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月蒙
(江苏省睢宁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睢宁 22120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中职学校办学规模日益增大,但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中职学校要想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内部管理、进行财务管理体系改革,并提高财务管理的精准度。 因此,加大财务报表分析力度,对中职学校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分析可以帮助中职学校了解宏观信息和财务风险,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是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 这有利于财务、教育主管机关掌握中等职业学校财务情况及发展趋势。
一般情况下,有关部门会根据基本的目标和计算公式,对期末的会计报告进行统计,比如年末资产、负债、净资产,年度收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从年末结转、结余资金、财务指标等方面,着重对各类中等职业院校期末财务指标进行详细的剖析。 一般情况下,必须及时向上级机关提交财务报表,而非执行对财务报表的分析。 会计报告专业性强、内容固定、形式固定,无法直接反映中职学校的财政状况[1]。 如果以财务报告为依据,将其他资料与前几年的收入结构、支出、结存资金等进行对比,或与其他中职院校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可以较为完整地体现出学校的财政状况,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近年来,政府机关非常重视下拨中职学校的资金使用进度,比如要求部属中职学校将本单位预算收入使用进度按月按时报送教育部,如有使用不合理的,还会提出整改措施,甚至对预算执行较慢的中职学校下年预算进行核减等。 所以,各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保证资金标准化条件下,及早进行预算资金的使用。 要进行学校财务情况的分析,包括财政收支、项目执行情况、项目费用支出等,接待费、出国旅游等方面的支出,也要进行相应的统计。 对一些预算费用支出率过低、费用支出不合理或是执行进度缓慢的项目,在制度许可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对预算编制不科学、招标采购流程冗杂,造成设备费无法支付的,予以纠正。 中职学校必须与有关部门充分沟通,使财政预算案的实施更加科学。
通过对日常拨款的分析,可以降低账户数量,降低债务比例,为增加资金来源寻找解决办法。 中职学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上级拨款、科研资金自筹、学费等收入。 除了按统一标准拨付所有专项资金,如固定经费、人员经费、学生奖助学金,其他专项经费,例如基础设施改善专项经费、基础科研业务经费、学科建设经费等,都要根据以前的实绩做足财政工作,为今后筹措经费奠定基础[2]。
应收账款数量多是中等职业院校的一大特色,除了零结款,其余的都是从基础账户上提取,因为必须要有完整的信息,方能进行正规的入账;最快也要数日,最长要数个月,如果能善用这笔欠款,就能为校方创造可观的投资回报。 比如,通过银行和校内的联网,可以随时了解到款项的到位情况;第二日,将入账的资金进行暂扣,以弥补“闲钱”的不足,并根据每周的现金需要,进行一次预测,将“闲钱”通过定期存款的方式分批存放,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中职学校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是欠费率居高不下。 通过调研,许多学校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减少损失,如通过银行代扣来收取学费。 调查发现,倾向于选择网上银行缴费和支付宝缴费的学生比例远远超过了选择银行代扣方式的人数。 因此,学校需要与时俱进,采用银行代扣、网上银行缴费、支付宝收费、POS 机缴费等方式,及时回笼资金。 同时,也可以将各院系学生应交的收费列入本部门应拨付的收费,变相促使各院系为提高收费收入而主动为学校催收学费,从而提高资金的收益。
一个学校是一个体系,它的总体优化将促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体系。 财务报表分析要以一个整体来看待,如收入结构、支出结构、资产结构等,寻找最优结构,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使用。
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必须立足于客观的现实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数据的分析。 由于统计资料的方式存在差异,财务人员需要根据国家政策、上级主管部门的需求等情况,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对策,避免以偏概全[3]。
对学校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的财务工作,进而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当财务报表分析落后、分析结果失效时,分析将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对学校进行的财务剖析要把握好机会,力求消除失误、浪费等问题,把已经出现的偏差加以矫正,并适时地扬长避短,确保学校的健康发展。
把经济效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财政工作的根本目的。 中职学校应以收益为本,强化财政的经营,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使其达到最大限度的效益最大化。 以发展的视角,通过对学校的现状进行总结与剖析,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在对学校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时,要注意与会计政策、会计范围等方面的对比和协调。 不能对各个数据进行单独的分析,要重视与各个问题的关联,把整个财务情况结合在一起。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重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以防止种种因素导致的偏颇。
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已基本实施会计电算化,但数据的分析主要依靠人工进行,使得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繁杂、可比性较低、效率低下[4]。 另外,对会计工作的研究也不能只限于对会计部门的数据进行统计,例如要知道学生的实习试验投资的合理性,以及学校的投入情况,各种类型的学员人数,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料,都是比较综合的。 当前,许多高校各院系间缺乏信息交流,难以获得校外的相关资料,导致财务报告的分析工作效率低下。
目前中职学校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针对需要上报的各种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而根据报表数据分析,增减的关键原因在哪里、是否受外界因素影响、相关政策的影响等只能从表面上看其数量和比例的增减。 比如,要通过表外的材料做相关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理论上应该增加的投入统计结果是减少了,如何找到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会计报表的解析,需要会计主管对中等职业院校的各种业务有充分的了解,包括预决算、财政收支的来源和类别、财政收支的职能划分、过往年度的有关资料,否则无法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例如,会计资料表明,今年的助学金支出与上一年相比减少,而事实却是由于助学金采用了其他科目,或是由于评审工作拖延而未按时发放,经办人未及时办理暂付款的冲销工作。 再如,学费收入同比大幅下降,有可能是因为预缴学费的时间不同,或是因为国家收费政策变化,这就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职学校的年终决算财务报告,需要分析年末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年末财务收支状况,以及各种收入增减变动状况。 同时要根据财务决算报表的数据,对各种指标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如资产总额增长率、预算收入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等预算管理指标,资产总额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总收入增长率、财政补助收入增长率、自筹经费增长率等财务风险管理指标,以及生均奖助学金等支出结构指标。 在统计学生培养费用、教学基本状态、教学质量年度报告、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数据等后,为了了解学校在某一方面的投入是否合理,是否与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相一致,采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来对有关资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所以,中职学校必须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分析信息采集机制,不断完善自己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并根据财务管理工作需求,提出具体的要求[5]。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财务报表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前瞻性。 财务报表分析报告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例如有关教职工的分类、增减,住房、汽车、设备数量和资产状况的数额等,学生的学习、科研、参与各种竞赛获奖情况,财务部门从共享的信息平台自动获得的相关信息等。 中职学校财务人员需要利用信息化系统,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数据分析,设计出相对完整的统计方法,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中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和教学的作用,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及时获得相关资源,提高财务预测的准确性。
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优点和缺点,与财务管理的负责人对工作的关注程度紧密相关,同时也与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紧密联系。 中职学校应实施定期轮岗,并实行奖励与竞争机制,进一步强化财务队伍的建设。 财务报表分析不能纸上谈兵,要将分析的结果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 岗位安排上要做到人尽其才,若安排不懂会计核算的人参与决算编制,则难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必须将当年的缴费情况分别汇总,并由财务部和人事单位进行核对,如果二者之间有差别,则应寻找问题的根源,这涉及单位部门与个人部分的账费处理不一样,工资返还人员支付保险费的账务处理也有差异,如果工作人员不熟悉该项业务,账费问题就看不出来,错误也无法得到更正。 再例如,在当年预算中,公务车购置费为0 元,但是公务车购置费在决算报表中有发生项,如果不懂会计核算编制,也无法发现这一问题。 因此,在财务负责当中,要制订定期轮岗的管理体系,使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人员尽可能全面理解学校的各类经济业务。 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与竞争制度,促进财务人员主动学习,不断充电,开阔财务人员的视野,使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中职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必须对会计报告进行合理的剖析,并吸取国外院校在财务管理上的成功做法,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学校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