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婷
作者单位: 525000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乳腺科
受基因、激素紊乱等因素影响导致乳腺组织发生病变,进而无限增殖引发癌变即为乳腺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乳腺癌的发病率已位列所有癌症之首,且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1]。乳腺癌因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患者忽视,多数患者身体出现明显不适而就医时,肿瘤已发展至中晚期[2]。乳腺癌发病主要累及患者双侧乳房,随着病情进展,癌变细胞会通过淋巴和血液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早期患者经过治疗后普遍具有较高的生存率,一旦发生转移生存率则极大降低。晚期乳腺癌患者多采用化疗方式进行治疗,但毒性反应与不良反应均较大,严重影响患者预后[3]。近年来,中药越来越多应用到癌症临床治疗中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本研究观察中药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7~65(38.13±1.24)岁;病程11个月~8年,平均病程(3.61±2.48)年;体质指数(BMI)20~27(23.71±1.85)kg/m2;病灶直径0.9~2.5(1.76±0.75)cm;病变部位:左侧16例,右侧13例;病理分型:导管内癌10例,单纯癌6例,乳头状癌5例,小叶原位癌3例,黏液腺癌2例,炎性乳癌3例;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10例,Ⅲ期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8~64(47.12±1.54)岁;病程10个月~8年,平均病程(3.60±2.51)年;BMI 21~27(23.86±1.87)kg/m2;病灶直径1.0~2.5(1.87±0.73)cm;病变部位:左侧15例,右侧14例;病理分型:导管内癌9例,单纯癌7例,乳头状癌6例,小叶原位癌2例,黏液腺癌3例,炎性乳癌2例;TNM分期:Ⅰ期9例,Ⅱ期10例,Ⅲ期10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37~65岁,病灶直径<3 cm;(2)近1个月内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3)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1)转移性或复发性乳腺癌患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对化疗严重不耐受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化疗方案(表阿霉素75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治疗,第1天静脉给药,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扶正抗癌方治疗,药物组方:石见穿30 g,太子参20 g,黄精15 g,佛手10 g,麦冬15 g,山慈菇30 g,威灵仙10 g,白英30 g,浙贝15 g,蛇莓30 g,陈皮10 g,北沙参15 g,炙甘草10 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以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血液样本5 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EA、CA125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等项目,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并计算CD4+/CD8+。
1.5 近期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肿瘤内科手册》[5],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等4项。客观缓解率(ORR)=(CR+PR)/总例数×100%。
2.1 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86.21%,高于对照组的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36),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近期疗效比较 [例(%)]
2.2 血清CEA、CA125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EA、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2组血清CEA、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CEA、CA125水平比较
2.3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2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升高,CD8+下降,对照组CD3+、CD4+下降,对照组CD8+及CD4+/CD8+略升高,其中治疗前后对照组的CD3+、观察组的CD4+、CD8+以及治疗后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乳腺癌是一类由于基因、激素紊乱等原因导致乳腺组织发生癌变,并无限增长的恶性肿瘤[6]。患者以女性为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2018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200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乳房肿块,还可能出现乳头溢液、乳头回缩、乳房疼痛、皮肤橘皮样变等其他症状[7-8]。乳腺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联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目前主要为化疗[9]。化疗可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控制病情反复,但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此类毒性反应会造成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出现食欲下降、体虚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0]。近年来,中医在临床上的用途逐渐增多。中医认为:方中太子参、北沙参、黄精、麦冬、炙甘草滋阴益气[11];威灵仙、白英、陈皮、佛手利湿化痰、行气通络;石见穿、山慈菇、浙贝消癥散结;蛇莓消肿解毒。文献表明,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药辅助化疗可达到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其复发或转移的目的[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血清CEA、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下降,对照组CD3+、CD4+水平下降,CD8+及CD4+/CD8+水平略升高,其中治疗前后对照组的CD3+、观察组的CD4+、CD8+及治疗后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认为,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血清CEA、CA125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癌症严重情况,水平降低表明患者的癌症情况得到了改善。本研究中经中药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后的患者其体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降低,说明此种治疗方案效果较为理想,对降低患者血清CEA、CA125有促进作用。且较单一化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同时患者多项免疫指标亦有提升,故相较于单一化疗,中药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对于治疗乳腺癌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