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庆伟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在经历明郑、清初顺康之后,至乾嘉年间台湾文学开始崛起,文人联吟结社是其重要标志之一。在台湾诗社发展史上,如果说海外几社和东吟诗社是明清之际大陆宦台文人主导的产物,那么乾隆、嘉庆年间的引心文社则完全是由台湾文人发起和主导的诗社,其核心是陈廷瑜。引心文社产生于清台湾县(今台南市),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民间文社发展成为官方书院的过程。通过陈廷瑜的《选赠和斋诗集》,我们得以了解引心文社群体的基本面貌,以及这个群体对台南公益事业的关注和书写。引心文社及《选赠和斋诗集》都尚未引起学界关注。因此,本文拟就引心文社的演变、群体概貌及公共事业的诗体书写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了解崛起之初台湾文学的面貌。
引心书院,位于台湾县宁南坊吕祖庙,乃由引心文社演变而来。《续修台湾县志》卷三记载:
引心书院,初为引心文社,在宁南坊吕祖庙。嘉庆十五年(1810)拔贡张青峰、优贡陈震曜、增生陈廷瑜等议定课期,生童月二次,监以绅衿。束修课费多出监生黄拔萃手。[1]
引心文社最初是郡邑文人诗艺切磋之所。至嘉庆十四年(1809)前后,逐渐成为生童准备儒学考试的读书之处,由张青峰、陈震曜、陈廷瑜等人议定课程和学制,生童学费则由黄拔萃捐助。但引心文社何时成立,史志并无明确记载。考《选赠和斋诗集》所录张青峰《赠陈握卿丁巳年改建南社文昌阁》[2],是集中可考时间最早的一首诗,题云“丁巳年”,即嘉庆二年(1797),或可表明此时已有文社活动。
引心文社之所以能变为引心书院,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南湖书院已经废弃,生童缺少读书之处。彭焕胜说:“引心书院:府城地区(台南市)南湖书院弃置后,因文教需要而新增。”[3]
嘉庆十八年(1813),引心文社正式改为引心书院,即由民间文社演变成为官方书院。《续修台湾县志》卷三:“(嘉庆)十八年,知县黎溶与拔萃及各绅士商改为台湾县书院,黎自捐银五百元,拔萃亦再捐银五百元,又捐埔地一所。”[4]黎溶,号秋帆,广东番禺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举人,署澎湖通判。嘉庆十五年,以贤能调知台湾县。[5]嘉庆十八年,在知县黎溶的倡导下,引心文社改为引心书院。
但在黎溶调任台湾知县之前,引心文社已经开始向书院的方向发展了。嘉庆十二年(1807),张青峰等修建吕祖庙,《续修台湾县志》卷五:“吕祖庙:在东安坊。祀纯阳子吕洞宾,唐进士李岩也。嘉庆九年(1804),以清江浦灵应,编入祀典。初,东安坊准提寺侧有祀像,嘉庆十二年拔贡生张青峰等修建,改今名。”[6]修建吕祖庙,目的就是为了向生童读书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是为变成官方书院奠定基础,因此,当黎溶调任台湾知县后,就有了和“各绅士商改为台湾县书院”之事。
《选赠和斋诗集》录魏尔青《赠陈握卿己巳年引心书院首唱结社月课春秋祭祀》一诗,题云“己巳年”,即嘉庆十四年,是引心书院月课首唱之年,即为引心书院成立之时。又曾濬成有诗《赞和斋陈先生总理引心书院十三年》《庚辰岁来郡考试,闲步引心书院,诣文昌寂凝坛,及准提寺、吕祖庙,见其栋宇坚牢,门屏巩固。规形体制,迥异昔时。询诸守院人,稔知陈君廷瑜勤劳董修,从事十三年,不厌不倦,方得遹观厥成。余闻而心慕之,不揣鄙词,歌以为赠》。“庚辰岁”,即嘉庆二十五年(1820)。从己巳到庚辰,共十二年。陈廷瑜总理引心书院十三年,当从己巳前一年即嘉庆十三年(1808)算起,意谓截至嘉庆二十五年,陈廷瑜牵头管理书院已达十三年之久。
此后,引心书院续有扩建。《续修台湾县志》卷三:“(嘉庆)二十五年知县姚莹捐生息银一千元,又岁拨充鲫鱼潭户银二百元,前后置业充用。其掌教听绅士择请,官课县自延师校阅。至道光三年(1823)冬,经绅士张青峰等查得前知县高大镛亦捐银五百元,赴学佥禀移查,并请建书院以广育人才。当即准县复,查明此项系交拔萃具领有案。”[7]姚莹,字叔明,号石甫,又号展如,安徽桐城人。嘉庆十三年进士,二十一年谒选,得闽之平和,次年调龙溪。二十四年,调知台湾县。道光元年,移署噶玛兰通判。[8]嘉庆二十五年及道光三年,引心书院的建设继续得到了官府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其运行体制:“其掌教听绅士择请,官课县自延师校阅,”意谓官学和私学并行,体制可谓灵活,有利于发挥官府和民间举办教育的积极性。
道光末年,引心书院已废,直到光绪十二年(1886),知县沈受谦选址重建,称蓬壶书院。丁绍仪《东瀛识略》卷三:“台湾县书院一,曰引心,已废。”[9]《台南市志》卷七《人物志》:“(沈受谦)光绪十年四月,移知台湾县。县旧有引心书院已废,受谦因就赤嵌城址立蓬壶书院,置山长,丰备膏火,以给诸生。”[10]另址重建,已经不是原来的引心书院了。
在引心文社向引心书院发展的二十年间,台湾县府城地区始终活跃着一个诗人群体,可称为引心文社群体。幸有《选赠和斋诗集》以诗存人,我们得以了解这个群体的基本情况。《选赠和斋诗集》凡收41人69首诗,且所收诗人大多为台郡人士。这个群体的中心是陈廷瑜。
1.陈廷瑜及其兄弟五人
陈廷瑜,字握卿,号和斋,清台湾县(今台南市)人,嘉庆年间为台湾县学增生,生卒年无考。家境富裕,时有善行,“同县(台湾县)诸生陈廷瑜字握卿,亦修学宫,举行祀典,辑县志,建引心文社以励后学。又请禁纸牌,正淫祠,禁锢婢,著《与善录》以劝。”[11]
父陈绳其。郭绍芳《奉赠和斋悉焚父券》诗序云:“和斋父,陈君绳其翁。”
陈廷瑜少时进入县学读书。章甫作诗《贺陈握卿游泮》:“白沙理学世传芳,撷藻犹留翰墨香。五色笔花新吐艳,三条烛火看摇光。扬髻出海经鲲化,振翮摩天极凤翔。珍重姮娥亲种桂,秋来攀与少年郎。”首二句白沙理学,谓其家学源自明代理学家陈献章。中间四句连用“五色笔”“三条烛”“鲲化为鹏”“振翮远翥”四个典故,赞其才华横溢,志向远大。末二句预言其将来必定能蟾宫折桂,高举进士。本诗体现了章甫对一个青年读书人的激励和期望。
陈廷瑜渡海到福州参加了乡试。薛邦扬《送陈握卿秋闱》诗云:“三凤联飞出海东,劈开云路直摩空。纷披五采文章烂,横扫千军气势雄。玉笋班名驰北阙,金花帖字捷南宫。程途此去浑无限,买得轻帆扇好风。”“三凤联飞”,谓陈廷瑜和他的兄长廷珪、廷璧一同参加乡试。“金花帖”,是希望廷瑜能高中进士,“玉笋班”,是希望他能入朝为官。但这次考试失败了,否则,《续修台湾县志》“举人”一栏就应该有陈廷瑜的名字了。
陈廷瑜结婚生子。苏继朋有《季春贺门人陈廷瑜新婚》四首,其一云:“笙歌满院醉香风,翠绕珠围烛影红。百两在门星在户,瑶池春暖戏双鸿。”写出了婚礼的热闹和喜庆。从诗题可知,苏继朋还是陈廷瑜的老师。婚后,陈廷瑜连得五子,陈震曜有诗《贺握卿兄桐月举第一子》,李连升有诗《贺陈握卿梅月举第二子》,韦廷保有诗《贺陈握卿阳月举第三子》,许玉章有诗《贺陈握卿梅月举第四子》,章采有诗《贺陈握卿举葭月第五子》。据王汉申《陈握卿以长子继嗣五弟,题以善之》一诗可知:陈廷瑜将长子过继给了五弟廷瑚;薛云征《陈握卿以第五子继嗣四弟,题以善之》一诗则知:陈廷瑜将第五子过继给了四弟登科,得到时人的称赞。
嘉庆十二年知县薛志亮开局续修台湾县志,陈廷瑜分任采辑。
辑《选赠和斋诗集》,并由章甫编订,嘉庆二十一年(1816)章甫为作《选定同人赠和斋诗序》,序云:“吾党赠歌,老夫编次。”嘉庆六年(1801)游廷元也为之作《书箑序》。
存诗三首:《鹿耳春潮》《竹溪寺》《红毛城》,见《选赠和斋诗集》,《全台诗》据此收录。
兄弟五人:
长兄廷珪,字锡卿,台湾县学廪生。存诗三首:《法华寺怀古》《鲲身渔火》《月池》,见《选赠和斋诗集》,《全台诗》据此收录。
二兄廷璧,字孚卿,乾隆五十五年(1790)恩贡。嘉庆十一年(1806)蔡牵之乱,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12]存诗四首:《赤嵌夕照》《鲫鱼潭》《竹溪寺》《凤岫春雨》,见《选赠和斋诗集》,《全台诗》据此收录。
四弟登科,字一卿,台湾府学诸生。《全台诗》第四册《陈登科》;“陈登科,清嘉庆年间(1796~1820)人士。台湾府学诸生,生平不详。”据《选赠和斋诗集》,可增补其字。存诗四首:《岚翠亭闲詠》《春日游鲫鱼潭》《翠屏夕照》《扫坟口占》,见《选赠和斋诗集》,《全台诗》据此收录。
五弟廷瑚,字夏卿。据《选赠和斋诗集》可补其字。存诗八首:《鹿耳观澜》《竹溪寺》《泮池荷香》《翠屏夕照》《鲫鱼潭》《塞妇咏》《新月》(二首),见《选赠和斋诗集》,《全台诗》据此收录。
2.陈震曜。字焕东,号星舟,嘉义人,后居郡治。和陈廷瑜、张青峰等共同发起引心文社。事见连横《台湾通史》卷三十四《列传六•乡贤列传》。
嘉庆十五年,以优行贡太学,召试。历署建安、闽清、平和等县教谕。道光五年(1825)监理福建鳌峰书院,助修《福建通志》。道光六年(1826),任同安县训导。道光十二年(1832),张丙起事,随军渡台,办理团练抚恤诸务。曾主凤仪书院,参与纂修《彰化县志》。道光十七年(1837)任陕西宁羌州州同,在任十余年,有政声。道光三十年(1850),因病返乡。咸丰二年(1852)卒于家,年七十四。著有《小沧桑外史》四卷、《风鹤余录》二卷、《归田问俗记》四卷、《东海壶杓集》四卷,皆佚。
今存文《天赦云记》一篇,见周玺《彰化县志》卷十二《艺文志》;存诗《贺握卿兄桐月举第一子》一首,见《选赠和斋诗集》,《全台诗》据此收录。
3.薛邦扬。字垂青,台湾县宁南坊人。乾隆年间郡廪生。
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围困郡城,陈邦扬募义兵抵抗,日久食尽,典房屋计千金以济。帅兵数十战。第二年五月,敌大至,官军义兵合力抵御,邦扬冲入敌阵,为乱炮击中,坠马而死,时年二十八岁。事见《续修台湾县志》卷三《学志•行谊》本传。“又林爽文案台湾县义民薛邦扬、陈天宗等四百八十一名……例得祀旌义祠。”[13]
存诗《送陈握卿秋闱》一首,见《选赠和斋诗集》,当为陈邦扬乾隆五十一年前作。
随着对轨道交通铺轨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已有武汉、广州、西安、南京等城市采用更高精度的CPⅢ测量取代基标测量来指导轨道铺设工作。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发展的新要求,通过借鉴在高铁上已经应用成熟的CPⅢ测量技术分析研究城市轨道交通CPⅢ测量中的若干问题,将其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殊性结合起来,研究确立CPⅢ控制点点位在地铁隧道环境中的最佳布设位置、控制点观测方式以及城市轨道交通CPⅢ网的合理精度指标。
4.张青峰。台湾县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因林文爽之乱,军功,授八品职衔[14],同年拔贡[15]。与陈廷瑜、陈震曜共同发起引心文社并议定课期(前引)。嘉庆十二年曾修建吕祖庙(前引)。存诗《赠陈握卿丁巳年改建南社文昌阁》一首,作于嘉庆二年,见《选赠和斋诗集》,《全台诗》据此收录。
5.林师圣。台湾县人,嘉庆元年(1796)恩贡[16]。存诗《跋陈握卿与善录》《闻和斋陈三兄在大崑麓庄截筩化字率此寄赠》三首,见《选赠和斋诗集》,《全台诗》据此收录。
6.林启泰。乾隆四十六年(1781)岁贡[17]。存诗一首:《赠陈握卿己巳年董修寂凝坛吕祖庙》,见《选赠和斋诗集》,《全台诗》据此收录。
7.潘振甲。台湾县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军功加六品衔。[18]嘉庆十年(1805)十一月,海寇蔡牵来犯,至翌年败退,振甲以守城功,授六品衔。振甲作《乙丙歌》记蔡牵之乱,诗序云:“乙丑(1805)十一月十三日晦,海寇蔡骞(即蔡牵)来台入沪尾港,沟通南北陆路骚扰,至丙寅(1806)二月初七日始去。”
嘉庆十二年知县薛志亮开局续修台湾县志,潘振甲任分纂,《续修台湾县志》卷二《宪纪李思敏传》即为振甲所撰。嘉庆十五年,有诗《赠陈握卿庚午年呈禁庙宇积弊》,见《选赠和斋诗集》。
8.郭绍芳。台湾县人。嘉庆三年(1798)举人。[19]章甫门生,章甫有诗《门人郭绍芳秋闱获隽》,当为门人郭绍芳嘉庆三年中举后,章甫致贺之作。
嘉庆十二年知县薛志亮开局续修台湾县志,郭绍芳任分纂,《续修台湾县志》卷二《知县鲁鼎梅传》《解文燧传》《穆和蔺传》即其所撰。
嘉庆二十一年,作《半崧集跋》。章甫《半崧集自序》作于嘉庆二十一年,郭绍芳跋语当作于本年。
存诗二首:一是《雁门烟雨》,见《续修台湾县志》卷八《艺文三》;二是《奉赠和斋悉焚父券》,见《选赠和斋诗集》。
9.黄汝济。台湾县人。嘉庆五年(1800)拔贡,军功加六品职衔。[20]嘉庆十二年知县薛志亮开局续修台湾县志,黄汝济任分纂。《续修台湾县志》卷三《学志•行谊》中的《郑其仁传》《陈名标传》《王化成传》,及卷四《军忠军官》中的《魁德传》《潘国材传》,皆为汝济所撰。存诗二首:一是《重阳日同友人游海会寺席上分韵拈得禅字》,见《续修台湾县志》卷八《艺文三》;一是《赠陈握卿壬戌年邀众呈禁南北义塚积弊勒石示文于城前》,见《选赠和斋诗集》。
10.洪坤。台湾县人。府学廪生。嘉庆十二年知县薛志亮开局续修台湾县志,洪坤任校对,《续修台湾县志》卷首《续修职衔》:“校对:候补州判拔贡生黄缵、府学廪生黄本渊、府学廪生洪坤、黄殿臣。”
存诗二首:一是《游竹溪寺》,见《续修台湾县志》卷八《艺文三》;一是《赠陈握卿己未年邀众呈禁字纸牌捐建敬圣楼崇祀仓圣人》,见《选赠和斋诗集》。
11.陈玉珂、陈肇昌、吴成谟。嘉庆七年(1802),台郡拔贡生李宗寅、生员陈廷瑜、陈震曜、陈玉珂、陈肇昌、吴成谟等人上呈《义塚护卫示禁碑记》。[21]
陈玉珂,台湾府人。陈廷瑜侄。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22]嘉庆十二年,作诗《赠握卿叔丁卯年采访续修台湾县志》,见《选赠和斋诗集》。
陈肇昌,台湾县人。生员。存诗《赠握卿弟丙寅年呈禁扮妆武圣神像》一首,据诗题,当为陈廷瑜从兄。诗见《选赠和斋诗集》,《全台诗》据此收录。
吴成谟,台湾县人。生员。存诗一首:《初,郡中魁堂会社无匾,丙寅陈君握卿建朱子祠、修敬字堂,颜曰:中社书院,以郡外有南北社,此中立也》,见《选赠和斋诗集》,《全台诗》据此收录。
12.林奎章。台湾县人。生员。军功加六品职衔。嘉庆十二年续修台湾县志,分任采辑(前引)。存诗二首:《重游鲫鱼潭》,见《续修台湾县志》卷八《艺文三》;《送陈握卿归东瀛》,见《选赠和斋诗集》。
13.张文雅。台湾县人。武举。以从剿桶盘栈功,用千总。[23]存诗一首:《赠陈握卿己巳年董修南社文昌阁》,《全台诗》据此收录。
以上考得引心文社成员19人,其余22人无考,但其大多为台湾县人。从考得成员来看,虽然他们的身份不高,或举人,或贡生,或生员,但他们是一群在台湾本土成长起来的文人,反映了自康熙统一台湾以来文人接受儒学教育的实际情形。
《选赠和斋诗集》凡收41 人69 首诗,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赠陈廷瑜诗47 首,二是陈廷瑜昆季五人诗作22 首。前者主要记录了陈廷瑜的公益行事,后者则主要描写当地自然景观。陈廷瑜乡试失败,只好返回家乡台南,回归家庭生活,并以增广生的身份倡导和参与当地的公益文化事业建设。《选赠和斋诗集》以诗歌创作的形式记录了这一历史事实。
嘉庆二年,陈廷瑜改建南社文昌阁,张青峰《赠陈握卿丁巳年改建南社文昌阁》诗云:
城南奎阁半尘埃,百六年来复盛开。万丈文光齐北斗,千寻紫气贯三台。环山耸翠钟奇品,积水拖兰育妙才。堪羡后昆能济美,先人曾此旧登台。
“城南奎阁”,即指奎光阁,亦名文昌阁,又称敬圣楼,《续修台湾县志》卷三:“敬圣楼在大南门外,祀文昌……嘉庆二年鸠众改建(生员陈廷瑜、生员今拔贡黄汝济、职员吴春贵、岁贡生韩必昌等任其事)。”[24]“丁巳年”即嘉庆二年,陈廷瑜、黄汝济等人牵头改建敬圣楼。“城南奎阁半尘埃”,写改建前的情形。“堪羡后昆能济美”,赞赏陈廷瑜等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嘉庆四年(1799),陈廷瑜邀众捐建敬圣楼崇祀仓圣人,洪坤《赠陈握卿己未年邀众呈禁字纸牌捐建敬圣楼崇祀仓圣人》诗云:
煌煌圣迹焕班彪,万世师尊永不休。此辈昧良供纵博,多君嫉恶视为仇。犯科画像悬书魏,重道藏文敬字楼。纪绩台阳年己未,芳名千古海疆流。
《续修台湾县志》卷三:“敬圣楼……(嘉庆)四年,增祀仓圣。”[25]并未明言何人提出增祀仓圣人(造字圣人仓颉),但通过本诗可知,己未年即嘉庆四年,陈廷瑜倡导了这一行为,可补志乘不足。嘉庆九年,陈廷瑜修建台湾县学文庙,林琼《赠陈握卿甲子年董修台湾县学文庙》诗云:
丹楹刻桷渐消磨,振起规模壮若何。俎豆千秋森肃穆,宫墙万仞蔚嵯峨。前徽渺渺遥相继,盛典煌煌肯放过。奎阁聿新文庙焕,瀛壖善举独君多。
台湾县学,位于东安坊。《续修台湾县志》卷三:“嘉庆九年,知县薛志亮、教谕郑兼才率诸绅士捐修,费用不足,林朝英独任之。”[26]并未提及陈廷瑜是否参与修建县学,但从林琼赠诗可知:“甲子年”即嘉庆九年,陈廷瑜参与了台湾县学的修建,“奎阁聿新文庙焕,瀛壖善举独君多”,修建了文昌阁和文庙,称赞了陈廷瑜的“善举”。
嘉庆十一年,陈廷瑜兴建魁星堂垣墙,张凤祥《赠陈握卿丙寅年兴建魁星堂垣墙》诗云:
特隆祀典羡开元,继美端须赖后贤。七点文星齐射斗,一枝彩笔独凌天。门墙何止观瞻壮,灵爽从教赫濯传,愧我无能堪附骥,空随瞻礼乐年年。
《续修台湾县志》卷三:“魁星堂,在西定坊……(嘉庆)十一年,巡道庆保捐赀议改建。议成,兴修仓圣堂居中,前为魁星堂,东为朱文公祠,西为敬字堂(贮字纸灰,举人郭绍芳、生员陈廷瑜复与韦启亿倡捐成其事),统曰中社书院。”[27]可见:“丙寅年”即嘉庆十一年,在巡道庆宝倡议兴修魁星堂的事件中,陈廷瑜、郭绍芳等参与了其中“敬字堂”的修建。而从张凤祥赠诗中,我们知道:魁星堂的围墙是由陈廷瑜修建的,这一点,县志并未提及。本年,吴成谟《初,郡中魁堂会社无匾,丙寅陈君握卿建朱子祠、修敬字堂,颜曰:中社书院,以郡外有南北社,此中立也》诗云:
古社今衔署此君,关中特立振斯文。沂公惜字崇前圣,朱子传闽证夙闻。地薄西南雄学海,堂开左右庆连云。春秋二仲频馨荐,善气时来满院熏。
三、四句分别用宋代王曾惜字、朱熹闽中理学喻指敬字堂和朱子祠。而从本诗可知:陈廷瑜同时参与了敬字堂和朱文公祠的修建。
嘉庆十四年,陈廷瑜再次修建南社文昌阁。张文雅《赠陈握卿己巳年董修南社文昌阁》诗云:
奎楼仍旧制,补葺复巍然。振起文光见,重修斗气联。才真能继美,事实可光前。遥踵先人步,端资此象贤。
“己巳年”,即嘉庆十四年,时隔十二年之后,陈廷瑜再次修建文昌阁。《续修台湾县志》未载此事,据此可补志乘不足。本年,陈廷瑜还修建了吕祖庙。林启泰《赠陈握卿己巳年董修寂凝坛吕祖庙》诗云:
聿新轮奂耀神光,布地金沙普化长。独秉丹诚为首唱,从今过庙重纯阳。
吕祖庙是引心文社的聚集之地。《续修台湾县志》卷五:“吕祖庙,在东安坊。祀纯阳子吕洞宾,唐进士李岩也。嘉庆九年,以清江浦灵应,编入祀典。初,东安坊准提寺侧有祀像,嘉庆十二年拔贡生张青峰等修建,改今名。十四及二十五年,俱黄拔翠、陈廷瑜、韦启亿捐修。”[28]“独秉丹诚为首唱”,见其“首倡”之功。
嘉庆十九年(1814),陈廷瑜修建中社奎楼。曾濬成《题赠和斋甲戌年董建中社奎楼》诗云:“衡文大宪素尊神,海外奎楼拟聿新。同事诸贤多袖手,惟君应命独劳身。鸠金构得规模峻,制器图成俎豆陈。自是瀛堧罗斗宿,长教翰墨永生春。”《续修台湾县志》未载此事。“同事诸贤”二句,见其修建奎楼之勤。
从嘉庆十三年到嘉庆二十五年,陈廷瑜参与了台南准提寺的修建。曾濬成有一首七绝专写此事,诗的题目较长,但因记述了陈廷瑜参与修建的整个过程,故兹录于下:
准提寺创建已百余载,供奉准提佛母并诸神佛,为比丘尼住持焉。后尼死失及星散,阒其无人,香火萧条,只存前后二殿。虽有北畔店屋,作本寺香资,然亦典质人家矣。而寺宇坍塌,炉冷烟销,偶至其地,令人生寥落之感。嘉庆十三年,增生陈廷瑜等倡议重修。次年即捐资,赎回北畔店屋,修葺前后两旁寺宇,及所倒坏店屋斋舍,香火始复。迨二十二年,再小葺户牖瓦甍,佛座神居,颇称安稳。二十五年,复捐资重修各殿堂,妆塑佛像,修置神龕,补造器物,又复灿然可观焉。呜呼,寺观盛衰,关乎气运,惟赖善信君子,敦行不怠,维持调护,以兴衰而振废。自兹以往,将见香烟馣馤,灯彩辉煌,较前尤盛焉,因作诗以志之。
从倡议重修、捐资赎回店屋,再到修葺寺宇殿堂、妆塑神像、购置器物,陈廷瑜主导了修建准提寺的全过程,故而曾濬成以诗赞之:“一片忠诚卫佛门,几番首倡葺祗园。浮屠七级思功德,自觉芳名万古存。”
宋代以后,方志大兴,至明清二代尤盛,康熙十一年(1672),诏各郡县分辑志书,以备编纂《大清一统志》之需;雍正年间,颁省、府、州、县六十年一修之令。台湾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设一府三县,修志之事始盛。康熙二十四年(1685),首任台湾知府蒋毓英纂《台湾府志》;康熙五十六年(1717),《诸罗县志》纂成;康熙五十八年(1719),《凤山县志》纂成;康熙五十九年(1720),王礼《台湾县志》纂成。
在王礼《台湾县志》的基础上,乾隆十七年(1752),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纂成,嘉庆十二年,薛志亮开局续修台湾县志,三人的身份均为清政府任命且由大陆赴台的台湾县知县。纵观三部台湾县志,参与编纂的台湾本土文人呈现增多之势,体现了台湾本土文人知识水平的整体提高及参与公益文化事业的积极性。《续修台湾县志》卷首《续修职衔》:
总裁:升授鹿港海防兼北路理番同知、台湾县知县薛志亮。
总纂:嘉义学教谕谢金銮、台湾学教谕郑兼才。
分纂:举人分发山西知县洪禧、军功加六品职衔举人潘振甲、举人郭绍芳、军功加六品职衔拔贡生黄汝济、军功加六品职衔岁贡生韩必昌。
采辑:军功加六品职衔岁贡生游化、邑增广生陈廷瑜、嘉义学增广生陈震曜、军功加六品职衔邑生员林奎章、府学生员林珅、凤山学生员王瑞、邑廪膳生员林栖凤。
总理志局事:候补郎中拔贡生吴春贵。
校对:候补州判拔贡生黄缵、府学廪生黄本渊、府学廪生洪坤、黄殿臣。
由上可知,从总裁到校对,共20人参与续修台湾县志之事,除薛志亮、谢金銮、郑兼才三人外,其余17人都是台湾本土文人。又《续修台湾县志》卷首《凡例》:
至其参稽实迹,赖于群士,非能臆为也。故山水则得之游化,城池则得之陈震曜,街里、桥渡则得之黄汝济、林珅、林奎章,而参诸陈廷瑜;海道补注则得之林奎章,海口、港汕则访诸旌士陈启良,祠宇、寺院则林珅、王瑞、林奎章共详之,而陈廷瑜之力居最;行谊、节孝则得诸洪禧、黄汝济、韩必昌、陈廷瑜之闻见者为多,而林奎章、王瑞、林珅、黄本渊并有力焉;恤政则得之韩必昌,学田则得之陈廷瑜,屯田、屯番则得之陈震曜;军志则黄汝济之辑录独多,而并得之王瑞、林栖凤;列传分稿,则洪禧、韩必昌、黄汝济、潘振甲、郭绍芳也,艺文之收采,则韩必昌之力而勷之者黄汝济。其他旁见互参,诸多补助。悉书其大略于此,俾无忘其劳焉。[29]
由上可知,参与实地考察的共有19人,较之《续修职衔》,多出陈启良和黄本渊二人。而在19位台湾本土文人中,潘振甲、郭绍芳、黄汝济、陈廷瑜、陈震曜、林奎章及洪坤都是引心文社成员,可见,续修台湾县志,引心文社实乃功不可没.故陈玉珂《赠握卿叔丁卯年采访续修台湾县志》诗云:
邑志台阳阙续编,多君采访纪遗笺。文章道德千秋在,节孝忠贞一日传。五十余年详事实,十三阅月告成篇。他时太史輶轩过,无事停车访旧贤。
首二句谓续修邑志,陈廷瑜分任采辑。三四句赞其道德文章、节孝忠义。五六句揭十三月完成续修之事。末二句谓陈廷瑜必将青史留名。
从引心文社的发起到引心书院的修缮和管理,陈廷瑜都倾注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这在《选赠和斋诗集》中也多有体现。曾濬成《赞和斋陈先生总理引心书院十三年》诗云:
引心院建十三年,惟日孜孜为劝贤。讲席宏开陶伟器,文坛结构选青钱。群才喜得登云路,主席欣看入月仙。艺苑书勋名可久,歌诗祝颂乐无边。
勾勒出陈廷瑜孜孜劝贤、陶冶俊才的宽广胸怀,也见出青年才俊登云入月之喜。曾濬成还有一首诗《庚辰岁来郡考试,闲步引心书院,诣文昌寂凝坛,及准提寺、吕祖庙,见其栋宇坚牢,门屏巩固。规形体制,迥异昔时。询诸守院人,稔知陈君廷瑜勤劳董修,从事十三年,不厌不倦,方得遹观厥成。余闻而心慕之,不揣鄙词,歌以为赠》,也写到陈廷瑜董修引心书院之勤,诗云:
三教回环气运开,文坛佛座接仙台。凭依在德昭灵应,蕴藉为功达化裁。慧眼时观龙轴降,灵符画引鹤书来。百年故址今殊昔,董倡奇勋实伟哉。
“庚辰岁”,即嘉庆二十五年。“百年故址”二句称赞了陈廷瑜“董倡”引心书院的奇功。
《选赠和斋诗集》还写了引心书院的月课。魏尔青《赠陈握卿己巳年引心书院首唱结社月课春秋祭祀》二首,诗云:
结社春秋祭祀慇,丹炉点化课诗文。惟君默契神仙意,乐道飘然迥出群。
最好无虚结社名,奇文共赏对花评。香风引发心中隐,一笔挥云奠太清。
“己巳年”,即嘉庆十四年,引心书院成立。“课诗文”“奇文共赏”是书院的主要教学内容。称赞结社首唱以“春秋祭祀”为月课之题,未负结社之名。
陈廷瑜家境富裕,时有善行,《选赠和斋诗集》对此作了大量书写。
首先,焚烧债券,免除债务。郭绍芳《奉赠和斋悉焚父券》诗序云:“和斋父,陈君绳其翁,轻财重义,南北村庄,郡城商贾,多有所借贷。积欠帐项,连编累牍。父没,和斋悉焚之,曰:无致子侄辈多事。”诗云:“弓冶箕裘志不纷,况于财帛等浮云。千金弗索甘灰烬,百卷全教付火焚。自是承先销旧恨,岂惟市义化残文。高门自此多余庆,世好相安尽在君。”父亲生前重义轻财,南北村民、城里商户,都向其借贷。父亲死后,陈廷瑜将所有账单烧毁,免除所有债务。如此善举,实属不易。
其次,建言保护南北义塚。黄汝济《赠陈握卿壬戌年邀众呈禁义塚积弊勒石示文于城前》诗云:
山鬼跳梁惯逐群,奇横何不畏苍旻。拽牌盗石为生计,穿穴谋金趂落曛。刬草牧牛荒古塚,移尸卖地废孤坟。多年积弊君除禁,城北城南勒示文。
“壬戌年”,即嘉庆七年,《义塚护卫示禁碑记》:“据拔贡生李宗寅、生员陈肇昌、陈廷瑜、赵新、王瑞、陈震曜、朱登科、吴成谟、陈玉珂、阴阳生魏巽岩等呈称:‘台郡南北义塚,概系沙土浮鬆,全赖蔓草滋生,根连固结,以资护卫。近有樵夫牧子,在该坟塚锄割草薪,放牲践毁,刨取沙土,妄肆蹂躏,渐至坟土摧残;一经霪雨,水注沙流,恒有塚穿棺现之虞,已堪悯恻!更有一种奸徒,绰号‘山鬼’,胆将牌石、坟砖偷挖盗卖,甚至开棺盗物,或迁骸别瘗,将穴筑窨转售。种种惨伤,殊难言喻’。”[30]义塚,是埋葬无主尸体的公共坟地,无人看管,时间久了,便出现樵夫割草为薪、牧子放任牲口踩踏,乃至“山鬼”挖坟盗物、筑穴转售等现象,于是,陈廷瑜等人呈文知县,[31]建言保护南北义塚,后来知县准予勒文示禁。黄汝济赠诗即真实反映了这一事件,并表达了对陈廷瑜的赞誉之情。
第三,革除庙宇积弊。陈肇昌《赠陈握卿丙寅年呈禁扮妆武圣神像》诗云:
后汉忠贞第一人,千秋名义赖犹新。谁家混列梨园谱,我辈如临金阙身。窃恐当场浑作假,致教流俗认为真。惟君独惧伤风化,一举偏令畏圣神。
“丙寅年”,即嘉庆十一年。武圣,即关羽。关帝信仰是台湾民众的重要信俗之一,针对民间戏曲演出中将关羽过分妆扮如同宫殿之身的现象,陈廷瑜呈文请求下令禁止,以免有伤风化。又潘振甲《赠陈握卿庚午年呈禁庙宇积弊》诗云:
巍巍肃穆梵王宫,颓废如今不古同。赤脚野仙盘殿上,裸身罗汉踞廊中。遂令宝帐香烟歇,渐觉银灯烛影空。重振赖君除积弊,挥毫一扫旧腥风。
“庚午年”,即嘉庆十五年。“赤脚野仙”“裸身罗汉”,喻庙宇被裸身赤脚之人侵占,以致烟火香灭,因此,陈廷瑜呈文请求下令禁止,庙宇乃恢复如初。
第四,为乡邻排忧解难。张维光《郡北之南庄旧有古更路,庄人侵占数十年,适乾隆己酉陈君握卿诣七庄,为之清出,时有争讼横逆百余事,悉听其劝解,众皆悦服。陈君回郡,七庄老幼送程十里》诗云:
处己谦虚世莫京,南庄鼎重藉声名。一朝清理功非偶,数载欺凌气自平。旧典于今犹恪守,成规终古不纷更。芝兰气味薰人醉,莫解情缘送远程。
“乾隆己酉”,即乾隆五十四年。古更路被庄人侵占几十年的难事,被陈廷瑜一朝解决,且“众皆悦服”,见其公心,也见其影响力。又赖河光《凤邑大昆麓庄内,福德祠前一带基地被庄众侵占百余年,耕作菜园,开池筑厕,嘉庆乙亥,陈廷瑜首唱捐赀,劝解庄人为之清出,众皆悦之》诗云:
开疆乐土百余年,秽恶何堪渎庙前。欲壮神光三尺地,更增物色一番新。堂开净域英灵普,社有馨香福泽绵。幸得成裘将腋集,庶几乡曲荷安全。
“嘉庆乙亥”,即嘉庆二十年(1815)。福德庙前的一块土地被庄民侵占百年之久,庄民在此种地种菜、挖坑筑厕,陈廷瑜带头捐款,劝解庄民清理整治,还福德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又赖纯光《凤邑傀儡山脚有溪曰排律,其水甚大,长流不绝,原水路从北而出外溪。突于嘉庆乙亥年溪门大塌,水势直冲,各处田园,几变沧海。大昆麓,陈君廷瑜庄业也。适瑜到,即倡捐金赀,劝勉番仔仑北、旗尾、埔头三庄,均同捐金。令佃人累石筑堤,阔一丈余,长五六丈。于是各处田园,无致被水冲陷,亦全无派累佃农分毫。故庄人喜之,而作此诗》诗云:
为障狂澜累石头,保全庐井免横流。何虞叠载怀襄患,且庆丰年黍稻谋。不是捐金资倡始,安能决水易田畴。他时结伴坚堤上,须把苏公姓字留。
“嘉庆乙亥”,即嘉庆二十年,陈廷瑜到自己的田庄——凤山县大昆麓,正好遇上傀儡山脚下的排律溪突然涨水,冲破溪门,各处田园眼看受损,当即倡议捐款,快速筑起一道石堤,田园免遭冲陷。“不是捐金资倡始,安能决水易田畴”,肯定了陈廷瑜首唱捐金的作用,而且认为应该在石堤上刻上陈廷瑜的名字,就像杭州西湖的苏堤那样。
无论是修缮县学文庙,还是为乡邻排忧解难;无论是续修邑志,还是书院月课,处处体现了陈廷瑜“与善”的家族传统及其“淑世”的家乡情怀,正如林师圣《跋陈握卿与善录》二首之一所云:“聚首相亲数十年,曾披著述辑成编。承家历历名言在,淑世昭昭雅训传。说备东平心最乐,谈赅司马德为先。从教海外遵鸿诲,与善应多积善缘。”
上述诗歌都包含了时间、地点、事件三要素,叙事性极强,风格质朴。章甫《选定同人赠和斋诗序》:“爰有同人,是真知己。与居善室,共筑诗坛。曲自称高,直遏青云之响;和休云寡,齐联白雪之咏。或叶律而谐音,声声入古;或裁红而晕碧,色色生新。玉本无瑕,何须锥琢;金原有耀,转望沙披。吾党赠歌,老夫编次。骈词弁简,窃登风雅之场;锦组联丝,补入金兰之簿云尔。”说出了崛起之初台湾诗歌质朴的基本面貌。
注释:
[1][4][7]谢金銮、郑兼才:《续修台湾县志》卷三《学志•书院》,《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台北:台湾经济银行研究室,1962年,第166页。
[2]陈廷瑜:《选赠和斋诗集》,《台南文化》1953年,第3卷第3期。下引诗歌同出此本。
[3]彭焕胜:《台湾教育史》,高雄: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第144页。
[5]黄典权、叶英、赖建铭:《台南市志》卷七《人物志》,台南市政府编印,1979年,第245页。
[6][28]谢金銮、郑兼才:《续修台湾县志》卷五《外编•寺观》,《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第342页。
[8]黄典权、叶英、赖建铭:《台南市志》卷七《人物志》第二章,第222页。
[9]丁绍仪:《东瀛识略》卷三《学校》,《台湾文献丛刊》第2种,台北:台湾经济银行研究室,1958年,第29页。
[10]黄典权、叶英、赖建铭:《台南市志》卷七《人物志》第二章,第246页。
[11]《国朝孝义录•陈廷瑜》,《福建通志台湾府》下册,《台湾历史文献丛刊》,台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第853页。
[12][16]谢金銮、郑兼才:《续修台湾县志》卷三《选举•恩贡》,《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第194页。
[13]《坛庙》,《福建通志台湾府》,台湾历史文献丛刊,台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下册,第113页。
[14]谢金銮、郑兼才:《续修台湾县志》卷三《学志•军功》,《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第227页。
[15]谢金銮、郑兼才:《续修台湾县志》卷三《选举•拔贡》,《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第196页。
[17]谢金銮、郑兼才:《续修台湾县志》卷三《选举•岁贡》,《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第203页。
[18][19]谢金銮、郑兼才:《续修台湾县志》卷三《选举•举人》,《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第192页。
[20]谢金銮、郑兼才:《续修台湾县志》卷三《学志•军功》,《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第228页。
[21][30]黄典权:《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下册,《台湾文献丛刊》第218种,台北:台湾经济银行研究室,1962年,第437页。
[22]《选举•举人》:“嘉庆二十四年(己卯)魏本唐榜:台湾府陈玉珂、黄龙光(改名骧云,道光己丑进士)、淡水厅郭金茂、台湾陈泰阶。”《福建通志台湾府》,《台湾历史文献丛刊》,台南:台湾文献委员会,第700页。
[23]谢金銮、郑兼才:《续修台湾县志》卷三《学志•军功》,《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第228页。
[24][25][27]谢金銮、郑兼才:《续修台湾县志》卷三《学志•崇祀》,《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第161页。
[26]谢金銮、郑兼才:《续修台湾县志》卷三《学志•学宫》“县儒学”条,《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第149页。
[29]谢金銮、郑兼才:《续修台湾县志》卷首《凡例》,《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第14~15页。
[31]谢金銮、郑兼才:《续修台湾县志》卷二《政志•县官》,《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第102页:“周作洵,河南商城人,辛卯副榜。(嘉庆)五年二月任。降调。”嘉庆八年七月,薛志亮任台湾县知县,故嘉庆七年陈廷瑜呈文知县,当指周作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