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海娇
Q:
孩子上六年级了,考试成绩经常在班里垫底,我们鼓励过、批评过,可他总觉得自己不行,学习提不起劲儿。前段时间学校举办数学竞赛,我们希望他参加,他却说“那么多人呢,我肯定不行”,我们狠狠批评了他。怎么样才能激发起儿子的信心呢?
A:
这位家长您好,您的问题让我想到曾经的一位来访者。他的孩子跟您的孩子一样,总把“我不行、我不会”挂嘴上。这位来访者经常批评指责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极高,孩子考到第二名都会挨批;考得好,或者比赛拿奖,从不表扬。孩子经常遭遇批评指责,导致缺乏自信,不愿学习。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很少有人一上来就能成功,都是要经历失败,总结经验,最终获得成功。但如果一个孩子一直遭受打击,在学校被批评,在家里被指责,那么这种失败则很难转化为成功,甚至会让孩子形成一种观念:我不好,我不行,我无能为力。可以说,孩子在学习中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本来可以学会,但不去努力,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
怎么让孩子远离这种无助感,重新获得学习动力呢?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胡海岚团队用老鼠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选了一只天生很弱的老鼠,让它跟其他老鼠PK,毫无悬念,这只弱老鼠躲避强壮的老鼠。后来研究人员帮助这只弱小老鼠反败为胜,持续6 次胜利之后,这只弱小老鼠不再依赖帮助,依靠自己实现成功逆袭。
研究者认为,重复胜利让老鼠的大脑产生了长期改变,使得老鼠变得自信勇敢起来。胡海岚表示,这个研究验证了强者更强的神经科学原理。该实验结论放在孩子身上也是行得通的,想让孩子强起来,得先让他体验到“自己很强”。
很多丧失信心的孩子长时间遭受批评、打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找到他的优势,并且让他知道自己的强项在哪里。父母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比如善良、热情,擅长照顾小动物、喜欢帮助别人等等,并时时鼓励、肯定。
在不同形式的竞争中,胜利的经历、好的感觉所带来的效果是可以转移的。也就是说,当孩子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很有能力的时候(比如踢足球),这种信心会帮助他在其他方面感到自己也能行(比如学英语)。他首先是不畏惧、有信心,这是获取胜利的前提。
以英语学科为例,对于一个英语成绩落后的孩子来说,怎么帮助他进步呢?
我们要了解孩子目前的英语水平,而不是同龄孩子都学到什么水平,因为如果只关注同龄孩子,很可能给孩子设置过高的要求和标准,过高的难度会让孩子产生过多挫败感,不利孩子达成目标。我们要根据孩子现有的水平,给他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或者每天只读一段英文文章。孩子会觉得:我都能学会,我可以做到,英语好像也没有这么难。这些感觉对于失去信心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会让他产生兴趣,有了努力的力量。
努力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困难,比如其中几个单词孩子怎么也记不住,一段话怎么都听不懂。遇到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从情绪内耗中脱离,尝试各种有助于记忆理解的好方法,努力把这个难题攻克。让孩子体验“遇到困难、重新振作、不断尝试、直到成功”的过程,这会增加孩子攻坚克难的自信心。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在某个方面突然取得进步之后,自信心爆棚,愿意尝试一切新事物,就是这个原因。
对孩子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成功的体验是孩子自主学习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