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辉 袁光柱
摘 要:2020年在山东省齐河县开展了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结果表明,通过实施集成种子处理、选用抗性品种、秸秆精细化还田、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对小麦茎基腐、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地下害虫等小麦整个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控效果均优于常规处理,单位面积均减药20%以上,增收1 272元/hm2。
关键词:小麦;绿色防控;防效;减药;增产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4-001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 文献标志码:B
小麦是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1],常年种植面积约400万hm2。近年来,随着绿色植保理念深入人心,很多种植户应用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还可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根据沿黄地区小麦不同生育期病虫害发生特点,2020年在齐河县开展了3种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以期探索更加高效的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选择
试验选择在齐河县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小麦示范田进行,核心示范区面积66.7 hm2,土地集中连片。试验示范田为壤土,墒情良好,肥力偏上。播种时施54%氮磷钾复混肥600 kg/hm2作基肥,起身期追施54%氮磷钾复混肥375 kg/hm2,12月10日浇越冬水。
1.2 试验处理与设计
试验设计5个处理,优选一为2.3 hm2,优选二为2.0 hm2,优选三为2.0 hm2,常规处理为1.0 hm2,空白对照为0.13 hm2,不设重复。除药剂处理因素外,各试验区田間水肥管理措施一致。
1)优选品种。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济麦22作为示范种植品种。
2)秸秆精细化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长度不超过5 cm),之后深翻,耕层25~30 cm,秸秆大部分翻到15 cm以下,利于秸秆腐烂且不利于病虫残体存活。
3)种子处理。10月9日上午使用电动拌种机进行药剂拌种处理,比例为药浆∶种子=1∶50,在阴凉处晾干。
4)适期晚播,宽幅播种。比常规播种时间晚播2~3 d,于10月10日播种,播种量180 kg/hm2,播种深度4~5 cm,宽幅播种,播种行距16 cm。
5)科学用药。采用3种全程化防方案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治,各处理用药方案见表1。优选一、优选二、优选三供试药剂分别由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小麦返青拔节期(4月7日)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茎叶喷雾,喷液量300 L/hm2;抽穗扬花期(5月3日)用无人机超低量喷雾,喷液量30 L/hm2。茎叶喷雾处理要求均匀周到,避免重喷或漏喷,在无风的天气进行。空白对照不作任何施药处理,田间管理同试验区。
6)常规处理按照农户常用施药配方进行。
1.3 调查方法
1.3.1 防效调查
根据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时期,采用5点取样,每种病虫害重复3次调查,调查时间见表2、表3。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蚜虫、地下害虫等每点调查20株,记录病株数、蚜虫量、地下害虫为害枯心株数,成熟期调查茎基腐病病情指数;赤霉病每点调查100穗,记录病穗数;白粉病每点调查0.25 m2小麦旗叶及旗叶下第1片叶,记录病叶数。通过调查病株数、病叶数、百株蚜量、枯心株数,折算病株率、病叶率、病情指数,计算防效。病情指数、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100(1)
防治效果=[对照区平均病情指数(病株率、病叶率、病穗率、百株蚜量、被害株率)-处理区平均病情指数(病株率、病叶率、病穗率、百株蚜量、被害株率)]/对照区平均病情指数(病株率、病叶率、病穗率、百株蚜量、被害株率)×100%(2)
1.3.2 经济效益调查
1)安全性调查。施药后1~7 d,观察是否有药害发生以及药害症状、程度等。
2)产量调查。采用X型对角线取样法,每处理选择有代表性的5个点,每点1 m2,调查每样点有效穗数,计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样点选20个代表穗,调查穗粒数。在考种后完全晒干的实粒中,每处理各随机取2个1 000粒分别称重,差值不大于平均值的3%。理论产量计算公式如下。
理论产量(kg/hm2)=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6×85%(3)
3)效益分析。根据各处理区病虫害防治的人工和药剂费用、小麦产量,按小麦价格2.6元/kg,计算效益与投入产出比,计算公式如下[2]。
效益=产值-总投入(4)
投入产出比=总投入/产值(5)
1.4 数据分析
采用DP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邓肯氏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优选处理防效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3种优选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地下害虫防效均显著高于常规处理。优选一对纹枯病的防效最高,为77.78%~81.08%,与优选二成熟期、优选三返青期、成熟期差异显著;优选一对地下害虫的防效达到100.0%,显著高于优选二和优选三。优选二对赤霉病的防效最高,为86.36%,显著高于优选一和优选三;优选二对白粉病防效最高,为82.31%,但与优选一和优选三的差异不显著。3种优选处理对蚜虫防效均达到了95%以上,且差异不显著;3种优选处理对茎基腐病(当年发生重于常年)的防效冬前均为100%,返青期为52.94%~70.59%,成熟期为63.47%~77.40%,防治效果较好。
2.2 经济效益
由表4可知,绿色防控示范区3种优选处理较常规处理均增产417.6 kg/hm2以上,农药用量减少158.55 g/hm2以上,实现减药增产收益1 272元/hm2,优选二、优选三投入产出比分别高出常规处理8.2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效益可观。
2.3 安全性
根据每次施药后调查,3种优选处理试验区小麦出苗率均在90%以上,未见有药害现象发生,整个生育期小麦生长正常,说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设计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
3 结论
齐河县小麦生产在优选品种、种子处理、秸秆精细化还田等农业防控措施的基础上,3种优选的科学用药方案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常规处理方案,农药用量较常规处理方案减少161.55 g/hm2以上(有效成分含量),减药幅度达到20%以上,增产14.77%以上,且对小麦安全、无药害,都可在小麦生产中推广运用。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优选二处理好于其他2种优选处理。以本试验结果为参考,建议山东省各地区结合当地当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择科学施药方案,确保病虫害防控效果更加绿色高效,提高种植效益,保护生态环境[3]。
参考文献:
[1]郑曰英.不同施药方式对小麦抗病增产的作用效果[J].农业与技术,2019(15):34-35.
[2]田卉,万宣伍,徐翔,等.四川水稻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21(12):34-36.
[3]张小军,焦松,李文启.齐河县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分析[J].种子科技,2022,40(2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