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像识别技术探究物体的共振

2023-08-31 15:03高凯刘彦宁常诗妤
中国科技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图像识别阻尼器大厦

高凯 刘彦宁 常诗妤

教学背景

传统分科式课程的学科基础知识往往局限于单个学科,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家开始鼓励跨学科课程等教育模式。参考2020 年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不难发现,综合性素质提升越来越受重视,学科融合概念越来越被提倡。STEM 教育作为跨学科整合课程的一种方式,强调综合运用、解决现实问题,重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本项目以学科融合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探究赛格大厦摇晃的原因,并探究解决该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编程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主题

本单元课程以STEM 教育理念为依托,强调利用模拟真实情景下的复杂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在课程内容设计中,以赛格大厦晃动这一热点话题为切入点,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有效的探究手段,培养学生创造、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

教学实施

情景导入:赛格大厦的摇晃

2021 年5 月18 日中午时分,位处深圳华强北商业区、高达355.8 米的赛格大厦在微风中摇晃了起来,大厦内近1.5 万人撤离现场。与地震引起的大楼晃动不同,此次大楼摇晃的原因是多种因素耦合使大楼产生共振,主要是风的影响,以及地铁运行(2 条地铁从楼下经过)和温度的影响(大厦摇晃前几天气温升高,温差达8℃,对钢结构影响较大)。引导学生思考赛格大厦发生摇晃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减弱这种晃动?

设计意图 以赛格大厦的晃动新闻作为课程导入,提供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并发布单元主题任务。

材料准备

本课的主题为“搭建大楼模拟振动”,学生需使用积木搭建大楼模型,并用摄像头识别大楼顶端二维码中心的坐标,画出“大楼”的振幅- 时间关系图像。材料包括积木(搭建大楼主体)、摄像头(识别二维码)、二维码图(提供较为精确的位置信息),以及USB 数据线。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在组装硬件的同时,理解各部分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便在接下来的案例编程中更加合理地使用这些硬件。

测量大楼振幅

完成大楼模型搭建后,需要记录大楼的振动,测量大楼的振幅,如果直接用肉眼观察大量的振动,很难对摇晃幅度相差不大的情况进行比较,因此需要利用摄像头代替肉眼测量大楼的振幅,不仅能保存数据、反复观看,还能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测量大楼模型的振幅。为了实现这个功能,需要在大楼顶部做一个合适的标记,当标记偏离摄像头正对区域时,图像会发生变形,不利于识别,但是二维码有定位功能,可自動矫正图片,能更准确地获取信息。为方便识别和记录,可用二维码表示大楼顶部某一点的运动,这样一来,即使摄像头的摆放位置有些偏移,没能正对大楼,图像识别程序也能从视频中确认二维码的位置。

编写二维码定位程序

为了从图片中识别二维码的坐标,锁定二维码的位置,可以通过以下程序:

设计意图 通过了解二维码定位程序的编写,加深对编程模块的理解,为场景式项目实践作铺垫。

探究实践项目

实验目的

利用模型,设计实验探究减小大厦振幅的方法,探究阻尼器对大楼阻尼振动振幅的影响。

实验方案

①在大楼的下方悬挂阻尼器,运行二维码定位程序,用手使大楼倾斜到某一个角度,静止释放,让大楼做阻尼振动,用摄像头记录大楼的振动情况,利用程序画出大楼的振幅- 时间关系图像,对照实验为不使用阻尼器,其他步骤相同。②比较2 种情况下振幅- 时间关系图,观察悬挂阻尼器后大楼振幅是否减弱,填写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

①大楼的倾斜角度不能过大,以免倒塌。②先打开图像识别程序,待弹窗出现稳定且准确的红框时再释放大楼,以免得到错误的坐标,比如图3 中2 张图最左端的波谷应该相同,但左图由于二维码识别不稳定,得到的波谷过小。③将大楼放在光线合适的环境里,过亮或过暗均可能导致二维码识别失败。④避免阻尼器在摇晃过程中撞到大楼主体。

实验结论

在大楼下方悬挂阻尼器,可减小大楼阻尼振动的振幅。

总结与延伸

阻尼器是一种提供物体运动的阻力、耗减物体运动能量、使物体保持稳定状态的装置。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是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俗称“风阻尼器”,由弹簧、阻尼器和质量块组成,一般支撑或悬挂在结构上,主要结构形式分为抗垂向振动和抗水平振动两种。

港珠澳大桥成功抵御16 级台风“山竹”的侵袭,其中一个关键技术就是调谐质量减振器(TMD)。港珠澳大桥的TMD 高3 米左右,其频率与钢箱梁频率非常接近。当风引发桥体振动时,挂着的质量块会自动反相位振动,桥往上它往下,桥往下它往上,弹簧进而不断拉长、压缩,与弹簧并连的阻尼器为耗能器,在反相位振动过程中消耗能量并转化为热量,风能也随之转化成为热量。因此,“山竹”台风来袭时,桥体振动很小,桥体安全得到保障。

设计意图 讲解阻尼器的概念和作用,并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阻尼器的本质是提供物体运动的反作用力。以港珠澳大桥为例介绍阻尼器在建筑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大国重器”的魅力。

思考与拓展

结合实验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还可以用二维码定位技术探究什么问题?关于大楼振动,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巩固本课程的学习成果。

猜你喜欢
图像识别阻尼器大厦
核电厂机械式阻尼器故障分析及处理
几种软钢阻尼器对建筑安全的影响
影子大厦
基于Resnet-50的猫狗图像识别
高速公路图像识别技术应用探讨
图像识别在物联网上的应用
连梁阻尼器的初步设计方法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电梯
冰淇淋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