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亚丽
(中共都匀市委党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数量较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因此,研究农村基层治理与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推进不仅具有当代价值,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探索农村基层治理与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推进机制,本文根据已有研究,对农村基层治理、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
基层治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与国家治理模式有着不一样的运行逻辑且又与国家总体发展目标一致。基层治理是反映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有效标尺。农村基层治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基层政府根据社会发展目标和群众需求,在人民群众的参与下和社会各级组织的协同推动下,为了保障群众的利益而开展的政治活动。
农村基层治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贯穿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自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些仁人志士对中国的发展包括农村地区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比如,毛泽东同志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在革命时期,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农村基层治理具有革命属性的治理手段和方式,如革命式动员和运动式治理等。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基层治理有了新的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使得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要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包括建立健全既保证党的领导又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反复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并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农村基层治理的概念和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新型职业农民”,而后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即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较高素质,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从业者。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涉农专业建设”。从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的提出到不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21 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2021 年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为0.5110,较2019 年和2020 年分别增加了5.52% 和4.68%。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由此可见,我们党高度重视农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到新的发展目标缺乏新型职业农民的参与就没有强劲的发展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列宁指出:“对人民进行政治教育——这就是我们的旗帜,这就是全部哲学的意义。”因此,列宁时期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共产主义。而后,斯大林明确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的概念,规定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六项任务和基本内容,并将其纳入国家政治文化生活和学校教育以及文艺工作的轨道,对当时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反观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虽然没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术语,但是部分主流思想中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如,明朝时期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至今对我们的道德实践依然具有指导意义。综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本文认为,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党的领导下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倡导家庭美德,创新农业技术,为农业发展作出努力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协同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与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二者协同推进能够使基层工作者和新型职业农民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高标准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就是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引领人民群众该走什么样的路、坚持什么样的方向,为推动党的中心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农民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使得农民由分散经营逐渐转变为适度规模经营,进而发展多元化、多层次与多形式的经营方式,促进农业组织化程度有效提升。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农村基层治理与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推进,能够统一基层工作者和农民群众发展步伐和思想认识,帮助他们开拓创新,再立新功。新时代基层治理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二者协同推进有助于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基层工作者进行有效交流,确保思想落实、政策落地、效益利民。
“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与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统一又相互推进的关系。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协同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与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重要法宝之一,以党建为中心开展工作是任何一个时期我们党推进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所在。农村基层党建包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开展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等。农村基层治理包括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处化解邻里矛盾等。二者都包含了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以党建为主线协同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和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共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即以党建为主线,以群众满意度为工作标尺,不断更新党建工作内容,完善党建机制、提升党建水平,协同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和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是夯实经济基础的关键,更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动力。农村基层治理与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推进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成效和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教育与生产结合,以生产为中心,这更符合农民的文化心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经过40 多年的改革,我国经济实现量与质的伟大飞跃,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不仅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和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导向,用发展经济的方式破解需求多样化、利益多元化的农村基层治理难题。
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养包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晓政策、有组织、讲文明。有文化、讲文明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素养,即随着时代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懂技术要求新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劳动经验和生产技能。有组织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自己的经济组织,增强民主管理意识,实现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会经营、晓政策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具备政治敏锐性,掌握强农、富农、惠农政策,能够利用外部资源支持农业发展,同时具备市场信息获取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使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入脑入心,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在农村营造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推进基层治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协同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和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效结合起来。自治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可利用派驻第一书记等方式进行自下而上且灵活的治理方式。法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营造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可以把地方习俗和法治建设、法治文化宣传结合起来,聚焦法治建设推进基层治理。德治就是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建设,利用好德治的引导和熏陶作用,将德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从而实现治理目标。
党的二十大以后,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基层工作者,一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贯穿于基层工作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要围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广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弘扬道德法治,促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三是要转变工作作风,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为目的,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