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胡松涛
毛泽东出身农家,知道种庄稼必须真干实干,来不得半点“虚活”“花活”。乡村生活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实干家,而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人,这在他后来的人生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一师”)读书时,就已经显示出很强的组织才华和干事能力。1917年6月,在一师开展的考查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人物互选”活动中,有400多名学生参加选举,选出优秀者34名,毛泽东得票最多。得票的内容共有六项——敦品、自治、胆识、文学、才具和言语,他独得六项优秀,其中言语与敦品两项得票第一,胆识项得票为他所独有。
一师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如1917年11月,面对溃败到长沙的数百名游兵散将,他组织“学生志愿军”护校,使学校及周边免遭溃军的袭扰,师生称赞“毛泽东浑身是胆”。1918年4月,他联合蔡和森等人组织成立新民学会,为后来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培育了一批骨干。
1920年11月,受陈独秀委托,毛泽东等建立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他还在长沙进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建工作。毛泽东组织能力之突出,办事能力之强,令陈独秀刮目相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毛泽东是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之一,是中共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务实、能干,尤其为陈独秀所欣赏。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陈(独秀)先生与在湖南长沙主办《湘江评论》的毛泽东等早有通信联络,他很赏识毛泽东的才干……”
1923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被选入由五人(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组成的中央局。中央局委员长是陈独秀,毛泽东担任中央局秘书。这个中央局秘书具有相当大的权力。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秘书负本党内外文书及通信及开会记录之责任,并管理本党文件。本党一切函件须由委员长及秘书签字。”毛泽东与陈独秀等一起负责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实际上是“二把手”。后来,毛泽东还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这是他第一次进入中共中央核心领导层。
中国共产党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在中共三大上通过决议,决定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革命,史称“国共合作”。毛泽东在湖南筹建国民党组织,使湖南成为国民党组织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这引起国民党领袖孙中山的注意。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国共两党精英聚集一堂,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以湖南地方组织代表的身份出席,被指定为章程审查委员。他多次发言,除就组织国民政府、出版及宣传、设立研究会等问题发表意见外,还针对国民党内的右派观点申明自己的主张。毛泽东有两次当机立断的提议,令人印象深刻。
一次是1月28日,大会讨论国民党章程时,广州代表方瑞麟提出不能党中有党,要求写上国民党员不能加入其他政党的条文。这个提案显然是针对共产党员跨党、反对孙中山容共政策的。李大钊驳斥了方瑞麟的谬论,诚恳地解释了共产党的做法。国民党左派廖仲恺等人起而支持。坐在第三十九号的毛泽东瞅准时机,立即提议:“主席!主席!三十九号发言,本席主张停止讨论,即付表决。”方瑞麟的提案就这样被轻易否决了。
一次是1月29日,大会在讨论是否通过“比例选举制为大会政纲之一”的议案,发生激烈争论时。比例选举制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之一。它是根据各政党在全国所得选票占总选票数的比例,来分配其议员席位的名额。提案人黄季陆说:“比例选举制,可以打破现在选举的流弊,因为现在选举制总是以多数压服少数,而比例选举制则各能如其势力以发展,毫无冲突之处。”他提出此项议案的意图是保护当时在国民党内占少数的右派的地位,因而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毛泽东反驳道:“现时比例选举制系少数党所运动出来的结果。本党为革命党,凡利于革命的可采用,有害于革命的即应摈弃。比例制有害于革命党,因少数人当选即有力量可以破坏革命事业,是予少数派以机会也。本席根本反对本案,以为不能讨论,不能表决。”多数代表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大会没有通过这个议案。
毛泽东巧妙地把握会议的关键环节,发表自己的意见影响与会者。他在会上的表现,受到孙中山和其他国民党有识之士的赏识。1月30日上午,选举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时,孙中山拟定了一个候选人名单,交付大会表决,名单中就有毛泽东。时年31岁的毛泽东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国民党一大结束后,毛泽东到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上海执行部是当时国民党除广州以外最重要的执行部,主管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上海等地的事务。毛泽东任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还代理过一段文书科主任,成为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办实事的核心人物,领导他的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等人。毛泽东在上海执行部负责国民党党员的重新登记等工作,还负责过黄埔军校在上海地区的考生复试工作。
当时,中共中央机关也在上海。毛泽东在国共两党中肩负重任,同时为两党工作。他积极配合陈独秀,贯彻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指示;他帮助国民党改组并大力发展国民党组织,纠正国民党薄弱的革命方式。
△ 长沙橘子洲头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
国共两党,既有合作,又有斗争。随着胡汉民的调离,国民党右派分子叶楚伧接管上海执行部,毛泽东被国民党内“分共”“反共”势力排斥。随着国民党内右派势力反共情绪的高涨,毛泽东与叶楚伧的矛盾也日渐突出。中共党内也有人给毛泽东戴了两顶帽子——“机会主义”和“右倾”,所以毛泽东自嘲地说他“名声不好”。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10月至1926年5月,毛泽东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他一到任,就纠正了此前宣传工作无计划、不敏捷、不普遍的缺陷,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管辖范围由原来的广东一省扩展到12个省,还主编了宣传部机关刊物《政治周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是毛泽东在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任上写的。
192 6年1月,国民党二大召开。毛泽东是大会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之一。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再次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继续代理宣传部部长。
在国民党工作期间,毛泽东近距离地看到国民党内部正在分化为两派:以廖仲恺为代表的左派,主张联俄联共;以戴季陶为代表的右派(大革命后期则以蒋介石为代表),策划分共、反共。这两派之间严重对立。这段经历,也为他观察中国国民党、观察中国资产阶级、观察中国城市社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在国共合作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毛泽东怀揣着一颗共产党人的心,一只脚立于共产党,一只脚立于国民党。国共两党合作与斗争的大幕在他面前徐徐展开,他在两个党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