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
关于幸福的讨论很多。有人说,想要幸福就要“任性”一点,不要受困于别人的看法。但仔细想想,任性的人其实也没有那么幸福,他们获得的快乐持续时间很短。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被讨厌的勇气》能给你答案。
阿德勒说人际关系是烦恼的根源,但也是幸福之源。很多人相信幸福感是跟别人比较出来的。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比几十年前不知道高了多少倍,但是幸福感可没提高多少。人们最在意的总是在人群中的相对位置。
跟别人比,比赢了的确能得到幸福感,但是这种幸福不自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据我观察,人们发明了两个策略。
一个是假装幸福。中国有句话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我不和上面的人比,专门跟不如我的人比,强行给自己灌输幸福感。另一个办法是消极幸福:我刻意地告诉自己,别跟人比!别跟人比!因为我害怕跟人比。
這两种做法都是自欺欺人。本质上,你仍然认为幸福感是比出来的。
但比出来的幸福不叫幸福,它其实是不满足,这种感觉是很短暂的。好不容易赢了一场,抬头一看前面还有比你更厉害的人。年薪10万元的时候觉得如果年薪能达到20万元就会很幸福,到了20万元却发现周围好几个人年薪50万元。
这样的人生就如同参加登山比赛。你认为只有登顶了,才算是幸福的——登顶之前你只能算是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这个游戏有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你始终没有达成心中的大目标,那岂不是一辈子都没幸福过吗?第二,就算登顶了,你还会发现有更高的山头在等着你。
每个人对幸福有自己的定义,但是你的那个定义要想在逻辑上允许你获得幸福,它最好是主动的,不能这么被动。
阿德勒提出的幸福,来自人际关系的高级状态,叫作“共同体感觉”。
对此我是这么理解的。比如有个小村庄,村民的生活条件很一般,村长的收入更一般,村里有很多人不论是学历还是收入都比村长高。但是,村里人无论大小事情都找村长,村长是全村人的主心骨。那请问,这个村长幸福吗?
我们可以想见这个村长是非常幸福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价值。他对这个村子有强烈的归属感,他是村里最重要的一员。
村里有个卫生所,主管的医生学历和收入也不高,医术也挺一般,但是村里人生了病首先来找他。他能治疗的就给治疗了,村民花不了多少钱。治不了的,他会给病人介绍最合适的医院。那你说这个医生幸福吗?
医生知道自己并不像村长那样被视为全村最重要的成员,但是他也会感到幸福。他是村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他是村子不可或缺的一员。
那好,咱们再假设这个医生有一位助手,助手只会做一些最简单的工作,简单到如果他不做,随便找个手脚麻利的人也能做。今天晚上正好是助手值班,医生不在。那请问这个助手幸福吗?
我认为至少在值班的这一刻,这个助手也是幸福的。今晚他镇守卫生所!谁有事儿,他是第一个要负责的人。村子需要他。
这样的幸福不需要跟人比。其实咱们想想,所谓比出来的幸福,归根结底比的无非是每个人的“价值”。但价值真的是可以比较的吗?村长有村长的价值,医生有医生的价值,助手有助手的价值,这些价值是在不同的方向上,其实不能比较。
只要有一个理直气壮的价值在那,你就是幸福的。
所以阿德勒提出,幸福就是你出于对社会的关心,作为共同体的一员,积极参与其中,找到归属感。幸福来自贡献。
事实上,理解了阿德勒的哲学,如果我是那个卫生所里的助手,我不需要等到值班这一天就能感到幸福。我可以随时感到幸福。
为什么像比尔·盖茨、J.K.罗琳这类人,已经功成名就、有花不完的钱,完全被社会认可,还要继续工作呢?特别是比尔·盖茨,一方面在非洲搞慈善,最近几年还成了书评人,整天写博客推荐书,他图啥呢?
阿德勒的幸福定义可以解释这种行为。J.K.罗琳几乎不可能成为比J.K.罗琳更成功的作家,比尔·盖茨的书评事业注定是没有结果的。但他们需要保持对社会的贡献感。
贡献感能解释很多幸福。比如有一位妈妈,每天全家人吃完饭,孩子玩游戏丈夫看电视,总是她一个人默默地收拾碗筷。你说这个妈妈会不会感到不公平呢?
如果她想的是,丈夫挣钱我不挣钱所以他有权不收拾,孩子们太小不会收拾,只好我收拾——就算她居然真的认同一家人还有地位差异,她也绝对不会感到幸福。
可是为什么千千万万个妈妈能心情愉快地收拾碗筷呢?因为她们知道那是在照顾家人。她是在为家庭这个共同体做出贡献。
所以你承不承认阿德勒的这个定义其实挺好?而且请注意,幸福不是由具体贡献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贡献感”决定的。
算贡献的大小,那是行为标准,中国话叫“论事不论心”,那样的话一个因为疾病而失能的人还能有幸福吗?他躺在病床上什么事儿都干不了,还需要别人整天照顾他,他岂不是会感到非常不幸福?
而“贡献感”,则存在标准,中国话叫“论心不论事”。在亲人看来,这个人并不需要做什么,他的存在,就已经是一种贡献了。
在我看来最妙的一点,是阿德勒的这个“贡献感”,恰好符合康德对自由的要求。因为贡献感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贡献感并不在于你的行为起到了什么作用,不是“如果……就……”。贡献感是你认为自己做出了贡献,你就做出了贡献,你就立即获得了幸福。
如果说贡献难分大小的话,贡献感根本就不需要分大小。你不需要非得达到一个客观标准才能获得贡献感,从这个意义上讲你不被任何外界的东西牵引。
贡献感是非常可控的,你随时可以单方面认为在这件事上你已经做到贡献了——只要你能说服自己。所以贡献感也不是被内心的某个永远不可满足的欲念驱使。
事实上,阿德勒反对为共同体牺牲自己——别人的命是命,难道你的命就不是命吗?你也不是工具!有贡献感就可以了。
也许你做的这件事别人根本看不到,还会误解你,但是没关系,你自己知道你做了贡献。
当然我理解,这个贡献感必须真能说服自己才行,不要自欺。生活中有很多帮倒忙的事儿,有时候你以为你是在做贡献,其实别人不需要你的贡献,这种可不算贡献感。
总而言之,以贡献感为指引,你就既是自由的,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