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舞蹈编导创作思维中的体现

2023-09-02 06:16谢志伟
大众文艺 2023年6期
关键词:编导美学舞蹈

谢志伟

(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广东东莞 523846)

在我国传统艺术精神领域中,禅宗美学、道家美学、儒家美学是重要的组成内容,严重影响着我国的艺术发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舞蹈的发展紧密联系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本文将从艺术精神内涵、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舞蹈编导的概括、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舞蹈编导及编导创作思维中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舞蹈编导创作思维中的具体措施六大方面来进行深入剖析。

一、艺术精神内涵

艺术精神主要指的是意想、直觉、情感,是要走进心灵深处,且艺术活动是人类智慧的内在旅行,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它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实际需求,同时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心灵需求,并实现对自己的多个层面的触动,其中包括:自由感、个性感、尊严感等。艺术精神如果受到外界的影响并导致存在感缺失状况,就会忽略和压抑心理活动,以此导致人们精神层面的缺失。基于生活结合艺术的角度看,人们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生命意义,以及对精神层面追求的真实过程即是艺术,艺术与人类精神世界息息相关,不可分割[1]。

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华文明中,传统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禅宗美学、道家美学、儒家美学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

(一)儒学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所倡导的“儒教审美”逐渐崛起,由于其固有的政治性,使其在历代王朝中得以广泛运用和发展,且深刻影响着我国艺术思想的发展。

第一,在社会中,儒家美学十分注重审美与艺术的功能性,主张道德限制与制约艺术。

第二,在古代乐舞中,充分体现了“仁”的思想,“仁”指的是“克己复礼”,细化而言便是让人们发自内心地接受具有制度性的“礼”。

第三,其具有强烈的道德、政治性,具有比较明显的“功利”的特点。

(二)道家美学

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庄子和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问世,庄子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紧密联系着道家美学的发展和形成,所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是道家美学强调的内容,遵从内心和自我,淡漠于世间一切的名利。针对中国舞蹈意境的创造来说,道家美学发挥了尤为关键的作用[2]。

(三)禅宗美学

在佛教禅宗影响下,以六祖慧能为代表人物的禅宗美学就此产生。禅宗重视内心有万物的存在、个人修养的价值,心中所想是世间万物所依赖的主体。

我国艺术文化在三种美学思想的有关渗透下得到了发展与进步,舞蹈编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思想感情与艺术精神的影响下能够提升自我的思维创造能力,加强舞蹈创编的艺术性和整体魅力,积极影响着我国舞蹈行业的发展。舞蹈从文化艺术中能够汲取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此对舞蹈文化内容进行不断充实和丰富,加强艺术文化的感染力。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所具有的艺术作品和样式是多彩多样的,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风貌依赖于艺术精神,文化精神有助于宣扬和继承中华的优良传统和优良的文化和艺术,对世界的艺术、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舞蹈编导类型及重要性分析

(一)分类介绍

当前我国的舞剧编导大致有以下三类,分别是:复合型、庆典型和商业型。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得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开始逐渐增多了以商业为主要目的舞蹈表演形式,商业类舞蹈也获取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在专业的团体表演以及舞台表演中,则是综合性舞蹈编导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类舞蹈编导有着十分鲜明的特征,能够加强观众的精神体验和视觉体验。而商业类型的舞蹈编导所具有的感染力较为强烈,以此来实现舞蹈的营销与宣传。大型的企业单位主要采用庆典类的舞蹈编导,包括:晚会、节日庆祝、大型活动等,相较于商业舞蹈创编来说,此种类型的舞蹈创编具有特殊性,需要结合晚会主题和舞蹈创编,加强舞蹈气氛的活跃性,将晚会主题意义和价值充分表现出来[4]。

(二)舞蹈编导的重要性

舞蹈编导的精心设计与舞蹈的编创密不可分,借助于自我的创造性思考,通过对舞蹈进行创意的创作,可以提高表现的总体艺术素质,从而更好地对艺术进行宣传与宣传。利用舞蹈演员的动作形象、肢体语言等来进行深度展现,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来舞蹈的艺术魅力,在舞蹈编创中融合一系列的艺术元素,加强舞蹈创编的魅力,能够给予观众极致的精神视觉体验,以此更好地传播舞蹈。为此,舞蹈编导在实际开展舞蹈创编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合艺术魅力,加强创意设计的针对性,充分展现出来舞蹈作品中蕴藏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提高舞蹈作品整体的质量。除了要负责创编舞蹈工作外,舞蹈编导还要做好舞蹈前后的各项工作,更好的贴合舞蹈作品与舞蹈设计,借助于舞蹈场景方式的合理布置,充分地展现出来舞蹈演员的形象。这便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编导需要拥有较高的艺术专业能力、独特的舞蹈艺术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来舞蹈艺术魅力,进而在舞蹈表演中更好地融合视觉审美元素,加强舞蹈表演的整体效果[5]。

四、舞蹈编导创作思维中引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重要性

引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于舞蹈编导的舞蹈创新思维之中,有助于创造出更具有艺术形态特征的舞蹈作品。由于舞蹈艺术的表演方式需要依托于舞蹈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而在其中舞蹈文化是必需的元素,舞蹈编导的创作以及策划针对绝大多数的舞蹈编排而言,均可以充分融入相关文化灵魂。在舞蹈编导创作中,创意思维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无论哪一个舞蹈作品,要是其中欠缺文化精神,那么就会丧失艺术感,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失败的[6]。在舞蹈创编中,舞蹈编导需要积极融入创意思维,要保证舞蹈创编作品中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艺术思想,还要蕴含人文理念以及思想主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来舞蹈的艺术魅力,以此对舞蹈的整体艺术性进行有效提升。不仅如此,创作舞蹈文化的来源是舞蹈创编,舞蹈编导仅是通过创新思维的使用,促使带动发展舞蹈文化,在舞蹈表演的环境中,要同时有效的展现出舞蹈编导的艺术创造力和舞蹈表演者的肢体艺术情感,这便要求舞蹈编导在进行舞蹈编创工作期间需要深入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创作思维中融合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加强舞蹈整体的魅力和艺术特征,进而有效提升舞蹈编导人员的创编能力[7]。

五、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舞蹈编导创作思维中的体现

在诸多方面均能够得以体现舞蹈编导的创新思维,包括:立意结构、人物刻画、舞蹈语言等,而主要是在舞蹈编导文化内涵和编排水平这两个方面来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针对舞蹈编导创新思维,以下对儒家、佛教、道教的审美观念所造成的审美观进行逐一分析。

第一,儒家。孔子是我们国家数千年来的文化与艺术的精华,其对国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思想常被当作关键的文化进行引导,这样不仅有助于传播儒家文化,还能够加强人们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舞剧《孔子》在立意方面较为清晰,通过“孔子”事迹的应用,编导充分表达出了在我国历史中儒家文化的地位,与此同时,也深刻说明了儒学美学在现代化社会中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启迪[8]。

第二,道家美学。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雀之灵》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道家美学舞蹈创编,充分结合自然与人,将作者的核心思想和立意充分地表达出来,舞蹈表演者不单单是模仿孔雀的神态,而是融合肉与灵之间的无限向往和追求,通过优美的舞者,舞蹈表演者彰显出对于生命的体会和感悟。之所以《雀之灵》这部舞蹈作品能够被人们奉为经典,主要是由于其在文化方面的传承、在信仰方面的坚持以及在艺术方面的创新。

第三,禅宗美学。林怀民创作的《水月》,是最典型的一部禅美舞曲,它融合了西式创作技巧与禅美,以此使舞蹈整体具有的包容性更强。借助于《水月》这一现代舞剧,能够感受到面对尘世喧嚣的释然和凄美之情,舞蹈编导林怀民不仅了解和熟知禅宗美学,还同时掌握西方编舞的特征。虽然,《水月》这一现代舞剧使用的立意较小,但是却将个体和群体间的生存感充分表现了出来[9]。

由此可见,对于许多舞蹈艺术家来说,包括舞蹈编导,儒释道这三种美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他们能够借助于舞蹈这种表现形式,展现其自身对于文化、艺术的理解,深入分析其中部分舞蹈创编内容得知,在当前社会中,儒家美学中的仁爱依旧是尤为关键的内容;通过现代舞,禅宗美学能够将中国舞蹈的吸收和继承能力充分体现出来,有助于民族统一的实现;道家美学更加向往自然朴实,以此朝着超然境界不断发展。舞蹈编导要注重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不仅要对创编技巧全面掌握和熟悉外,还要拥有一定的艺术文化素养,从而借助于舞蹈更好地向世界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并创造出经久不衰的舞蹈作品。

六、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舞蹈编导创作思维中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形象设计思维

在舞蹈编导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对形象的思考,在强化自身编导创造力的同时,深入分析舞蹈的形象展现效果。作为舞蹈编导,要持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综合素养和艺术精神,能够将实际的生活、艺术等方面经验融合到舞蹈创作中,帮助演员了解现实生活中艺术的表现特点和具体展现形式。以上有助于在舞蹈创编工作中引入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依据综合、系统的判断研究,保留舞蹈编创融入的部分,与此同时,还要判断观众对于其编创内容的接纳程度。作为舞蹈编导,同时要做到实时提升自身认知等多方面能力,借助于有效分析舞蹈素材的特征,以此有机结合角色任务和创编的内容,通过舞蹈进行展现,使其在舞台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从而提高了舞蹈编排的综合实力与水准。最终,从视觉的视角来看,舞蹈编导必须持续地对舞蹈角色的行为、语言、动作进行预测和模拟,并与其进行深入互动交流和沟通,从而了解舞蹈演绎角色对舞蹈创作的看法,并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在后期编导工作中加以优化和完善,更完美地展现出来舞蹈角色的特点,并向观众更好地展现舞蹈作品中蕴藏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情绪,以此充分展现舞蹈编创效果,通过演员在舞台演绎及观众收看的效果反馈,能够进一步提升编创艺术效果,促使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发展,并强化艺术表现过程中的情感倾诉,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才鞥能够给表现出来舞蹈中的艺术魅力,有利于对舞蹈创编的整体水平进行有效提升[10]。

(二)重视舞蹈的共鸣

在实际开展舞蹈创编工作期间,舞蹈编导需要注重创新舞蹈创编,及时舍弃舞蹈创编传统思维,在舞蹈创编工作中融合与受众审美变化符合的共鸣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共鸣,增强我国民族舞蹈的总体感染力与艺术特色。这就对舞蹈的编排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也对舞蹈编排中融合的艺术、文化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舞蹈创编过程中融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思想进行深入挖掘,有助于对舞蹈创编的艺术魅力进行有效提升,推动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和文化共鸣,与此同时,还要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优秀舞蹈作品的受众群体,了解受众的舞蹈审美变化,有助于加强舞蹈编创文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实现对艺术进行全面、深入展示的目的。

(三)融入真实生活实现情感倾诉

在创作过程中,要将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因素进行提炼,并深度融入舞蹈编创中,以增强舞蹈的整体性,提高创作的“亲和力”。这就要求舞蹈编导要对创作的整个流程进行全面的把握和理解,不但要在舞蹈表演上将其创意表现出来,而且要强化对整个舞蹈的渲染能力和感染力。因为,在阶段必须对舞蹈编创过程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精神文化发展需要,基于其舞蹈编导本身的价值与含义角度分析,融入情感因素的过程则更加重要,同时也为舞蹈编导创新工作带来了挑战。舞蹈编导必须重视创新设计过程,更好地结合舞蹈创编与生活元素,推动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鸣,才能够加强舞蹈创编整体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11]。

结语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包括道、儒、释三家美学,中国许许多多艺术家包括舞蹈编导均在此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留下了许多被人们奉为经典的舞蹈艺术优秀作品。林怀民、杨丽萍等是我国优秀舞蹈编导的代表性人物,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感悟、生活阅历,且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但是却皆借助于舞蹈来表达自我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和体会。作为当代舞蹈编导需要积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于创意思维之中,全面掌握和熟悉创编舞蹈的技巧,还要不断提升自我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底蕴,通过加强形象思维设计、重视舞蹈的共鸣、利用生活表达情感等方法更好地融合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有效提升舞蹈创编的整体水平,设计创造出更多经典的优秀舞蹈作品。

猜你喜欢
编导美学舞蹈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舞蹈课
纯白美学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我和舞蹈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