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故居

2023-09-01 07:38骆洪宾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施耐庵罗贯中淮安

骆洪宾

苏北淮安古城里,有一条“大香渠巷”。

这条小巷狭窄悠长,南北走向,一眼望不到尽头,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那一种意境。巷道中鲜见树木花草,两边的民宅房屋就显得分外引人注目,砖墙小瓦,鳞次栉比,高低错落有致,透着沧桑而古朴的韵味,依然传递着一种古老的信息。漫步小巷中,看见一座明清时期的四合小院,宅门西置,门边一侧镶嵌着一块石刻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上书:“施耐庵著书处”。意想不到,这里就是施耐庵在淮安时的故居,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著书之地!

宅门半开半掩着,我轻轻地走进小院中,生怕惊扰了里面的主人,又担忧打破它多年的宁静。院落不大,小巧精致,四周存有青砖小瓦、抬梁结构硬山式房屋十余间,它的古拙与质朴让我心生敬意。也许是年代久远而又无人居住的原因,房屋倾斜,门窗破旧。小院中,老树斑驳,枯草稀疏,萧瑟荒凉的景象扑面而来。面对这种现状,许多人见到后都会唏嘘不已,连连叹息!一代文学巨匠的故居,竟然是这副模样,有点儿让人失望!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感到它很真实、很温馨,怀旧的情愫在心中蔓延。眼眸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桌一椅,经过岁月的洗礼,熨帖着亲近历史的情怀,坚守着六百多年来的那一份荣光,恰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当然,如果不改变原貌旧颜,适当地修缮一下会更好。此时,蓦然想起余秋雨老师在散文《废墟》中写的一句话:“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我看过施耐庵的人物档案:施耐庵(约1296 年—1370 年),原名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 岁入塾,19 岁中秀才,29 岁中举人,36 岁中进士。不愿为官,后避元末明初之乱隐居淮安。主要成就《水浒传》。最后病逝于淮安,终年75 岁。

这处房产,是元末之时施耐庵的父亲施元德所购置的,地理位置极佳,北有勺湖,西有古运河,东有文渠,南有月湖,距离城中心的镇淮楼仅三百米,是喧闹城市中一方难得的清净之处。施耐庵在《赠顾逖》诗中云:“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山阳(淮安旧称)好住家。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诗中表达出的情感,是他在淮安生活时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了他隐居闲适的心境。

在这个小院里,施耐庵创作了《水浒传》。不仅如此,《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作为他的学生,一直在这里陪伴和照顾先生,并与其一起切磋写作。明洪武三年(1370),施耐庵病逝。罗贯中料理完恩师的后事,带着未完成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书稿,离开了客居二十余年的淮安,去北方隐居写作。

我认为,施耐庵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的人,也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他身处乱世不为官,超脱于政治之上,隐居淮安专心创作《水浒传》一书,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淮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古邑,素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之美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也是文人墨客们聚集的地方。有一个淮安做目的地,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在淮安,一部《水浒传》让他名满天下!他也回报了这座城市,让世人知道了淮安,知道了“蓼儿洼”,知道了《水浒传》著书于此!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施耐庵的生平事迹和史料本来就少,留下了许多待解之谜。《水浒传》的作者,有争议;《水浒传》是罗贯中续写的,有争议;王道生撰写的《施耐庵墓志铭》,有争议……

“有”或“无”,“真”或“假”,历代大小学者们研究、争议至今亦无定论,才疏学浅的我自然不敢妄加揣测。但是,《水浒传》这本书的真实存在没有争议,自它刊出问世流传至今,广为人知,脍炙人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一本《水浒传》就摆在我们的面前,看得见,摸得着。通读《水浒传》,书中高频率地使用了“楚州(36 次),蓼儿洼(26 次),淮安(4 次)”,这样十分准确、真实的地名,让人无可争辩。在可考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施耐庵与罗贯中为师生关系的表述。王道生是施耐庵隔壁的邻居,他撰写的《施耐庵墓志铭》中曾提过先生创作《水浒传》的过程,“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证亥魚,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水浒传》将宋江招安后封楚州(淮安宋代时名称)兵马总管,最终让宋江等人归葬城外南郊的蓼儿洼而结束全书。书中一百回中载:“楚州百姓感念宋江仁德、忠义两全,在蓼儿洼建立祠堂,四时享祭,香火不断。”

《水浒传》是以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的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而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水”,是淮安古城的灵魂。昔日的淮安,“城在水岸,水在城中”,有“河湖收藏家”之稱。城外,2500 多年的大运河,与五大水系(长江、黄河、淮河、钱塘江、海河)相通。城里,即使不算各个衙门和私家花园中的池塘,仅三湖一垠(勺湖、月湖、萧湖、桃花垠)及文渠就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以至古人赞誉淮安是一座“一城胜迹半城湖”的城市。这一评价几乎接近了杭州“半边山水半边城”的标准。施耐庵身所居、心所系,笔下所写的“水泊”,与水有很多的关联。还有,淮安南门城外的“蓼儿洼”,四周港汊,前后湖荡,松柏森然,那里的景色和梁山泊十分相似。多水的自然生态环境,触发了施耐庵创作灵感。

依我所见,施耐庵故居在淮安,他是《水浒传》的作者,最后成书于淮安,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午后,一缕金色的阳光透过庭院中一棵老树的缝隙和残旧的雕花窗棂,斜射进空荡荡的堂屋里,飘忽不定地移动着,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坐北朝南的三大间堂屋,如今依然古色古香,是施耐庵当年的书斋,也是他生命最后几年停留时间最久的地方,面东和面北的厢房,是日常生活起居的场所。相传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时,凭空想象画出三十六个人于墙壁之上,男女老少,不一其状,每日对之吮毫,务必刻画尽致,故能一人有一种精神,脉络贯通,形神兼备。另有一则传闻说,当年刘伯温拜访施耐庵,看到书斋中的他正在写“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案头上还放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纸扎老虎。《水浒传》中,他创作了几百个人物,有名有姓的577 个,有姓无名的99 个,有名无姓的9 个,其他的142 个,堪称文学艺术创作的典范。

在施耐庵的书斋里,我左右环顾,已物是人非,一切都湮灭在漫长的岁月里,恍若给人一种“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静默无声的书斋,却也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此时,我遥想当年的情景,仿佛看到施耐庵伏案写作的身影;仿佛看到一摞摞整齐的书稿堆放在书桌之上;仿佛看到深夜中一盏油灯跳动的火苗;仿佛看到罗贯中为先生研墨端茶时的表情……

施耐庵故居不大,参观不消很多时间,我却在这里徘徊良久,身心完全融入到《水浒传》的书中,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和其独特的性格,又一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豹子头林冲,武艺高强、委曲求全、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黑旋风李逵,侠肝义胆、脾气火暴、头脑简单、直爽率真;花和尚鲁智深,心地厚实、疾恶如仇、粗中有细、豁达明理;行者武都头,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及时雨宋江,为人仗义、善于用人、心机太深,一心想着招安。又想起了书中许多精彩至极的故事来,如洪太尉擅闯伏魔殿、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林冲雪夜上梁山、吴学究智取生辰纲、宋江怒杀阎婆惜、武都头斗杀西门庆、众好汉同心归水泊、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施耐庵在淮安创作了《水浒传》,算是带了一个好头。一百多年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淮安河下打铜巷人)创作了《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书稿,一部分在淮安撰写的。因此,也可以这样说,中国四大名著有三部与淮安有关。清末,寄籍淮安的刘鹗又创作了《老残游记》一书,该书被列入晚清时期四大谴责小说。书中,老残在黄河边上望月的心理描写,与《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前在水泊边酒店的那一段心理描写作比较,就清楚看出刘鹗在心理描写方面,吸取了古典文学小说中白描的优点。

日暮时分,一位年长的老者走了进来。他说:“天色已晚,回去吧!施耐庵故居就要修缮改造了,下次再来看吧!”

听了老者的话,我点点头!

猜你喜欢
施耐庵罗贯中淮安
三国演义(二)乱世出英雄
三国演义(一)桃园三结义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施耐庵巧用对联治病
聪明的罗贯中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
罗贯中与施耐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