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作者单位:大庆市人民医院)
事业单位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社会性组织机构,其日常运营经费主要源于财政拨款,并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后,改变了事业单位原有的会计工作模式,对会计核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需要会计核算人员遵循《规范》中的预算管理规则、流程、标准与要求等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做到准确、全面、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预算运行情况,并随时接受上级部门监督。
《规范》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指导性文件。事业单位需要深入分析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建设需求,根据《规范》的流程和自身实际情况,统一预算管理,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硬性约束作用。《规范》提出了五个一体化建设要求:一是政府机关部门预算管理一体化,即所有政府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均要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从上至下统一预算管理规范,构建严谨的预算管理体系,纵向、横向管控财政资源的使用,合理优化配置预算资金。二是部门预算一体化。基层事业单位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基础单元,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的重任,通过实施基层单位部门预算管理一体化,将预算管理覆盖事业单位部门人员,精准地横向协调管理部门预算,确保部门预算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行性[1]。三是预算全过程管理一体化,也就是对事业单位预算进行全过程管理控制与监督,各个预算管理环节有序衔接、环环相扣,保持预算管理的连续性与节奏性,充分践行预算管理的追踪、反馈、监督、评价、调整等职能。四是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一体化。采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即从项目调研立项到最后的项目评价,对项目进行事前控制、事中调整优化与事后总结评价一体化管理,保障预算支出准确、合理、合规。五是预算数据管理一体化。《规范》中明确了线上贯通的要求,要坚持“制度+技术”预算管理,打造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统一数据底座,实现预算数据上下贯通、一体化管理,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预算管理业务全覆盖。
《规范》就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给出明确且具体的要求,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则给出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建设标准,这两份文件统一了顶层设计、业务规范和技术框架,为构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主体框架和实施体系提供了基础支撑。预算管理一体化着重强调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以项目为管理主线,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载体支撑,从预算安排至预算执行到预算决算与报告,全程记录、全程留痕、全程清晰可查。
首先,高度关注项目入库,防止不好的项目入库,从预算源头开始管理,确保每一笔预算资金花在刀刃上。其次,事前预算管理和事中预算资金跟着项目走。在项目顺利完成入库后,根据项目调整并优化预算资金的配置。再次,在项目预算管理期间,跟踪收集项目相关数据信息,整合各个部门数据,为预算编制、调整和绩效管理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最后,加强项目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与交流沟通,构建预算管理协同联动格局,保障数据畅通流转,实现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全面覆盖、上下贯通。
预算管理一体化将项目定位为基本管理单元,从项目前期筹划开始至项目终止结束,采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在项目入库阶段,以项目的形式将预算支出入库,建立专项预算项目库。事业单位可根据自身发展规划提出预算申请,并向财政部门申报项目。再由财政部门对预算支出项目进行评审论证,评估项目入库的可行性,通过评估后才可完成项目入库,然后安排和编制预算。在项目预算编制时,需要审查该项目在一体化系统中是否存在项目指标。在确定有指标的情况下,根据当下财政支出情况开展预算会计核算,记入科目后由一体化系统自动生成财务会计分录[2]。一体化系统实时记录预算项目信息数据,以预算项目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从项目预算编制开始至执行,会计核算须在基本单元进行,系统自动生成核算数据和预决算报表,一直到项目结束,系统自动计算并显示项目预算的结余。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能够畅通事业单位与财政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加快预算审批的速度,通过收支两条线的运用,如实全面且动态地反映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再加上一体化系统自动记录、追踪反馈等功能,为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有效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从而达到良好的预算监督效果。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制度与技术的整合,将预算管理规则、管理内容、管理流程等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各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全面统一和上下预算数据信息流的贯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规范》的要求下,并行收支两条线,使收支相互隔离同时又基于一个系统进行集中管理,促进了会计计量方法的转变。另外,共同使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会计计量方法,构建了“双功能+双基础”预算管理模式,能够如实、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状况。其中,收付实现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只要是事业单位本期实际发生的收支就计入本期,不限制收入与支出的时间。而权责发生制遵循的原则是将本期发生的收支,无论收支是否到位,均在会计核算中计入本期,以全面反映与监督事业单位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预算管理一体化改变了会计科目,直接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根据《规范》的要求,会计报表采用双基础、双报告形式,需要事业单位同时提交预算报告与财务报告。这样做虽然增加了会计报表的内容,但是能全面反映事业单位资产与财政资金现状,为后续预算编制和调整提供信息支撑。总之,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推行,使会计核算更加精细,统一了规则、标准、数据口径、核算要素等[3],改变了事业单位简单的财务报告编制模式,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预算收支运行情况,最终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建账、检查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汇总记账凭证和登记总账、进行对账结账、查验试算是否平衡以及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实施后,重新安排预算管理,其中,会计核算需要遵循《规范》中的管理流程与管理规则要求,结合会计实务的内容,根据新的预算管理模式重新安排与调整会计核算各项工作。比如,在资金支付环节,采用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直接处理支付业务,由代理银行接收申请并办理,再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清算,无须代理银行授权支付。在此情况下,资金支付依靠一体化系统全流程管理,会计人员只需要根据系统中实际发生的收支进行核算,在年末会计核算时再进行差额计算,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有利于会计信息的追溯。
事业单位本身具有公益性与社会性,日常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采用的是《政府会计制度》,需要在预算编制阶段使用绩效管理策略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效果考评。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在预算管理源头开展项目绩效考核,把好项目入库的质量关,及时剔除不好的项目,保证所有入库项目均为可执行项目。因此,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一方面要设置一个可实现、合理的绩效目标,切实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严格落实考核结果,保质保量完成整改工作,确保预算管理合规合理;另一方面,在预算编制阶段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编制工作,着重突显预算管理硬性约束而非柔性管理,深入挖掘自身潜力,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相结合,实现预算编制、执行、会计核算、绩效考核与预算管理一体化规则、标准、流程、系统等的全面融合[4],提高预算管理源头管控水平和质量。
首先,做好人员队伍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改变了原有的会计核算工作,对会计工作来说是一项较大的挑战。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不仅需要事业单位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了解其具体内容,还需要就一体化系统操作与预算管理流程、规则、要素等进行专项培训,全面提升会计人员预算管理一体化实践操作能力。其次,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规则,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需全面且深度地覆盖预算前期、中期、后期,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要求,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需求,构建带有自身特色的预算管理流程。最后,预算管理一体化将制度规范与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事业单位需参照《规范》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化调整预算管理,以保障预算管理的灵活性。比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时监控、跟踪各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根据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境及风险点等,动态调整预算资金的分配、拨付。同时,跟踪各部门预算支出,同步反馈监控信息,为下一阶段预算管理的统筹规划提供依据。
预算管理一体化包含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相关的所有事项,即除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外,还有预算监督、预算绩效管理等。事业单位要想顺利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确保预算执行效果,就需要注意预算监督与绩效管理的运用,硬性约束预算执行。
一是对预算流程、内容和执行等进行监督与考核,实现对相关人员的激励、约束、督促等[5]。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整改意见,形成绩效管理的闭环。三是对于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制度贯彻不到底的部门或人员,事业单位应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给予通报批评或处罚。同时,还要就核心管理节点,设定预警规则。当预算执行接近规则红线时,事业单位立即作出监督反应,加快处理问题的速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充分利用事业单位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畅通上下信息流,各部门共享预算信息,从上至下构建预算实时监督机制。例如,财政部门实时收集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动态掌握预算管理运行情况,构建预算跟踪、反馈、监督管理格局,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效能[6]。
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点是预算管理制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事业单位在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事业单位内外部的信息网络,全面提高预算管理数据信息共享程度。事业单位预算数据不仅仅要纵向贯通,还需要横向贯通,构建全方位、多主体、多层次的信息沟通交互结构,从而实现预算管理制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全面融合、高度协同。
一方面,上下协同,依托云服务、云应用、云计算、云存储等搭建预算管理云端平台,实现预算管理与应用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共享;另一方面,内外协作,基于云平台,利用绩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各部门及部门人员参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积极主动性,使其能充分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资源,打通内部之间的信息交互渠道,实现事业单位预算数据的全面贯通与共享。
事业单位推行预算管理一体化,不仅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预算收支运行情况,使预算过程更加透明,而且能够规范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益。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影响下,会计实行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预算管理模式,实现了全流程的电子化核算,自动生成财务报表,使会计核算更加全面、准确、真实。会计电算化能够快速、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运营状况及预算运行情况等,进而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价值,全面提升财政政策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