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2023-09-03 08:34林建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国家

林建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实现现代化是各个国家、各国人民始终向往和不懈追求的目标愿景。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实现现代化创造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是接力赛跑。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致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千年梦想成真。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1页。新时代新征程,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进行了科学擘划,制定了系统、具体、清晰的任务书、施工图和时间表。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和坚定、使命担当和战略自信。

一、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理论支撑

“现代化”一词,最早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是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明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就世界范围而言,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是后来者。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既没有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可能,更不具备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条件。因此,孙中山曾梦想“乘时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2)孙中山:《建国方略》,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第2页。但他拟定的《建国方略》也只能是现代化的设想;1933年《申报月刊》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谈论只能是知识阶层的纸上研讨。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就把在中国大地上实现现代化、走出落后状态作为自己的初始动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掌了全国政权以后,多次提出和调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建设内容和战略步骤,对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极富成效的探索,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毛泽东指出:“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3)《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9页。目前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着“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内容;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497页。依然在不同背景和语境下给予我们启迪。

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呼唤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聚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着眼着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远景和前景的开局起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集中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具有独特的本质要求,内蕴着历史逻辑、现实路径和时代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中国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这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同时,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这就注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归根到底就是要激发14亿中国人民携手奋斗,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中国已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要继续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市场和政府相结合、效率和公平相统一,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打造橄榄型分配结构,使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超过8亿人,这不仅将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难得的中国机遇。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和能够巍然耸立。这是一幅“家家仓廪实衣食足”、“人人知礼节明荣辱”的美好未来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定履行“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的庄严承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是必答题。这是对中国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人民最希望看到的是和平与稳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国外现代化的翻版。它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堪称全球最动人心魄的奋斗故事、最引人注目的文明史诗。拥有占世界近20%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不仅将极大助推世界现代化进程、丰富世界现代化意涵,也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在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同时,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创造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3~24页。这一创新性概括,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其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性质和未来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区别,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力量,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基础,它们共同构成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天下情怀和外部支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意义和世界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的创立,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是对世界现代化版图的重构,同时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内涵丰富而厚重,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国家。这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必然性的根基之所在。

二、 任务书、施工图和时间表构筑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习近平指出:“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6)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求是》2022年第17期。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由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真正由“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即聚焦聚力施工阶段,这就意味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真正在设想设计层面的基础上具有了操作实施层面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的主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具有伟大意义的艰巨事业。我们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我们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党的二十大在谋划未来的目标任务和行动纲领时,深刻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历史特点,包括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具体来说,党已经走过创造辉煌的一百年,正团结带领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任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历史性成就,进入了乘势而上、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被迟滞甚至打断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已经走过第一个10年,必须继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要求;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外部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环境。

新形势决定新任务。善于分析形势,长于研判任务,同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点和优点。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均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了强调和安排。党的十九大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国”由此进入宏伟蓝图和人们视阈。在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对 2035 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作出宏观展望,重点部署了今后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开局决定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开好局起好步,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1页。党的二十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谋篇布局,紧紧抓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眼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这些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和新举措,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着力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这些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些重大思想和重大举措,如拓展民主渠道,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考验,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在这些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新使命和新内容,如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要求。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因此,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着力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这些方面,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举措,如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着力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这些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必须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关系到党执政兴国,关系到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着力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人民安宁是人民幸福的彰显。因此,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着力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中华民族走出苦难、中国人民实现解放,有赖于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必须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实力必须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相适应。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必须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的使命与任务;必须着力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与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港澳台都是不可或缺的见证者、参与者、分享者。“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必须着力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坚决粉碎各种“台独”图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更加宽阔的世界舞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的发展也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着力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同世界人民一道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63页。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 十年磨一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特别是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将长期存在,因此,必须及时发现、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定力,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社会革命,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强保障。这体现了党对严峻复杂考验的清醒认识、对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着力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的各类遭遇战、攻坚战、持久战。

新征程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局已经构筑,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每一处特别是关键处落好子,切实做到 “落一子而满盘活”。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70、26~27页。这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庄严告诫书和政治动员令;“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10)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70、26~27页。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是新时代十年积淀的新鲜经验,是新时代十年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密码;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1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70、26~27页。这是走好新征程之路的根本遵循,是未来成功的密码。

在党的二十大闭幕之后不久的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时强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1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的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也曾指出:“未来70年,关键是未来30年。这正好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堵截啊,什么封锁线啊,把它们通通抛在身后!”(13)《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人民日报》2019年5月23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征程的主题,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念兹在兹。

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价值和世界价值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起引领作用的战略目标,它本身也构筑起内容丰富的战略布局。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的概念。2020年10月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新的表述。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由此,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迈上新征程,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擘划未来的鲜明主题和战略引领,并获得新的、更大的自觉和主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大同时明确提出,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22年,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同时明确提出,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党的二十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与“强国”一字之差,锚定的目标有了极大的提升。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这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布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局;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认知的深化,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创新,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新内涵、新意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地连在一起。这是因为,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痛苦和代价,建设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题叙事。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52页。实现现代化,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来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追求。列宁曾提出两个著名的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15)《列宁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62页。“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 + =总和=社会主义”。(16)《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36页。但是,在实践中,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都没有走向真正成功且颇多曲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特别是新时代十年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2022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时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内外政策公开透明,战略意图光明磊落,保持高度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进行下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习近平指出,美国搞的是资本主义,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双方走的是不同的路。这种不同不是今天才有的,今后还会继续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14亿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发展和稳定的根本保障。中美相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承认这种不同,尊重这种不同,而不是强求一律,试图去改变甚至颠覆对方的制度。这一主张,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自信、历史自信。

在世界历史的行程中,现代化既是各国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和趋势,也是一个长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开辟的一条现代化新路,它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老路有着根本的不同。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的现实背景,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直接考验着我们的斗争勇气、战略能力、应对水平。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物质的现代化、精神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生态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有机融合,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现代化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更是一种动态的实践。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更是一种现实进程。西方国家是现代化的最早发生地且在随后的几次工业革命中都处于领先地位,长期以来一直宣扬只有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现代化,从而形成了“现代化就等于西方化”的误读误认、迷思迷想,发展中国家大多跟在西方国家后面亦步亦趋形塑自己的现代化样态。但是,历史的真实是:真正全面建成现代化的国家并不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不顾自己的国情,全盘照抄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结果不是举步维艰、停滞不前,就是断断续续、危机不断,甚至长期陷入政治社会动荡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中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神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人民日报》2022年7月28日。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现代化的理解的逻辑起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反映了世界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和发展态势。

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不是国外现代化的翻版,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新和创造的现代化原版。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恩格斯曾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特别是在当前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它的一切要求都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正是这种经济发展的政治表现的话,那就更是如此。”(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39页。深刻懂得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深刻懂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必然性,致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恩格斯所指明的“这样的政党”、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百年大党时刻保持解决独有难题、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清醒和坚定,这是历史和现实的逻辑,是历史和现实的写照。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国家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