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奕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鼓励农民返乡创业能够大幅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三农”经济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农民返乡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农民自身生活和乡村发展的一些问题,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条件。为了有效激励农民返乡创业,需要明确时代发展的潮流,正确把握乡村振兴和农民返乡创业之间的关系,综合各方面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激发农民返乡创业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返乡创业的热潮,从思想上改变农民的就业创业观念。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返乡创业;前景分析
1 鄉村振兴背景下农民返乡创业背景分析
以前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农民选择进入城镇工作生活,因此形成了涌入城市的热潮,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人口迁移的趋势和方向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农民选择回乡创业,以此形成了新的潮流和趋势。近些年来,政府对于乡村振兴和农民返乡创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多有提及,可见中央鼓励农民返乡创业的决心之大[1]。各地在中央的号召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农民返乡创业扶持政策,使得越来越多农民产生返乡创业的想法。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1220万人,这些返乡创业的人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加之,如今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使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得到优化,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各地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也在大力建设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信息产业、乡村特色产业等,使得乡村发展格局呈现出新的产业形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已经形成了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基础产业的融合发展,而且在此基础上衍生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行业,使得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娱乐等产业实现了交叉融合发展,这对于乡村振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返乡创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乡村和城镇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因此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强镇也成为农村产业主体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这些产业对于农民返乡创业来说也会成为新的机会。农民完全可以在利用乡村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全方位开发农业的价值,例如定向发展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流通、田园体验、健康养生、直播营销、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民返乡创业平台和新的创业新形式出现,农业农村部正在大力推进农民返乡创业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已经认定了超过1000个特色的农村创业基地以及超过200个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为众多返乡创业农民提供了参与培训的机会,使其能够具备返乡创业的条件。加之,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乡镇和乡村全路面硬化建设,而且乡镇和乡村之间也已经实现汽车畅通,这为农民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正是因为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新生代农民更愿意选择返乡创业,使得返乡创业成为风潮。在此基础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返乡创业农民选择使用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使其得到更多经济收益。政府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训和指导课程以及相关政策支持,确保更多农民可以在返乡创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尤其是前段时间比较特殊,这段时间也倒逼了 “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的速度,很多返乡创业的农民选择通过直播直销、云视频、民俗特色等新业态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云模式”的发展[3]。
2 乡村振兴和农民返乡创业之间的关系
2.1 农民返乡创业加速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民进入城市工作生活的工程中掌握了更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生产经验,这些都可以成为农民返乡创业的资本和条件。在政府的支持下,农民可以借助当地的优惠政策和资源发展二、三产业,通过自己的经营增加经济收入,带动乡村发展。同时,农民返乡创业也可以提升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条件,使农村告别过去落后贫穷的面貌,确保农村可以尽快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农民返回家乡,很多先进科学的现代化生活理念也带到农村,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为了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当地政府为农民提供了现代化农业生产培训的机会,使更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在农村普及,有助于改善农村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生态环保的背景下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借助这些手段也可以实现绿色生产的目标,而绿色生产、农业现代化生产等都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由此可见,农民返乡创业能够使农村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更加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使农民能够在返乡创业人员的带领下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不仅可以改善精神文明发展情况、帮助农村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还能发挥农村的特色、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能够形成积极的影响。
2.2 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农民返乡创业的热情
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涵盖了土地、投融资、税收、社保等多个方面,为农民返乡创业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助力。正是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回乡创业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既可以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获得收益,又可以陪伴在家人的身边,这对大部分离乡农民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身份地位,使其能够得到更加平等的待遇,这一点对于农民来说也会产生吸引力。返乡创业的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得到了更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返乡创业的有效措施
3.1 制定完善的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一方面,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帮扶政策,为农民返乡创业提供足够的支持。具体来说,当地政府可以适当降低返乡创业的准入门槛,坚持“法无禁止即自由”以及绿色环保的原则制定更多优惠政策,为农民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全面了解返乡创业农民的需求,为其提供足够的帮助,使返乡创业的农民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项目,在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下成为产业链的一分子。政府可以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规划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更好的创业方向,并且允许创业的农民采用注册资金分期缴纳的方式创业[4]。在此基础上,政府需要尽可能简化创业手续流程,利用高品质的服务和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平台满足农民返乡创业的需求,使返乡创业农民可以产生较强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政府需要为鼓励农民返乡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对农民返乡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考虑到春节、国庆等时间较长的节假日是农民返乡的重要节点,因此政府可以借助这些机会加大返乡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政府可以在人员集散场所设置宣传农民返乡创业的条幅、海报、展板等,列明关于农民返乡创业的相关信息,包括宣传标语、政策措施、创业场所、信息平台、政府公众号等,通过大力宣传扩大返乡创业政策的影响力,为鼓励农民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此外,政府可以借助比较流行的新媒体平台,包括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微信、微博等宣传返乡创业的政策,借助民众比较熟悉的线上宣传手段推广返乡创业政策。必要时,当地政府可以组织大型的返乡创业现场活动,为农民提供更多了解返乡创业项目的渠道,使农民可以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和政策,从而提升返乡创业的信心和积极性。
3.2 加强财政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民返乡创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具体来说,政府可以在农民返乡创业方面给予更多资金支持,并且与社会力量合作成立创业投资基金,使返乡创业农民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5]。必要时,政府可以针对农民返乡创业过程中产业特色比较浓郁、发展条件比较好的产业发行中小微企业专项集体债券和公司债券,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农民返乡创业方面的融资规模。同时,政府需要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借助专项资金对农民返乡创业提供支持。考虑到仅凭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无法完全满足农民返乡创业的需求,因此政府需要与社会力量合作,增加资金投入,为返乡创业的农民提供物流、租金、水电、网络等方面的补贴。政府也可以建立相应的创业扶持基金,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更多优惠条件。
另一方面,想要降低農民返乡创业的风险需要构建一个完善成熟的金融体制,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为返乡创业的农民提供更多融资机会。在这方面,各大银行和优质的民间信托机构需要发挥带头作用,将金融业务下沉到基层,为农民返乡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需要借助“普惠金融+数字”的金融模式创新金融产品,设计更多适合农民返乡创业的特色产品和服务,满足返乡创业农民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监督者的角色,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进行监督,确保返乡创业的农民能够从金融服务中得到益处。尤其是金融机构在贷款方面需要适当降低门槛,为返乡创业的农民设立专门的贷款项目,利用专项贷款鼓励农民加入返乡创业的队伍。对于那些信用度和效益都比较好的小微企业可以适当增加贷款额度,同时对规模比较大、带动岗位就业数量比较多的企业可以给予大额贷款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推进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工作的开展。
3.3 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农民返乡创业的能力
一方面,政府需要为农民返乡创业提供培训机会,根据返乡创业的需求不断创新和优化培训内容。在这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提前了解返乡农民在创业方面的需求以及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以此为依据制定大致的培训框架,确保关于返乡创业的培训内容可以基本上满足农民的需求。二是为不同需求的农民提供多层次的培训内容,帮助农民提升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之后农民创业提供支持。三是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活动强化返乡创业培训工作的效果。四是提高农民返乡创业的思想认识,通过集中培训和针对性培训的方式为农民宣讲相关政策、创业信息、创业技巧、创业典型等内容。必要时,培训教师可以综合各方面因素为返乡创业农民制定针对性创业计划,并且帮助农民完成市场考察和行业考察活动,最大限度降低农民创业风险。
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创新返乡创业培训模式,并且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仅靠传统的培训方式无法适应新时期创新创业的需求,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改变传统培训模式,打破传统培训理念的局限,利用更加灵活的培训手段有效提升返乡创业的培训效果。例如,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组织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活动,利用信息化培训手段为学员模拟虚拟创业环境,使参与培训的学员可以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进而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此外,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培训工作时还需要做好跟踪服务的工作,真正实现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全方位服务。在这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开设专门的服务热线或是网站,通过这些手段详细了解农民参与培训后的创业情况,收集创业项目、创业资金,企业地址,企业经营状况等信息。之所以要收集这些信息主要是为了给参与培训正式开始创业的农民提供后续帮助和支持,同时这些资料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培训机制,有效提升创业培训的效果。
在培训的过程中,政府必须构建完善的培训网络,利用培训网络保障返乡创业农民的基本权益。由于返乡创业的农民综合素养较低,通常情况下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比较少,因此政府需要为其构建完善的培训网络,使其能够增长知识、提升自身能力水平。为了帮助农民更好的创业,政府可以借助培训网络将创业信息、知识、权益传递给创业的农民工们,使其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具体来说,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培训平台,并且将专家讲课视频以及优秀创业人员的经历放在培训平台上,以供返乡创业的农民吸收借鉴成功经验。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得到优化和升级,农民改变了自身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方式,已经朝向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向发展。加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农民返乡创业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机会,越来越多的农民对返乡创业充满兴趣,希望借助当地政府提供的政策和各种条件回家乡创业。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开展返乡创业工作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保证返乡创业的效果。为此,政府需要做好扶持工作,不仅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返乡创业农民足够的支持,也需要与社会力量合作强化帮扶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民返乡创业工作,为其提供更多金融支持。为了保证创业的长久效益,政府还需要为农民提供培训机会,使返乡创业的农民可以在培训活动中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欧绍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返乡创业前景分析[J].中国果树,2022(11):121.
[2] 朱楚芝.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青年职业农民返乡创业影响机制和路径优化研究[J].商展经济,2022(11):150-152.
[3] 杜海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创业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增城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1):32-34,39.
[4] 刘杏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21.
[5] 付世茹,任新平.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