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平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群众组织力是党组织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种能力。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凝聚农村社会各方面发展合力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经过百年奋斗的中国共产党在实际锻炼中群众组织力显著增强。这为乡村振兴视角下基层党组织提升群众组织力提供了依据和根本遵循。提升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当前,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主体,承担着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和美乡村的责任,需要进一步提升组织群众的能力。因此,探寻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的生成逻辑,有针对性地分析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提升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提出可行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追溯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的生成逻辑,是坚定提升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主义把组织群众始终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指出:“工人们已经具备了作为成功因素之一的人数;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列宁指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要想行稳致远、永立时代潮头,就必须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坚持组织群众。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发展的历史看,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不同的建设方略,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确保了党对农村社会的全面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得到发展。针对当时的革命状况,毛泽东同志指出:“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中国共产党把大量群众组织起来参加革命、支持革命,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继续纵深发展。邓小平同志认为基层党组织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纽带,他多次强调:“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同群众的联系。”江泽民同志依据当时的社会环境指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发挥面临的新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关键。”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基层党组织只有着力加强自身组织功能的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的功能,才能切实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总而言之,在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视角下,基层党组织需要把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资源优势,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基层党组织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抓实作风;另一方面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公开政务,对农民群众的疑问及时答疑。基层党组织通过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带领群众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而建构出了良性循环的党群关系新格局。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由此表明,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党组织需要着力提高有效组织群众工作的能力。基于此,全面剖析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领导困境、主体困境、平台困境是现实之需。
一是后备人才不足。目前乡村社会的人才结构、人才层次、人才能力、人才数量与乡村振兴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此外,优秀人才的管理和储备存在不足,基层党组织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二是群众工作能力存在不足。一方面,宣传能力较为薄弱。目前,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存在生搬硬套的理论式灌输现象。另一方面,群众的诉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没有多样性、创新性的方法满足群众、团结群众、号召群众,使得基层党组织不能获得群众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向心力和认同感受到影响。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认为,当人们的低级需求得到部分满足后,进而会出现高级需求。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群众的需求呈现更多样化、更高层次的需求。
一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群众的需求也从物质需求为主逐渐转变为同时需要更多的精神需求,求文求乐求美日益迫切。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乡村群体,价值需求日益多元化,农民群众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
另一方面,综合性需求日益凸显。在经济发展落后、物质缺乏的年代,农民群众的需求呈现简单化的特征,而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提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如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法律等,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其综合性需求越来越强。
其一,新媒体渠道的变化加大了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的难度。一方面,传播渠道特征的变化,传统的媒体传播渠道呈现单向传播的特征,组织群众工作相对简单而高效。现在的传播渠道呈现双向传播的特征,组织群众工作变得相对复杂。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丰富了农民群众获取知识渠道的同时,一些网络媒体粗制滥造的内容和碎片化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二,网络话语出现“空场”。网络空间成为人们表达话语“新的区域”,新媒体多元化的发展使得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出现网络话语“空场”。虽然部分基层党组织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设了新媒体账号,可是,却存在内容更新少、吸引力感染力不够强等问题,使得基层党组织在网络空间上组织群众的效果有限。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的构建要着眼于实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背景,聚焦于乡村振兴视角下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提升的实际期待,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的创新和发展。
第一,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强化人才理念,树立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思想意识。从具体建设路径来看,一方面,要引进一大批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人才;另一方面,培养本土人才,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展开集中分批培训、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创业带头人计划、大力提倡乡村振兴所需要的职业教育,以此达到加强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
第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目前部分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能力不能适应乡村振兴需要。鉴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基层党组织需要加强自身宣传的能力。要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的说服力、感染力,结合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把理论政策宣讲由繁变简,深入浅出,让群众理解透、感悟深。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需要进一步关注群众的诉求。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倾听群众的真实诉求,妥善解决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能力。
其一,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有效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发展经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有效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从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这个方面进行全局思考和系统建设,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提升的重要前提。
其二,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的提升,需要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样化需求。因此,基层党组织一方面要着力做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了解群众需求;另一方面可借助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活动等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构建面向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基层数字化治理平台,打造网上网下同心圆,应着力做到几下几点。
第一,完善村级新媒体平台建设。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数字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加强村级新媒体平台建设、拓展县级与村级融媒体协同发展、吸引新媒体技术人员加强对网络平台的技术支持,有效促进基层党组织村级新媒体的建设。
第二,话语重构。基层党组织要主动运用新媒体等技术,宣传党的政策,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网络话语水平。同时,还要把官方的话语结构转变成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群众话语结构。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制定周期性的网络话语学习培训,邀请专业的网络人才进行讲解。只有实践上不断积累、学习上不断丰富,基层党组织才能更好地进行话语重构。
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保障,要勇于创新,以构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提高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为基础,以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为目标,增强基层党组织运用网络平台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号召群众、凝聚群众的工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