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研究

2023-09-03 07:29余文静孙晨赫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12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成果攻坚

余文静,孙晨赫

(1.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国家对“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与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它不仅是促进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而且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2021年3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提出,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不松劲、不跑偏。”“稳定完善帮扶政策。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这体现了国家持续提升乡村发展质量的决心和意志,也反映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所蕴含的衔接、过渡、黏合的逻辑关系。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中间一年,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在此关键时间节点,回顾过去、梳理成果、反思不足、启迪创新,是颇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我们应更加扎实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根基。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关系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三农”领域的具象与反映,两者均指向共同富裕的美好目标。在新的发展条件下,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辩证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贫困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根本障碍,只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脱贫地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牢固的基础。一方面,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政府、社会各界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形成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机制。一是交通、水电、通信、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提升;二是通过推进“万企帮万村”、产业扶贫、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增强了乡村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借鉴和推广的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脱贫攻坚的胜利不仅仅是一项任务的完成,更是一个社会共识和价值追求的体现。脱贫攻坚过程中,全社会不仅仅关注经济层面的发展,也注重提升农村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一是通过提供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力、智力的支持。二是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凝聚力和脱贫攻坚精神将成为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和动力。脱贫攻坚不但解决了物质困难,更激发了广大群众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展示了乡村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

(二)乡村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保障

乡村振兴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和特色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为已脱贫地区的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在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的同时,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落实过渡期内的脱贫人口帮扶政策,包括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扶持等,逐步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防范化解返贫风险,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一是注重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支撑。二是加强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从而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从多方面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基本的养老、医疗、教育等保障,提高广大脱贫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二是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治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拓展。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问题

从中央层面来看,对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强。调整优化脱贫攻坚政策任务基本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基本实现了重心平稳过渡、工作有序推进。然而,从地方实践来看,两大战略之间的衔接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地区政策协调不足

脱贫攻坚阶段和乡村振兴阶段的政策导向和目标不完全一致,政策协调不足会导致两大战略之间的有效衔接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部分政策转换衔接不足。脱贫攻坚阶段更注重解决基础性贫困问题,而乡村振兴阶段则更加注重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务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等;二是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缺乏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机制,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易出现政策冲突、重复或交叉的情况;三是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基层干部和农民对相关政策了解不深入,影响政策的顺利实施和成效发挥;四是相关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不畅,影响政策实施的整体效果。

(二)部分地区人口结构失衡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尤其是年轻人外出务工、迁往城市,致使部分农村地区出现老龄化与空心化现象。首先,人口结构失衡导致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年劳动力短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参与农业生产、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导致农村的产业结构无法得到良性调整和升级,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其次,人口结构失衡加剧了部分农村老龄化问题。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年轻劳动力来提供照料和支持,农村地区会面临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和社会福利等问题。

(三)部分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等限制,道路状况仍然相对较差,医院、学校、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缺口依然较大。二是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有待健全。由于配送成本高、配送方式单一导致运输效率较为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三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水、电、路等基础层面,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部分农田缺乏有效灌溉设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四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提升。虽然大多数村做到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但由于垃圾处理设施简单老旧,导致垃圾集中后只是进行简单倾倒或焚烧,很少做无害化处理。这不仅会造成细菌滋生,危害当地村民的健康安全,也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四)部分地区产业转型缓慢

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依赖传统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限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一是市场需求不足。农村地区市场需求相对较小,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这是制约乡村产业转型的因素之一。二是资金缺乏。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资金较为匮乏,农村企业、农民等缺乏资金支持,难以进行更高水平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三是人才短缺。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高素质人才,难以更好地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四是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农村地区在相关政策、制度、机制方面仍不完善,产业链条不够健全,阻碍了产业转型的发展。综上所述,产业转型缓慢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在政策、投资、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才能促进乡村产业更高水平的转型升级。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优化路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组织的参与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协同推进的格局。必须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和难点,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创业,确保二者有效衔接。

(一)强化政策保障

强化政策保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需要加强政策衔接,持续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首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三农”工作继续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提高工作水平。继续为脱贫地区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包括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鼓励和引导脱贫地区发挥其在农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其次,加强政策制定和协调的沟通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政策措施能够准确传达到基层和农民群众,并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再次,强化系统观念,制订综合性的规划方案。针对不同阶段,制订综合性的规划方案,明确目标和措施,统筹考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需求,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适时地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最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加强脱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建立一套健全的机制来及时了解脱贫人口的愿望和需求,改进相关工作,确保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一方面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一是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为农村文化教育提供资金、人力资源和法律法规保障;二是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三是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动,比如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地方历史的研究,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四是推广先进的教育技术,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为农村籍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弥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另一方面要培育高素质乡村人才。一是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优秀的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二是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乡村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三是采取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高素质农民培养计划、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等措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三)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并持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一是持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加大对农村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交通运输、水电气供应等基础设施水平。二是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农业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三是推进智慧乡村建设,以信息化技术推进乡村社会服务和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四是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提高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水平,确保“农民致富路”的安全畅通。五是提升供水水质,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和保障法规体系。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强化水源保护区的保护管理,保障供水水源的水质安全。

(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采取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等方式,促进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一方面,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是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二是优化乡村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激发农民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园)、脱贫户、监测户的政策宣传,提高各方面联农带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现代化乡村服务业。一是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庄为基础的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二是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为农村电子商务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提供保障。三是积极打造集体经济标准厂房、智慧农业等,整合多方资源,聚力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让乡村振兴发展的红利更多惠及农村群众,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四是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加强对农村新型产业的支持,鼓励农民和企业积极投身到新型产业的发展中来。发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培育发展预制菜等产业,提高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规范化水平,加强对农村新型产业的政策引导和管理,推动农村新型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成果攻坚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