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云南特色乡村风貌保护的调查思考

2023-09-03 01:09
创造 2023年5期
关键词:风貌民居村落

◆ 刘 婷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新农村建设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特色风貌是地域特色、人文历史的重要载体,加强乡村特色风貌保护是留住乡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应有之义,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传统乡村社会不断受到冲击,给乡村特色风貌的保护带来挑战。为此,结合云南实际,建议加强乡村文化自信建设,彰显乡村特色;多措并举留住乡村风貌保护主体,增强保护自觉性;建立健全乡村特色风貌管控机制,描绘云南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助力云南“美丽乡村”建设。

一、云南乡村风貌保护总体情况

乡村风貌是乡村建筑景观和田园环境整体印象的反映,也是地域特色、人文历史的重要载体。云南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丰富多样的立体气候、地形地貌造就了云南乡村聚落发展的特色土壤,形成了地域特征鲜明和民族文化多彩的乡村聚落形态,展示着独具特色的乡村风貌。从地理环境来看,云南平坝地区、高山峡谷区、河谷地区、山区、半山区均有乡村聚落分布;从传统民居来看,云南民居种类多样,傣族有干栏式民居,纳西族有井干式民居,彝族有土掌房民居,佤族有四壁落地房民居,还有分布广泛的合院式民居;从农业种植来看,云南保留着刀耕、畜耕、农耕、游牧等传统农业形式,乡村农业景观层次丰富。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云南乡村风貌不断提升。

第一,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动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等乡村特色风貌保护成效明显。2015 年以来,云南省共安排资金5 亿元,规划实施了332 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30 个少数民族特色乡(镇)建设项目。其中,247 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先后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截至2022 年8 月,云南省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1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41 个;共有708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居全国第2 位。红河州元阳县阿者科村是哈尼梯田核心区的重点传统村落之一,保留着哈尼族蘑菇房的典型特征,拥有不可复制的梯田景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乡村特色风貌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

第二,以政策规划为引领,乡村特色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的制度体系不断建立完善。云南出台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传统村落风貌管控,对严重影响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整体风貌的破坏性建筑予以拆除或整体改造,以传统村落中的公共空间节点等为重点,对历史、民族、地域文化整理提炼,确保建筑风格与村落风貌协调融合。《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确定100 个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恢复示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风景好”向“底蕴深”提档升级。另外,地方层面也不断加强风貌管控。以丽江古城为例,2019 年,丽江启动和推行了“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检测预警信息制度”,形成了“保护—监测—管理”的监测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对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的日常监测。

第三,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危房改造,不断为乡村特色风貌保护注入新的活力。云南自2018 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截至2020 年5 月底,全省129011 个自然村中,已有105228 个自然村达到农村人居环境1 档标准,占比达81.57%。全省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明显。云南在与原有村落风貌保持协调一致的基础上进行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实现了全省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清零”目标,推动云南农村面貌实现了较大改观和提升。

二、云南乡村特色风貌保护面临挑战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传统乡村社会不断受到冲击,给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带来不小挑战。

第一,不同地域的乡村风貌正走向趋同,乡村特色风貌渐失。现代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媒体与村民的有限认知向农村蔓延,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村民对与他们传统生活方式相异的现代性的认知,成为村民追寻像“城里人一样生活”的圭臬,于是许多传统民居被拆建成独立式小“洋”楼,有的还贴上瓷砖,而夯土墙房屋亦随之变成了砖瓦房。农村民居建设模仿、复制问题较为普遍,多拷贝西式建筑或是其他地区中式传统建筑,逐渐丧失传统特色风貌。一些传统村落建筑修建整齐,同质化严重,脱离传统乡村发展实际,“千村一面”成为“乡愁”之愁。

第二,乡村人口流失,人口结构失调,给乡村风貌的保护带来困难。年轻人外出打工,乡村逐渐老龄化、空心化,不但有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使传统乡村面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乡村特色风貌保护主体力量薄弱,难以维系传承百年的乡土技艺和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人力的缺失也无法保证传统建筑的定期维护。乡村风貌缺少乡村社会人文风貌的支撑,弱化了“乡愁”的乡土特色。

第三,乡村风貌建设在规划层面还存在机制障碍,乡村特色风貌保护统筹协调不够。一方面,乡(镇)规划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大多数乡(镇)虽然成立了国土和村乡(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但规划建设专项管理人员编制较少,机构履职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管理体制不顺,乡(镇)政府、国土部门和规划部门权责交叉,多头管理现象突出。

第四,乡村风貌的保护速度和广度滞后。部分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保护而正在逐渐消失。例如,云龙县诺邓古村,2000 年有明清民居院落130个,到2013 年只剩下106 个,13 年间消失了20 多个院落。目前,一般传统民居保护还以所有权者的自发行为为主,只有极小部分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居建筑被纳入公共保护范畴。另外,对乡村风貌的协同环境(如山地、森林、田地、河流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认识不足,保护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三、加强云南乡村特色风貌保护的建议

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和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之一。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云南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工作。

第一,要加强乡村文化自信建设,彰显乡村特色。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为此,一要大力引导各地保留独特的乡村传统文化元素,凸显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以及边境国门口岸形象。同时要不断融合创新,充分考虑乡村空间环境不但要与乡村周边环境相融合,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也要与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相融合。二要充分挖掘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通过实施好农村优秀戏曲舞蹈、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工程,加强乡村景观遗产保护,塑造独特的乡村风貌。三要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活动,塑造乡风文明的乡村新风貌。丰富百姓精神文化世界,摒弃陈规陋习,增底气、聚力量、添信心。

第二,要强化支撑体系建设,不断建立健全乡村特色风貌保护管控体制机制。一要进一步理顺乡村风貌管理的体制机制,成立工作指导小组,对各部门交叉重复的部分作必要的归口调整,减少多头管理。二要着力提高乡村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全局统筹,强化分类引导和差异化资源配置。可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培训会、推进会,加强乡村风貌规划的技术指导,进一步增强主动保护的意识、提升保护的能力。三要建设乡村特色风貌连片示范带,鼓励有条件的乡村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镇(村)、中国传统村落等,对申报成功的镇(村)给予专项保护资金支持。四要积极借鉴法国、韩国的经验,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乡村特色风貌保护提供有力有效的法治保障。

第三,要多措并举留住乡村特色风貌保护主体,留住乡村特色风貌中“活”的元素。一要打造乡村特色产业,让农村留住人才。以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打造农村产业体系。抓实云南乡村特色产业培育,积极发展具有地理标识的特色农作物,鼓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特色旅游业融合发展。二要改善农村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拓宽乡村公路、整顿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缩小城乡生活品质差异。研究制定鼓励回乡创业政策,在资金、政策、土地等各个环节建立绿色通道,改善农村干事创业发展环境。三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升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和养老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增强农村吸引力。

猜你喜欢
风貌民居村落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奇趣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