意”便随着这些伟大的灵魂聚散、升温、充盈,浩浩然,天下之行。写意之形体,一端伸向大地,一端伸向宇宙,中正之间,写尽形神精妙,把握精神力量,永恒不竭。“良辰美景”“圜则问道”“寒山问法”立足传统美学精神进行当代思考,彰显出渊远中国故事的丰厚内涵,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之处激发出意象的神韵,灵动而正大,古老而现代,充实而能见性情。

猜你喜欢
雕塑文化
文化与人
巨型雕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闻一多像(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谁远谁近?
雕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