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策略

2023-08-31 16:53于晓斐
今日财富 2023年23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于晓斐

根据当前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策略。分析了内控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其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策略,包括完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等。强调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这一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金融风险的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管理已成为各个行业和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重要的公共服务机构,其资金来源和使用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特殊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对宽松,且其管理方式容易引发各种财务风险,因此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背景和概念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面临的与财务活动相关的不确定性状况,可能导致财务损失或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这些风险可以来自各个方面,例如货币汇率波动、市场价格波動、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全球经济日益复杂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财务风险已成为企业经营中的常态性风险。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减少财务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实现财务目标和提升企业价值。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要在保证企业经营效益的前提下,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监控等。

对于企业而言,财务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的影响。这不仅可以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还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因此,财务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之,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一种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的风险,具有交叉性、时效性等特征。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手段,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

资金管理风险:如过度依赖政府拨款、缺乏预算编制和执行等。

财务造假风险:如虚报收入、财务数据造假等。

投资决策风险:如盲目扩张、过度投资等。

资产管理风险:如固定资产管理不当、无形资产评估不准确等。

税务管理风险:如会计核算错误、未按规定缴纳税款等。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和目的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为降低经营活动中涉及的财务风险,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从而使企业能够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组织,同样需要财务风险管理,以确保其资金使用合规、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财务稳健。其意义和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资金管理、收支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可以降低这些方面的风险,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稳健性和安全性。

2.提高财务效益:财务风险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财务风险,还可以优化资金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效益。

3.加强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财务报告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可以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和发现内部操纵、侵占和挪用资金等行为。

4.提高决策质量: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为管理层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帮助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决策质量。

(四)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包括风险清单法、头寸法、贡献度法等。

风险控制方法:包括内部控制、风险防范、风险转移和风险管理等。

风险监测和报告工具:包括财务报表、财务指标分析、风险评估报告和经济趋势分析等。

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规定、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等。

二、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相关分析

(一)内控制度的定义和特征

内控制度是指一个组织在运作过程中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以达到规范、高效、安全、可靠、透明的管理目的。内控制度的主要特征包括全面性、连续性、协调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应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要求和目的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具有公共性、非营利性、政治性、社会责任性等特点,其内控制度建设需要满足合法性、合规性、公开性、安全性等要求,以保证公共资金和财产的安全有效使用,并促进政府职能的实现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三)内控制度建设的原则

风险管理原则:通过风险管理策略,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原则: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制定并执行财务制度、流程、方法,确保公共资金和财产的安全有效使用。

信息化原则: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信息的数字化、自动化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整体化原则:内控制度的建设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目标,综合考虑财务、管理和风险等方面因素。

连续性原则:内控制度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和内部要求的调整和更新。

(四)内控制度评估和监督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评估和监督是保证内控制度有效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可以发现和纠正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评估和监督的主要方式包括自查、审计和监督检查等。

三、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策略

(一)内控制度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在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保障财务安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机构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制定明确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职责清晰、权责明确、工作分工合理,避免职责混淆和权力过度集中。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审计机制,加强对业务和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检查,发现和纠正问题,保证业务和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资产登记、核实、保管、处置等方面的规定,确保资产的合法、安全、有效使用。建立信息系统和技术应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完整性等方面的规定,确保信息系统和技术应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二)内控制度建设的步骤和方法

1.制定内控制度建设方案

明确内控制度建设的目标、内容、时间进度、资源投入等,制定可行的内控制度建设方案。对机构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制定内控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制度标准、内部监督和审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加强内部监督和管理,实施内部审计,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加强内部培训和沟通,提高员工对内控制度的认知和遵守意识,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除此之外,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背景下,管理部门内部还需要强化预算管理制度,根据行政事业内部实际发展情况展开针对性的预算管理,全面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在未来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对有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详尽、科学的分析,将有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隐患扼杀在摇篮之内,通过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建设方案,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配置与优化。

2.定期评估和完善

定期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内控制度。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结合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结果,对内控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加强内部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善信息系统和技术应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内控制度建设的难点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难点。

1.理念和文化难以融合: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家庭出生、文化背景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理念和文化难以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要加强内控理念的宣传,让每个人都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并且要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内控制度的建设中来。

2.内控制度缺乏针对性: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对策是要针对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内控制度建设策略。

3.内控制度的落实难度大:内控制度的实施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如果某个环节没有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就会影响内控制度的效果。对策是要加强内控制度的培训,使每个人都能够熟悉和掌握内控制度的内容,并且要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4.内控制度的更新难度大:财务风险管理的形势不断变化,内控制度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但是内控制度的更新往往比较困难。对策是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建设机制,定期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根据财务风险管理的变化及时更新内控制度。

(四)内控制度建设的效果和评估

内控制度建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减少财务风险、保障财务安全、提升组织形象等方面。评估内控制度建设的效果,通常需要制定相应的指标和评估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评估,以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内控制度建设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需求。此外,评估内控制度建设的效果还需要考虑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以确保内控制度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同时,也需要考虑内控制度建设与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方面的关系,以便在不同管理领域中综合考虑内控制度的作用和价值。最终,评估内控制度建设的效果需要全面、客观地衡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提升内控制度的建设水平。

四、调研分析

研究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策略,需要进行相关方面的分析。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现状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是保障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控意识,缺乏制度建设的主动性。其次,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混乱,存在漏洞和弱点,财务管理中存在着安全风险。最后,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缺乏有效的执行和监督,导致制度实际执行效果不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可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还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甚至对单位形象和信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制定有效的内控制度建设策略的前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提高内控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具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内控制度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充分意识到内控制度对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应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等方式,规范单位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此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内控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分析

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规范。需要对这些政策和规定进行分析,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三)内控制度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

首先,制度建設是内控制度建设的核心,制度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可管理性和可监控性。制度需要覆盖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预算编制、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报表编制等。

其次,内控环境是内控制度建设的基础,包括内部控制文化、员工意识和行为准则等。内控环境需要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作的文化和价值观,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意识,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行为准则。第三,内部控制活动是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控制措施的设计、执行和监控。内部控制活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并严格执行和监控,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最后,内部监督和风险管理是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包括内部监测、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等。内部监督和风险管理需要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和问题,确保内部控制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结语:

本文探讨了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策略,分析了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缺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完善内控制度框架和标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为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效果、降低财务风险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行政为先 GMC SAVANA