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柯羡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
陕南地区有光荣的红色革命历史, 出现了许多有纪念意义的遗存, 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反映了一代人的奋斗史,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奋斗的见证, 是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有着丰富的时代价值。 以往对陕西红色文化折射的美育价值有针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挖掘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与价值,梳理红色文化的美育作用,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 但将陕西红色文化折射的美育价值运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究目前没有。通过陕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挖掘,为该地区幼儿园保育教育提供载体, 将红色文化资源的美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创设出适宜的、经典的幼儿园环境,来解决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困境。
陕西是全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红色文化资源时间上跨越了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遗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遍布三秦大地,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地域分布情况,如表1 所示。2020 年12 月30 日陕西省文物局公布陕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753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 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6 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1 处,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303 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0 703 件(套)[1]。
表1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地域分布情况
陕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经过长期不懈奋斗, 创建川陕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所形成和留下来的革命斗争历史遗迹[2]。陕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点主要有:汉中市域分布了以汉南书院(中共陕南特委机关汉中中学旧址)、 国立西北医学院旧址、何挺颖烈士故居、 梁山龙岗寺中共陕南特委代表会旧址等为代表的52 处不可移动文物;安康市域分布了以枧沟苏维埃政权旧址、 紫荆陕南抗日第一军旧址为代表的51 处不可移动文物;商洛市域分布了以凤凰街民居(凤凰镇古钱庄革命旧址)、文公岭战斗旧址(并入葛牌镇革命旧址)、红十五军团司令部旧址(商山书院)为代表的51 处不可移动文物。陕南红色文化资源市域分布情况,如表2 所示。
表2 陕南红色文化资源市域分布情况
审美教育是人获得行为美和内涵美的主要形式,红色文化因其审美特征而具有较好的美育作用。学校的美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美育可促进学生德、智、体、劳全面发展;二是美育能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三是美育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量、发展学生智力;四是美育还可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主动进行创造性劳动[3]。陕南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精神内涵主要形成于川陕苏区的陕南苏区精神, 其与陕北革命老区的延安精神,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渭华照金精神共同构成了陕西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的精神体系。
陕南红色文化是由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格魅力形成的红色革命文化组成, 其具有深厚的审美特征和美育作用。
1.2.1 陕南地区早期革命青年内涵的励志精神利于塑造完美人格
不同民族因文化不同而塑造出其民族固有的性格,不同地区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些影响因子会在人的性格上打上不同的烙印。 陕西汉中早期著名的革命青年何挺颖,1920 年入汉中联中, 组织同学会,带头写白话文。 先后就读于浦东中学、大同大学、上海大学。 1925 年5 月参加上海五卅运动,1926年夏参加国共两党合作领导的北伐战争,1927 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随毛泽东奔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 年5 月何挺颖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1 师党代表兼三十一团党代表, 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1929 年1 月,在江西省大庾(今大余)战斗中身负重伤,遭遇敌人袭击不幸牺牲,时年24 岁。何挺颖敢于挑战、 为革命无畏赴难的豪情和英雄气概让人崇敬和感动,其所折射的巨大审美价值和完美人格,可谓美育的好元素[4]。
1.2.2 陕南地区红色文化利于美化和培养人的道德情操
美育和德育是同一层次上的不同教育形态,是完善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方式。 红色文化彰显出独特的审美,具有圣洁崇高、正义壮美的特点,能净化情感,陶冶情操,使人沉浸在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中[5]。商洛漫川关是山阳县革命老区重要乡镇,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曾转战漫川关,李先念、徐向前、贺龙、许世友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片土地上浴血疆场。著名战斗有:红四方面军“漫川关突围战”“中原突围”、三五九旅“口头坪之战”“三官殿之战”,特别是漫川关突围战,关系到全军的生死存亡,以牺牲2 000 余人为代价, 才突围成功,3 000 多名烈士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长眠在漫川关周围的山山岭岭。 他们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和“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个人生死观,表现了他们为实现可贵理想而坚韧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这些红色文化所折射的高尚道德和情操是育美、 育德和美化情感极好的契合点。
1.2.3 陕南地区红色文化利于教育和成就人的未来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表现出的正义感和坚强意志力的文化,是对人的高级存在方式的一种表达[6]。安康汉阴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缔造者——开国少将何振亚将军,1935 年1 月接受中共西北特支领导正式成立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规模达1 000 人,其中汉阴人约占三分之二以上。 重要领导职务大多由汉阴籍人担任,其主要以陕南的汉阴、石泉、安康等地交界处秦岭山区为根据地, 以汉阴为中心广泛活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游击斗争,打土豪、分田地,镇压反革命,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发展和巩固了颚豫陕、川陕革命根据地汉阴苏区。这支部队的将士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汉阴籍指战员何振亚、沈启贤1955 年被授予少将,杨弃1964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还有许多战士在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连姓名都未曾留下。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红色文化催人奋进, 可使未经历过艰苦生活历练的青少年面对挫折和突发性危机时提升心理承受能力, 提高抗挫折打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发现美、认识美和鉴赏美,并在审美中健全自己的人格,自我教育和成就人生。
2022 年2 月10 日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简称《指南》),《指南》中将环境创设列为评估内容, 且将该指标分解为空间设施和玩具材料2 个关键指标、4 个考查要点。 以汉中市宁强县为例,宁强县第二幼儿园等4 所省级示范公办园环境创设基本达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对环境创设的空间指标要求。该园创设了丰富适宜、富有童趣、利于支持幼儿学习探索的教育情境;配备了数量充足、种类多样化的玩教具和幼儿图画书,能有效支持幼儿园保育教育的科学实施。 但是以宁强县银河幼儿园、西城新区幼儿园、宁强县子龙新区幼儿园等为代表的非省级示范园, 尤其是广大乡村幼儿园,基本上在班级门口展板、班级里的作品墙、班级门口的导引、班级里面区域环境(区角)等处进行环境创设,且环境创设的方法多以操作法为主,鲜有运用讨论法与探索法。整体上来看,陕南地区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存在忽视地域化、本土化的问题,幼儿园环境创设千篇一律,未结合地域,大同小异,较少挖掘地域红色文化元素, 更谈不上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
陕南地区幼儿园园所文化基本是利用本乡本土的乡土资源,但是开发度不充分、不深入,主要表现为未对这些资源进行梳理和凝练, 只是简单的“上墙”“上展板”“进区角”形式。这就导致陕南地区的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重美感、轻实效,侧重于形式化,许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仅停留在对环境的视觉美的追求,造成奢华浪费和形式主义,而忽视了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 从而无法真正对幼儿的文化和认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在以儿童为中心和发展乡村的不同价值驱动下, 农村主体和政策制定、 理论研究者等客体对教育价值的认知产生分歧。长期以来,理论研究者以儿童发展和农村发展为名给农村本土环境贴上了优先标签。 基于农村学前儿童的可接受性和培养其乡土情感, 农村教育场域中的花草树木、 自然人文景观都被赋予了极高的教育价值。二是基于农村主体的视角,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是与具体环境相联系的, 他们对学习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需求与专家的视域有巨大的差别,家长更看重显性的知识或者技能的学习。农村儿童并不缺乏游戏,缺的是文化和认知方面的发展,应该关注农村学前儿童在文化经验、 认知发展等方面的缺陷,进行适当的文化补偿。
幼儿园心理环境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一直是薄弱环节,很多幼儿园将其忽略,往往过于专注物质环境的布置。 然而心理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对幼儿心理层面的影响将会伴随一生。对安康市大部分幼儿园进行调查,发现在环境创设中忽略了心理环境建设, 导致幼儿园环境创设出现了精神环境建设边缘化的现象。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分析其形成原因为:一是许多幼儿教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多有偏颇, 他们并未深刻地意识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有物质环境的创设, 还要有精神环境的创设。 二是幼儿教师在心理环境创设中过于关注师幼关系和家园关系,忽略了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同事与领导关系等;幼儿教师在心理环境创设中未将其上升到幼儿园文化层面, 没有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 无法承载价值观念的互动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 长期忽视心理环境建设和精神环境建设处于边缘化, 就无法体现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协调幼儿园多重人际关系、积淀幼儿园园本文化、 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养成等的重要意义。
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建设, 破解精神环境建设边缘化困难。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主要聚焦于人际交往之中,幼儿园的人际交往是全方位的,因此要创设良好的师幼交往环境、 营造良好的幼儿同伴交往环境。 幼儿园应基于幼儿中心的视角,从幼儿、家庭、地域小社会与整个大社会的融合发展,充分考虑幼儿教育的情境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充分挖掘陕南红色文化中折射的美育价值,将其融入环境创设中,发挥红色文化的美育功能, 才能真正关注学前儿童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学前儿童在文化经验、 认知发展等方面的缺陷,进行适当的文化代偿,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 拓展幼儿的文化经验, 提升幼儿的学业能力,优化其思维品质。 2023 年1 月1 日起,《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简称《条例》) 开始施行。《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本地革命文物资源优势,通过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发挥革命文物在再现革命历史、 弘扬革命精神和传承革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7]。 例如,陕南红色文化所折射的革命同志群体间的团结奋斗、友好交往、平等、互相尊重等元素都可以进入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成为幼儿园软环境的亮点, 也可以打造地域红色文化品牌。
环境是一种隐性的幼儿园课程, 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建构幼儿的精神世界。 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创设幼儿教育环境,可以形成沉浸式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亲临其境,受到积极的影响[8]。 红色文化的美育价值融入幼儿园硬环境可以从3 个方面尝试。其一,幼儿园可以从园舍规划、绿化、户外活动场所等处进行融入红色文化,创设幼儿园硬环境。 例如,商洛地区幼儿园可以在园内设置“飞渡桥”“翻山越岭”“过河”等户外活动设施,让幼儿沉浸式体验红四方面军“漫川关突围战”“口头坪之战”等著名战斗,升华为实现可贵理想而坚韧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其二,幼儿园可以在班级活动室、寝室、盥洗室、卫生间、饮水处、用餐环境等处融入红色文化,美化幼儿园硬性的物质环境。 比如,幼儿园重视发挥墙面的作用,设计陕南地区红色文化主题墙。 主题墙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和故事性,在门厅、走道等用小幅版画讲述陕南革命历史小故事,让幼儿能观看图画。在活动室创设“小小幼儿,心心向党”“陕南红色,由幼传承”等主题,用图案设计红色文化知识卡。 其三,幼儿园可进行区域环境创设。例如,汉中西乡地区幼儿园可以深挖“小茶馆”“娃娃家”等区角,投放融入茶文化、可移动文物的复制品等材料。总之,陕南地区红色文化所折射的美育内涵及特征是育美、 育德和美化情感最好的切合点。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 应坚持园内一日生活和园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发挥红色教育基地、 革命纪念馆等场所在幼儿园美育工作中的作用。一是从主题墙、主题性活动区等进行红色主题环境创设[9]。 例如,陕南地区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唱红歌、排演红色儿童戏剧、绘画手工、幼儿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让学生体验美,提升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这些可以对幼儿从精神上进行美育洗礼, 从意识上进行美育熏陶。二是家园共育、亲近自然、走进社区,把红色文化活动融进亲子活动中,进行家庭、社区、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可以将教学活动地点设置在红色遗址或纪念馆、 名人故居等地方,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扩展孩子们的社会经验,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实地教学的方式讲解革命英雄事迹, 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例如,汉中宁强县第三幼儿园大班组织开展主题为——“羌风汉韵、茶香宁强”的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幼儿园60 余名大班小朋友应邀参加了“羌风汉韵,茶香宁强”中国醉美茶文化旅游季开幕式文艺表演和农耕体验活动。 孩子们在舞蹈《茶悦》中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整齐的羌族服饰、优美的舞姿展现自己爱家乡的情怀;在农耕体验活动中观看了动物, 了解种植的方法, 体验了挖地、种豆、施肥、浇水等农耕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体验了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和不易, 也丰富了幼儿的农耕知识经验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知识探究的兴趣。
综上所述, 当前陕南地区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遵循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体现文化折射性[10]。
有文化折射力的环境创设首先要体现民族性。因此,进行环境创设时要以此为出发点,把红色文化与美育工作相结合,发掘陕南地区独有的红色资源,探索陕南红色文化美育价值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路径与方法, 将陕南红色文化的诸多要素融入环境创设中, 使幼儿在一日活动的不同环境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浸润, 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内心,培养幼儿高雅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为陕南地区幼儿园保育教育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