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兰兰 宋颖 江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 (江西 南昌 330017)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呼吸机支持治疗在胸外科肺癌术后患者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62例进行肺癌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呼吸机支持治疗,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MVV、PEmax、MMF、PaCO2、Pa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水肿、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9.4%,观察组的发生率为3.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olcab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Kolcaba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支持治疗在胸外科肺癌术后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舒适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我国每年死于肺癌约15万人[1]。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能切除病灶组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2]。但术后伤口疼痛和肺功能等问题极易引起患者呼吸不畅及咳嗽情况,导致其肺复张不良,尤其是全肺切除术的创伤性大,术后单肺通气易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术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水肿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3,4]。所以,对胸外科肺癌术后患者术后进行呼吸机支持治疗及正确有效的干预非常重要,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5]。本文对吸机支持治疗在胸外科肺癌术后患者中的运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62例进行肺癌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年龄48~72岁,平均(59.2±4.9)岁,男16例,女15例,其中进行姑息切除6例,肺叶切除11例,全肺切除7例,成形肺叶切除7例;观察组年龄49~72岁,平均(59.5±5.1)岁,男17例,女14例,其中进行姑息切除7例,肺叶切除12例,全肺切除6例,成形肺叶切除6例。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经CT、B超和组织学检查确定符合肺癌诊断标准;心电图和肺弥散功能检查均符合手术指标;均进行肺部手术;有自主咳嗽、咳痰能力;血流动力学稳定;均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昏迷、无自主意识者;气道分泌物过多、排痰困难者;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者;精神障碍者。
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基础治疗,即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吸痰、平喘,补充营养以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呼吸机支持治疗,具体包括:①设置呼吸机参数。选用泰州久信医疗公司H-100C呼吸机,用SIMV模式经面罩给予患者无创正压辅助通气,设置参数为:吸气压8~15cmH2O,血氧饱和度≥95%,潮气量为8~12mL/kg,呼气压力4~8cmH2O,呼气末二氧化碳35~45mmHg,氧流量8~10L/min。②心理干预。术后与插管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告知其手术情况和病情发展,让其做好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心理准备,以提高其配合性和依从性,有利于安静休息、早日拔管。多关心、鼓励患者,消除其恐惧感,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保持呼吸道畅通。加强患者的拍背、翻背护理,指导其30˚~45˚半卧位,进行分泌物引流避免肺不张。④气管插管管理。密切观察气管的插管位置、深度、移位、固定情况,做好上肢约束,避免气管插管拔除,可用3L胶带交叉固定。气管插管气囊应每间隔4h放气,每次5min,避免其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起缺血坏死,放气前应清除气管及口咽部分泌物。呼吸机连接气管插管应保留一定长度,避免扭曲、打折或牵拉。⑤呼吸机报警管理。应严密监测呼吸机通气中的各项参数,一旦出现报警应立即查看做好相应处理。报警故障未清除前应先断开气管插管处管道,用简易呼吸囊辅助呼吸,报警故障清除后再连接呼吸机。⑥气道管理。气管插管后,气流在没有加温加湿下会直接进入气管,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是下呼吸道主要的污染源,所以应做好口腔管理干预。痰液浓稠时可注入气管3~5mL生理盐水,湿化后再吸痰,也可进行冲洗。注意调整湿化器温度,确保吸入气体温度为32˚~35˚为宜。
①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包括:最大随意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PEmax、MMF,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aCO2、PaO2。②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包括: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水肿、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发生总例数/总例数×100%。③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舒适度。采用Kolcaba舒适度量表,包括4个维度: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共28项,分值为28~112分,分数越高说明舒适度越好。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MVV、PEmax、MMF 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aCO2、Pa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比较(n=31,±s)
表1.两组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比较(n=31,±s)
组别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MVV(%)PEmax(%)MMF(L/s)PaCO2(mmHg)PaO2(mmHg)对照组52.49±4.06 42.52±3.78 1.36±0.12 39.35±1.23 96.41±2.75观察组60.52±4.11 48.61±3.82 1.78±0.09 36.25±1.27 98.51±2.83 t 7.739 6.309 15.590 9.763 2.963 P<0.05<0.05<0.05<0.05<0.05
对照组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水肿、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9.4%,观察组的发生率为3.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31,n/%)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olcaba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Kolcaba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Kolcaba评分比较((n=31,±s,分)
表3.两组Kolcaba评分比较((n=31,±s,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 P对照组74.52±5.64 89.43±7.56 8.801 0.000观察组74.69±5.71 96.87±7.88 12.690 0.000 t 0.118 3.793 P 0.907 0.000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其治疗方式多为外科手术治疗[6]。外科手术治疗的创伤性大,对患者损伤大,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术中麻药对呼吸起到抑制作用,术后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变差,肺泡通气量减弱,血氧饱和度降低,肺功能一旦恢复较差极易引发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且胸部手术风险大,术后易引发并发症肺部感染、肺水肿,不利于治疗效果。有临床研究显示,肺癌术患者有5%~2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等并发症[7-9]。所以,肺癌术后恢复肺功能及增加肺通气量是关键。
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器械的更新,肺癌的治疗有效率得以逐渐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生存时间有所延长。呼吸机通气是肺癌术后治疗中的必要治疗手段。呼吸机是临床上常见并得以广泛使用的呼吸衰竭疾病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情况,有利于肺癌患者的预后。因麻醉的影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法进行自主呼吸,肺组织的部分切除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呼吸功能。而患者通过呼吸机通气,不仅可以起到增加通气量的作用,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帮助患者度过早期的低潮气量,而且呼吸机操作简单、可以避免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降低气管插管引起的肺炎、避免使用镇静药物,还可以有效提高术后肺组织通气量,改善通气功能,清除呼吸道排泄物,使血氧交换充分,待患者能够自主呼吸之后,行脱机操作,逐步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身体功能快速恢复,患者舒适度较高,比较容易接受[10,11]。
本文通过对患者进行不同治疗干预,结果显示,呼吸机支持治疗组MVV、PEmax、MMF、PaCO2、PaO2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Kolcaba评分较治疗干预前有显著改善,且呼吸机支持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呼吸机支持治疗运用于胸外科肺癌术后,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其原因是进行呼吸机参数SIMV模式不仅可以维持患者通气量、血流灌注,避免缺氧,也可使其缓慢摆脱呼吸机行自主呼吸;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恐惧,提高其配合度;呼吸道管理、气管插管管理、气道管理可促进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部通气,维持心肺功能[12-14]。
综上所述,对胸外科肺癌手术患者进行呼吸机支持治疗,使其合理供氧,维持呼吸畅通,避免了诸多并发症,提高了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